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百科大全书全文阅读 > 第5章 【古人编撰的字典】

第5章 【古人编撰的字典】


《易经》被列为群经之首,国之文化瑰宝,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护身符,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立身安命的根本。但《易经》是什么?用来干什么?历来争论不休,迷雾重重,很多人手捧《易经》却双眼发呆,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有人认为是哲学书,有人认为是“算命”的书,有人认为是预测、决策类的书,经本人的慎重思考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被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奉为圣书的《易经》原来不过是古代的一本字典,六十四卦就是64个古代文字,即64个古代锲形文字,而《易经》就是解释这64个古代锲形文字字意的一本字典,是古代儒生们学习必备的工具书,今天我们有《新华字典》,古代有《易经字典》,同时,《周易》不是《易经》,《易经》也不是《周易》,二者不能混淆,《周易》是一种古代的易法,《易经》是一本古人编撰的字典。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从《连山》、《归藏》、《周易》、《八卦》是什么说起。

一、“易”是什么?“三易”是什么?

“易”就是变化,涵义有三:简易、变易、不易。《周礼?春官?太卜》里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筮人》又云:“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古有《三坟》、《五典》之说,孔安国在《尚书?序》里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三坟》就是《山坟》、《气坟》、《形坟》,是伏羲、神农、黄帝三个时期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书。所以,伏羲氏作《山坟》,夏后因之,曰《连山》;神农氏作《气坟》,商因之,曰《归藏》;黄帝作《形坟》,周因之,曰《周易》。”

古人的这些话绝对可靠,没有怀疑的必要。今人可以疑古,但只能存疑,不能真疑。从古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1。“易”就是变化,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易”的性质有三:简易、变易、不易。

3.“易”的研究方法有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4.“易”的著作有三:《连山》、《归藏》、《周易》。

我国古人作“易”法绝不是吃饱了没事做的玄想,完全是为了“致用”,是出于当时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要活下去就需要了解世间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就是天、地、人三才的联系和规律,就是要定吉和凶。在古人的观念中,万物皆有灵,山有山神,地有鬼魅,花草树木有精灵,世间万物都由“鬼神”来主宰和操纵,甚至连人的生死都要乞求“鬼神”保佑。所以,古人作“易”法就是为了观察和揣摩“鬼神”的心事,让“鬼神”暗示吉和凶,在“鬼神”的指引下做事,就像我们今天的人们做事都想讨个好彩头,讨个吉利。

需要指出的是:秦汉及以后时代的学者用“阴阳五行”来解读“易”,纯粹是附会的产物,这和中国人的学术观有关,秦汉及以后的学者著书立说必到老祖宗那里寻找理论根据,以证明自己学术的合法性,所以,儒家必法尧、舜,道家必法黄帝,农家必法神农等等,今天的一些学者又进了一步,必到洋大人那里寻找理论根据。

二、《连山》是什么?

古人说:“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也就是说伏羲氏作《山坟》,夏后因之,曰《连山》,这句话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1.“连山易”易法的创立者是伏羲氏,夏继承著字书名《连山》。

2.连山就连绵的山脉,伏羲氏应该生活在高山峡谷、山林川泽的地区,可能就在今天的云南、四川一带,古史记载人皇入蜀,蜀的建国者为伏羲氏或者其子孙。

3.夏继承“连山易”,说明夏的国君就是伏羲氏的后人,夏建国的地方也应该是和伏羲氏一样的高山峡谷、山林川泽地区,可能也在今天的云南、四川一带,古史记载大禹在蜀,而不是在中原地区。

4.“连山易”应该是伏羲氏和夏人通过观察山里的物产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连山易”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以山脉为载体的气象观测法。连山易开头的第一卦是艮,艮为山,因此,连山易体现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山的崇拜。

伏羲氏为什么要创立“连山易”法?这当然要根据伏羲氏生活的时代、地域、实际生活需要寻找答案。我们都知道伏羲氏是我国太古时代三皇之一,即燧人氏、神农氏、伏羲氏,伏羲为人皇。史载伏羲氏受蜘蛛结网捕食的启发而发明了结网捕鱼,结束了靠手抓鱼、靠木棍叉鱼的低效率的劳动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伏羲氏外号叫庖牺氏,所以,伏羲氏的时代是渔猎时代,伏羲氏为渔猎时代的酋长。伏羲氏生活的地域是高山峡谷、山林川泽的地区,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伏羲氏部落的生活必然是上山打猎,下河摸鱼。上山打猎采野果,下河下水摸鱼虾,就要知道季节的交替,就要预知天气的变化,就要知道今天上山下河是吉还是凶,就要对山脉进行观测,通过观测山里“神”的一举一动得到启示。到过或者在四川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山峡谷、山林川泽地区,也是天气多变的地区,一会下雨一会晴天,变幻莫测。在古人的眼里,山出万物,山出草木、出鸟兽、出云、出气、出石、出水、出大江大河。那么山里的什么东西对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敏感?当然是草木和鸟兽,草木随着季节枯荣,鸟兽随着天气出没。伏羲氏又称“庖牺氏”,“庖”什么?当然是庖山里的野兽。伏羲氏一定是在长期的狩猎中,总结出了可以通过观察山里野兽的出没来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称为《山坟》,“山”——山里动物出没而呈现的天气变化,“坟”——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书,使用的文字应该就是“八卦”。今天我们看不到原版的“连山易”,但可以看到改编版的“连山易”,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书《山海经》中的《山经》部分。《南山经》曰:“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曰:“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乍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天下大兵。”《山海经》——白话版或者图画版的《连山》乎?去古太远而今不可证明亦!

夏人为什么继承“连山易”?夏人就是伏羲氏的子子孙孙,二者一脉相传;夏的地域与伏羲氏相同,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环境,生活需要相似,禹是夏的开国太上皇,大禹在蜀,伏羲也入蜀。“连山易”也应该是中国十二地支的基础。

三、《归藏》是什么?

“神农氏作《气坟》,商因之,曰《归藏》”。这句话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1.“归藏易”易法的创立者是神农氏,名为《气坟》,商人继承著字书名《归藏》。

2.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神农氏有联系。

3.商人是神农的子孙后代。

神农氏为什么要作《气坟》?何为“坟”: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书也;何为“气”?《左传?昭公元年》曰:“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显然,《气坟》也就是《归藏》是通过观测星宿的出现和隐没来预测阴、阳、风、雨、晦、明六种天气变化的方法。所以,《归藏》就是神农氏发明的以星宿为基础的气象观测法。较之《连山》的以山脉为载体的气象观测法,《归藏》以星宿为基础的气象观测法更先进,也更复杂。我们知道神农氏也外号烈山氏,就是烧山氏,是我国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人,结束了神农以前百谷自生的时代,开启了农耕文明时代。从事农业生产当然要了解阴、阳、风、雨、晦、明等气象的变化。史载神农时代天雨粟,就是天降下了百谷的种子,所以神农氏一定认为百谷是天神的恩赐,一定与天上的星星有关,发明以星宿为基础的气象观测法顺理成章。

四、《周易》是什么?

“周”:绕一圈、环绕、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意思。所以,“周易”也是星象图,通过观测星宿或者某个星星周而复始的运行来预测吉凶的易法,是黄帝时期以天体循环往复隐现为载体的气象观测法,也当然用来预测吉和凶。我们炎黄先人是世界上很早就进入农业文明的种族,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所以更离不开对气象的观测。史载黄帝让曦和占星,就是观测星象,星象图就画在一张马皮上,就是所谓的龙马出河图,所以河图就是星象图,就是“周易”,龙马就是古人说的八尺以上的大马。这个星象就是天上的龙星,就是中国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龙星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这七星的特征就是春分显现于天空,秋分则隐于天际不见,龙星现于天空的时候就是春天的开始,就是天空多云的季节,就是降雨的季节,就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就是农耕的季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民间从古到今都有“龙王兴云布雨”的传说和信仰,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下雨,或久雨不止时,老百姓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对天祈祷。实际上,老百姓说的龙王就是天上的龙星,在老百姓的观念中龙星(就是龙王)能够“兴云作雨”,久旱不雨,或者久雨不止都是龙星不高兴的结果,所以人们为了讨好天上的龙星,就在人间为龙星修了庙,并定期供奉,这就是龙王庙啊。我国民间还有传到今天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都是同样的道理。

对中国古人来说天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天体:木星。木星就是“岁星”,每12年运行一周,所以中国人计数为12,一年有12个月,有12地支,有12生肖。

观测星象也广泛用于预测吉凶,我国古代就有“星宿分野”的说法,也就是地上的一个邦国对应天上的一个星宿,通过观测天上的星宿来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一切事务,可以说凡事必问吉凶,凡事必占星。所以,《周易》原本是星象图,《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就是告诉人们根据天上龙星的变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不懂中国的古天文学根本研究不了《周易》,《周易》的这种用途在后世还能够经常看到,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夜观天象知道自己由于过度劳累命将不久让部队撤退,司马懿抬头看到天上代表诸葛亮的那颗星摇摇欲坠,大喜对部下说诸葛亮命将休矣,命令部队全力追赶,而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会观天象,于是做法让那颗星在他死后始终不掉下来,结果司马懿被骗误认为是诸葛亮的诡计而放弃了进攻,后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早死了,感慨说吾不如孔明啊!所以,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必须是星象家。到周文王的时代,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原始部落被众多的国家所取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原来的天地易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周文王用人易补充了天地易。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夫子看到国与国之间、君臣之间、父子之间互相残杀,为了达到教化的目的,对“易”法进行了政治、人伦方面的发挥和阐述,也就是所谓的易理,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一家独大,对“易”法的解释当然就以儒生为正统,但原本的《周易》应该是讲怎样根据天体的变化预报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