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国家情报局提供了“苏军和克格勃的调动部署情况,令人吃惊的是与事前没有什么变化,这次政变是一次不协调的、仓促准备的临时性行动,胜利的可能性是10%”的报告时,布什的措词开始强硬。美、英、法、德、意、日、澳等西方国家统一口径,对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大加谴责,形成围剿之势。美国还利用“美国之音”,转播叶利钦号召推翻亚纳耶夫等人以及布什表示同情的讲话,使叶利钦又有了一个向俄罗斯人民发表讲话的重要机会。21日晚8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中的6人或自杀或被拘留。以维护苏联原有联盟体制为目标的“8·19”事件宣告彻底失败。
◎智慧解码
“8·19”事件的失败,更加速了苏共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出现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
“8·19”事件失败的原因很多,当时的局面也十分复杂,苏联党政机关实际上已经涣散,军队内部也不统一,社会思想极度混乱,整个力量对比已十分不利于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他们的行动既缺乏苏共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又遭遇“激进派”势力的强大反抗。结果,“传统派”的行动很快就告失败。
不过,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有一点失误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亚纳耶夫等人的优柔寡断,他们缺乏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决断和决心,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等等。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胜负在于最后五分钟。”在事态最关键的时候,亚纳耶夫等没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一句话,急惊风偏碰上了一个慢郎中。
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本土遭到的袭击。之后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但对其国内,而且对世界反恐斗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9·11”事件
恐怖袭击和全球反恐斗争
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在美国上空飞行的四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被恐怖分子劫持。
上午8时46分40秒,被恐怖分子劫持的载有92人、重达150余吨的美国航空公司11次航班(一架满载燃料的波音757飞机)以大约每小时490英里的速度撞向美国象征性建筑——高达110层417米的世界贸易中心北楼,撞击位置为大楼93至98层。大楼上部被撞得摇晃起来,摆幅达1米左右。飞机上30余吨航空燃油四处喷溅,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并猛烈燃烧。顷刻间,大楼上部形成立体燃烧的态势。被撞击楼层以下的人员开始疏散。但所有的3道楼梯都被撞坏,因此被撞击楼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逃离。
灾难接踵而至。9时02分,另一架被劫持的载有65人、重达160余吨的波音767客机以每小时590英里的速度撞向世贸中心南楼第78至84层,穿透了整座进深达63.5米的大厦,53吨航空燃油和巨大的爆炸让南楼挂上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但灾难并没有结束。9点40分,一声巨响,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被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波音757飞机撞出一个直径约100英尺的大窟窿,烈火浓烟直冲波托马克河的上空。五角大楼部分坍塌。
接着,世界贸易中心南楼以雷霆万钧之势垂直坍塌。北楼也相随倒下。世贸中心两幢大楼内数万余人及数字不详的其他人员被尘灰掩埋。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阴霾笼罩美利坚合众国。很明显,这是一起专门针对美国政治、经济枢纽进行打击的恐怖活动!全美立即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美国联邦紧急救援总署立即启动救援机制。跨地区调动了全美配属在消防部门的28个搜救队中的20个参加救援。搜救队夜以继日开展搜救工作。纽约消防局911调度指挥中心两次拉响最高的五级警报,在5分钟内调动了1000多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会同警察、保安等部门组织疏散出的被困人员达26000余人。
纽约紧急医疗服务组织的指挥官也在楼外划定区域,组织大量救护车和上千名医务人员对伤员鉴别归类、现场救护并转送医院。
美国关闭其领空,禁止任何民航班机起飞,所有在飞行的班机必须立即在距离最近的机场降落,所有飞往美国的航班即刻改飞加拿大。
美国总统布什发布命令,在紧急情况下,空军可以击落任何有可能进行袭击的飞机。
之后,禁飞令被宣布至少会持续到9月12日午后。禁飞令最终持续到9月14日,其间只有军事及救援飞机被允许起飞。这次是美国历史上第四次停止所有在美商业航班的运作,并且是唯一一次未经计划的紧急措施。在此之前都因国防需要而停飞所有飞机。
为避免意外再次发生,白宫与美国国会山庄关闭。白宫、财政部、国务院及其他主要政府机构内的人员开始撤离。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始进行疏散。纽约市长下令疏散曼哈顿地区,同时暂时取消市长选举活动。
上午10时03分,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机上无人生还。
下午1时44分,两艘航空母舰开进纽约港,5艘军舰驶入东海岸,随时准备打击恐怖分子。
总统布什为了稳定人心,以恢复政府、社会的正常活动,同时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仍返回白宫,并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恐怖主义攻击可以动摇我们最大建筑物的地基,但无法触及美国的基础。这些恐怖行动摧毁了钢铁,但丝毫不能削弱美国钢铁般的坚强决心。”
在相关部门合力之下,美国的政治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美国朝野团结一致、共同将反恐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内和国际上反恐,前者主要有:首先,为保护本土安全,美国加快了各项反恐立法。其次的“大动作”是结构调整。新成立了国土安全部,统筹联邦机构里的20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管理。新成立了专门的国家情报局,因为以前在情报共享和沟通、分析上存在不协调等问题。另外还成立了国家反恐中心等专业反恐部门。再有,通过三个具体措施赋予情报安全执法机构更多的权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注重加强技术方面的反恐。国际性反恐措施包括针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性措施,包括PSI(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计划)、集装箱协议、反恐贸易伙伴计划、生物反恐立法等。在这些措施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美国重视提高所有民众的反恐作用。
◎智慧解码
“9·11”事件发生之时,从救援的角度来看,这次救援是非常成功的,为各国处置同类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是灾难成功处置的前提。灾难发生后,美国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救援机制,按照预案,组织施救,同时海陆空各军紧急预防再次遭遇袭击。高效运转的抢险救援组织机构也是此次灾难处置的可圈可点之处。灾难发生后,纽约市政府立即成立指挥部,全面指挥救灾工作。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分工详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美国联邦紧急救援总署举全国之力,统一组织调度紧急救援工作。在这次救援中,我们也看到,大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了救援效率,美国现代化的消防队伍也是救援成功的关键。
而美国在随后推出的一系列反恐措施,不但为美国的反恐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深深影响了世界反恐斗争。
舞弊、苦肉计、静坐、大罢工……一切能用得上的手段都在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大选中出现了,政治人物像吃了“政治伟哥”一样在舞台上疯狂表演,打击对手,操弄民意。选举最后虽然以“橙色革命”胜利而告终,但正像法国《费加罗报》所指出的那样:“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橙色革命’像退潮的海滩一样,潮退后到处是流沙,民众陷入了流沙,民主派也陷入了流沙……”
2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
“橙色革命”下的“黑色游戏”
2004年10月31日,乌克兰政府总理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加入了乌克兰独立后第四届总统选举的角逐中。24名候选人参选。大选中由于没有任何候选人达到法律规定的50%的多数,因此在同年11月21日在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之间举行重选。在这轮选举中,亚努科维奇以微弱优势胜出。
正当亚努科维奇及其支持者兴高采烈的时候,安全局长斯米什科将窃听到的亚努科维奇密谋在选举结果上做手脚的电话抄录稿秘密地交给了尤先科阵营。很快,这份文稿就在一家著名网站公开出来,全国震惊。
反对派尤先科对亚努科维奇的当选公开宣称不承认,并指控当局在大选中舞弊,宣布在全国进行政治罢工,号召支持者围堵政府。同时,尤先科在议会里手按《圣经》,举行了总统宣誓仪式。如此一来,乌克兰就出现了前任和现任总理都称自己是“新总统”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