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作家失踪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十八章 蛛丝马迹

第1卷 第十八章 蛛丝马迹


  甄茗在听到黑马说起的章涵夫,心中难免撩起一丝苦愁。校园那段往事说来话长,但又堪于去回想。此刻,他心中泛起一丝醋意,但很快又被道德感所掩盖。因为郁芝有这么个人在照顾,多少是自己身陷囹圄的一个安慰。

  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之久,一切似乎很无奈,甄茗这个六面碰壁居士在所有招数都想尽的情况下,只有认了这桩离奇的怪事。

  他只能苟延着生命,让命运去说未来的故事。眼下,自己也不要在走出这个地狱上下功夫,只有伺机再找出路。

  他终于潜下心来真心创作。他想,那怕所有的书都被黑马拿去出名赚钱,但有一天他出去,一切都有会还原到本质上的。人总是要期冀着一些事情,一些美好的事情。

  生与死,其实是人生的主题,期间发生的所有幸福和不幸,都只是从生到死这个时间长河里一簇浪花,一个浪花淹没着另一个浪花,最终,它们被荡平,顺着河岸摆好的线路流着。逝者如斯,人生不过百年。这些思考,是他有了这番经历之后的一个升华。

  他开始着手写《死与生》,故事描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父亲是资本家,家中出了个叛逆的儿子,儿子参加了北伐,成了高级将领,解放了,作为孝顺儿子的他以革命的名义签署了镇压父亲的命令,仅过了不到20 年,他在自杀的前夜,把儿子喊到身边,没有交代后事,而是告诫儿子永远不要从政、经商,而是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第二天,他上吊了。过了若干年,他平反了。儿子此刻已是退休之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父亲的临终预言,他是牢记了的,他也因此享受着普通人的那种清福,他用不着牵挂着金钱、官帽、地位,平静地过着日子,哪怕死了,他也是可以毫无牵挂地去了。

  他平均一天4000字的速度写着,竟不知春夏秋冬。

  加上誊清修改,半年后他的书就写成了。

  好像是个加工厂,只要他的稿子一拿出来,黑马就迅速拿走,很快,这本书就开始出现在社会上。于是讨论会、颁奖会,书评。黑马依然故我地享受着这一切带给他的金钱和精神的富足。

  《死与生》和《废园》一样,被社会快意地接纳。黑马在文学上的显示出天份,让他继续被社会关注,他也因此当上了作协副主席,成了若干大学的客座教授。

  《死与生》引起又一波轰动之后,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决定再组织一次专题评论会。其中一个重要任务落在研究文艺理论的章涵夫的手上。他要来了黑马的两本书,开始认真地读。

  他搞文学理论的,就是要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了解作者的手法,然后把这些手法进行对号入座的归类,再进行分析和评说。

  他不得不惊叹黑马的天才,能够把生命演绎得那么透彻,文字又那么具有张力。

  为了把这位作协副主席的书评搞得有深度,章涵夫一方面认真读黑马的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文艺理论,想透彻地把这一切说的很圆。

  他一遍遍琢磨着黑马的书,嚼着嚼着,对书的理解渐渐清晰,故事也逐渐白了。

  此前,章涵夫也是多次写过甄茗的书评的,他读着黑马的书,总觉得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有那么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萦绕着他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又有意地又浏览了几本甄茗的书,他突然发现,甄茗和黑马的作品在某些地方太相似,习惯用语、句式都太相似。甚至那些情节都不是黑马这个年纪的人所能经历的。

  他知道文学创作的来源,一个来源于书本,一个来源于个人经历。但书中那些故事,好像怎么都和黑马的年纪和经历有着差别。。

  他心中冒出一个念头,黑马在抄袭甄茗。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郁芝,郁芝也认真看了黑马的书,她和章涵夫的感觉完全一样。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黑马的书统统都是在甄茗失踪之后出版的,再加上黑马口口声声说甄茗是自己的老师。于是他们的这个念头也就很快打消了。

  章涵夫的书评最终在省文学家评论协会的一次专题座谈会上散发,他也作了精彩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