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是戚姬的宝贝儿子,刘邦爱屋及乌,见樊哙斥责赵王,连忙替赵王解围道:“赵王的确无礼,不过朕倒是想听听赵王的说辞,依你所言?难道你明白朕的意思?”
樊哙犹自瞪了赵王一眼,其实赵王之所以怕吕后,也是因为这个樊哙,因为樊哙的老婆就是吕后的亲妹妹,是标准的太子·党,不仅如此,他还是皇上出生入死的兄弟,手上更是握着军权,是标准的实力派。
见赵王不说话,樊哙又催促道:“皇上要你说你就说,你要是说得不对,可当心你的脑袋!”
“大胆樊哙!竟敢威胁赵王!赵王不要怕,你大胆说,说对了,朕有重赏!”虽然太子有樊哙这个大佬撑腰,但是赵王的后台却是刘邦,所以,情况便很微妙了。
赵王拱手答道:“谢父皇!父皇的意思是,无歌不成宴,无舞不成欢,今太子只窥其一,未见其二,实在是……嘿嘿!”
樊哙见他欲言又止,大声喝道,“你想说什么?实在是什么?什么嘿嘿?”
刘邦却是大喜,“好!赵王说得好,果然像朕一样,此子类我啊!来人,赏赵王东方高丽国进贡的东珠十二颗,黄金一百两!”
赵王喜得连忙磕头,“谢父皇!”
然而旁边的吕后却是气得身躯发抖,若不是极力克制着,恐怕早就要发飙了。
这一切都被刘恒看得清清楚楚,想刚才太子特意为刘邦念了一首功德颂,居然一毛钱的赏赐都没有,更别谈夸奖了。
而现在赵王只是猜对了刘邦的心思,却被刘邦又夸又赏,这要换做自己是太子,心里也不好受啊,何况是太子的母亲吕后呢。
戚姬刚才被周昌赶下台本是羞愤不已,但是此刻见皇上如此厚赏自己的儿子,也高兴得磕头谢恩道:“谢皇上赏赐!都说父子连心,臣妾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若非如此,赵王如何能知道皇上的心思。”
刘邦也高兴的点点头,“是啊,赵王就和当初朕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父皇过奖了,儿臣如何能与父皇相比。儿臣只是觉得父皇常年在外征战,咱们做皇子的理当更体贴更懂父皇才是,这样才能让父皇在疲乏之余,能享受到儿臣尽心服侍的乐趣!”
一番话说得刘邦喜笑颜开,“好,还是赵王有孝心啊,来!为赵王的孝心干一杯!”
虽然被赵王抢走了风头,但是太子却显得颇为大度,面上也看不出生气的表情,跟着大家一起举杯庆贺。
不过拥立太子刘盈的一方,却是个个脸上阴沉沉的。因为早在几年前,太子和赵王之间就发生过一场风波。
那一次,刘邦就准备废了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后来这事虽被吕后用张良之计给挽救回来,但是暗地里,两派之间仍然斗争不休。
说起来好笑,朝中基本上都是拥立太子刘盈的,而拥立赵王刘如意的,却只有刘邦和戚姬两人,一个是如意的亲爹,一个是如意的亲妈。
所以每次大的场合,刘邦总是不待见太子,反而对赵王宠爱有加,企图以自己的行为左右舆论的走向,为赵王争取支持的势力和筹码,从而影响朝局。
但是事与愿违,这么多年来,每每都只是刘邦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刘邦也感到很无奈,有几次甚至大发雷霆,老子是堂堂的天子,堂堂的皇上,难道还不能自己选一个接班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朝臣们的一致意见是,太子无错,轻易废之,必会动摇国本,国本动摇,大汉必亡!
实际上,这也是两方势力的较量,太子背后最坚强的后盾是吕后、樊哙、萧何、张良、周勃、曹参、卢绾、夏侯婴等大汉开国元老,随便一个都是威名赫赫,根基深似海,功劳大过天!
大汉开国三杰,太子占了两个,还有一个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联手给玩死的,而开国五虎将太子却是占全了。
那赵王背后却是啥都没有,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刘邦,你说这牌怎么打?根本没法打,你刘邦虽大,但是也禁不住群殴啊。
若最后把太子一伙给逼急了,保不住把刘邦也给拉下马,到那时可就是彻底完蛋了。
所以刘邦是真感到无奈,为此更是气得再也不去太后的房间,正是你不如我意,我也不让你爽!
虽然赵王在与太子之争中败下阵来,但是刘恒还是很佩服他的,不得不说,这个赵王虽然看起来可恶,但是那马屁却是拍得呱呱叫,一拍一个准,太子可就差远了。
不过太子确实是一个实在人,但是实在人是玩不了政治的,这就注定了日后,太子会被吕后玩得团团转,最后更是忧愤而死。
刘恒正在沉思,忽然有人推了他一把,刘恒一惊,见是刘文推的他,连忙问道:“怎么了?”
刘文小声的说道:“父皇叫你呢!”
“啊?”刘恒惊讶中,急忙站起身来,“父皇万岁!”
“小小年纪发什么呆呢?”
刘恒拱手答道:“回父皇,昨晚听说父皇马上就要回城了,激动得半宿没睡觉,以致刚才一时失神,还请父皇恕罪!”
刘邦一乐,“难得你有心记挂朕,朕今天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朕不久之前已经平定了代郡的叛乱。但是代郡民风彪悍,多不服中央管束,所以朕想亲命一个皇子去代地为王,以此驯服民风!”
刘恒虽然知道这个消息,但是此刻仍然装作激动无比的样子,“父……父皇的意思是,想让我去?”
刘邦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笑着点点头,道:“正是!你敢去吗?”
“敢!父皇当年起义,也是斩白蛇而行,其胆色当真是世间罕有,儿臣虽有不及,但是也要以父皇为榜样,不敢丢父皇的脸!所以,儿臣愿往!”
“好!果然不愧是我刘邦的儿子,朕现在就封你为代王!”
“儿臣谢父皇!谢皇后!”刘恒虽只是多谢了一声皇后,但是吕后的的嘴角却露出一抹微笑,这对刘恒无疑是一个鼓励,政治凶险,轻易不要树敌,尤其是吕后这种强敌。
虽然刘邦把几个皇子都封了王,但是有些皇子却并没有去封地做王爷,反而留在长安,比如这个赵王刘如意。
虽然外面不如长安是事实,但是稍有眼光的人都知道,他们之所以留在长安不走,完全是因为想浑水摸鱼。
长安乃是大汉帝国的政治中心,离得近自然就机会多,尤其是这个赵王,他到此刻都还在做着自己的太子梦。
对于皇子不去封地就国之事,刘邦因为赵王的缘故,也就没有过多干预,基本上想留在长安那就留呗,又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刘恒却不想留在长安,于是他便趁热打铁道:“儿臣有一事要回禀父皇!”
“什么事?你说!”
“儿臣想等过完年后,就去封地就国,希望父皇恩准!”
这本就是应该的事,所以刘邦直接点头道:“朕准了!”
刘恒又看了刘文一眼,示意要不要请求刘邦把他也带走。
然而刘文却是使劲的摇头,刘恒知道他还想留着长安,于是只得谢恩道:“谢父皇!谢皇后!”
刘邦眼尖,见刘文在那里使劲的摇脑袋,好奇的问道:“你旁边是不是安乐王?”
刘恒答道:“正是安乐王!”
“哦,安乐王!你在那里摇脑袋干嘛?有什么事吗?”
刘文急忙站起,低头拱手答道:“回父皇,刚才有个虱子跳进了儿臣颈中,儿臣这才摇头不止,以致在殿上失礼惊动了父皇,儿臣罪该万死!”
刘邦见他拱手说话,也只是一只左手,另一只断臂却藏在袖中,顿时又想起了往事,不过他心中却是不愿回忆过去,只是挥了挥手,问道:“怎么你身上会有虱子?每天没洗澡吗?”
刘文却低着头没有说话,看起来极为可怜,刘邦愈发好奇起来,“怎么不回朕的话?”
刘恒牙关一咬,索性替他说得:“回父皇!安乐王确实有难言之隐,儿臣这里有一样东西,相信父皇看了之后就会明白的。”
“哦?什么东西?快快呈上来!”
刘恒忙从怀里把那王全的罪状取出,交给身旁的一个小太监,小太监急忙跑上高台,跪在地上呈给刘邦。
刘邦见只是一个丝帛,忙心怀好奇的打了开来,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一排排小字,刘邦顿感无力,递给身旁的吕后,“皇后帮朕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吕后接在手里,扫了一眼便说道:“回皇上,这似乎是一张罪状!”
刘邦更加纳闷了,“罪状?谁的罪状?难道是安乐王的?”
吕后摇了摇头,“臣妾也不知,这上面只写着安乐王府总管太监王全之一百零八条大罪!”
闻言,刘邦这才恍然大悟,不过马上又惊讶道:“王全?安乐王府总管王全?这到底怎么回事?快念给朕听!”
王全乃是刘邦特意安排在安乐王府的,主要就是为了监视和控制安乐王。为了方便王全的行动,刘邦更是给了他很多特权,并且将安乐王府的一切事宜均交由王全处置。
然而此刻的这张罪状,无疑告诉他,王全出事了,出大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