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祖先的遗产全文阅读 > 第9章 墨子的学说

第9章 墨子的学说


  在先秦的思想大师中,墨子是代表平民和劳动者说话的。他是宋国人,本名墨翟(dí),生活在春秋战国交际的时代。墨子当过木匠,技艺高超,曾与鲁班齐名。因为社会地位低下,受到贵族的歧视,他索性自称“贱人”,同时又刻苦读书,认真钻研各类学问,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在他和他的弟子著的《墨子》一书中,记载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里面对数、图形、光、力、物质等,都提出了认识的原理。这是一份难得的珍贵文献,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墨子是一位务实的学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的头脑。从这一点上说,先秦其他的思想家是无法与墨子比高低的。

  墨子在劳动实践中创立了墨家思想学派,他的思想也明显地带有平民色彩,以劳动者代言人的身份讲话。比如对社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他虽然也讲“仁”讲“义”,可更强调功与利,希望“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号召“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在他看来,从事劳动靠本事吃饭的人是最有用的人,应该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所以墨子激烈地反对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等级制度是“天下之害”。这与孔子就大不一样了。他把“兼爱”、“爱无等差”作为墨家最重要的口号喊了出来:“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就是说,应该建立一个不分远近、亲疏、厚薄,人人平等,互爱互利的社会。不仅如此,墨子还为平民和劳动者参与管理国家大造舆论,反对贵族独霸权力并世袭为官。他理直气壮地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所创举之,无能则下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甚至提出,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官员,都应由大家推举贤能人的担任。这些主张,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令人振奋、完全正确的,墨子在几千年前就代表下层人民说了出来,实在难得。

  “非命”也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他反对“不与其劳获其实”的剥削行为,也不赞成统治者宣扬的人的贫富是“命中注定”,认为所谓“命”并不存在,只是统治者用来蒙骗人的。人要富贵靠什么呢?他认为富贵和贫穷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条件是人自身的努力。“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而且“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当然也是正确的,只有自强自力,才能富贵而摆脱贫穷,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是这样。

  墨子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都很独特,也很讲求实际。比如他主张“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反对“夺民之用,废民之利”的战争。同时他又能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支持讨伐无道不义的战争。有一次,他听说楚国正赶造兵器,要攻打宋国,就立即召集自己的弟子三百多人,让禽滑厘率领着,奔赴宋国,参加防御,准备与楚军决一死战。他自己则昼夜兼程,步行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都城,与楚王和为楚国造兵器的公输般,展开辩论,还和对方进行攻战的演习,战胜了对方。楚王被说得理屈词穷,又得知宋国已有准备,只好放弃了侵略宋国的打算。

  墨子主张“节用”、“节葬”,反对铺张浪费,认为当时十分流行的厚葬,长时间的办丧事和烦琐的仪式是有害的。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墨子回答得也很有特色,这就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标准是什么。他提出了“三表法”,就是三个标准:一是历史上的经验,二是当前百姓的反映,三是实际的社会效果。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墨子和他的弟子最可贵的一点在于,他们不是像当时有些学者那样,只是坐而论道,而是参加到实践中去。他们形成了墨家学派,并坚持劳动和生产,有严格的纪律,过着俭朴的生活。为了反对非正义战争,墨子曾亲自奔走制止,他的弟子还勇敢地投入战斗,许多人献出了生命。言行一致,深入实际,是墨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

  墨子的学说也有它的局限和消极面。他反对“命”,却又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有最大的能力和智慧,主宰一切。他重视人的力量,可又相信鬼神,以为用祈祷天地鬼神的方法就能消除社会的不平。这说明,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单纯站在平民和小生产者立场上,很难跳出世俗的限制,缺乏更高远的见识。而且,墨子的兼爱、非命、非攻等主张,在阶级社会中,实际上是不能实现的,带有“空想”的色彩。正因为如此,墨学虽然一度影响广泛,与儒学并称为“显学”,但它的发展和影响力受到了限制,到汉代以后就渐渐失传了。然而,墨子学说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作为历史上平民和劳动者的思想代表,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正告历代封建统治者,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后代那些有作为的君主那里,就可以印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