136书屋 > 其他 > 冲出高原:吐蕃王国传奇全文阅读 > 第5章 折断的天梯:吐蕃文明的传说时代(1)

第5章 折断的天梯:吐蕃文明的传说时代(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赞普从天而降,他有着人的身体和神的权威,于是人们有了一个主人。因为傲慢而好斗,另一个赞普再也不能攀上天梯,于是他的肉身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传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好奇心得到满足后的会心一笑,也是藏族先民淳朴智慧背后蕴含的历史真实。这些美丽传说能够道尽雪域高原的沧桑变迁吗?

  一、聂墀赞普:从天而降的雪域之主

  传说高原上的人类广泛繁衍后,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十二小邦,分别为琛地、象雄之地、娘若琼噶之地、努域陵古地区、娘若香波地区、吉日群云地区、昂雪查纳地区、约甫邦卡地区、芝显瑞莫贡地区、工域芝纳地区、娘域纳松地区、达域楚奚之地,各地都有自己的王。之后又分成了四十小邦,互不统属。各个小邦为了扩大地盘,互相攻伐,不停地征战,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困苦不堪。四边的汉地王、天竺王、大食王、格萨尔王虎视眈眈,藏地诸王毫无还手之力,西藏的上空充斥着不安。吐蕃的第一位赞普,聂墀赞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藏地的。据推算,这个时间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左右。此时的雅隆地区由色、穆、董、冬四个氏族统治,彼此攻伐,战争频仍。

  据说他是天神之子。在没有来到雅隆大地之前,天上住着7个天神——天父六君的6个儿子和墀顿祉。聂墀是墀顿祉的儿子。当赞普在神山姜脱降临的时候,天地为之动容,须弥山都弯下腰来深深地鞠躬,所有的树木都奔跑迎接,石块也弯腰致敬,泉水为了迎接他而变得清澈。之后他到达拉日瑞布赞塘西。当地的人们见他仪表堂堂,体态不凡,便请来了12位智者。但是智者也不能理解赞普的意图。赞普指着天说:“我是自神域降临的赞普。”这些异于常人的举动使众人相信,他就是他们要寻找的主人。于是请求他作雅隆之主,并将座椅支在脖颈之上将其抬回,号为聂墀,意思就是肩坐王。

  真正的历史中会有这么一个人物吗?如果我们保持一份好奇心的话,翻阅史书,也许可以找到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聂墀。有的人说,他来自波窝,长相奇特,眼睛如同鸟目,手指脚趾之间有蹼相连,并且法力高深。也有人能讲出更具体的情节,除了知道他的故乡在波窝,还知道他的母亲叫甲莫尊,生了9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乌贝拉,从小就异于常人,外貌俊朗。外貌出众的人很多,这也没有什么特别,但奇特的是这个孩子的眼睛如同鸟目,手指和脚趾之间有蹼相连,而且舌头奇长,能盖得住鼻子。不仅如此,这个孩子还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当他慢慢长大,他的力气也越来越大,且法力高深。也许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原因,也许是这个孩子的相貌吓着了他的父老乡亲,当地人都当他是魔鬼,纷纷要求将他驱逐出去。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这个孩子以后的成就,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举动而后悔。从此,这个孩子就四处游历。当他到达雅隆河谷的时候,结识了12位苯教徒。这些人见他相貌奇特,能力出众,便请他回去当他们的王。而乌贝拉果然不负众望,雅隆河谷一天天壮大了起来,男孩也终成一代赞普。

  说到这里,人们肯定会想到那个乔装成妇女来到藏地的释迦族王子,他同乌贝拉具有同样的相貌。那个释迦族的王子,一些藏族史家也叫他聂墀。但是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吐蕃人民不会承认这一点,聂墀就是聂墀,他是天神之子。

  聂墀赞普成为雅隆部落的首领后,先解决了内部矛盾,然后将矛头指向了别的小邦,据说不仅征服了苏毗的苯教徒,还将努王的所属小邦收为属民。当时聂墀赞普有六忧虑:偷盗、怒气、敌人、牦牛、毒和诅咒。但是很快赞普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对偷盗施以严刑,绝不姑息;用仁慈的心去感化充满怨气的人;采用强制的手段制服敌人;管束牦牛;对症下药,消除毒害;解开诅咒。之后,他还制定了礼仪制度。在部落的组织上,赞普也煞费苦心。他对部落进行了分组,明确职责:四个卫戍部履行保护赞普的职责,40个部落从事对外战争,44个部落进行日常用品的制造,并有22个士兵保卫这些产品。另外还有12个商市献来财宝。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的雍布拉岗,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宫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周边部落的侵扰。之后历代赞普都居住于此,直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

  雅隆部落在这位“天神之子”的治理下焕发着勃勃生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位赞普充满了景仰之情。他们是如此爱这片土地,如此爱他们的首领,他们时常把这种满满的骄傲感诉之于歌:“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围绕,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

  聂墀是吐蕃王统的开始,但久而久之,聂墀不仅成了吐蕃的缔造者,也成了高原上所有部族的缔造者,甚至成了第一个踏上藏地的人。王统和族源,纠缠不清的问题一时间难以解决,但是聂墀的降临是吐蕃历史的开始,经历了漫漫长夜,吐蕃文明的曙光即将出现。

  二、傲慢的代价:跌落人间的止贡赞普

  止贡是吐蕃传说中第八代赞普。聂墀之后,雅隆部落分别由穆墀、丁墀、索墀、梅墀、达墀以及瑟墀统治,加上聂墀赞普,这七位赞普名字都带有一个“墀”字,所以在藏族习惯称这段历史为“天墀七王”时期。聂墀和他的后继者在传说中都具有人的身体和神的威力,他们白天治理国家,晚上返回天宫,连接天上和人间的是一条发光的绳子,人们称之为“天绳”。他们亦人亦神,当他们的儿子长到能骑马的时候,他们就不再管理国家的任何事务,像彩虹般升天而逝。传说他们的陵墓建在天上,于是人们便再也不能看到遗留在人间的任何痕迹。从聂墀开始,他的后继者都是以这样的程式继位、管理国家,然后升天而逝,直到第八代赞普止贡的出世,雅隆部落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

  止贡,意为“死于刀下”,从他出生便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止贡赞普的身上从来就不缺少故事。当他出生的时候,祖母卓夏玛几林玛去问卜(在藏地用自然的事物来预测事物的未来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当她问道:“畿地方的扎玛岩倒塌了吗?当玛地方的母牦牛草场被火烧了吗?登列维尔湖的水干涸了吗?”人们告诉她:“岩未塌,湖未干,草场亦未被焚烧。”没有想到,当时祖母年事已高,耳朵也不灵光,竟将这些听成了“岩已塌陷,湖水已干,草场焚毁”。根据这些错误的判断,老祖母预言赞普将“短命夭亡”,于是取名“止贡”。就是这一错误的判断,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本来有机会施展才能,建功立业。他一出生便不同于常人,同他的先辈们一样拥有人的形体,神的威力,可以不受山岩急流的阻碍,飞往天界。但祖母的预言让他的心里充满了怒气,他的头脑中充斥的全是叛逆的思想,这造就了他骄傲蛮横的性格。他的傲慢惹怒了“父部九臣”,也得罪了“母部三支”,他与部下皆成仇雠,所以当危难之时,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臣下们甚至想除之而后快。不知是预言开始发挥作用,还是止贡对“死于刀下”预言的挑衅,止贡喜欢与人比武。在比武中他可能都是胜者,一是止贡本身就有无边法力,二是没有一个臣下敢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那可是他们的王啊!所以他愈加地肆无忌惮,但是一切如冥冥中注定的,当他强迫罗昂达孜跟他比武时,他的厄运来了。

  罗昂达孜,止贡的奴隶,也有一说是臣属的小王。不管他是什么人,能够与赞普一决高下的人绝对不只是一介武夫。没有任何征兆,灾难就悄然降临了。当赞普兴致勃勃找人比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说“不敢”,罗昂达孜也说“不敢”,但是赞普选中了他。他知道与赞普比武是什么下场,但是求生的希望使他变得机智。他向赞普提了个条件,即把赞普神库中自动挥舞的矛戈长剑、自动穿戴的甲胄兜鍪和能变幻的灵物赐予他,赞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比武的地点约在了娘若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