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做自己的心理按摩师全文阅读 > 第7章 打开尘封的心锁——走出抑郁的天空(6)

第7章 打开尘封的心锁——走出抑郁的天空(6)


  4.对于目前刘锐存在的社交障碍,最主要的是自己要进行社交训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五分钟训练法”:即每天有意识地安排自己和几个人主动交谈5分钟。初期交谈对象可限定为固定的几个人,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可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比如将5分钟延长为10分钟、20分钟……将交谈对象从几个人扩大到10个人、15个人……从知心的人到一般的熟人到完全陌生的人等等。平时要主动深入社会,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了解社会的机会,这样既克服了社交障碍,又提高了心理认识水平和应付各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能力。

  【心灵处方】

  有很多人对未来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而不去认真地思索自己的理想,他们经常迷失方向。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下子试试这,一下子又试试那,似乎永远没有定向。导致了生活中的盲目、迷惘和不知所措。想要坚定地走在人生旅途上,摆脱情绪的迷惘,你必须有目标。只有拥有梦想的人才能建立好的人生目标,有梦想才能建立你的雄心壮志。如果你也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永远不会有实现目标的一天。

  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曾经特别欣赏一个年轻人的才能,他想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年轻人的梦想却把福特吓了一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超过福特财产的100倍!福特问他:“你有那么多钱以后做什么?”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说:“老实说,我只觉得那才能称得上是成功,至于做什么我也不大清楚。”

  福特说:“一个人果真拥有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是先别考虑这件事吧。”

  之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福特拒绝见这个年轻人,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告诉福特他想创办一所大学,他已经有了10万美元,还缺少10万美元。福特这时才开始帮助他,他再也没有提起过1000亿美元的事。经过8年的努力,年轻人成功了,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伊。

  有的人在“目标”这一问题上感到束手无策,致使心理压力过大。这些压力往往源于:

  1.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2.目标过多,且都要花费你有限的时间;

  3.目标与目标相互抵触;

  4.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并非真的是自己的目标。

  所以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你所制定的目标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要知道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是不可逆的,任何人才的成功,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按照时代方向努力奋斗的结果。所以,只有自己的目标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才可能成长起来。违背历史潮流的目标,即使再“远大”,也只能导致失败的结果。

  其二,把你所制定的目标按轻重缓急的顺序,逐一去实现,不要同时进行,以免“贪多嚼不烂”。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说,一日,孔子在楚国林中见一位驼背老人手执长竿粘蝉,动作十分灵活,得心应予如同捡东西一样。孔子便问他有何诀窍。老人说他粘蝉时,只盯着蝉翅,其他都置于身外,所以才能如此快捷。孔子得到启发,教育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一位智者说,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

  其三,不要刻意模仿别人。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典故告诉我们刻意地去模仿别人,最终只能导致失败的下场。一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模仿别人,便是扼杀自己。

  一则故事中讲:

  一只麻雀,总想学孔雀骄傲高贵的样子。于是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伸开尾巴上的羽毛……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来回踱着方步。其他的鸟看到,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想像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麻雀再没法子走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外,再没别的办法了。

  当你解决了上述问题,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之后,应该按照下列顺序逐步去实现它?

  1.列出你要实现的目标;

  2.根据目标的重要性排列次序;

  3.确定目标的可行性;

  4.列出行动计划;

  5.做好准备工作;

  6.确认可能遇到的困难;

  7.给自己适当的奖励。

  8.设想最终的结果。

  曾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自己能如愿以偿。于是他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用80美元旅行所做的准备:

  1.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2.去警署申领无犯罪证明;

  3.取得YMCA的会籍;

  4.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地图;

  5.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要拍摄相片为公司作宣传;当罗伯特完成了上述的准备后,年仅26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自己的旅行。结果,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以下是他旅行的一些经历:

  1.在加拿大的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条件是为厨师拍照;

  2.在爱尔兰花4.80美元买了4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司机一箱香烟;

  3.从维也纳到瑞士,列车穿山越岭,只需4包香烟;

  4.给伊拉克的某运输公司经理和职员摄影,结果免费到达伊朗的德黑兰;

  5.在泰国,由于提供给酒店老板某一地区的资料,受到酒店的国宾式待遇。

  看来,人一旦确定下目标,接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罗伯特成功就是很好范例。

  【相关链接】3个砌墙工人、笛卡尔的故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想庸庸碌碌一生,无所作为。人们都渴望成功,成为受人尊敬的杰出人物。而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所以从现在起,你要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放飞梦想,告别平庸,成就你的一生。下面的方法虽然不是上帝所教,但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确定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有心存远大志向,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

  3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1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2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3个人边干边哼着歌,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

  10年后,第1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2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3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3个同样起点的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显示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定位;十年后还在砌墙的那位胸无大志,当上工程师的那位理想比较现实,成为老板的那位却志存高远。所以你给自己定位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定位能改变人生。

  2.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未。”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要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不屑于平凡小事的人,即使他的理想再壮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想要壮志凌云,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注意小事,方可成大事。有位智者曾说过:不会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事正可于细微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作小事,不要讨厌做小事。

  只要有益于工作,有益于事业,人人都应从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长城才是牢靠的。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公司、企业,它们的成功发展,正是来源于平凡工作的积累。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在平凡中成长的人,所以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能够把平凡“工作做得很好的人,才是能够发挥实力的人。因此不要看轻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当你认真对待了解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成功的机遇也会接踵而来。

  小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但成功者与碌碌无为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部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可是成功者愿意,因此他获得了成功。

  3.抓住机遇成大事。

  人生的机遇是值得人类永远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主题。人生的得失常常就存在机遇的得失,有了一个机遇,抓住它、利用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相反,忽略它、远离它,那么就可能一生都陷在平庸之中。

  机会是时间之流中,最好的一刹那。机遇,来去匆匆,瞬息而过。古谚语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有抓他,再抓就会撞到他的秃头了。不失时机地、准备地把握机遇,对步入成才之路的青年至关重要。

  笛卡尔患病期间躺在床上休息,无意中看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他琢磨着其中的奥妙,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伽利略看着被微风吹拂而轻轻摇摆的吊灯,发现了灯摆的定时定律,并由此而制成了钟表……“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因此,我们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成功的机会。

  【心理辞典】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惘中徒劳无功。

  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对时尚感到迷惘。

  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惘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惘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

  站在高岸上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行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垒中遥看激战中的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后俯视来路上曾遇到的迷惘更愉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