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周永康的红与黑全文阅读 > 第4章 周永康的三基石:石油、四川、政法(2)

第4章 周永康的三基石:石油、四川、政法(2)


  同样,从哈尔滨调任成都市副市长的李春城虽然与原市委书记不和,却获得了周永康的青睐赏识。从2001年5月升任成都市市长,到2011年9月调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再没有让成都离开自己的手掌心,其长达十年的省委常委职务,亦使其在全川政务中也拥有相当影响力。

  周永康从北京空降四川,随同的只有从国土部带去的大秘书郭永祥和小秘书冀文林。两人是周真正的心腹。1949年出生的郭永祥是山东临邑人,1972-1998年在胜利油田和中石油待了26年。1998年7月,他随周永康到新组建的国土资源部,担任办公厅主任;2000年1月,周又把他带到四川,担任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常委办主任。2002年底周永康荣升政治局委员上调中央,带走冀文林,将郭永祥留在了四川,并帮助郭永祥晋身四川省委常委。

  “二李一郭”三名周派干将中,职务最高的是四川地方实力派干部出身的李崇禧。李崇禧大学毕业后进入省纪委系统干了13年,1995年短暂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任职,1996年3月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担任了四年州委书记。加入周永康阵营后,李崇禧从2002年5月起担任了近10年省委副书记,历经周永康、张学忠、杜青林、刘奇葆等四任省委书记,其中又有五年兼任省纪委书记。

  李崇禧在四川官场以喜怒不形于色著称。“他城府很深,很谨慎,不苟言笑,在纪委系统一直有很深的影响力。”一位四川官方人士称。

  有多年秘书经历的郭永祥则向以笑脸迎人。一位在国土部的领导秘书称,他印象中的郭永祥,“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上述四川官方人士认为,郭永祥“一看就是官场老江湖,圆圆脸儿,见谁都笑嘻嘻的,八面玲珑。据说也很仗义,可以帮些小忙。喜欢京剧,记忆力很好,口才也佳,脱稿讲话时引经据典,思路清晰。”

  “他知道领导怎么想,事情和领导怎么说能成。”另一位信源透露,郭永祥在四川官场人脉很好,可以称得上是“大哥”级人物,连成都当地的高官都把他视为大哥,“他在四川被视为周永康的眼线,在一些事情上可以牵线搭桥”。

  郭永祥最成功的一次牵线搭桥,可能是为周永康和蒋洁敏之间拉上关系。郭永祥与蒋洁敏1972年12月同一批招工入胜利油田,而且一起分到了孤岛采油厂。两人都是鲁西北人,郭永祥比蒋洁敏大5岁,比较早离开作业队,在采油厂做宣传干事,后又调到胜利油田党委办公室当秘书,对蒋洁敏多有照拂。在周永康离开中石油,需要在中石油内部找代理人,而蒋洁敏谋求上位,需要奥援震慑中石油大小山头的时刻,郭永祥在蒋与老领导之间扮演了重要的桥梁、润滑和黏合作用。

  周上调中央后,郭永祥继续留任了两年多省委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2006年1月始担任副省长,分管农业、林业、水利、防灾、扶贫开发、民政、计生等部门。此后据说因一次高速公路上的车祸,仕途受到影响,2007年5月退出省委常委之列。2009年郭永祥年满六十,在仕途结尾,古文功底深厚、喜好文艺的他选择了省文联主席一职,当时还被传为美谈。

  “二李一郭”中,仕途最被看好的是李春城。1956年出生的李春城少年得志,以工农兵学员身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校,曾担任过四年的共青团哈尔滨市委书记。1995年,39岁的李春城晋升哈尔滨市委常委,成为正局级干部。1998年12月,李春城出人意料地由哈尔滨副市长调任成都市副市长。

  2000年1月周永康空降四川,李春城审时度势,靠拢站队。2000年8月,李春城被调任泸州市委书记短暂过渡,5个月后,重新杀回成都升任市长。在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上,李春城当选候补中央委员,翌年成为成都市委书记,仕途一片看好。

  决心大干一番的李春城,2003年即启动了闻名全国的城乡统筹改革,2007年获得国务院改革试点批复,其内涵涉及土地流转、户籍改革、农民社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这一创新之举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才能推动,不仅仅是公安部门搞户籍改革这么简单,所以很多城市来学但效仿不了,这也突显了李春城的创新意识和很强的执行力。另有人士称,李春城在成都能做成这么大的事,也依赖周永康奠定的基础和一直以来的保驾护航,给予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周永康离开四川之后至少有六次回川之行,其中2010年1月和6月的两次考察,都肯定了成都城乡统筹改革试验,要求积极推进。

  2004年,李春城还提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当地人普遍感觉成都市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比四川省里要高出很多。李春城还力推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使他们回到藏区能顺利就业。

  成都当地一位人士还提到,汶川大地震后,成都的灾后重建,并不是全部重建,而是借此进行了新的规划,淘汰了一些三高产业。“比如都江堰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倒了,但是重新规划了不同层级的医疗养老体系,重新布局。”他认为,这些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和当时李春城主持的产业结构和社会事业体系调整很有关系。

  2005年,因《百家讲坛》出名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成都调研两个月,走访了很多区县级官员,写出一本《成都方式——破解城乡改革难题的观察与思考》,对成都的城乡统筹、基层民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等予以介绍和肯定,并引用人民群众的话说,“现在城市是我们的了,书记是我们的了,政府是我们的了”。易中天和李春城见面时,李春城对成都改革经验总结到:“只要是我们想清楚了又下决心要办的事,再难都有可能把它办成。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做的这些事情,确实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割据和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要真正干好,不是难,是很难。不过到目前为止,成都的实践还是初步见到了成效。”

  令人惊讶的是,锋芒毕露的李春城在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落选中央候补委员,据悉与其在黑龙江买官有关。黑龙江省绥化原市委书记马德在北京受审前,曾检举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和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李春城被牵入韩桂芝案。李春城虽被保过关,但不得不在成都市委书记任上再蹉跎一届。

  “李春城不像周永康的四个秘书,不在周的最核心圈子,但是两届市委书记,对成都的控制力极强,延续了周永康在四川的影响力。”上述熟悉四川政坛的官员说。

  一个例证是成都人对中石油的四川彭州石化项目非常反对,甚至准备上街游行,但四川省领导没有表态,李春城还是力推者。周永康也对该项目有所批示,共同推动该石化项目成功建成。

  十年政法

  200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时年60岁的周永康首次进入中央政治局,并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他又兼任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并在28日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当选公安部部长。按照惯例,历届公安部部长还将兼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党委书记。

  至此,周永康成为政法系统仅次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的二号人物。在此之前,中央政法委已近五年未设副书记一职。

  2003年3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组成人员名单,周永康当选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在国务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公安部长的情况,也有近30年未曾出现。

  最近的一个例子,还是因“毛泽东接班人”身份广为人知的华国锋。华在1973年的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委员,两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1976年,毛泽东逝世,华国锋的权力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达到巅峰,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

  周永康得以公安部部长身份进入中央政治局,更多得益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1990年以来,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贪腐、民生、公民权利保障等问题所引发矛盾的矛盾愈发突出,社会维稳压力积聚的背景下,执政党对于政法系统尤其公安力量自然更加倚重。

  一个维稳、“综治”时代,亦由此展开。有了巨型国企领导人和封疆大吏丰富资历的周永康,在这十年如虎添翼,权柄日重。

  2002年12月13日,尚未就任公安部部长的周永康即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党委书记的身份到北京市公安局视察调研。他强调,“首都稳则全国稳,首都安则天下安”,首都的稳定对于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作用,做好首都的稳定工作,事关全国稳定的大局。

  2003年11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下称13号文件)则对此背景进行了更为直接的描述。

  文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危害严重,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上影响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13号文件对公安机关提出的首项具体要求,就是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视为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总任务,并将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当作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

  它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

  地方各级公安厅(局)长“进常委班子或任政府副职”的惯例,也发轫于这份文件——“各级党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干部任职条件,在领导班子职数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

  按照《宪法》和各级组织法所设立的制度框架,公、检、法三家中,以公安部门的地位最低。因为它属于行政机关,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受政府领导,政府再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法院、检察院则属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由人大产生和并向其负责。在行政级别上,法、检部门的院长、检察长也和同级政府副职相同,较公安局长要高半级。

  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依法规范警察权的理念,公安机关采取逮捕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也必须先经司法机关的批准。西方国家亦大体如此,主要区分只在于,一些国家的检察机关也和公安机关一样属于行政而非司法系统,权力更向法院集中。

  但是,由于中国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只是相对于行政机关,仍要受到同级党委的领导,且法院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一般不进同级党委的常委班子。上述13号文件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地方公安厅(局)长若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在法院、检察院面前就有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在政法委书记、副书记兼任公安局长的情况下,公安、司法间的关系便有倒置之虞。

  虽然一些警界人士认为,这一模式主要针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旨在加强公安机关在政府内部的话语权,不会直接干涉到法院、检察院,而且,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二级部门,实践中也常存在非警务因素干扰执法的情况,公安厅(局)长“进班子”,也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抗干扰能力。但是,毫无疑问,随着周永康进入政治局,一个大公安的维稳综治时代已经到来。

  截止2011年5月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当选副市长时,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安厅(局)长进入各地党政班子,占84%;对27个省会(首府)城市、4个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18个较大的市等49个城市统计则发现,有42个市的公安局长进入各地党政班子,占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