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走向深蓝全文阅读 > 第15章 海洋、海权、海魂(13)

第15章 海洋、海权、海魂(13)


  海洋霸权优于大陆霸权

  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地中海、太平洋和印度洋孕育了古埃及、古中国和古印度等古老的人类文明。古代中国是航海业最发达、最早拥有海军的国家,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建立了第一支水军。15世纪,当郑和向船队把先进的造船术、发达的航海术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传往正在沉睡的欧洲小国后,中国自己却关起了国门。明清两代厉行“闭关”和“海禁”,中国海军从远洋退到了近海,继而又缩进了江河,成为一支只能站岗放哨的要塞舰队。19世纪初,当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乘着远洋的军舰,循着郑和开通的海上航线前来叩击这个东方强国大门的时候,没想到这个曾精于航海之道和远洋之法的海军强国居然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到10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就入侵我国沿海470多次。“伤心问东亚海权”,是孙中山先生发出的无奈哀叹。

  200年前的美国只不过是大英帝国在美洲的一个小小殖民地而已,那时美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专门的海军,两艘双桅帆船就是这个大陆海军的全部家产。半个多世纪后,美国海军虽几经发展,但在世界上还只是排在12位。美国海军上校马汉认为:“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便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海外贸易,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统治世界。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近海防御体系,大力发展远洋海军,控制海上交通线、海上咽喉要道及要塞,并应该凿通巴拿马运河。”1903年,曾在海军服役过的新任总统罗斯福把马汉的这番高论带进了白宫,从此美国迅速摆脱大陆战略,海军建设终于驶入快车道。战列舰、巡洋舰、潜艇、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大量装备部队,远洋舰队实力不断扩充。不到半个世纪,就力克群雄,击败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海军,登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宝座。美国濒临两洋,海岸线长达22680公里,陆地国土面积达936万平方公里,地理方面的特征和我国类似,所不同的是美国人没有传统的守土意识和保守观念,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海洋观念和海权观念尤为强烈。美国海军最早组建于1775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不仅没有美国海军,连美国这样一个国家也不存在。一个没有海军传统和悠久而厚重历史遗产的国家,在短短的一两百年之间,是如何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林,又是如何登上世界海军霸主地位的呢?其工业高度发达、经济飞速发展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海军战略思想的产生、发展和转变恐怕是更重要的一环。

  1775—1890年,美国海军经过115年的初创和发展,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在兵力规模、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海军战略。当时的美国海军还是一支本土和近岸防御型的海军兵力,没有公海远洋的作战能力。当时美国海军和中国海军相比差距很大,实力排在清朝海军之后,基本是美国陆军中的一支近岸防御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然而,美国却倚仗海权论迅速振兴了海军舰队,不仅冲出太平洋,而且很快就称霸于全世界。

  海权是一个国家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一种特权,海权是一种综合力量,除海军兵力外,还应包括商船队、港口、基地和海上交通线等。因此,海权的行使,不仅是夺取和控制制海权,而是国家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和潜在资源等综合力量,来达到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目的。马汉认为,海权倚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和政府性质等六个自然条件。在这些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如果能抓住生产、航运、基地和武力这四大要素,就能掌握海权。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产品交易和贸易往来的能力是第一位的,航运和基地是海上贸易往来、船舶停靠及修理的重要手段,而武力则是最后的控制手段。争夺海权主要是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控制海洋是指使用强大的海军兵力遂行攻势作战,海外扩张和夺取制海权。利用海洋主要是运用商业生产、航运和殖民地,来开拓市场和基地。历史证明: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处于沿海地带,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海洋国家,不重视海洋的国家永远不可能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海洋观是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去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过去,西方人把海洋作为一种海上通道,认为要想侵略别国,掠夺别国的财富,就必须控制海洋,用自己强大的海军兵力去征服别的国家,所以就大力发展海军。我国地处西太平洋沿岸,是亚太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濒海大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海洋将是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和利用,陆地资源开发的潜力已经不大,所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海洋。海洋、太空和极地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开发的重点,由于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和物资,所以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海洋世纪,人们将更多地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所以围绕海洋向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岛礁等方面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

  从世界来看,最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海洋国家,最发达的城市基本都是沿海城市,不重视海洋、不注意开发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国家不可能强大。从我国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孔雀东南飞已形成大势,沿海地区和城市比内地要发达,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程度要高得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

  我国向以陆地大国著称,所以历史上就很少关注海洋,国民的海洋观不强,对海洋的需求不像荷兰和日本那些弹丸小国那样迫切。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已达到13亿多,人均土地面积不到14亩,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如果按可耕地面积计算就更少,人均只有一亩左右,仅相当于美国的1/8,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9亩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不再是地大物博,人均耕地面积少得可怜,而陆地资源又濒临枯竭,因此应该重视海洋国土的开发和利用。

  15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海洋大国、海军强国和航海大国,但就在将自己宝贵的航海经验和火药技术等传授给西方,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海上掠夺和对世界进行瓜分与侵略的时候,我们却关闭了国门,奉行禁海政策。结果,中国在世界海洋大竞争的第一个回合中失败了,失去了一个本不应失去的宝贵的历史机遇。

  17世纪以后的清朝,历经近300年的发展和建设,至晚清时代已建成一支亚洲第一强、世界第九强的海军舰队,但由于政治腐败,终于在100年前的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结果,一个泱泱大国不得不任凭欧洲那些面积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在我们的国土上任意宰割、侵吞和瓜分。中国在世界海洋大竞争的第二个回合中又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机遇。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经过数十年建设,终于又建立了一支拥有120多艘舰船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军兵力,但这支军队基本上全部用来进行军阀混战和进行镇压人民的国内战争,待到日本人入侵的时候,这支军队居然不战自溃,将海军舰船全部自沉于江河沿海,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所有沿海港口码头全部被飘扬太阳旗的日本舰艇所控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海军基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而在世界海洋大竞争的第三个回合中又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合国组织各国研究和制定新的海洋法规,于是各沿海国家认识到海洋的战略价值,纷纷大力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我国在海洋划界问题上本来与周边各国没有重大争议,但各国宣布自己的海洋法规之后,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侵入我国传统海疆线以内,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海上争端。和平解决争端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我国一贯倡导的原则,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听凭少数国家长期侵犯我国海洋权益、掠夺我国海洋资源、占领我国海上岛礁,是无法向人民交代的。中国历史上由于不重视海洋、不重视海军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多次机遇,希望在这次世界海洋大竞争中不要再失去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这是海军的责任,也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所以加强海洋观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了解海洋战略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