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韩信被逮捕以前,有个齐国人名叫娄敬,他应征入伍,奉命到陇西(今甘肃一带)驻防。娄敬从自己的家乡(今济南长清县)附近出发,随一群新兵一路西行,经过洛阳附近时,他听说自己一个姓虞的朋友正在洛阳,已经混到了将军的级别,就准备去见他。
娄敬在新兵中负责拉车,为防止车子丢掉,他把牵引车子的横木解下来,带在身上,向领队的头目请了个假,去见虞将军。
虞将军也是齐国人,对娄敬很了解,知道他读过书,有见识,对他很敬重。娄敬提出要见皇帝刘邦,请求虞将军引见,虞将军答应了他。
但是,虞将军提出了个条件。他让娄敬换套新衣服,不能穿着破羊皮袄。娄敬不同意,他说我穿着什么衣服来的,就穿着什么衣服去见刘邦。言外之意是,我找皇帝有要事,我不是模特,见他不是为了让他欣赏服装。娄敬内心明白,刘邦这人高傲又随和,他才不管你的外表呢。
刘邦听说有个戍卒求见自己,很提情绪,他想看看来人肚子里有些什么货,爽快地答应召见。
刘邦召来娄敬,问他何事求见。娄敬直截了当问道:“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想与周朝比兴盛吗?”刘邦一听是这个话题,顺口答道:
“是啊。”
娄敬见刘邦感兴趣,心中暗暗高兴,甩开舌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刘邦这才明白,这个相貌不扬的戍卒,原来胸有锦绣,是个很专业的纵横家。
娄敬讲话的主题只有一个:定都洛阳不合适。理由是:这个地方在和平年代当首都还可以,而在危乱时代就不行了。周朝强盛时,认为洛邑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缴纳贡税时方便,所以在那里建了座城。等到周朝衰落以后,真正迁都洛邑,结果天下就大乱了。如今汉朝刚刚平定宇内,四处的危机尚没有消除,在这个地方建都,不能算明智的选择。
娄敬主张汉朝应该建都关中,理由为:“秦地依华山,临黄河,四面有险隘为屏,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百万军队可以立即集结。依靠那里原有的基础,凭借那里富饶的土地,这是所谓的天府优势。假如在那里建都,崤山以东即便乱了,秦国旧地也仍然可以完整据有。”
刘邦本来没想这么多,听娄敬一说,心中没了主意。他立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此事。这些高级干部都是函谷关以东的人,他们不想去关中,一致反对娄敬的观点,他们的论据是:“周朝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经历两代就灭亡了。况且,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洛二水,它也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完全适合建都。”
刘邦感到群臣讲得有些道理,同时又觉得娄敬讲得也不错,怎么办呢?这可是件大事,他不敢鲁莽下决心。
大事不决问子房,这已成了刘邦的习惯。但张先生这一阶段忙着在家练习吐纳辟谷之术,专心调养身体,不问世事,他对这个问题有思考吗?刘邦的这个念头在心中一闪,旋即被另一个念头取代:张先生那是装的,这样重大的问题他必定认真研究过。
于是,刘邦去找张良,与他商量这件事。
张良分析说:“洛阳虽然有不错的地势,但它的中心地区狭小,方圆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四面受敌,不是个建都的理想之地。而关中地区不同,它东有函谷关,锁控东方;西有陇山,沃野千里;南边巴、蜀之地,资源富饶;北边胡地的草场,盛产牛马。倚仗三面险要的地形,只用东方一面来控制诸侯。倘若诸侯安定,即可通过黄河、渭河转运天下的粮草,西上供给京师;如若诸侯发生变故,则可顺流而下,出动大军,也不用担心后勤供应。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的建议非常对!”
高!实在是高!刘邦高兴地差点喊起来。任何事情,经张良一分析,头头是道,清晰明了,不由你不信服。刘邦当即拍板:打消疑虑,定都关中。
为了避免一些俗人再来啰唆,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当天就起驾向西进发,建都长安。为了表彰娄敬的特殊贡献,封娄敬为郎中,称为奉春君,赐姓刘。从此,娄敬成了刘敬。
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建都关中虽然好,可是那里过于偏西,不利于帝国对东方疆域的控制。
刘邦逮捕韩信不久,有个名唤田肯的人前来祝贺。主要祝贺两件事:一是抓住韩信,消除了隐患;二是建都关中,犹如高屋建瓴,占据了地利。但是,田肯话锋一转,提醒刘邦说:“若说到齐国故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物产,南有泰山的峭峻坚固,西有浊河的险阻凭依,北有渤海的渔盐利益,土地方圆两千里,拥有兵甲百万,可以称为东方的秦国。因此,这样的战略要地,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就不能让他们去统治。”
刘邦大获教益,说:“对啊!多谢先生指教。”
田肯因为这个建议,获奖五百斤黄金。
刘邦对政治体制问题一直比较困惑,他一方面认为不封建诸侯不行,秦朝猝亡与中央权力高度集中有关,但是,直觉又告诉他,分封诸侯似乎也不好,这些诸侯迟早都会成为中央的对手。
在战争年代以及开国初期,刘邦犹犹豫豫地分封了七个诸侯王,其中三个主要的诸侯王,三个次要的诸侯王,一个不入流的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赵王张敖、韩王信、闽越王无诸。
这七个王的领土面积之和占了整个帝国领土面积的近一半,人口之和也几乎占了整个帝国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假如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中央,中央很难将他们摆平。现在刘邦虽然用奇计擒了韩信,解除了最大的一个隐患,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分封终究还是要分封的。
田肯等于提醒刘邦,封建制度不可彻底废除,分封诸侯要进行,但是可以只分封自己的家里人,这样肉烂在锅里,就不用担心他们起异心。然而,新的问题是,刘邦的兄弟少,儿子又年幼,难以解决所有问题。
刘邦有两个哥哥。大哥刘伯早死,他又与大嫂不睦,大哥的家人基本不在分封的考虑范围之内;二哥刘仲可以分封,但他只知道忙农田里的事,似乎对此兴趣不大;刘邦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刘交。
刘交是刘氏四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从小爱读书,多才多艺。他少时与鲁地的几个儒生一起跟随荀况的弟子浮丘伯学习《诗经》。刘交很早就跟随三哥刘邦转战各地,立下了不少战功,深受刘邦信任和宠爱。刘邦当上汉王后,封他为文信君。
再说刘邦的儿子。作为皇帝,刘邦一生与多少女人有染很难考证,但有多少女人给他生了儿子,基本还是清楚的。
第一个给刘邦生儿子的女人是曹氏,前面已经交代过,她与刘邦没有结过婚,只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肥。
第二个给刘邦生儿子的就是他的正式老婆吕雉,吕雉为他生了太子刘盈,外加长女鲁元公主。
第三个为刘邦生儿子的是戚姬,生子刘如意。
第四位姓薄。薄氏本是魏王豹的女人,魏王豹被韩信俘虏后,薄氏被送到官府的丝织厂当女工,因为貌美,被选到后宫当服务员。一年后,在两个好姐妹管夫人与赵子儿的帮助下,去给刘邦搞了一次特殊服务,生子刘恒。
第五位赵姬,本是刘邦女婿张敖府上的一个美人。公元前199年刘邦到东垣(今石家庄附近)视察前方平叛的情况,经过邯郸时,赵王张敖见老岳父的随从中没有合适的女性服务人员,就把这个姓赵的女孩调过去给岳父服务。没想到这个女孩打动了刘邦,被稀里糊涂临幸了一次。
刘邦走后,这个女孩回到赵王府,有了身孕,赵王夫妇不敢大意,给他单独建了一座宫殿居住。
贯高事件中,张敖被捕入狱,这个赵美人也受了连累,一起被逮捕。赵美人家很有势力,他的哥哥赵兼打通关节,认识了在后宫中有很有影响力的审食其。赵兼告诉审食其,他妹妹怀有皇帝的龙种,希望他代为向吕后求情,网开一面留下她。
审食其对吕后汇报了这件事,请求饶恕这个可怜的女人。吕后当时心情不好,心中泛起酸水,没有答应。其实,这也没什么,不久贯高案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涉案人员不仅没被处死,很多还受到了重用。
可是这个赵美人脾气暴烈,她没有耐心等下去,所以生完孩子后,就自杀身亡。
刘邦不久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悲伤,下令将这个赵美人送回东垣老家安葬,将她生的儿子取名刘长,送给吕后抚养。吕后见这个婴儿从小没了母亲,也生出怜悯之心,视同自己的亲生儿子,尽心抚养。
这个刘长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排行老七。
除此五个儿子外,刘邦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老五刘恢、老六刘友、老八刘建。刘邦这三个儿子的母亲是谁?史书上没有明确交代。
刘邦的这八个宝贝儿子中,除了刘肥与刘盈稍微年长外,其他都是不满十岁的娃娃。刘邦算来算去,自己的嫡系亲族中,能够胜任藩王职务的人没有几个。好在他还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堂兄弟刘贾,可以担当大任。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分封了四个同姓王国,以镇抚天下,其中最大的一个为齐国。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把原齐国的七十三个县全部划给刘肥,并且做出一项特殊规定:民众中凡讲齐国方言者,不管是否住在这七十三个县的范围内,都算刘肥的臣民。
当时,齐国的军政长官为曹参将军。曹参此前一直跟随韩信征战,韩信领兵南下征伐项羽时,曹参留在了齐国,维护当地的秩序。刘邦任命曹参担任齐国相国,辅佐刘肥。
楚国原为韩信的封地,下辖八十九个县。刘邦将这八十九个县一分为二,将北部的薛郡、东海郡、彭城郡等地的三十六个县分封给四弟刘交,称楚王,定都彭城。将原楚国南部的五十三个县,分封给堂兄刘贾,称荆王。不过这个刘贾有些问题,他年纪不小了,却没有儿子,将来这荆国传给谁啊?
为了稳定北方边疆,刘邦把云中、雁门、代郡等地五十三个县封给二哥刘仲,称代王。这时的刘仲因为身份尊贵,改名为刘喜。
却说这个刘喜做了代国国王后,一点都不喜。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迟迟不敢上任,他怕自己的邻居——草原霸主匈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