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未眠,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八点上班,凌云一个电话就打到了曹所长手机上。
曹所长这次倒是很快接了电话。
“曹所,昨天的会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凌云开门见山道。
“昨天张科长推荐了另外一家的产品,当然我主张的是采用你们的产品。争论没有结果所以也就没定下来。”
“那方局什么意见?”凌云又问。
“方局没表态,方局要表态不就定下来了嘛。”曹所长说。
凌云沉默了一下,又慢慢问着:“那曹所,你能再帮我出出主意吗?现在该怎么办?我,还能做些什么?”
曹所长也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其实从产品本身上来说,张科长也是认同你们的,但昨天张科长推荐另外一家的理由是代理那家产品的人是市里一位领导介绍找来的。我想可能这也是方局长犹豫的原因。”
“领导介绍来的,怎么不直接介绍找方局长,而是去找了张科长呢?”凌云狐疑道。
“那这我就不清楚了,这个问题肯定张科长和方局长沟通过。”顿了顿,曹所长又说:“不过我想,这个领导应该是方局长给不给面子都两可的,不然也不至于犹豫着没定,要是其作用的大领导,那肯定早就定了,没你们什么戏了。”
叹了口气,凌云没有说话。
曹所长又接着说:“到这个层面,就看方局怎么抉择了,我可以继续帮你说话,但能不能起作用就不好说了。不过好在那家的产品方局实在不满意,不然你们也早就没希望了。你也再努力努力吧!”曹所长说完就挂了电话。
凌云盯着电话,一阵阵无奈,在中国办个事怎么就这么难呢?明知道我们的质量要优过对方,但人家一个关系一打招呼,什么产品的优势便不存在,整个形势立马直转急下,现在该怎么办呢?
出了一阵神,凌云觉得还是不能放弃。心想:昨天方海宁不是说下午就开会给个结果吗?那自己今天就杀过去问问,看他怎么说,行不行的他总得给个理由,自己也肯定不能显得早知道了消息的样子。
心里虽有些气急败坏,凌云还是很精心的打扮了一番,庄重淡雅的去见方海宁,手上拎了一盒早就准备好的上等铁观音。
到了教育局,方海宁难得地在办公室。还算顺利,凌云微微松口气,敲了敲门便走进去。
方海宁看见是凌云,先笑了。这一笑倒是笑得凌云一愣,怎么看着不像是有对我不利的消息的样子。随机也笑颜如花,对方海宁说:“方局长,我又来了。
方海宁依旧笑着:“我还在想呢,估计你这个小姑娘肯定得一早过来,你看,我这么早就在办公室等你了。”
“等我?”凌云愣了愣,自己没这么重要吧?值得一个见过两次面的局长等?想必方海宁只是随口一个玩笑吧。饶是如此,凌云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昨天一天一夜的煎熬就化成了泪珠要掉下来。凌云忙强忍了忍,让泪水继续在眼里打转,没掉下来。这要在局长办公室掉眼泪,玩笑可就大了。
如此便没法开口说话。
方海宁看见凌云这样,却是疑惑了,问道:“哟,这是怎么了小姑娘?”
凌云忙开口:“没什么没什么,就是您这么一说,我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很感动,就有些忍不住……”
方海宁似乎也被感染了,叹了口气,犹豫着什么,没说话。
凌云忙又把手里的茶叶递了出去,说:“方局,看您在办公室一直喝铁观音,就随手帮您带了一盒,我不懂,也不知道好坏,你也别见外。”
方海宁迟疑了一下,便没客气,接过茶叶说了声谢谢,便让凌云坐下说话。
凌云坐下还没开口,方海宁便说:“小凌,昨天会议上大家意见不一致,争论的还比较激烈,所以还没有最终结果,我们还需要再对比研究一下几家的产品。”
是对比研究产品吗?凌云心想。但这话自是不敢也不能说出来的,方海宁能这么和颜悦色的说这些,说实话,凌云已经很是知足了,但光知足也不行啊,事情总得有个结果。
经过了刚刚差点掉眼泪的小插曲,凌云觉得和方海宁的关系似乎近了不少,凌云也能感觉到这位方局长对自己明显的好感,那是一种由衷的欣赏和赞美,从目光到肢体语言以及说话语气上都能感觉得到的欣赏。
所以凌云也就大起胆子,问:“方局长,您能和我说说,你们主要的争议点在那儿吗?也许我能从专业的角度帮你们分析分析。”在从曹所长那里已经得知原因所在的凌云说这话,其实就是在对方海宁进行试探,看方海宁怎么回答自己的问题。
方海宁也没犹豫,直接说:“主要是电教所和教育科对产品的理解不同,当然了,他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角度。”
凌云便知道,方海宁不可能对自己说出真正的争议原因了。也是,再如何的好感,两人的关系毕竟还比较陌生,方海宁不可能对着一个陌生人暴露自己不能抉择的真正原因。
虽说微微有些失望,凌云还是苦笑着,显得很无奈很痛苦的样子说:“方局,那,我能问问,您这边什么时间能定么?离省上要求的时间也没几天了。”
方海宁点点头:“是的,应该很快就会确定。你再等等,小凌?”这还是方海宁第一次喊自己小凌,凌云恍惚了一下,觉得方海宁的语气里也充满了无奈。也是一个教育局长,一个小小的产品选用,都要考虑这么多,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想来,他也很是有些郁闷吧。这样想着,凌云心里也微微好受了些,对对方的抱怨也不由减了几分。
凌云抬起头,静静看着方海宁,说:“方局长,我相信您,我等你们的消息。”说完,便出了办公室。凌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也不知道自己相信方海宁什么。
倒是方海宁看着凌云坚定的背影,愣了许久。这个小姑娘有一双穿透人心的眼睛,方海宁想,这双眼睛透彻明亮,让人不忍辜负!想着方海宁摇了摇头,自己也不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了,怎么会生出这种情绪。思绪却不可避免的落在这次的事情上。
张科长说的市里那位打招呼的领导是人大一个主任,算是一位上级,但也可以不买账。只是这其中有些不为外人道的故事。这位人大主任是张科长的本家,曲里拐弯有些亲戚关系。年前自己因为一件意外得罪了这位领导,本来也没什么,一个人大领导得罪了虽然会有些麻烦,但也不至于怎样。可这次这位领导又通过张科长插手这件事,想来可能确实也是别人求到了他那里,不得不出面,同时也是对方海宁的一次试探,方海宁这次给了面子,那好,化干戈为玉帛,这事就算是过去了,以后还是和和美美。方海宁要是不给面子,那这个梁子就结定了,虽说不能马上怎么样,但以后万一碰见什么事,只怕这位主任免不了落井下石。
人在官场,又是大同这么个小地方,不定什么时候就犯在谁手里,所以能互相给个面子的事一般来说谁也不会较真,那位主任也没自己亲自给方海宁说,这事就完全看方海宁怎么权衡了。
也正因为如此,方海宁才头疼。如果那位主任真的放下身段亲自给方海宁打招呼,方海宁说不得也是要听的。可现在,这位主任通过张科长,推荐的产品还是最差的,方海宁就有些不愿意为了这种关系违背原则了,说实话,如果这位主任推荐的是另一家的产品,说不定这事也就毫无悬念的定了。方海宁严格来说,还真是一个愿意干实事的好局长。
就在方海宁患得患失的时候,凌云也在纠结着怎么破局。
突然间,凌云想起大学时一个同学,老家就是山西大同的,当年似乎家境也不错,小城市关系都比较复杂,是不是问问呢?想着,凌云便打通了那位同学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刘灿,在那呢?”电话刚接通,凌云就叫了起来。神乎其神的和对方侃了一通,最后说自己在大同,有事求助。随即把事情讲了一遍。
凌云大学同学刘灿听完,沉默了一会儿问:“你怎么知道我能帮上忙?”
看来有戏。凌云暗想,又尽量风轻云淡的笑着说:“我不知道,我是没辙了,看看能不能出线什么奇迹。”
对方叹了口气,说:“我帮你问问,一会给你回信。”
凌云愣了愣,看来值得期待啊。记得上大学时这位同学的口头禅便是国际法老师的名言: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不知道这位同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