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沉冤录:全景透视晚清八大案全文阅读 > 第4章 合州命案:冤案的产生与平反(4)

第4章 合州命案:冤案的产生与平反(4)


  黄宗汉闯入衙门后,正在审案的按察司官吏们都吃惊地站了起来。黄宗汉拱拱手,让大家继续审讯,说自己就是来旁听的。说完,他就坐在四川按察使的边上旁听。按察使等官员硬着头皮,在总督面前重新审理合州杀人案。

  当时,向氏就跪在地上。她推翻了之前的供述,不肯承认与人通奸,更不承认杀人。按察使下令衙役掌掴向氏。之前每审核一次,向氏就推翻一次供述,多受一次皮肉之苦。她脸颊两边的肉差不多都脱落了,如今又遭到衙役的痛打,嘴和脸很快就变形了,血肉模糊,露出了牙肉。

  黄宗汉看着就不忍心,发话说:“此女伶仃可怜,诸位大人为什么专审她?”按察使则一心要向氏重新认罪,了结此案,被总督这么一问后不便再让衙役掌嘴,挥手让衙役退下。可不对向氏用刑,他又不知道怎么办,大堂里就这么沉默了下来。

  黄宗汉就问:“诸位大人,你们审问案子,就只问嫌犯一人,不召其他人过堂吗?”按察使这才命令:“带奸夫上堂!”

  过了一会儿,一个脸色红润、皮肤饱满,一点儿都不像是囚犯的壮汉被带了上来。黄宗汉看到后就大怒。“如此凶嫌,何不杖之!”总督发话,衙役们不得不对壮汉棍棒伺候。刚打了一两下,那壮汉就大喊大叫起来:“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你们之前不是说好,只要我按照你们说的录口供,就不让我受刑的吗?今日为什么打我?”

  话一说出来,堂上所有的官吏都大吃一惊。黄宗汉尤其吃惊,命令道:“给我往死里打,看他招不招实情。”很快,壮汉就熬不住了,供认自己与向氏并没有奸情,更没有和向氏密谋杀人,这些都是合州刑吏陈老伦花钱让他干的。至此,向氏的冤情被证实,她的确是被冤枉了。

  按察使等人很尴尬。黄宗汉却有些得意,讽刺他们说:“诸位大人,你们看老夫的审案手段如何?”大家都支支吾吾,只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按察司官员反问:“总督大人审判得当,查出此案有冤情。但是,凶手究竟何在?”黄宗汉生气了,说:“这难道不是一个明显的错案吗?”可是,就如那名官员反问的那样,现在只能证明壮汉并非奸夫,之前的审理有错误,但真凶依然是个谜。只要没找到凶手,就不能彻底排除向氏的嫌疑,她的冤屈就不能彻底洗刷。黄宗汉明显感到整个司法系统都对向氏翻案有所抵触。他知道自己在按察司衙门久留无益,便打道回府。

  堂堂的四川总督竟然不能依据司法系统推翻一个明显的错案,黄宗汉只能寻找其他方法、其他途径了。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派人暗访,调查实情。

  他召来亲信李阳谷,命令他秘密前往合州微服私访。

  秘密调查也好,微服私访也罢,都不是清朝司法制度的明确内容,不是正规的办案手段,可以说,它们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手段。但是,正常的司法系统已经失灵了,白道走不通了。黄宗汉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正常的手段,推翻一个冤案,只能通过秘密派遣亲信微服私访的灰色手段。

  这不能不说是对当时司法系统的一个讽刺。

  黄宗汉挑选的李阳谷,胡子很多、很长,人称李胡子。他当时还是一个候补官员,以廉明著称,勇于干事。接到总督黄宗汉的指示后,他乔装打扮成商人,带上两个仆人赶往合州。

  合州命案已经在四川闹得沸沸扬扬。案子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关系到越来越多官员的前途和利益。四川官员中朋比为奸的风气很重,没有人在意真相,更不希望翻案。相关官员对案子的动向特别关注。

  李阳谷乔装打扮,坐船到重庆,刚登岸就看到两个人拿着名帖前来迎接。

  见到李阳谷,他俩就跪下来说:“李大老爷,您怎么来得这么迟?道台大人命小的在此恭候多时了!”李阳谷很吃惊,说:“我是商人,与道台大人素不相识,你们认错人了吧?”其中一个迎接的人就笑了,说:“李胡子李大老爷,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您这次来,难道不是奉总督黄大人的命令查访合州命案的吗?此事不忙,请李大人先到道台衙门小住。”

  李阳谷微服查案一事,原本应该只有黄宗汉一人知道。谁料李阳谷人还在途中,重庆的地方官员就已制定了“邀请”他到衙门做客的全套接待方案了。黄宗汉和李阳谷自以为微服私访已经是灰色手段了,不料在真正的高手看来,这实在是小儿科。李阳谷在两个人热情的邀请下,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李阳谷。但我这次来重庆,是解决私人债务的,所以不敢使用真名,也不想叨扰官府,就不打扰各位大人了。”说完李阳谷就要走。

  迎接的两个人哪里肯放过,说:“既然李大人没有公事,就更好了,可以到道台衙门多住几天。”说完,他们强行把李阳谷带进道台衙门“小住”。

  一连好几天,重庆的地方官员们恭恭敬敬地接待李阳谷,轮番宴请,好酒好菜好言好语伺候着。对于此行的目的,李阳谷坚持说是来解决私人债务的,很快就要离开。地方官员轮番挽留,态度特别真诚、特别热情。

  李阳谷不得已,一住住了好几日。最后,实在不行了,李阳谷坚持要走。

  临行前,川东道台和几位官员对李阳谷说:“你此行的目的,我们早就知道了,你没有必要隐瞒。李大人如果能帮忙掩盖,这里有三千两银子权当孝敬。”李阳谷无话可说,银子也坚持不要,匆匆告辞回了成都。

  回去的路上,李阳谷一边走一边想,越想越觉得不能无功而返。走了几十里地,他估摸着脱离了地方官员的监视,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登岸,剃掉胡须,换上其他服装,向合州走去。果然,一路上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邀请他“小住”了。李阳谷在合州暗访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对合州官吏的枉法胡作了解得清清楚楚,遗憾的是仍然不知道鞠家命案的真凶是谁。

  就在准备返程的前一天夜里,李阳谷投宿一家小旅店,深夜偶然听旁边的屋里有两个人说话。一个人说:“现在当官的都是糊涂虫,本地鞠家父子被人杀死了,当官的竟然以谋杀亲夫结案,简直是昏官!”另一个人说:“是啊是啊。要说这个案子也真是无头案,不知道到底是谁杀的?”那人说:“是我杀的。一天夜里,我路过合州七里涧,没有盘缠了,就摸到一户人家偷了一条被子。刚出门,一个男子追出来要夺被子。我吓他说:‘快走,不然我杀了你。’谁知他不但不走,还过来抢被子,我就举刀砍倒了他。这时又一个小伙子出来追我,我又杀了他。事后,我害怕了,远逃他乡避难。这不一年多了嘛,我听说案子也结了,就回来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阳谷大喜过望,急忙招呼两个仆人一起捉住隔壁房间的人,直接把他押送到成都报告给黄宗汉。

  合州杀人案很快告破。向氏无罪释放;四川按察使、川东道台、重庆知府被革职;合州知州荣雨田本当严惩,但他上下活动,花了不少银子,最后也仅仅被革职而已,不用承担其他刑罚。书吏陈老伦知道真凶被抓后畏罪自杀;陈夫人被凌迟处死,受到了最严重的惩罚;做伪证的壮汉被发配充军;为向氏鸣冤的侄女得到表彰;李阳谷查案有功,出任知县。

  不久,黄宗汉内调朝廷为官,成都将军暂时代理四川总督。四川官场又开始涌动暗潮,想再次翻案。代理总督竟然以最初的判决上奏朝廷,为被革职的官员请求复职。巧的是,黄宗汉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他严词驳回。

  四川方面这才不敢翻案了。

  通过合州杀人案的审讯,我们了解了清朝基层官府的司法审判压力和他们的“有罪推定”逻辑,这些都助长了基层冤假错案的发生。清朝制度虽然为冤假错案的平反设置了各种渠道,展现出了包容的姿态,但在实际中存在诸多的限制。整个司法体制并没有动力,也不愿意翻案平反。黄宗汉以总督之尊,纠正辖区内的一桩冤案都非常困难。如果没有黄宗汉,或者黄宗汉不知道冤情,向氏想来是必死无疑了。但是黄宗汉毕竟只有一个,所以并不是所有蒙冤的人都像向氏那么幸运。要想真正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真正实现案子的平反昭雪,还是要从建立一个公正、专业、有效的司法制度开始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