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百科大全书全文阅读 > 第6章 【古人编著的词典】

第6章 【古人编著的词典】


所以,黄帝作《形坟》,周因之,做字书名《周易》。有人认为《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作,所以叫《周易》,这应该是附会。《周易》应该就是黄帝时期的易法,主要作者是曦和。之所以误传为周文王所作,一是年代久远,后人搞不清楚真正的作者是谁;二是古代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果容易被别人窃取;三是《周易》流传到了周文王手里,因为在古代这应该是珍贵的东西,不可能落到平头百姓手里,只能是周文王这样先族在黄帝那里就世代为官的家族才可能收藏。我们说《周易》原本是星象图,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周文王除了吃、喝、拉屎、睡觉,恐怕唯一能够解闷的就是数天上的星星,也就是抬头观测天上的星宿,这才是《周易》和周文王的缘分所在。

五、《八卦》是什么?

经常有人说“周易八卦”,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周易》是《周易》,《八卦》是《八卦》,二者是不同的东西,不能混在一起。《周易》是古代记载通过观测大自然动植物和天体变化进行气象观测方法的书,是讲易法的,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方法,所以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本字书。而“八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就是古代的文字,就是最早的锲形文字(类似于古巴比仑的砖文,苏美尔人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和粘土作为书写材料,以削尖的芦苇杆在粘土泥板上压写字符,由于压出的笔划呈楔形,因此名为“楔形文字”,后来为西亚各古代民族所采用),为伏羲氏所创。伏羲氏怎么创造锲形文字?《周易正义》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再来看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所谓的“八卦图”(需要指出的是,把“八卦”按照八个方位画在一个圆圈里纯粹是胡扯,里面再画俩个一阴一阳的鱼更是附会,不知道是那位高人伪造的,堪称造假高手,因为“八卦”就是伏羲氏创造的八个锲形文字,由于本人在这里为让各位看到那八个古字,不得不借用这个图)。(乾)就是古代的天字;

(坤)就是古代的地字;

(坎)就是古代的水字;

(离)就是古代的火字;

(震)就是古代的雷字;

(艮)就是古代的山字;

(巽)就是古代的风字;

(兌)就是古代的泽字。

天、地、水、火、雷、山、风、泽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八种现象,最初创字的人不管是谁,一定要从这八个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开始作记号,伏羲氏时期看样子只有天、地、水、火、雷、山、风、泽这八个字,伏羲氏又是《连山》易的作者,所以只能用这八个锲形文字记载易法,所以“八卦”是记载易法的锲形文字,“八卦”这种锲形文字后来重叠发展为64个字,就是所谓的六十四卦。

后人在伏羲氏创造的八个锲形文字基础上发展的六十四个字

后来仓颉根据鸟兽的脚印发明了象形文字,也就是图画文字(类似于古埃及的象形文

字),并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汉字,字画之精也,所以中国历来字画不分家,而伏羲氏发明的锲形文字就成了记载易法的专用文字,时间长了自然就不认识了。需要说明的是伏羲氏为什么要用三个横线来表示天字?为什么要用断开的三个横线来表示地字?抬头看天就知道了,在古人的眼里,天是由无数条横线组成的平面,古人用三代表多,所以天字就画三个横线,有人说三个横线表示天、地、人,纯粹胡扯;低头看地就知道了,在古人的眼里,地也是由无数条横线组成的平面,只不过这些横线被山脉、河流分割了,不连续,断开了,所以地字画三个断开的横线。《易经》是什么?

秦汉以后到现在,人们总认为《周易》就是《易经》,《易经》就是《周易》,这是非常错误的,《周易》不是《易经》,《易经》也不是《周易》,二者不能混淆,《周易》是一种易法,是古人通过观测星宿或者某个星星周而复始运行来进行气象观测的一种方法。那么被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又是什么呢?前面我们知道了《八卦》是什么,那么《易经》的身份也就可以搞清楚了。我们看《易经》共有、也只有六十四卦,由于六十四卦是在八卦基础上的重卦,“八卦”既然是伏羲氏发明的八个锲形文字,那么六十四卦就是经后人发展的古代六十四个锲形文字,所以,《易经》就是一本古人编撰的字典,是用来解释古代六十四个锲形文字字意的字典,就如同我们今天使用的《新华字典》,我们知道《新华字典》是我们学习必备的工具书,我们想知道某个字怎么写、怎么念、有哪些涵义,查一查《新华字典》就都知道了。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孔老夫子把《易经》列为群经之首就好理解了,就是说要学好其它经书,必须先把《易经》这本古代的字典学好、用好,《易经》就是古人学习必备的工具书,比如古代的儒生们在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这些经书的时候,如果读到里面的“天”字、“地”字,想知道它们的涵义怎么办?那么儒生们就可以翻开《易经》这本字典,查到“天”字、“地”字,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各种涵义了。我们知道孔老夫子删书定六经,把《易经》定为六经之一,为什么呢?要知道孔老夫子不是星象家、不是算命先生、不是给人测吉凶的,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职业是教师,他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他教了三千弟子,他的教育目标是要把这3000学生培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革命者和建设者,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星象家和算命先生,所以孔子才把《易经》列在六经当中,因为他知道《易经》就是一本字典,是他的弟子们学习“四书五经”必备的工具书,所以他还把《易经》列为六经之首、群经之首。如果《易经》是“算命”的、预测吉凶的书,那么孔子在删书的时候一定会把它视为“语怪乱力神”而丢到垃圾堆里,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不到《易经》。后世的“算命”先生其鼻祖应该是古代的星象家,而孔子是儒家,二者毫不相干,所谓“隔行如隔山”是也,孔子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正如孔子的师傅老子说的那句话:“福夕祸所倚,祸夕福所倚”是也。《易经》的作者不论是谁,一定是希望通过这本字典让当时的人和后来的人能够对古代的锲形文字有正确的了解和使用,因此具有权威性,作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字典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易经》既然是一本古人编撰的字典,那么后来的儒生们撰写的各种“易传”,都只能看着是对《易经》中六十四个锲形文字字意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也就是进行新的修订,就像我们今天的《新华字典》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

这是后来的儒生们在伏羲氏发明的八个锲形文字的基础上,不断对字意添加新的涵义。比如(乾),原本就是古代的天字,后人不断添加为“乾为父”(用到家庭)、“乾为健”(用到体质)、“乾为首”(用到中医)、“乾为西北”(用到方位)等,比如(坤),原本就是古代的地字,后人不断添加“坤为母”、“坤为顺”、“坤为牛”、“坤为腹”、“坤为西南”等,其它的古字皆如此。所以,《易经》就是古人编写的解释六十四个古代锲形文字字意的一本字典,后世儒生写的各种“易传”都是对这本字典的再修订和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