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百科大全书全文阅读 > 第1章 【易经与开天辟地】

第1章 【易经与开天辟地】


大道至简,简至“一二一”;简而能全,圆合中西一体。

西方文化属对立之二的性质,中国文化是二方混一。圆基础的“一二一”,一中有二不纯二,二在一里不混一,保留中西文化全部之优,免除其所有之弊。

天下人的本根是天,何为天?天乃圆。天是大象无形之圆,形而上者之谓道的道之圆。“执大象,天下往”,人立圆,则行大道,执大象,圆现实,终极圆。

人皆来之于包含一切的完整者即圆,人都是圆在之圆内的主体性一员。而人有了自我意识就对于他有了自我与对象分别的不同二方,但不知这是在圆内的假定区分,认识就建立在我与自然,我与他人,物与心,主体与客体,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等各种二方对立的基础上。二方构成限制和遮蔽整体性认识的无形“方框”,这使整体性认识只能在“方框”的迷宫里盲人摸象,形成对立中的各方,思想总是公婆各有其理的打仗。

明确二方在圆里,“方框”就解除;二方归圆,人就从迷宫走出;思想的彻底解放,精神真正的自由,在于自我成为存在之圆内的主体。

世界的变好,在于人们改变属二的自己。自胜者强,强人强在胜过“方框”里的自我。

水与冰的本质同一,冰显不出水的灵性,是它冻结着自己。个体们的开化而化解冰体,自化而具有融化力。

由二方基础向包含二方的圆基础转换,以一念的完成而成就,带着即有的全部财富,走上化人归圆,化事成圆,不断化得内外在之圆境的个圆其圆,圆人之圆,圆圆与共的圆化道路。

天不生仲尼,长夜万古;今人不归圆,前贤枉有!

立圆得真理,普照全球;兴大同价值,华夏领头。想要民主的屌丝浮躁得沉不下心来把圆概念认明,以为圆化声音干扰了民主梦。

人求圆,人需要身体与精神心灵的圆境,这需要人成为圆化者的人。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不懂也不想懂,乃思想之耻辱。

宇宙大爆炸学说

宇宙的起源,是哲学和科学最关心的课题之一。目前,在科学界关于宇宙的起源达成共识的理论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该学说认为,宇宙的产生源于一次原始宇宙物质爆炸。在130亿年以前原始宇宙是一个比原子核还小的质点,被压缩在一个直径只有三毫米的区域里,在超高温、超高密度、超高能量的特殊条件下,原始宇宙这个小质点,突然间在10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膨胀为具有天文数字般范围的空间,宇宙同时产生了时间与空间。爆炸后,宇宙物质被强烈的爆炸推力以超光速的极高速度抛射到四面八方,经历了漫长的膨胀演化,形成了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云、总星系等宇宙天体。原始宇宙为什么会产生大爆炸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作的俄罗斯数学物理科学博士A·林德认为,当宇宙还是一粒比原子核还小的元质点时,它仍然受基本粒子微观世界的规律支配,即:其内部是不平静的——它内部的能量如同海洋中的波浪一样在不断地波动,有时甚至会产生中等程度的偏移的波动。而宇宙的突然爆炸和急速膨胀,其原因就在于这种波动偏移的幅度惊人的增大,于是便产生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等天体的雏形。于是,一粒不可思议的极其微小的核子(微观世界)瞬间膨胀为一个同样是不可思义的广袤无边的宇宙(宏观世界)。通过对美国“科别”宇宙背景探测器所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专家们确认了A·林德所提出的宇宙混沌膨胀的模型。在宇宙的初期辐射里,还发现了极其细微的涡旋,而这些涡旋的不均衡性,则反应出了宇宙刚开始膨胀后的原始星云的分隔状况,这些涡旋实际上相当于微宇宙(即诞生我们大宇宙的那粒比原子核还小的质点)里的波动(见《飞碟探索》2002年第二期第40页《宇宙不是唯一的》,作者:刘元江)。

《易经》卦象揭示宇宙起源及与大爆炸学说的互证

A·林德的逻辑推论与美国“科别”宇宙背景探测器所观察到的原始宇宙那粒比原子核还小的质点波动的涡旋,赋于笔者极大的启迪和联想。笔者想到了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哲学著作——《易经》,因为这部光辉的哲学经典早在数千年前就以卦象的形式揭示出了我们的宇宙产生于原始宇宙物质的大爆炸,产生于一团混元的物质的膨胀,并以卦象及《河图》、《洛书》揭示出了诞生我们大宇宙的那粒原始小质点波动的涡旋。下面笔者对《易经》六十四卦及《河图》《洛书》中所揭示的宇宙的创生问题,略呈管见。

《易经》的六十四卦,它反映的就是一个宇宙整体,就是一个宇宙大爆炸和爆炸后的膨胀及星球、山川河流、花鸟树木及人类等万物创生图。《易经》六十四卦,始于《乾》卦,就宇宙创生而言,《乾》卦蕴涵了宇宙爆炸、膨胀、演化过程的能量和全部信息。《乾》卦卦象为六个阳爻组成的纯阳爻之卦。阳爻为一条不中断的横线,意为一个封闭的均匀的整体。阳主动,在《乾》卦六个波动不止的阳爻聚合在一个封闭的区域里,动则产生了热量,热量在封闭的环境里散发不出去而产生了极高的温度。六个阳爻组成的均匀得没有一丝儿缝隙的整体物质,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极高的物质密度。这样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高的封闭的整体物质,必然聚合了极高的原始宇宙能量。我们以“宇宙大爆炸”学说来审视这个《乾》卦,《乾》卦所代表的物质不就是那个在130亿年前被压缩在三毫米范围内的超高温、超高密度、超高能量的比原子核还小的原始宇宙物质的质点么?《乾》卦不停地波动,动则有可见之形的运动轨迹,这个运动轨迹不就是A·林德提出和美国“科别”宇宙背景探测器所测到的宇宙初始辐射里的涡旋么?这种诞生我们大宇宙的那粒原始小质点《乾》卦波动的涡旋,其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从八卦母图——《河·洛》中找到了答案。《河·洛》中1——9个自然数(笔者以为《河图》原只有1——9个自然数,10是后来加上去的,意在达到阴阳组配平衡的圆满)在《河·洛》的“四正”、“四维”方向围绕中心“O”点做阳顺阴逆的旋转运动,这与宇宙大爆炸后原始宇宙物质小质点围绕大爆炸的中心“奇点”以超光速迅速膨胀,并以原来所具有的旋转方向继续旋转运动何其相似!这《河·洛》的中心“O”不就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奇点”吗?在《河·洛》的“四正”、“四维”方向围绕中心“O”点的1——9个自然数阳顺阴逆的旋转,不就是由A·林德提出和美国“科别”宇宙背景探测器所测到的宇宙初始辐射里的“涡旋”么?《乾》卦纯阳六爻不停的波动,也反证了A·林德的观点:“当宇宙是一个比原子核还小的‘元质点’时,它仍然受基本粒子(八卦从微观上说就是基本粒子)微观世界规律支配,即其内部是不平静的——它内部的能量如同海洋中的波浪一样在不断的波动,这种波动有时甚至会产生中等程度的偏移的波动。”A·林德的推论,尤其是“产生中等程度偏移的波动”的观点与《乾》卦六爻由低向高各爻分别波动的状况极其吻合。在这里,《易经·乾》卦的运动态与现代科学相互佐证。《乾》卦所代表的那个比原子核还小的原始宇宙大爆炸后,“我们的宇宙”便产生了。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大约130亿年前宇宙发生创世大爆炸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个空洞的没有任何生气的时期——黑暗时代——直到大爆炸产生的气体可以结合成恒星和星系……随着宇宙的膨胀和温度的下降,大爆炸产生的气体仍然以氢原子的形式在宇宙中漂荡,就象一层厚厚的迷雾。这层迷雾挡住了第一批恒星发出的光芒,与地球上的黎明相似。随着越来越多的恒星诞生,它们发出的光芒使氢原子发生电离,使它变得基本透明,因而很快就驱散了迷雾……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马丁·里斯爵士说:‘科学家估计,在最初50万年时间里,宇宙的温度是非常高的,随着宇宙温度的下降,黑暗时代统治宇宙长达数亿年之久,直到恒星开始形成并最终使爆炸产生的气体发生电离。’”(见《飞碟探索》2002年第二期第48页晓平《追寻宇宙第一缕曙光》)。“一个多国研究小组于2001年8月3日宣布,研究人员第一次用架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看到了那个被天文学称为黑暗时代的迷雾——恒星和星系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始发光……”(同上)。现代科学对宇宙大爆炸后出现的长达数亿年之久的空洞寂静的黑暗时代之描述,与《易经》六十四卦之首《乾》卦动极爆炸后演化为《坤》卦,而坤卦中间断裂、呈空洞之象,其本质属性为阴、为静、为黑暗之卦象义理内涵真是天衣无缝的吻合!《易经》六十四卦作者在数千年之前就以坤卦形象绝妙地展现了科学界在二十世纪才知道的宇宙初创之时那个氢原子飞扬迷雾漫天寂静空洞的黑暗时代,笔者禁不住赞叹一声:“《易经》,空前绝后的伟大!”

当无数恒星的光芒驱散了厚厚的迷雾,宇宙变得透明了,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便逐渐形成。整个过程都是《坤》卦按《乾》卦所传递的宇宙信息不断地演化孕育完成的,因为坤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