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子创立、孟子荀子等发扬完善的儒家学说,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形成了中华传统思想的主流。哪位读者对儒学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就应该首先读一读孔孟荀三位大师的著作,主要是《论语》、《孟子》和《荀子》。我们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三位老先生之后,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发展和多样体现形式,后代儒学思想家虽然与早期儒学有着“血缘”关系,但是各有各的侧重和解释。而真正体现儒学精华的仍然是孔孟荀。同时,知道一些儒学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思想,也是不可缺少的。
本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并不占上风。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都受到冷遇,仁德义礼一类主张也没有被接受。当时全国处于分裂状态,各诸侯国都想壮大自己的力量,好主宰天下。他们急需一种既实用又见效快的办法。这样,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法家学说受到了欢迎。战国七雄不是都重用法家进行过改革吗?荀子正是适应了这个潮流,把法家思想吸收了进来。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后来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并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荀子本人也到秦国考察了一趟。秦国官员问他有何感想,他说秦国的改革最成功,国力也最强,同时,他又指出秦国有“少儒”的短处,需要增强信义来取信天下。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但是他又推行极为严苛的法令,让百姓担负繁重的赋税和劳役,还动不动就处以酷刑。焚书坑儒这件事,虽说有些客观原因,可也因此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任。始皇帝去世后,秦二世腐败无能,农民起来造反,秦朝很快灭亡了。从思想上说,秦朝的短命,暴露了法家思想过于依赖法令的严厉而缺少仁慈恩德的毛病,也说明荀子当年的警告多么中肯。
汉朝建立后,当权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这种“无为而治”的办法实际上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确实起了作用。当时社会出现了太平繁荣的景象,就是有名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当政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内政外交都需要大有作为,清静守成的道家思想就显得被动了,积极进取又主张维护社会秩序的儒学终于被看中。有个叫董仲舒的大臣,提出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快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了官方思想,被大力宣扬。它的基本政治主张被人们公认。它提倡的不少伦理道德渐渐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以研究儒学经典为内容的“经学”也成为我国一门独特的学问。
另一方面,儒学成为正统以后,又受到外部的挑战和内部的分解,消极的作用也在发展。提出“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自己就钻进了死胡同。他钻研经学钻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说天是有意志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祸福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而皇帝(天子)是天的代表,君权神授,要绝对服从,等等。这就从孔子的以人为本、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天人相分等杰出思想上倒退了,儒学也被引入神学的轨道,连孔子本人也被神化。到了东汉,又兴起从隐语中预测大事的“谶纬学”,还把它引入经学中,好多经学家都相信这一套。儒学又蒙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再往后,佛教传入,道教诞生,和儒学争夺起信徒来。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儒佛道三家在争夺中又相互渗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到了唐朝,佛教发展达到高峰,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而儒学本身的神化还在继续。
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人看到儒学被排挤被阉割,站出来大声疾呼。最突出的像东汉的王充,猛烈批判了神学和对孔子的神化;南朝的范缜曾与宣扬因果报应人生轮回的教徒和当权者公开辩论;唐朝的韩愈反对皇帝尊佛,要求复兴儒学特别是孔孟之道的正统;柳宗元、刘禹锡则继承荀子的思想,坚持唯物的自然观。
历史进入宋朝以后,儒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出现了影响极为深远的“理学”。南宋的时候,理学更加完善系统。代表人物朱熹简直成了孔孟之后的儒学领袖。理学的体系细密而庞大,几句话是说不清的。它否定把儒学神化的做法,但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它引导人们关心现实,加强自身修养,钻研各种学问,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减弱宗教的影响,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理学被尊为正宗儒学,儒学的正统地位才算稳固了。但是理学强调儒学的独尊,强化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又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明清时代,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社会需要变革,思想需要解放,理学的教条就成了阻碍这一潮流的阻力了。
19世纪中叶,外国殖民势力侵入我国,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推翻封建制度的必要,认识到冲破旧思想体系的必要。在20世纪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终于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尽管这个口号并不准确,它的作用却是积极的),对封建礼教痛加批判。从此结束了儒学统治中国思想的历史。
从儒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作用上看,可以这样说:它的许多可贵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还在;它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过人为的强化,则成为消极的一面;还有的,在孔孟荀时代和封建社会初期是积极有益的,到封建社会末期又转向反面。所以我们今天对儒学就要有分析,会鉴别。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