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逐浪淘沙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四十四章 救急

第1卷 第四十四章 救急


  赵逸轩通过窗户的余光,看到屋里的人在走来走去,瘦弱的躯干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枯黄。赵逸轩示意让旁边的人退下,这人不敢不停赵逸轩的话,只能悻悻的离开了,他也能看的出来这个充满怒气的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如若不然,他的小命早就没了。

  赵逸轩随手摘了房前长的茂盛紫藤的一片叶子,他轻轻一挥手,叶子随着他内力的作用在眨眼之间就穿过薄薄的窗户纸,削灭了屋里的灯。郡守很茫然的走到窗户跟前,他打开窗户看了看,外面并没有风,一切安静极了,他或许想到可能是没有灯油了吧。他准备打开房门喊人来给灯添油时,只听房门轻轻的一声闷响,房间的灯就一下子亮了,他定眼环顾了房间一周,发现书桌旁坐着一个年轻人,看上去精力充沛,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这时,郡守大人问来人道:“你是谁,怎么出现在我的房间。”“我是替外面那些忍饥挨饿的难民来的,更是为当前瘟疫肆虐,而你作为这个地方的父母官却无能为力,眼看着情况一直如此下去,难道你的良心是被狗吃了吗?”赵逸轩故意激将了郡守一下,他想看看平日里这个口耳相传的好官,在被误解时是不是还会保持昔日的作风。看来情况并没有让赵逸轩失望,郡守慢悠悠的走到书桌前的椅子上,他很淡定的坐下,抬起头看了看这个怒气冲冲的年轻人,他叹了一口气说:“听刚才的话,我就知道此时我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心中是一腔热血,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可是面对现实情况,光有热血是不够用的,难民的吃饭问题我还能尽绵薄之力,可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我也无能为力,就像我一个血肉之躯要去搬一座大山,除非有仙人的帮助,否则我也会被压死的。现在距离雨城较近的几座城市,国君已经下令戒严,不准任何人进出,连对外贸易都暂时停止交易了。国君下旨让我把所有虞城的人和物要严格把控,不能让他们再流动了,粮食会源源不断的运来,也派来了许多的医官,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抑制疫情的传播,而现在疾病更是一天比一天严重,我还能怎么办,每天愁的吃不下饭,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郡守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他的话让赵逸轩也跟着伤感起来。是啊,他也尽了他最大的能力了,面对压力,谁又能超出真正的境界之外呢。他觉定不再难为郡守了,他就直接了当的说:“在下冒昧,刚才言语之间有点生硬,还望郡守大人恕罪。我今晚前来,主要是这几日我也在虞城内留意着疫情的发展,通过几日的小心求证,在下不才,向给大人报喜,我找到了医治这次瘟疫的药房。”郡守认真的听着这个年轻人说的每一句话,他知道此人这么晚来到他的府衙,肯定不是为了发几句牢骚话的,而且他很容易饿就找到了他,那么他来说的事情肯定非同寻常。尽管吴华心里做了充分的估计,但是当他听到找到治疗疫情的药方时,还是很惊讶的问道:“你说什么,我没有听错吧,你找到了治疗疫情的办法,”很显然,他的神情中带着怀疑和惊讶,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更加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可是现在他管不了这些,直觉告诉他,他应该相信眼前的这个人。

  其实,现在的吴华是有病乱投医,就当下的这个疫情,不知道有多少人给他说过自己找到了办法,可是那些所谓的办法根本没用,这就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现在这个人能如此胆大的找他,或许可以一试,他也就没有再问其他的什么,就让赵逸轩把药方写下来。赵逸轩也没有再拖延,他在书桌上的纸上飞快的写下了配方,他对吴华说到:“大人是一个高官,虞城百姓有您这样的父母官,是虞城的福气,放心吧,这次的疫情一定会得到控制的。”话音刚落,房子的灯又一下子熄灭了,门又应声作响。这次,吴华没有感到任何惊讶,这个年轻人已经走了,他来去的方式很特别,倒是很人留下了许多的神秘感。

  他推开房门,叫了几声管家的名字,管家听到后就赶紧跑了过来。管家气喘吁吁的问:“老爷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呢?”吴华让管家先把房间的灯点着,然后对管家说:“现在你跟我去同仁药铺,我们把虞城所有的草药都集中在那里,是为了找到医治疫情的药方后能够第一时间抓药治病的,现在我们就要马上过去,耽搁不得,你把桌上的药方带上,记住,这是关乎全城老幼生命的保证,可不能丢了。”管家小心的把桌上的纸收了起来,可是吴华有点不放心,转过头对管家说:“还是给我吧,你带着我有点不放心。”于是,管家就把药方给了吴华,两人出府门,骑上快马向药铺走去。

  天刚刚放亮,虞城大街小巷上所有的官兵都在大桶小桶的运送着汤药,让所有人喝下。与此同时,又在城里的几个其他地方和城外都支起了几口大锅,药材在沸水里煮的作响,锅下的柴火正在飞窜着火苗。所有这一切的景象,所有人都感觉,这次我们得救了。

  几天过后,得病的人都慢慢的痊愈了,疫情得到控制,吴华下令把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做成了馒头,在各个分发点散发给了灾民,通过这次疫情,虞城本地人也不再仇视外来的灾民了。此时,虞城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吴华来到城外的泰湖旁,望着清澈见底的湖水,他感慨万千。他又登上挨着湖旁的太白山,微风拂面,他回想着这些天的经历,就好像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现在终于被拿开了,他舒心极了。当然,他始终记得那天夜里饿那个少年。可是,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再见过那个人,也没有再打听到那个人,只是听灾民说过,在他们喝药的几天里,那个年轻人还询问过病情的变化,亲自查看过汤药的效果,最后就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此时,虞城的天空正烈日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