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北落师门全文阅读 > 第21章 白露(3)

第21章 白露(3)


  她倚在窗口用雪色晶莹的手指甲去逗外面芭蕉上的一只小虫子,那虫子碧绿通透,生了一些茸茸的毛,说不出的诡异美丽。

  她则将虫子举到面前看,长长的睫毛偶尔一闪,眼睛里暗淡的水雾就朦朦胧胧地波动。

  碧绿的虫子和她漂亮的手在一起,在外面芭蕉绿森森的颜色中,剔透生彩。

  她转头,瞄到我站在门边盯着她的手看,却什么表情也没有,转到红葶前面,在泥土中挖了个洞,把虫子丢进去,然后用土埋掉。

  我到她旁边,跟她到外面的池子里洗手。

  “兰花需要肥料的。”她这样说。

  我蹲在她旁边,看她的手在水里影影绰绰,她的裙子掉了一角在水里,那藕荷色就在水里随她的手上下波动。

  我小心地替她把裙角捞起来,拧干。

  幸好是热天,等下就会干了。

  她指指前面池子中间,问:“今年的最后一朵荷花了吧?”

  在一池的绿色荷叶中,只有一枝绯红的荷花开在高处,傲气凌人,顾盼生姿。

  那颜色红得胭脂般,仿佛整个夏天就沉淀在上面,鲜亮夺目。

  她转头问我:“把它摘过来给我?”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就走入池中。

  我记得十四岁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她一起在仙瑞池,我们一起摸那颗珠子,可是我不记得其他的细节了,只觉得我在污泥中,握到了她的手,她纤细的指尖在水里温温热热的。

  其他的一切,全都铰碎了一样,零落飘荡,想不起具体的颜色与形状。

  我走到那朵骄傲的荷花旁边,把它的茎折断,手指却被上面的尖刺戳到,痛倒是不痛,只是麻痒难耐。

  我去旁边弄了点菖蒲叶,站在泥水里把花茎上的毛刺都用菖蒲叶抹掉,自己再抚摩了一遍,确定再没有刺手的东西了。

  然后我跋涉回来,她坐在那里,神游天外,根本没看我。

  我把荷花递给她,她接过,漫不经心地放在鼻下闻了闻,脸上一点神情也没有。

  伯方在旁边看我衣服上一塌糊涂的淤泥,忙说:“皇上去换了衣服吧。”

  我点头,对她说了我马上回来。

  走了几步,我又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她。

  她也已经背对我离开。经过角落的草丛间,她把手里的荷花随手丢在那肮脏的地方。

  弃若敝屣。

  当晚禁中突然起了大火,我在广圣宫被惊起时,伯方禀告说,已经蔓延到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延庆这五个殿。

  我站在殿外看了一下,半个天空都是通红。

  为何宫里会突然起这样的大火?况且这几个殿坐落相隔,怎么会一下子就全部烧着,而且火势无法控制?

  我披衣出去,伯方忙拦我说:“皇上万乘之尊,不可身涉险地……”

  “好了好了,少啰唆,走吧。”我皱眉。

  火光下的禁苑里一片嘈杂,后局救火的人与宫外进来的军巡捕都在提水扑救。

  我站在旁边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看着。

  各支队伍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弹压,维持宫里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宫人;有的抢救宫内的文档与陈设;有的运水灭火。

  大桶大桶的水压向火蛇,可惜总在距离火苗一尺处便蒸腾消散。那火竟不是在烧了,而是活生生地在狂舞,铺天盖地腾起无数红云吞吐那些雕梁画栋。

  有个军巡捕在通红明灭的火光中重重撞到了我的肩,我回头看他,他没看清我是谁,倒喝了我一声:“别在这里挡我的路,走开点!”

  他肩上悬了水袋水囊,与别人一起背个用碗口大的中空毛竹制成的大唧筒,一脸的油汗混合着黑灰。

  我笑了一笑,忙让出位置给他,自己转到滋福殿边。

  火却在西南风中转了个头,逆扑向崇徽、天和、承明殿那边。

  我看那火舌,惊了一惊,问:“母后应当已经远离崇徽殿了吧?”

  “皇太后肯定已经避了。”伯方说。

  此时另外一股火突然从殿后出来,与前殿的火相交,盘旋围住全殿,里面的门柱见火就着,风又实在是太大,殿内的人若是还在,现在如何逃得出来?

  我心惊胆战,奔到崇徽殿旁边抓个宫女问:“母后!母后和她……在哪里?”

  那宫女被我吓得说不出话,用手指颤抖地指指自己的肩,我从她的肩上看过去,原来母后就在她的后面,含笑看着我。

  在火光下,她镇定自若,微微一笑,身边所有的繁杂全都远退。

  母后果然与我不同。

  我此时才发觉了自己的失态,讷讷地放开那个宫女,向母后走过去,母后伸手挽住我,低声笑道:“皇儿遇事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啊。”

  我也说不出什么话,母后抚抚我的额角,仔细地打量我惊惶的神色,说:“不过,母后知道你是关心则乱。皇上总是这样,前因后果都忘记,母后是皇太后,除了皇上,宫里第一个要紧的就是母后了,怎么还会有险事?”

  我觉得她的声音分外柔和,我已经很多年未曾听过了,我放松了心情,把刚才的紧张抛开,然后说:“母后说得是。”然后回头去找她。

  她不在这里。

  她不在这里。

  母后似乎忘记了她,摆驾到延福宫暂避。

  只有我站在那里看那些汹噬的火,寒意突然涌上胸口。

  我猛然想到自己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在大宋,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活下去?你连死都死不掉。

  此时火势随风静了一点,一时半会儿,梁柱大概坍塌不下来。

  我是皇帝,自然不可以以身涉险,不过现在应该没关系。宫内的殿堂都是高穹支撑的,门已经没有了,风一静,火苗没有扑下来,踩着砖地进去看一下马上就出来没什么大问题。

  我不敢叫别人进去,不然,她若在里面被发现,一定会被宫人讲得比不会长大更奇怪,更不堪。

  我从偏门掉下的那个火洞冲进去,发现火果然在高高的上面,下面全是空的,有燃火之物的地方在燃烧,其他的地方则地面发烫。

  我踩着热砖地,慌乱地看了下周围。

  果然没有人。我真是多虑。

  她一定已经逃出来了,如果在里面的话,应该会呼救。

  就在我一转身准备出去时,却发现她站在窗口的芭蕉那里,睁着一双冷静的眸子看着我。

  那双眼睛在火里闪着艳红的光,平静如此。

  我因为她脸上的安静坦然,而一下子愣在那里。

  此时外面传来一阵喊叫,我回头看见长春殿轰然倒塌,红亮的砖瓦互相碰撞,擦出刺眼的火花,四下迸射。

  这崇徽殿也是木裹油漆之物,见火就着,恐怕已经快要烧透。

  我回头抓住她的手,对她大吼:“快点出来!”

  她这才微微点头,单手抱起那盆红葶,被我拉扯着跑出去。

  到外面,居然没有人看见我们。

  所有人都在长春殿那里围着,喧哗叫嚷。

  我伸手想把她手里的兰花打到地上,可是我手都没办法举起来,全身发抖,开始为自己刚才的举动后怕。

  她漠然地回身去看崇徽殿。

  烧得通红的重檐攒角,透朽的顶梁,所有的砖瓦倾斜向大殿的正中间,哗的一声巨响,压了下去。

  炙热的风卷起一层黑红灰烬,水波一样向四周荡开。她的发丝和裙袂在红色的热风中高高扬起。

  她纤细的身影伫立在横飞的灰烬之前,一动不动。

  这一场大火,烧毁了八个殿。视朝所全部付之一炬。

  癸亥,移御延福宫。

  我与母后已经移到宫城后的延福宫,她还在宫城,只是搬到了玉华殿。

  我要见她,就要穿过两层宫墙,虽然不远,但是扣除了视朝与政事,去看她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宫城南面焦黑一片,玉华殿这里却是桂叶成荫。

  她坐在桂荫之下,专心地把桂花收集在手中的坛子里,撒上一层蜜糖,再撒一层桂花。

  我坐在旁边看她良久,终于问:“这是要做什么?”

  她看也不看我,说:“无聊,自己做桂花糖。”

  我把袖子卷上,帮她捧着坛子。

  她也没有多理会我,随手就把东西一放,自己捋桂花去了。

  玉华殿的宫女给我上了茶来,她坐在旁边陪我,却抬头看桂花好久,我凝神盯着她的侧面,她却连眼睛都没有转一下。

  桂花浓郁的甜香从那些细碎的金黄花蕊中流滴,坐在风里迎香,细闻却好像不是香气,是浓烈的酒味,沾身就要醉倒,整个人倾倒在酥软的浓香中。

  “今年的桂花开得真是早。”我找句话和她说。

  “中秋要到了。”她淡淡一句。

  我们似乎再没有其他的话可说。

  桂花的香气在这样微热的下午有形般蒙蒙袭来,把整个人湮染成中秋的黄色,融化不开,盈了满怀满袖的甜醉。

  沉默了许久,终于我又开口问:“十五那天,我和你一起去陪母后赏月吧?”

  她淡淡地说:“何必,她也不会想看见我。”

  我劝她说:“都已经十年前的事了,你何必还这样耿耿于怀。母后现在对我们也算成全。”

  “等郭家的事情一过,自然就不用成全了。”她冷笑道,“她早说了我不过是个妖精,哪里有后宫之主愿意把我留在身边的?你母后这样关心你,以后我还不知道要埋在哪里呢。”

  她居然会知道母后与郭家的事情。原来她每天在宫里,不只是在养兰花。

  “你何必这样说话?”

  她淡淡给我一个背影,说:“你把我弄回来,还不如杀了我痛快,我在这里反正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后宫的事,你又未必做得了主。”

  我觉得这句话刺耳,但是又不愿对她使什么脸色,就转头看窗外的桂花去了。

  耀眼的金色,夹在暗绿的宽厚叶片中,一直流溢着那些馥郁的蜜甜香气。

  其实,我心知她说得极是,我现在未必能做得了主。

  而且母后,哪里会愿意成全我们?

  现在母后可以利用我对艾悯的喜爱,来向皇后示以颜色,所以才言笑晏晏。可是,母后怎么会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留在宫里?她怎么会把我们母子心结的始作俑者留在我的身边?

  母后对别人的成见,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也许她在覆雨翻云之前,早已经想好了对艾悯的处置手法。

  前朝不是没有这样的覆辙,太后的干涉,往往能决定很多事。

  我本来委实已经犹豫了很久,知道不应该和母后撕破脸。我也未尝不忌惮她在朝中的势力。

  可现在,朝中的局势虽不是很明朗,但时机也许接近成熟了。何况现在是个好机会,错过了,我再抓不住。

  或许,我现在有了足够的筹码,可以像十年前一样去赌一下。

  我和她若没有办法在一起,我也不留恋自己现在的身份。

  况且,我已经不是畏惧母后的那个孩子了。

  打定了主意,我便淡淡责怪她说:“你要知道这是宫里,凡事要斟酌了再出口。”

  她随便点下头,说:“是。”

  我叹了口气,站起来出了玉华殿,那些缠绵绕在我周身的甜香才渐渐淡了。

  我回过头,看一看她的神情。

  她无喜也无忧地送我离开。

  好像刚才那些话,她从来没有说过一样。

  母后在延福宫内安顿下来时,殿前司已经把火发时形容鬼祟的人审察了一遍,提了修文德殿的一个工匠来。

  李灼解释说:“此次禁中大火,是秋高物燥,用火不慎而引起的。”

  “那这个工匠是怎么回事?”母后放了手中茶盏问。

  那工匠却并不惊慌,只向我磕头,说:“草民有罪。”

  母后在旁边冷笑,并不说话。

  他行礼毕,然后说:“草民明日就要出宫,今晚去检查最后的工序,然后发现崇德殿那边的火烧起来了。草民想,既然已经烧了,再烧几间也没人会发觉,因此引了一些易燃物,去投了崇徽殿。”

  我觉得此人说话太过顺溜,又这般冷静,倒似练习过多次,便转头看母后的反应,母后却没有动怒,问:“你可知道崇徽殿是本宫的住处?”

  “正是知道。”那人抬头看她,知道要被审问,索性先自己说了出来,“太后可还记得当年下诏在永兴营造浮屠之事?”

  母后想了一想,问:“当时是姜遵主事吧?”

  母后的记性是极好的,那人点头,说:“姜遵为了讨好太后娘娘,毁了汉、唐碑碣用来代砖甓造塔,工夫神速。于是太后认为此人不错,召他还京起用。”

  “怎么了?”母后慢悠悠地问,也没有怒气。

  那人又说:“当时有腐儒阻拦姜遵所为,被架出枷在街上暴晒,回家后得急病去世了。”

  母后终于一笑,问:“你的亲人?”

  “并不是,是寇老的远房亲戚。”他正色说。

  她微微点头:“寇准的……那么,又是谁叫你来的?”

  他神情终于激动,大叫道:“是我自己怀一颗赤胆忠心而来!太后这些年在朝中挟幼帝逞己欲,天下不平者不止我一人!”

  母后对我笑道:“近来书塾多了,误的人可也真不少。”

  我抬头看外面天色渐暗,回答说:“不如等到明日早朝,再仔细商量。”

  母后示意李灼带那人先下去好好看押,但刚到外面,却听到一阵混乱。

  李灼又奔进来,向我禀报说:“犯人自尽了。”

  我皱眉:“怎么这么不小心。”

  母后问道:“他的家世呢?举荐他进宫的人呢?”

  李灼看我,我于是说:“还是明日早朝再说吧。”

  朝臣听闻此事,出乎意料地没有惊诧,只是在一片安静中轻微地互相交换神情,似乎大多数人不想仅仅就事论事。

  母后问:“众位大人认为应当如何处置此事?”

  朝臣又是一片沉默,居然都不说话。

  母后问:“宰相认为如何?”

  吕夷简站出来,躬身说:“此人罪不可恕。然则已经畏罪自尽,臣以为可查找九族论罪。”

  他停了一下,又说:“臣以为,当今天下,朝野民心,太后应是知道的。先帝以幼帝托太后,今皇上年齿已长,天意内禁火起以示,人心久思皇上独掌朝政。太后为政多年劳苦,朝廷不敢再劳以繁务,愿太后免以临朝辛苦,可养颐以待长福。”

  他果然引申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这几句话早在我十九岁时,范仲淹已经在上母后书中讲过,不料再次听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母后微微一怔,然后扫了低头不语的众人一眼,然后目光在杨崇勋身上停了下,问:“怎么连枢密使都没到?”

  “姚枢密身体违和,无法应诏入议。”吏部禀报说。

  “那何不由副枢密使来讲一下今晚的事,到底是兵马巡检的过错,还是殿前司的责任?”母后问。

  杨崇勋忙站起来低头说:“老臣年事已高,近来甚不敢妄自揣测,已近糊涂了。”

  他居然不为母后接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