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褚橙你也学不会全文阅读 > 第13章 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2)

第13章 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2)


  人类发展到今天,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人类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的基本形式,几乎所有人生活福祉的提升,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企业来实现的。多年以来,企业的组织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规模大了,因为跨国了,因为目标多了,企业往往在过程中迷失了它初始的方向,忘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就是用最高的效率做最好的产品。成功企业所有努力的结晶就是好产品。产品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否则营销品牌干什么?上市融资干什么?兼并重组干什么?激励团队干什么?每天开会干什么?褚时健从一开始就执着地做好产品,否则没有褚橙的今天。好产品会说话,好产品自己会走路。

  农业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行业。爱它是因为农业是个道德定位很高的行业,是人类生存和获取能量的起点,是一个国家安全的要素,因此,农业让所有国家都加倍重视。

  可农业也是个很让人纠结的行业,因为它涉及人们每天入口的东西,所以在价格上,在进出口上,在产业标准和政策上都受到不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在农业种植中找到个盈利好的模式不容易。谁都说农业重要,可农民往往是这个国家的低收入群体,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政府补贴,包括发达国家对农业都有不同形式的补贴。

  农业回报低,资本在农业的投入就少。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的产业,农民被认为是接受教育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但在我接触农业的这十几年里,我了解到的事实是,农业是一个高技术和研发驱动的行业,无论是种植业的育种还是养殖业的配种,还是土埌、饲料、疾病控制、作物营养、水利灌溉、农业装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才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

  就拿现在粮食种植中的最大品种-玉米来说,不是说转基因的品种,传统种植的玉米在技术上也可以做到每粒种子都发芽,穗大秆小,成熟期一致,成熟时水分含量控制在多少。科学技术不仅使产量可以提升,更使得农业有利可图,褚橙就是个好例子。

  褚橙是怎么炼成的?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商业银行监事,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

  任志强

  名人代言广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名人代言农产品并不多见,因为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代言。然而,今天出现了柳桃、潘苹果和任小米。我们三位曾经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纷纷做起了农产品的代言人。

  潘石屹为了帮家乡的苹果打开销路,让山沟沟里的农民脱贫致富,代言了潘苹果。这个代言更像是公益活动。小潘并不对苹果的质量负责,也不参与苹果的种植。

  柳桃则是一种投资行为,是生意,是联想集团多元化的扩张。我相信柳传志也没有亲自参与猕猴桃的生产与种植。我参与的任小米则完全是社会公益行为。阿拉善生态协会是个由企业家组织起来的环保团体。协会的目标是治理荒漠化。为此,协会向当地农牧民试验、推广种植节水小米,实现水资源的采补平衡,让农牧民可以在不过多占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也能致富。

  这三个代言者都不是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过程都不参与。但褚橙完全不同。褚先生参与了种植、养护、结果、销售的全过程。因此才能按照工业化生产标准控制传统的农业种植,最终将褚橙变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产品。这是褚橙成功的首要原因,更是落后的中国农业所缺少的!

  工业化革命已经使农副加工产品摆脱了落后的生产模式。但农业生产还没有完全实现这种转移和进化。褚先生有过做酒糖烟这类农副加工产品的经历,有着丰富的工业化生产经验和农业知识。褚先生知道工业化的程序与手段是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管理与奖罚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公平。因此,尽管他跨入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行业,却将工业化生产管理的方式,分段、分部、分时、分量地延伸到每一个种植环节,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和产量,更实现了标准化,使最终产品不断优化。

  但是,将工业化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应用于农业之中,必然与传统产生冲突。工业生产只需解决人的问题,让人适应生产的要求。而农业天生有许多非标准化的因素,要同时解决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不仅要解决人员管理与激励,提高人员素质与技术,调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还要顾及水、肥、阳光、温度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更要考虑产品自身的品种、生长、开花、结果、养护等等环节。将这些要素依时、依势、依人、依物地科学排列,并有机地结合,实则是一种艺术。褚先生无疑是掌握了这门艺术的大师。

  褚先生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的。农产品的试验不同于工业产品,只能以年度结果来实践检验,很难在中间看到最终成果。这就不得不同时进行多种试验,观察、对比,以找到其中的规律。同时,这也拉长了试验周期,考验着生产者的信心和毅力。值得庆幸的是,褚先生在种橙之前就拥有了工业化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又具有超于常人的自我认知和企业家抗压素质,这样才能使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挺得住,逐渐找到适合冰糖橙的生产技术和用工业组织方式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管理模式。

  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营销的关键是让直面市场的经销商有足够的动力接受,并努力销售你的产品。褚橙的名人效应也许只是锦上添花。早期,褚橙没有质量上的优势,靠名人效应并没有品牌效果。但当两者共存时,这种优势才形成了合力,扩大了市场中的作用。

  任何案例的总结、分析,都只告诉你别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但要将这些别人的实践变成自己的实践,则要有个过程。齐白石先生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个褚先生,但任何人都有机会超越自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机会对所有认真学习、不断求进的人都是公平的。但机会绝不会留给那些只想要结果,而不想经历痛苦实践过程的人。

  “褚橙精神”的传承

  方太集团创始人、名誉董事长,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

  茅理翔

  我在去年春节时吃到了“褚橙”,可以说,色正易剥,味甜汁足。产品好,顾客喜欢。能从云南哀牢山卖到浙东慈溪,这足见品牌的影响力和渠道实力。现在看了褚橙案例后,我更为褚时健先生在今天所取得的圆满,满怀敬重,满腔共鸣;深感振奋,更倍受鼓舞!

  我是1941年生人,褚总大我一轮还有余。1985年,我在浙江慈溪创办无线电九厂时,他已经是闻名全国的优秀厂长、著名企业家。我是以私人承包制而创办了乡镇企业,他是因临危受命而投身国企的全面管理。年纪上,他是兄长;经营上,他是前辈。我们从未见面,但我深感我们这一批出生在解放之前、成长在“文革”之中、经营在改革之后的老一代创业者之间,一定有共通的语言,一定有共鸣的心声。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辈,下到地里就是农民,卷起裤腿就是创业者,戎马商场,摸爬滚打,坎坷一生,如斯夫业已半个世纪。而企业家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反思做了哪些事,留下了什么轨迹,又该继续做点儿什么。现在,我从褚总身上发现了“褚橙精神”-这个时代一度将遗失的企业家精神。

  褚总年轻时酿酒酿得好,糖厂管得好,烟厂领导得好,尽管后来历经坎坷,人生反复,但他到75岁居然还选择创业,十二年如一日,蹲地头,剪枝叶,带班子,钻书本,筹资金,跑销路,到87岁还在发光发热,一手创造了“褚橙奇迹”。他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生!我说,“褚橙”本身就是一种永不服输、永无止境的“褚橙精神”,就是一种伟大的企业家精神。

  由此,以“褚橙精神”之产生,我这个在浙东盐碱地上土生土长的农民创业者,要向褚总竖起大拇指,要向褚总学习。我45岁第一次创业,办慈无九厂,做产品,靠拼搏;56岁第二次创业,成立方太,做品牌,靠创新;66岁第三次创业,搞家业长青学校,做文化,靠信仰。我今年75岁,正是褚总自己创业办“褚橙”的年纪。褚总到今天已经奋斗12年,我坚信他还会再奋斗一个甚至两个12年。以褚总为榜样,我已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为中国民企百年传承的伟大梦想而奋斗的事业当中去了,我已经干了8年,还准备再干三到四个8年。我还了解到褚总已经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向褚总祝贺!

  “褚橙精神”不能埋没,“褚橙精神”应该广而告之,“褚橙精神”应该让青年人得到启发,“褚橙精神”应该传承。

  衷心祝愿褚总身体健康,褚橙成为百年褚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