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会经常使用“独创”、“独有”、“独特”这些词,这是深厚又悠久的中华文明所决定的。但这些词使用在宗教上,似乎不适用,因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不是在中国起源的。中国自己的宗教像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又远远比不上三大宗教。但是,如果了解一下各种宗教在中国的境况,我们就又会自然地想到“独特”了。
宗教起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在我国,宗教的观念起源很早,但发展比较缓慢。在夏商周三代,崇拜自然,求天保祐,特别是崇拜太阳的信念,仍然在人们中盛行。商朝和西周,人们又崇拜鬼神。信鬼神,信天命,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和宗教文化,在我国出现很晚。它是和外国宗教的传入同步而行的。
公元1世纪,正是我国西汉末东汉初的年代,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到了内地,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外来的僧人。从东汉开始,各地纷纷兴建佛寺,佛经陆续被翻成汉文,出家当和尚的也越来越多。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当时朝廷的赞同和支持。从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佛教大都采取容纳的态度,普通民众也并未因为是外来文化就加以排斥。因此,佛教才在我国扎下根,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宗教。
在佛教传入的同时,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也开始形成了,就是道教。道教虽然尊先秦的老子为始祖,可成为一种宗教,成形却是在东汉时期。那时候,河北一带的太平道,四川一带的五斗米道,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到东汉末年,已流布全国。这本身就说明,它为民众所接受,也未受到当权者的限制。后来,道教成为能与佛教抗衡的宗教势力。
南北朝时期,古波斯国的使者来到中国,带来了崇拜火与太阳的祅(xiān)教。得到北魏政府同意后,祅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北方各地建起了许多祅寺,造成了很大影响。
唐朝初年,起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派教徒到中国来了。尽管当时佛教、道教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中国人仍然以一视同仁的态度,优待了西方的传教士们。不久,长安、洛阳、成都等地,都修建了大秦寺。基督教第一次出现在东方古国。元朝之后,基督教各派又先后三次来中国传教,终于在中国广泛传播。明清两朝,带来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教士甚至进入了宫廷,充当了官员。
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中亚的一种提倡终生修行的宗教摩尼教,也传进来了。经过批准,摩尼寺在各地修建起来,中国人又叫它明教、明尊教。
兴起于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对中国一直很友好,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也要去追求”的训教。唐朝末年,伊斯兰教派人来到我国,受到很好的接待,从此开始了友好交往。随后,大批阿拉伯的教徒、商人来到中国传教经商,在各地建起清真寺。中国政府还专门设置管理伊斯兰教的机构。后来,这些阿拉伯人的后裔在中国演化成一个民族:回族。回族在我国历史上是有着重要影响和伟大贡献的民族,伊斯兰教也成为在我国拥有教徒最多的宗教。
各种宗教的广泛传播,在我国古代形成了灿烂的宗教文化。首先是宗教建筑遍布各地,名山奇峰之中,佛寺道观隐居其间;高原沙漠深处,石窟佛像依山而建;在城乡各地,坐落着教堂和清真寺。还有蔚为壮观的佛塔、礼拜寺塔。这些宗教建筑无论规模大小,无不造型奇特,无不色彩斑斓,成为各地最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以宣传宗教教义为目的美术作品,层出不穷,音乐、舞蹈、曲艺、戏曲各种表演艺术,以宗教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
我们不准备对各种宗教的教义进行评论。要说的是,在同一国度里,来自世界上的各种不同信仰的宗教,都能自由地传播各自的主张,争取教徒,而彼此之间又互不干涉,都受到保护。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奇迹,就是一个“独特”。只要看看世界各地,从古到今,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酿成的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甚至引发仇杀和武装冲突的事实,就会对宗教在我们中国的状况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如果说,那些起源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代中国先民的高深素养,那么,宗教在中国的各布其道现象,则显示了中华古国容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显示了中华民族宽容外来文化并化为己有的伟大气魄。有了这样的胸怀和气魄,我们国家就能超越自己,顺应潮流,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已经讲过,尽管宗教在中国很有影响,但是没有形成超越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因为我国古代有比宗教深厚得多的以人为本思想和务实精神。这也是祖先们能广泛吸纳外来宗教为我所用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