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全文阅读 > 第12章 谐趣篇(1)

第12章 谐趣篇(1)


  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臣民对她的吹捧,可不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朝思暮想,终于悟出了“出题对答”的计策。

  有一天,武则天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诸学士,出题令其对答,她的上题是:

  玉女河边敲叽棒,叽棒叽棒叽叽棒;

  学士们虽搜索枯肠,一时也未能找出合适的对题。一阵沉默过去,有个惯于献媚的学士,似乎猜透了武则天的心思,忽地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一听,龙颜大悦,大加赞扬。从此,“万万岁”一词便传播开来。

  万岁乃祝颂欢呼之词,原本无等级之分。秦汉以后,万岁限于臣对君王的拜恩庆贺,也用作对皇帝的称呼,词义的范围有所缩小。

  事事无成事事成

  陈毅元帅早年曾留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交往甚密。当时,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

  起初,他住在四川家乡陈家祠堂,眼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年春节,触事生情,便写下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四川的人仿写对联一副,以四海为家作为慰藉: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1962年春暖花开之际,郭沫若先生游览浙江普陀山潮音洞时,捡到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有一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是: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下署当天的日子。郭老担心会发生人命关天的事,心焦如焚,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失主——一位面带忧郁的少女。

  这位少女连续三年报考大学,都名落孙山,兼之爱情遭受挫折,深感前途渺茫,欲魂归普陀,了此一生。

  郭老先是称赞少女对联写得好,同时指出下联与横批的消极所在,接着微笑地探问道:“我给改一改,你意下如何?”失意的少女不便推辞对方的关切,只得点头应允。郭老改为: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额是:春在心中。

  少女听后,敬佩之至,感叹不已,随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云开见日

  明朝时期,巡按御史韩公雍有一次到江西巡视,前往南昌察看死囚牢房。当时,天降鹅毛大雪,韩公雍触景生情,出了一个上联:

  水面结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不料一个囚犯听后,即刻拱手念出: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韩公雍定睛一看,只见那囚犯形容消瘦,面色惨淡,回味他刚才所对的下联,工稳贴切,文意贯通,便对他格外留意。即由此问到死囚的案情,终于发现是一桩冤案。

  原来,这个死囚姓孙,是南昌的一个秀才,因上告官府贪赃枉法,而被诬为谋反,判处死刑。韩公雍伸张正义,为孙秀才讨回了公道,并依法惩办了南昌知府,万民称颂。

  孙秀才对得好,也对得妙。“云开见日”更是一语双关,含义深远,表现出他对拔云见青天的渴望。明察秋毫的韩公雍,一眼便读懂了秀才的心。

  巧妙的无情对

  当代四川联家倪丁一先生有一无情对,颇耐人寻味。联曰: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珍”与“瑞”乃奇珍异宝对吉祥如意,“士”与“妃”乃才子对佳人,“苹果”与“葡萄”皆水果,“脸”与“牙”皆人体的一个部位。

  珍妃既是一位皇妃,又可通指美女,瑞士既是一个国名,又可通指美男子。上联说珍妃的脸像苹果一样美丽,下联讲瑞士的牙像葡萄串一样整洁干净。此联出语巧妙,妙趣横生。

  古人如何面试

  现在各单位招聘人才,常有面试一关。这种面试,古代其实也是有的,只是面试的内容不同罢了。

  明代永乐年间,靖安县知县俞益招觅书吏,一位叫况钟的青年书生前来应试。县令扇着胡子出了一个上联:

  一扇千须动;

  这个出句表面上讲扇扇,实际上一语双关,包含着“号令百姓”的意思。看起来容易,也不易对好。但况钟沉着应对:

  三梳万发齐。

  对句以“梳发”为题,与“扇扇”比较般配。同时,这“梳发”也是个比喻,隐含着“治理天下”的意思,表现了远大的抱负。

  后来,况钟出任苏州知府,他大力改革弊政,削减重赋,设仓济农,兴修水利。尤致力于整顿纲纪,秉公执法,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得人心,被称为“况青天”。

  任期满时,民众两万余人乞求留下,感动朝廷,皇上下诏留任。况公在任13年,积劳成疾,病故于任所。况钟为官,真正做到了“三梳万发齐”。

  徐文长妙联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卓然不群,但是屡应乡试不中。他擅长诗词、杂剧、书法,富有多方面的才能,系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由于怀才不遇,晚年以卖书画为生。他曾为四川省长文县的朝云庙写过一副对联: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此联运用某些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以同音假借的方法,写出了海潮的变化。其意为:

  朝云潮,朝朝潮,朝潮朝退;

  长水涨,常常涨,常长常流。

  这副对联问世后,备受人们称赞,千百年来争相效仿和改写者不乏其人。有的将原联改头换面,如山海关孟姜女庙上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其意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还有的将原联掐头易尾,如福州罗星塔上的对联: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下两联写的都是海潮涨落的现象:

  朝朝潮,朝潮朝夕;

  常常涨,常涨常消。

  但是,无论怎样改,都未能超过原作。可见徐文长构思之巧,文才之高。

  柳暗花明

  对联里的“绝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极好的对联,相当于“绝唱”。二是指一比出句,出得很妙很绝,甚至无人能对的地步。有时是一无所获,有时则是柳暗花明,终得以珠联璧合。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在一和尚的荷花画上写了这样半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个出句构思奇巧,具有谐音和回文的特点,无论顺念、倒念,发音完全一样。大约是想不出下句,就搁置在那儿了。

  200多年后,清代奇才李调元终于对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上联说“画”,下联对“书”,非常工整。而且同样也是谐音回文。

  数联新绝唱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着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成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老出上联一则:

  三强韩魏赵;

  大家想了许久,都不知对什么好。还是华老不慌不忙自己对出下联:

  九章勾股弦。

  这里的“三强”明说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下联“九章”既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数学着作,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老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重庆成都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元旦,在南京夫子庙六朝居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上联列举三个国家。“捷克”,即原捷克斯洛伐克,既是国名,又一语双关,释意为“战胜、打败”。下联为国内三个城市名,“重庆成都”,一语双关,意思是“重新庆祝成为首都”。

  抗战开始后,首府南京一度被日本攻克,国民党被迫迁都重庆,把重庆叫“陪都”。现在中国“捷克”(打败了)日本,南京失而复得,当然是“重庆成都”了。

  当时,据说《重庆日报》还征过这样一副上联:

  四川成都,重庆新中国;

  很快征得下联:

  三岛归化,永宁太平洋。

  “三岛”指日本。“归化”“永宁”都是地名,又一语双关。

  这两副对联都巧妙地概括了史实,表达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的扬眉吐气,是历史的最好见证。

  中草药名巧对

  民间流传这样一副中草药名对联: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上联讲“稚子耕地”,下联说“将军打马”,对仗工整。

  “常山”,在今河北,三国蜀国赵云的故乡,有“常山赵子龙”之说。全联包含了6种中草药,即稚子、牵牛、熟地、将军、打马、常山。稚子,就是枸杞子。将军,即大黄。打马,藩打马。

  孟昶题桃符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的一项习俗,源于古代“桃符”神像可祛邪。唐代以后,渐有书对偶吉语的桃木板出现。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五代后蜀主孟昶。

  据宋人张唐英《蜀祷杌》载:蜀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清代学者纪晓岚、梁章钜都认为,这是最早的楹联,历来也被学术界认为是对联这一文体诞生的标志。

  寿联之肇始

  据现在所能知道的文献史料,祝寿联应该起源于宋代。孙奕的《学儿篇》记有吴叔经为庆贺黄耕庾夫人写的寿联: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黄夫人是三月十四生,故云“将满”之月,而且预祝其能寿登百岁,这是一副地地道道的寿联。

  贺光绪大婚

  1890年9月,清代光绪皇帝大婚,收到英国女王交驻京公使转送来的贺信和一座精灵的自鸣钟,钟座上铸有中文对联一副: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别致的礼品。以外国元首名义,向中国皇帝结婚贺联,在历史上尚属首创。

  巧对寿联

  乾隆五十年时,在乾清宫开了个千叟宴。全国各地寿龄在九十以上者都进宫同贺。酒过三巡,问及在座中年龄最高之长者,乃一百四十一岁。

  有人问他老叟高寿的秘诀,长者言:“饮食节,心气和,知足乐,随遇安。”乾隆趁着酒意,吟道: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六十为花甲,重开即一百二十,再加三七二十一,恰好是一百四十一。乾隆说完上联,却怎样也想不出下联,焦急间向纪晓岚连打眼色,纪晓岚便脱口道:

  古稀双兴,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大笑道:“对得好,正合朕意。”七十为古稀,双兴便是一百四十,再加一个春秋,也恰恰是一百四十一。

  师徒对

  明朝云南有个文人叫李元阳,官拜御史,但因正直,得罪了许多权贵。后被人陷害罢了官,他便回乡归隐。

  李元阳未做官之前曾经教过书,在其间一个的春天,他和几个徒儿郊游,来到一所寺庙。庙中和尚正修葺庙塔,其中一个和尚正提着米汤上塔,不小心泼了出来。李元阳认得和尚叫正法,觉得好笑,脱口说道:

  和尚正法,提汤上坛,大意失手,汤淌烫坛;

  说完却命徒儿们对,却没人对得上,李元阳只好带徒儿们回家。途中经过一裁缝老徐家门前,徐裁缝正和妻子下棋,见有人来不太好,推棋起身道:“你下漏眼棋,不玩了。”

  李元阳有一个徒儿十分机灵,见状笑道:“下联有了。”跟着说道: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众人一听,都拍手大笑。

  产妇须上妇产科

  1999年的《中国楹联报》曾出一上联征对:

  行人应走人行道;

  很快有读者应征:

  产妇须上妇产科。

  上联“行人”与“人行”互相倒置,下联“产妇”和“妇产”倒置。上下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上联告诉人们要遵守交道规则,下联则是提倡医院分娩,意义很好。

  决不倒着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我沈阳驻军营地北大营,同时炮轰沈阳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侵略事件。

  当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纷纷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遭到了血腥镇压。在悼念爱国学生的追悼会上,有一副短短的一字挽联:

  死;

  生。

  此联寓意深刻,意气愤慨,表达了中国人民“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坚强的民族精神。

  金庸小说联

  香港着名作家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自己把这十四部小说名的首字,集为一联,真是巧思,十分新鲜。联文曰: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小说原名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和《鸳鸯刀》。

  膏药不可吃

  联语曰: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A则C,B则C,但是A+B则非也。语言的运用也应注意概念的这种变化关系。此联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创造出这两句奇语。

  虚字传神

  旧时有副酒店门联,以嵌进了“之乎者也”而称妙。联曰: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乎之。

  之乎者也皆为文言虚词,一般用作语气词时,无实际词汇意义。但实词叙义,虚字传神,此联妙处就在其中。倘若去掉这四个虚字,便索然无味了。

  三元塔谐音巧联

  四川内江市城郊有一座三元塔,塔用青砖砌成,共十层,上刻一幅三国人名的谐趣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此联以谐音法道出三国时的六位名人:诸葛亮(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槽巢),以及关羽、张飞。

  孔明、关羽、张飞在联中都不作人名理解,分别表示“窗孔明亮”、“闭合羽翼”、“展翅腾飞”之意,切景切物,甚为巧妙。

  一联多读呈奇观

  杭州西湖中山公园里的一亭柱上,写有这样一副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