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长辈心曲全文阅读 > 第14章 纪实——人生之路(10)

第14章 纪实——人生之路(10)


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不如意的事情,必须提前想到,而且必须要现实面对。之所以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我考虑得如此具体,进而形成了心中的忧虑和纠结,是由于自己体弱多病的原因。如果我的身体强壮,那么也就不害怕这样那样的困难了。由于心中的烦恼增多了,所以思想上的故虑也就增多了。恰在我转业前后,我妻子的两次妊娠也被我俩给终止了。首先要确保到新单位后,我们全家人身体都平安,更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便给我的龙宝贝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

人生追求中,没有必要以生命为赌注。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我转业到新单位,分配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有利于我的身体就行。诚实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成事之根,更是做人之道。我的身体已经很脆弱了,只能节身保命了。军内有句名言“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我因病转业属于正常现象,符合军规。诚实、守信是可贵的品质,我更要面对未来的生活。由于良知的促使,我就给二外人事处领导写了一封信,如实地把自己的身体和业务情况告诉了他们,便于领导“量体裁衣”,给我安排个合适的工作,对我不要“寄于厚望”,这也是“以诚待人”、“诚信为先”,求得人事处的理解,以显示军人的作风和品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道,正符合我当时的“明哲保身”的心理状态。“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自为之罢了。

离开了部队,回到了地方,应该向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淡定和坚守的平民百姓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首先要积极医治体伤,善待生命,培养立身立命的精神,信心饱满、平和宽厚地生活下去。生活中如果只充满一个“病”字,那么自己的精神便会空虚与烦恼。健全的身体是心灵健全的保障,只有知道如何生活的人,才会从生活中总结出教训来。

1978年10月,我带着遗憾、带着伤感、带着依恋,离开了我的战友们,离开了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军营,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革命大潮,我携妻带子回到了北京,来到了北京二外。一位哲者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人心。”人心的亲近是最温暖的力量。由于我的真心,也就换来了二外人事处同志们的热情接待和细心关照:住的地方尽管是一排旧平房中的一间小平房,但是房子内外又重新做了粉刷,并且加了个门台阶。曾让当时的老邻居们羡慕不已。当年的人事科长(后来晋升为二外党委副书记)王金魁等同志,为我们的到来忙前忙后。王科长给我们预先购买了饭票,准备了碗筷,房间里搬进了两张单人床并作大床,并且说明:带有孩子比用大床更宽敞一些。如此的周到贴心考虑,让我们十分感动,心里倍觉温暖。让我们感到温暖的还有居住在平房里的好邻居们。他们给我们很大帮助。比如:政教室张满兴的一家人和司机佟全贵夫妇都是大好人。我们刚到二外,遇到了不少烦心事儿,都得到了他们的全力帮助,校医院张自新大夫把自己孩子的牛奶,让出来一瓶给我们喝。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看不见的,但却能够感受到。每次佟师傅出车,只要顺路,总会带我们一程。我的儿子刚满两岁,每天都跟着张老师家的几个孩子到操场上玩耍。该吃饭的时候,又跟着去张老师家吃饭,回想起来仍然感到温暖。

半年后,我们被安排到了一号楼居住。我们正考虑去哪里找人搬家的时候,张老师和佟师傅却亲自找上门来帮助我们搬家。那天也巧,洛阳市委的王文学好友来京看我们,我们四个人就把大小立柜等沉重家具,全部搬上了四层楼。兴许这就是一种缘份吧!

对于转业后的新困难、新情况想得多一点是有好处的,失望会少一些,烦恼也会少一些。因为在部队都是统一安排的,勿须个人出力。到了地方,靠的是“群众自救”。得到了好邻居们的帮助,我们才度过了难关。刚来时,我们困难不少,我刚出医院不久,身体虚弱,我妻子带着两岁的幼童。人生地不熟,有了困难,不好意思去求别人帮忙。有些事儿只能自己去做,比如:烧小煤炉就不会烧,每天多次的生生灭灭,很影响情绪。大冬天,既做不成饭,又取不了暖。在南外我们住的是一套两居室,做饭用的是管道煤气。在这里一间小平房里被大小立柜占据了。我把自行车挂到了窗户上,严寒的大风整天刮个不停,只好用草帘子把唯一的窗户堵个严指合缝。转业的困难虽然估计到了,思想也有了准备,但是落差也太大了。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看不见的,可是一句刺伤的话,一个轻蔑的眼神,都能不知不觉地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人事处定好了汽车,去北京站拉回托运来的柜子,但是司机班调度却磨磨蹭蹭、嘟嘟嚷嚷,不愿意派车。再比如,汽车把托运的箱子拉回来了,却不拉到我们的平房门口,司机把汽车停在破院墙外边。我们只好自己溜着地面,吃力地把箱子拖到了门口,分明是有意地折腾我们。面对这一切,只有忍让了。通向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要为不如意的事情过于烦恼。

困难多,是事实,类似的不愉快,以后还多着呢,谁叫你转业这里呢?学会忍让,学会宽容,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在挫折中坚守!星球运行中没有永久的夜晚,宇宙变化中也没有永久的冬天。有逆风的时候,也会有顺风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人生很难事事如意,但是也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就能活得富有,活得充实。

半年之后,我们住进了楼房,很快买到了煤气罐。我们夫妻俩的工作已经熟悉了。对于我来说,善待生命是件大事,健身已成了我的生命之本、生活之树。朋友建议我习练内养功,又名:呼吸功或者真气运行法。这是北戴河疗养院的主修功法,它对胃病患者很有效应。于是我把锻炼作为了头等大事。现实生活逼得我“独善其身”了。深切体会到身体不好所带来的后果,重要的不只是要生存,而是要好好地生活。

人生百味

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人都有过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意,总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了固然是应该高兴的,但失败了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

我复员转业回京后,被安排在北京二外东欧语系俄语教研室。

刚报到上班是在《俄语同义词辞典》编写组。我的任务是抄写书稿词条。半年后,龚惠平考取了研究生,我接替龚老师的电教工作。随后学校安装了俄语小型卫星接收装置,卫星节目的收录任务就由我负责了。

除了正常上班,锻炼身体已经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在南外时,我的健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转业前后的教训,深感身体的重要了。“吃一堑,长一智”。坏事变成了好事。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内养功锻炼,我的胃病明显好转了。在朝阳医院的胃镜检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气功》、《气功》、《气功与科学》等杂志,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不但在实践上,而且在科学理论上,为我的身体锻炼提供了帮助。

八十年代中期,社会上兴趣了一股学气功热潮,我对气功锻炼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气功的兴起是一个文化现象,人们在练习气功中,得到的是一个新的自我。于是我对气功锻炼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我不追风,不盲从,对各种气功流派,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后来二外老干部处也组织了一期气功班,主讲人是北大哲学系研究生王青松先生。他的气功理念正确、动作简单易学。立刻就吸引住了我。学练该气功,我获得了极大成功。王老师的气功理念,似乎是给了我一把认识气功的钥匙,我真正走进了“气功殿堂”。可以说,王先生的气功理念,丰富了我的气功实践知识。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细心阅读各种气功论文,利用晚上时间试练了各种功法,汲纳众长,体会各种功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应,进而总结出来一套最适合自己锻炼的练功方法,以求获得最好的健身效果。身体健壮、心里平静、思想安定,也就达到了健康的目的。

气功不是科学,不是治病技术,也不是要一味的追求长寿,而是把生命运动调整到最佳状态。气功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人生的一种实践。气功也是一种身心并重的修持方法。气功锻炼,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身体入手,即从姿式和动作入手。通过形体动作的导引,使人的生理活动趋向健壮、思想情绪平静安宁,达到阴阳平衡。称为动功。(二)从思想入手,即从意识入手。通过安定情绪、收心宁静的训练方式,调整心态。称为静功。动与静仅仅是一种手段,它好比从前门或者后门走进同一个房间里一样。“大道至简至易,而且至深至难”。气功的每个动作与意识运用,全都体现于这句名言之中。所以说,气功是一种实践的课题,而不是讨论的课题。气功不在言语之中,但是又不得不用语言来表述。古人虽有“心传、顿悟、不言之教”的说法,然而又不得不用语言来表述和用语言作具体说明。教气功,是从教动作开始,是从意识运用开始,逐渐地让忘掉动作,忘掉意识,以达到无所谓练、无所谓不练的目的,进而实现更深刻的体验与更深刻的领悟。最终实现身体健壮、心神安宁、平和,达到健康的目的。所以我们说,讲气功的方法是在架桥、是在运用比喻,只是一种形象性说法。更深层的东西,是隐藏在背后的。气功的共同点是:调身、调息、调心,这就叫,法无定法,万法归宗,仅此而矣!

经过认认真真地气功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发生了突破性的提高。我也真正体会到了身体的强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记得九二年教研室李老师安排我到体委陪一段俄罗斯拳击教练。搞训练的时间比较长,教练的个人活动比较频繁,从早到晚很“缠人”。可是我的精神与体力都很好,从未感觉到劳累,我自己倍感欣慰与惊喜。这正说明我的体质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足见气功锻炼的成效。练习气功,我不拘方式方法、也不拘时间地点。

潜心习练气功的过程,也是人生养性养生的过程。练功就是要把心情安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心里也就没有烦恼了。有位智者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因此不要站在烦恼里去看幸福,幸福人背后自有幸劳和苦衷,平凡人自有平凡的乐趣。人生本应有多样的境界。我们把心里的烦恼、浮躁、人事纷争过滤掉,换来的就是内心的宁静。气功锻炼就是要解决人生的烦恼、浮躁问题。当我们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荣辱沉浮,并且亲眼目睹了红尘中众生的愚贤善恶之后,也便对人生又有了更加清醒的体味了。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抬头仰望,夕阳西下,那满天晚霞是何等绚丽与灿烂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既有鲜花,又有荆棘,还充满着各种矛盾。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会有曲折坎坷、阴雨连绵的时候。在提及我的情绪低迷、心情懊丧的时候,不能不说到我妻子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因为我俩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有句“苦瓜连根苦”的说法,说的是在吃苦瓜的时候,心里要有个数:苦瓜是要苦到根的。我妻子在洛阳电厂时,是位车间党支部书记,也是个科级干部,管理着五六十名员工。来到二外后,分到了印厂。在谈及她的干部身份时,人事处说她做的不是干部工作。后来由旅游开发公司的财务出纳员岗位,调到了老干部处工作,说我妻子的学历(中专)不够。当取得大专文凭后,人事处长又说转干的年龄超过了一岁。工会主席舒占明同志把我妻子从老干部处“要到”学校工会后,铁面无私地坚持秉公办事原则,聘任我妻子为主任科员。我想,这对女处长是一种蔑视,对她的专横跋扈、任意妄为的工作态度是当头一棒。同样是这位处长,她把我的职称拖了六年之久,才予以评定。大专学历的人,却要先于我晋升了高级职称,明明是在欺负人嘛!由此不难看出:“拨乱反正”后,二外人事干部中的“沉沙浮起”现象,在人事处长身上又延续了十几年。实权干部伤害普通干部时,她的心里想着什么?目的不外乎借着手中掌握的“工作岗位、住房分配、职称评定”,彰显一下权力的威严。这类人虽少,但是能量大。如果社会中都是公正的话,那勇气和正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来到了二外,我们夫妻俩也就学会了承受,我们也没有期待生活中的公平,既不去自找烦恼,也不跟自己过不去。正是因为我们遭受过了太多的挫折,才使得我们得到了很好的磨炼,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意志和能力。我们总是给自己留出心理上的宽松量,始终保持着低档次的松散心境。我们夫妻俩的这种心态,正好印证了古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说法,这话颇有生活哲理。“愚人近火方知热,履冰乃知水中寒”。

到了古稀之年,我静心回眸一生走过的人生路,终有所顿悟: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曲折、艰辛的。“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生在世,总会麻烦不断,人生原本如此。

自打孩童记事时起,至今我经过了多少个坎坎坷坷、沟沟岔岔;遇到过多少次的狂风暴雨与惊涛骇浪,并在精神上受到过多少的丢魂落魄的惊吓与伤害……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好与坏是相对的,我们低档次的生活心境,反倒促进了我们夫妻俩与孩子的交流更加密切,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了安慰、温暖和愉悦。我们同孩子的融洽程度如胶似漆。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从上小学到上大学,都是生活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的。我们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几乎是形影不离,也从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孩子在家里做功课,我们决不离开家,更不会影响孩子,决不会开电视。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带孩子外出参观游玩。那年代,家里收入低,外出都是从家里带些孩子喜爱的食品。当然,在街上小饭店里也会给孩子单独买一份饭菜吃。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把饭菜吃得净光,我们非常开心。尽管我夫妇俩饿着肚子,但是大人与孩子心情上的满足以及感情上的交流,是无怨无悔的,这就应合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社会名言。

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着孩子,但在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甚至很苛刻。如果他与其他孩子打了架,受家长批评和挨打的首先是他。所以在上学期间,他从来没有与同学打过架。凡是有打架争吵的事儿,同学们都不让他参加。相反,班内出现了不好的事情,都是他站出来承担责任。他这一特点连老师也都知道。所以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他的朋友非常多,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年都要分别聚会联络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