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首诗,”柳教授接着说道,“完全符合刚才杨教授所说的那三大要素,开头两句,形象且深刻地刻画了社会上不少人‘一切向钱看’的丑恶嘴脸,第三句点明地域(GD)的特点,第四句紧扣地点,阐明金鸡岭的秀丽风景及美名必将流传下去。整首诗别出心裁地将抨击现实与讴歌风景名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柳教授的点评非常到位,”杨教授接过话茬,“写古体诗讲究国学的沉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包括时间的叠加。曾郁同学,说实话,像你今天这首诗,一般来说非得有25年以上的功力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现在竟然被你这个17岁的少年做到了!25与17,就算你从娘肚子里开始接触国学,也还差8年时间呀!真是奇人奇迹哟!”杨教授转而郑重地对柳教授说道:“承志,我们今天遇到异人了!我们都是做学问的,只认学问,不认人。说句心里话,也是良心话,如果把各方面条件综合起来比较,先前我俩现场所作的那两首诗,比不上曾郁同学这首诗。”杨教授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同学们(包括李老师在内)既惊喜曾郁竟然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同时又钦佩杨教授那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
“的确如锐兄你所说,”柳教授由衷地点点头,他转而对曾郁说道:“曾郁同学,先前你自我介绍时说正读高二,那后年参加高考。有没兴趣来中山大学?如果有,我将诚心邀请你来我家做客,共进晚餐之余,要和你这位少年奇才好好聊一聊诗词、散文等国学知识。”
“岂止是共进晚餐?”杨教授不等曾郁回应,抢过话茬道“我要和曾郁同学抵足夜谈,大战三百回合!如此年轻的国学奇才我平生从未遇过,这粤北金鸡岭地区真的是地灵人杰,出此国学异人!”
“非常感谢两位教授的谬赞和盛情!曾郁对杨、柳二位教授拱拱手,说道,学生到时一定去二位府上拜访!”
“喂,曾郁,”李源老师在旁奇怪地说道,“你一个毛头中学生,怎么竟学会了大人间的礼节?”曾郁忽然醒悟过来,忙说:“失态了,失态了!”
杨教授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唔,时间不早了,我和柳教授还有一个例会,我们先走一步,李老师、同学们再见!”
“杨教授、柳教授再见!”众人回应道。
杨、柳两位教授走出10余步远,忽然一起回头:“曾郁同学,可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哟!”
“谨记于心!”曾郁点头答道。
两位教授一走,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曾郁围在核心,各种问题如同乱箭齐发,直射得他千疮百孔!大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浓缩的硬汉”李智在旁大声喝道:“同学们,把这个‘小木船击沉大军舰式的英雄,也叫无名中学生勇胜知名大教授的国学奇才曾郁颠起来!”于是,张杰,郑平,郑中,李智四人一起上,将曾郁高高颠起,直颠得他七晕八素才住手。常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李源老师在曾郁身旁连刮了三次眼,仍然没将他看得很清!
经过金鸡岭上的这段奇遇,曾郁名声大振,红透华石一中!
事后,金鸡岭风景区管理处的一把手何主任亲自上曾郁家登门拜访,他拿出五千元钱,说要买下曾郁的那首极负盛名的《金鸡岭美》串名诗,打算将诗作制作成广告牌,把它竖立在金鸡岭东门的最显眼处,这样,既能作广告之用,同时又能让所有人共同鉴赏、见证这首奇葩诗作!曾郁一再推辞,最后只象征性地收了何主任100元,权当红包钱。
当然,这些全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