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百万尤先科的支持者聚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市中心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大选舞弊。他们建立了一个24小时不断被占据的帐篷城,同时在全国爆发了一系列由反对派组织的抗议、静坐、大罢工等事件。反对派甚至开始封锁总统府、政府和议会等国家政权机构。尤先科在选举活动中使用橙色作为其代表色,因此这场运动使用橙色作为抗议的颜色,被称为“橙色革命”。基辅全市陷入瘫痪,总统库奇马甚至无法到办公室上班,只能在市外举行会议。
几名官员也强硬地表示,如果抗议者继续妨碍政府工作,应该动用军队驱散他们。
11月28日晚,位于基辅市郊的乌克兰内政部军事基地拉响了警报。1万多名士兵从营房纷纷涌出,准备镇压抗议者。一场流血冲突即将爆发,甚至可能导致乌克兰内战。就在此时,安全局长斯米什科立即警告内务部停止行动,内务部被迫取消了镇压计划。
迫于各方的压力,乌克兰最高法院裁定11月21日的投票结果无效,并确定12月26日重新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这让一直比较紧张的大选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但近千米长的“帐篷城”依然安置在广场至赫列夏季克大街方向,尤先科指使近万名支持者住在帐篷内,命令他们将在此一直住到下一轮重新投票结束。
乌克兰两位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和尤先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展开竞选活动,备战将于12月27日重新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亚努科维奇举行群众集会,指责尤先科政党联盟正在进行一场“缓慢的政变”。他表示“要尽一切努力挫败这起违反宪法的政变,我不需要以流血的代价来获得总统职位”。
亚努科维奇到处为自己造势。他也发动了数百万支持者走上街头,相互示威。一场沸沸扬扬的总统选举争议使得乌克兰一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反对党总统候选人尤先科一边向民众强调亚努科维奇在上轮大选中的舞弊行为不可饶恕,一边宣称身体不适,赶到维也纳的诊所看病,回国后,他告诉议会各位议员有人要谋害他。当时,原先外表英俊潇洒的尤先科面部皮肤已经受损,脸也变得非常难看。他公开宣称他是在与斯米什科见面吃饭时被下了毒,指控是乌克兰执政当局要毒害他。
但亚努科维奇反指尤先科是吃了变坏的寿司及喝太多烈酒所致。但这些理由似乎证据不足。人们开始同情尤先科,检察机关立即介入调查。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大选结果。
而一些外部因素也一直掺和在这次选举中。美国媒体就曾开动宣传机器制造舆论,对尤先科为代表的反对派领袖大加赞赏,鼓动国际社会支持反对派,直至帮助其夺取国家政权。在这次“颜色革命”中,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和直接介入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12月27日,第二次总统选举如期举行,尤先科以16%的优势赢得了胜利。随即亚努科维奇宣布不接受选举结果,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尤先科号召支持者围堵政府,阻止亚努科维奇召开内阁会议,并坚持要求他辞职。12月29日亚努科维奇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不辞职。12月30日乌克兰最高法院驳回亚努科维奇的诉讼。1月,亚努科维奇辞去了总理的职务。
随后,尤先科正式任职,乱哄哄的乌克兰大选终于以反对派尤先科的胜出落下帷幕,标志着“橙色革命”的最终胜利。
◎智慧解码
尤先科“橙色革命”成功有许多因素,比如,西方的支持、抗议者的决心、乌克兰富翁的钞票、曾帮助推翻格鲁吉亚和塞尔维亚政府总统统治的外国积极分子的指导、乌克兰最高法院令人意想不到的独立姿态以及电视台“第五频道”的宣传。正是在这一系列因素再加上像那味精般的阴谋的搅拌下,“橙色革命”才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成就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总统尤先科。
乌克兰“橙色革命”,是西方政治家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是“橙色革命”与“黑色游戏”,不论是尤先科的苦肉计,还是亚努科维奇的舞弊,其实都不值得称道。但他们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所采取的种种或明或暗的措施,倒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提供警醒。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洪水之后,教堂被淹了,神父一直守在教堂里不走,这时有人划着一小艇来到教堂,说:“神父,我救你出去。”神父说:“不用了,我相信上帝不会让他虔诚的教徒受罪的。”过了一段时间,一艘快艇过来了,神父拒绝上船,后来,水越涨越高,神父爬到了房顶,这时来了一架直升机,神父还是对救援人员说:“不。”最终神父被洪水淹死了,他的鬼魂找到了上帝,责问上帝为什么不救救他。上帝说:“我派了一个小艇、一艘快艇,甚至一架直升机,你都不肯获救,怪谁啊!!!”
当他信政权陷入危机时,他有几次机会可以扭转乾坤,但是,过于自信的他,一直在那里等待“上帝”亲自来救援,他心中的“上帝”是谁呢?
他信政权的兴衰
错过也是一种过错
在成为泰国总理之前,他信开创了自己的“西纳瓦电脑服务和投资公司”,是《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位“大亨”中唯一的泰国人。“商而优则仕”,他信于1998年7月创立了泰爱泰党,之后在大选中获得了泰国总理的职位。之后,泰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在禁毒、消除贫困、泰南问题、穷人看病等方面,他信政绩斐然。
但是,他信却为了家族利益,做了一件错事。根据泰国原有的相关法规,电信公司的外国控股比例不能超过25%,而2005年底,他信依靠泰爱泰党在众议院的席位优势所通过的法规,却将外国控股比例的上限提高到了50%,从而为他信家族出售西纳瓦公司股权铺平了道路。2006年1月,他信家族将旗下电信公司西纳瓦集团49.6%的股份以1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淡马锡公司,并且利用股票交易收入免纳所得税的政策优惠,进行了巨额的避税。
危机立马呈现。泰国社会各界的反应相当强烈。有关的抨击与责难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是指责他信的“政策舞弊”。其二是指责他信“损国逐利”。由于他信家族旗下的电信公司垄断着泰国的卫星通讯资源,甚至包括军队的通信联络,事关国计民生,将其出售给外国的政府控股公司,显然是有损害国家利益之嫌。其三是指责他信逃避纳税义务。此外,通讯卫星和大型电视台这些泰国最敏感的资产落入外国人手中也很让人不安。由此,反对派在首都曼谷的王家田广场举行了3轮人数超过10万人的示威集会,要求他信下台。
执政5年的泰国总理他信·西纳瓦遭遇了政治生涯中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当年2月24日,在胜选在握的情况下,他信为提高重新执政的正当性,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新一轮选举。尽管依靠泰爱泰党在众议院的压倒性席位优势,他信原本有可能通过党内的妥协而安渡难关,但基于对农村选民基础的自信和对政治领导权的执著,他信却选择了颇具风险的“重新洗牌”。这一方面是为了再次彰显民意,重新确立他信的执政正当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排除党内异己,巩固他信的党主席地位。
针对他信的选举锋芒,以民主党为首的在野党采取了联合抵制的策略。在野党的意图相当明确,主张“先修宪,后选举”,旨在通过修宪首先从选举机制角度弱化泰爱泰党的选票优势,其次从强化监管角度牵制他信的总理权力,从而为中小政党争取生存空间,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他信毫不让步,主张“先选举,后修宪”,旨在通过选举巩固泰爱泰党的政治主导地位,从而确保泰爱泰党在修宪的过程中占据主动。
他信的强硬招致了反对派更加有力的反抗。2006年4月2日的泰国众议院选举,基本上是泰爱泰党的“独角戏”,由于在野党的联合抵制,最终出现了40个选区的议席空缺,被宪法法院裁定该次选举因为“程序违宪”而无效,宣布将重新选举。
5月初,宪法法院仍然决定通过“先选举,后修宪”的方式平息政局动荡。此时,人人都已看出,下一轮选举中,他信即使成不了一党执政,但他执政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军事政变成为推翻他信政府的最后手段。反对派不满他信政府,一致请军队控制政局。而军队首领也顾虑到他信一旦重新当选,会对军方高层的政治权力产生一种根本性的削弱。由此,一场悲剧开始发生。
2006年9月19日,趁他信前往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泰国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他信的看守政府,他信被迫流亡英国。军警高层组成的“民主改革委员会”接管了国家政权。
至此,2006年初开始的大规模反他信运动,最终以他信政府的土崩瓦解而宣告结束。他信夫妇不得不长期流亡在外,泰爱泰党也就此分崩离析。他信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智慧解码
从发展进程来看,他信政府的垮台前后经历了“街头示威”“选举抵制”以及“军事政变”三个阶段。其实,历史在每一个阶段都给了他信机会,但个性强硬的他信却没有很好地珍惜。
在第一个阶段,他信原本有可能通过党内的妥协而安渡难关,但独断专行的他信没有妥协;第二个阶段,他信锋芒毕露,毫不退让,将政敌们一棍子打入死胡同,以致对方集体抵制;第三个阶段,军人掌政在泰国素有历史渊源,而在2006年军事政变前,已有多种迹象显示了军队的不安,但他信的过分自信导致了他的不敏感和不沟通。
屡屡错失良机,最终断送了他信及泰爱泰党的政治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