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最后一个棺材匠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章 私下打棺

第1卷 第二章 私下打棺


  二爷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供我上了大学,这在我们村里可是头条新闻,在那个年代,别说是考上大学了,就是上个高中、中专之类的那也是一件稀罕事,这年暑假,我闲着无聊就帮二爷打理店铺。

  这天,二爷被邻村的张老大请去为自己刚刚死去的父亲选风水宝地去了,临走之前,二爷告诫我好好的看着店铺,不许给人打棺材和看风水,他最多两天就回来。

  对于二爷的话,我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他小题大做,从小到大,我耳濡目染早就学会了,对于我来说,虽然比不上他的手艺精湛,但绝对比一般棺材匠强上一个档次,不过对于他的告诫,我只能点头答应,如果有一点违背,轻则一顿责骂,重则引来一顿收拾。

  守了一天的店铺,也没什么生意,眼看天阴的厉害,估计快要下雨了,我赶紧把外面的花圈、纸钱之类的东西往店里搬,再有一个多小时就天黑了,我索性直接把店门关上。

  正当我把门关一半的时候,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一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他是邻村的何大奎,他告诉我他老娘快不行了,急需打一口棺材,我告诉他二爷去邻村看风水去了,要明天午后才能回来,大奎听后一脸着急,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突然一拍大腿对我说,你既然是烟老邪的徒弟,手底的活也差不到哪里去,你不如跟我走一趟吧?

  我愣了一下,我从小只见过二爷打棺材,自己可从来没动过手。

  何大奎见我犹豫的样子,一把拉着我的手说道:

  “就你了!”

  说实话,何大奎的话令我心动,再加上他偷偷的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我没怎么考虑就直接答应他了。

  我简单的收拾一下工具,背着二爷平时那个大大的帆布包跟何大奎去了。

  按照农村的风俗,一般在人快要死的时候都需要提前准备好寿衣棺材之类的东西,好在人死后能够及时的入殓。

  但我总觉得这样的风俗不好,因为我们普遍认为,家里没有死人是绝对不允许有死人的东西的,不然的话,家人会受到诅咒的,非常的不吉利,所以干我们这一行都比较匆忙,只有人快要死的时候才去准备这些东西,像寿衣、花圈、纸钱之类的东西,店里都是有现成的,可棺材这类东西就有些急了,所以我们打棺材这行一直都不太好做,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肯定是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出来的,不然会耽误下葬的时辰。

  可我们店铺也有半成品棺材,只要打个棺盖就可以了,可是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不是它们能承受的,因为那些棺材都是经过精细选料、打磨、雕花、刷漆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价格自然不菲,像一般的穷苦人家,他们都会在老人快死之前,提前备下料子,就等着快要咽气的时候,请棺材匠打造,当然临时打造的棺材可没那么多讲究,最起码省去了选料、雕花和刷漆这几道工序,成本自然也降下去了。

  何大奎的老娘我是知道的,年轻的时候早早地就死了丈夫,一辈子守寡把大奎拉扯大,后来年龄大了,再加上早年的劳累,腿脚就不太灵活了,后来又过了几年,就直接瘫痪在床上,身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了,是那种今儿要死明儿没气的主。

  看大奎着急悲痛的样子,我想这次他的老娘肯定是不行了,于是我就加快脚步跟他来到何大奎的家中。

  到了他的家中,我特意去屋子里看了一眼老人,只见她躺在客厅的小床上,有进气没出气的样子,我不敢怠慢连忙拿出斧头、刨具之类的东西。

  常听二爷说打棺材有三大禁忌,第一,恶人不打;第二,婴儿不打;第三个禁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禁忌,那就是在新婚当天暴死或者猝死的新郎新娘不打。

  打棺材是一种暴利的买卖,但是这三种情况下,无论对方出再高的价钱都不能打。

  对于这三种禁忌,二爷给我的解释是,恶人不打,说的是恶人生前做尽坏事,死后是要被打进十八层地狱的,而且还会受到阎罗王的严厉惩罚,所以这类人是没有资格入土为安的,如果我们破例给他们打口棺材,那阎罗王是不会高兴的。

  而第二种禁忌,婴儿不打,二爷是这么跟我解释的,他说孩子在没有满周岁的时候夭折,他死后会带着很重的怨气,他没有享受这阳间的美好生活就被入土为安的话,他会缠上为他打棺材的那个人,而那个为他打棺材的人会触霉头,走背字,甚至会折损阳寿。

  对于第三个禁忌,二爷却从来不跟我解释,只是强调,只要将来碰见这类人,绝对不能给他们打棺材。

  不过,那时候还小,对二爷的话也是一知半解,那时候也觉得吃死人这行饭是件丢人的事,对二爷的话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何大奎的老娘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分庄稼人,不符合以上三个禁忌条件,所以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对于打棺材这一点,还是有很多讲究的,每逢打棺材之前必定会请上三炷香,对着鲁班祖师爷的画像三叩九拜之后,才能开斧。

  何大奎早早的就为我备好一张八仙桌,我把帆布包里的斧头、木线盒、锉子之类的工具整齐的摆放在上面,把鲁班祖师爷的画像挂在墙上,净手之后,焚了三炷香,又跪下三叩九拜。

  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就开始开斧了,大奎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料摆在院子中,这些木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已经被锯成木板的样子,我只要把这些木板修修补补,把木头搭上,钉上棺材钉子就可以了。

  这一切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的有讲究,就说这棺材吧,老话中常讲“凳不离三,门不过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正九……”

  这些老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多取自谐音,寓意深远,就先说说这凳不离三吧,是指打凳子的时候,其长度的末尾数字一定是三,比如三尺三寸,这主要取自古人说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典故,寓意是坐在这张凳子上的人不是师徒关系就是朋友关系。

  门不离五指的是无论打造何种门,大门、客厅门、角门、正门,其末尾必须符合五,取“五福临门”的好兆头。

  床不离七,是指打床必须做七尺的长度,妻子不离开床的意思,寓意夫妻同床共枕,白头偕老之意。

  桌不离九意思就更简单了,九即是“酒”,正所谓酒后吐真言,寓意交到真心朋友。

  可我一直弄不明白的是,棺不离八是什么意思,问了二爷,他也不给我解释,只是告诫我一定遵循这个道理就行,不管这个人多高多矮,棺材必须要做成八尺的样子,你要是再追问的急了,他只能告诉你,这是从他师傅那里传下来的,具体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

  不过我也尝试着这样解释,八即是“发”,棺即是“官”,可能是躺在这棺材里的人能够庇佑子孙,寓意子孙后代升官发财的意思吧。

  大奎他娘说不定什么时候咽气,容不得我耽误,我选了一块厚实的木板做棺材底,打棺材的第一要领,就是先打棺材底,棺材底必须选用最好的木料,也意味着根基打牢了,做出来的棺材才不会散架。

  可是打棺材底的第一斧头也是有讲究的,这一斧至关重要,开斧时必须用尽全身的力气。

  二爷经常告诉我,那第一斧劈开的木屑能飞多远,也就决定了这个人能活下来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寿元”。

  当然,这只能针对是活人打的棺材,只有看木屑飞出多远,才能看出他能活多长时间。

  不过这些只是传说,我也没有真正见过,越是对于神秘的东西,我越是好奇,我越好奇越是追问二爷,二爷对于这些神秘的东西总是讳莫如深,闭口不提。

  这是我第一次给人打棺材,一手拿着斧头,一手扶着那块木板,心里默默的祈祷一番,希望我的第一次能够顺顺利利的。

  “砰!”

  斧头落下,果然有一个木屑飞了出去,可这木屑正好打在我的脸上反弹回来,掉在棺材底的那块木料上。

  这场景我从来没见过,顿时有些慌乱,整个人也有些懵住了,不知所措的看着那个木屑。

  木屑落在棺材底木料上,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难道……

  我不敢继续往下想,看着大奎诧异的样子,于是我把他拉到一边说道:

  “何大叔,情况不太好,可能奶奶日子不多了……”

  不用我跟他过多解释,他心中也明白自己老娘日子不多了,他没有说话,悲伤的点点头。

  在何大奎以及村里人的帮忙下,我们开始在院子里忙开了,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不消几个小时,一副白刺刺的棺材打好了,而此时已经晚上七八点钟了。

  何大叔准备晚饭招待我们这些帮忙的人,由于气氛沉重,我们胡乱的对付两口就起身离开了,由于天黑我想早点回去,于是匆匆的跟何大叔告辞,刚出大门,就听见一阵嚎叫声传来,那声音凄惨悲切。

  我心中暗道:“不好!”

  于是连忙回头看去,只见何大奎夫妇扶着老娘坐在堂屋的门外,而大奎他娘已经没有呼吸了,整个头都耷拉在肩膀上。

  原来大奎他娘听说自己的棺材打好了,突然从昏迷中醒转过来,精神头也好像不错,于是就央求儿子儿媳妇扶她起来看看,要知道棺材是自己的死后的“阴宅”,所以将死之人非常在意自己的房子,当大奎夫妻二人搀扶老娘出来看时,他老娘看后非常满意,脸上露出笑容然后头一歪就断气了。

  老娘去世,大奎一家乱作一团,非常伤心,夫妻二人以及两个孙子都哭成一片。

  我和那些帮忙即将离开的村民见状,赶紧折回来,帮忙把大奎他娘抬进去,我们暂时先把他娘安置在原先躺的那张小床上。

  大奎哭了一会儿,擦干眼泪,趁着我们没有离开,连忙领着我们几个人到偏屋商量后事。

  大奎媳妇又请来本家的几个长辈,我们一伙人连夜商量大奎他娘的后事,按照农村的习俗,有“七不出,八不葬”的规矩,凡是遇上初七、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的日子,不能出殡或者埋葬。

  我是不信这些东西的,但看大奎本家的几位长辈煞有其事的样子,我感觉非常的好笑。

  像这种民间风俗观念,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不太容易突破,但是现在这个年代了,谁还相信这些东西。

  当然,相信的人有,不相信的人也有,这是民俗,尤其看中风水、下葬的时辰、下葬的方式。

  今天正好是初五,明天是初六,再往后就是初七初八了,所以说明天是下葬的好日子,如果错过明天,那就只能等到初八之后埋葬了。

  而现在正是三伏天,在那个没有冷棺的年代,尸体不出一天就会腐烂,所以等不到初八之后了,在大家的商量下,就把下葬的日子定在明天了。

  按理说,我打完棺材就可以回去了,可我们当地有个风俗,那就是死人入棺的时候,必须要由打棺材的那个人给棺材盖钉棺钉。

  何大奎见天色已晚,明天一早还要给老娘入棺,回去还要七八里路要走,他怕我这一来一回错过入棺的最佳时辰,于是就把我留了下来。

  家里有老人老了,孝子贤孙的必须要守灵,所以偏屋就空了出来,心里总想着大奎他娘死前的样子,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打棺材,而且还是第一次看见死人的样子,心里难免有些膈应,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