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祖先的遗产全文阅读 > 第22章 创造发明的国度

第22章 创造发明的国度


  说起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实用技术的成就,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按出现的时间排列应当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它们是中国人对人类发展的伟大贡献。由于年代久远或史料缺乏,我们至今还没有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到四大发明的首创者,如果找到了,他肯定在世界人物排名中名列前茅。不过,从追寻四大发明的来龙去脉情况看,它无疑是我们祖先,首先是劳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群体创造。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四大发明的发明权属于全体中国人。

  指南针最早的名称叫“司南”,出现在战国时期,用天然的磁石磨制而成,形状像勺子。把“勺子”放在地盘上转动停止后,它的柄始终指向南方。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发现磁石不但能吸铁,还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天然磁石有磁性不稳的毛病,古人经长期摸索实验,掌握了人工使铁磁化的方法,这是个重大突破,从此有了指南鱼,又有了指南针,继而是发明了有划时代意义的罗盘指南针,不但指方向,还能测定方位,并把它应用于航海。通过指南针,古人还发现了地磁偏角。指南针在南宋时期从海路传至阿拉伯,又传入欧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多少年之后,它又引导着郑和七下西洋,引导着欧洲的航海家做环球旅行,从而有了改变人类观念的地理新观念。

  至晚在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树皮和麻造纸了。到了东汉,宦官蔡伦经过反复试验,在树皮和麻中又加上破布、旧渔网,加强了胶性,造出了又轻又薄便于书写的“蔡侯纸”。东汉政府很有眼光,很快下令推广,纸从此成为人们书写的主要工具,并在公元7世纪左右先后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到公元11世纪以后,欧洲已普遍有了造纸厂。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小可。在中国,文化人不再用笨重的竹简或昂贵的缣帛写字做学问,纸成了他们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文化成果有了可靠的载体,留给了我们。在西方,纸代替了羊皮,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结束了欧洲的“黑暗时代”,造就了那些文艺复兴的巨匠。

  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代已被使用。炼丹家们在实践中发现了木炭、硝石和硫黄分别有易燃易爆易飞腾的功能,于是制出了黑色的火药。火药的发明,使中国人最早燃放起烟花爆竹,随后就应用到军事上。火药箭、火球、火蒺藜,再往后是火枪火炮,在战场上发挥了威力。更振奋人心的是古人用火药造出了“火箭”,多筒的,带翼的,直到多级的。现代火箭技术越来越精,可基本原理还是来源于我国古代火箭。明代有个叫万户的人,曾把四十七支大火箭绑在椅子背上,把自己捆在椅子上,双手各执一个大风筝,让人点燃火箭,勇敢地尝试了人类第一次升空试验。他的名字已用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成为不朽的英雄。火药在12世纪左右经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直接造成了火器的出现,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亡。

  印刷术从隋唐以前的刻印、拓印,发展到隋唐的雕版印刷。北宋的工匠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这就使纸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国印刷术传到亚洲、欧洲,印刷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今天才得以通过书刊报纸看到人类文化的伟大成果。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公元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中,就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称为“三大发明”,他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这里培根显然是把造纸与印刷看成一体的。但他当时还没有了解到这四大发明都来源于中国。

  其实,何止四大发明呢?由中国人发明或最先使用的物品和技术,还有很多。比如,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茶叶、丝绸、瓷器,就是以中国为发源地的。我们在这本书里讲到的古代天文、数学、农学、地学、医学、建筑学等以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成就,也有很多对人类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20世纪,另一位英国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遗产,“是一个绝对的金矿”。这位英国人就是杰出的科学家李约瑟。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著中,列举了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二十六大项中国人首创的科技成果,证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13世纪前,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

  聪明又实干的先人们创造了古代科技的辉煌。虽然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落后了。可中国是善于发明创造的国度,有着这种基因的后辈中国人,只要奋起直追,埋头实干,一定会在科技领域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