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重生宋朝之吾乃高宠全文阅读 > 第2卷 第三十二章 许贯忠出山

第2卷 第三十二章 许贯忠出山


  高宠问道:“可是许贯忠先生?”

  “不错,正是在下,不知你是?”许贯忠说道。

  “先生难道不先请我进去吗?”

  “请。”

  二人入得草堂,分宾主坐下。许贯忠唤来童子寻些草料喂养马匹。

  “许先生,我是家中叔父派我前来,希望可以要到河北一带的地图。”高宠说道。

  “你的叔父?”

  “是的,叔父乃是当朝太尉高俅。”

  “也罢,我与太尉也算是熟识。”许贯忠拉着高宠去拜见了自己的老母亲。

  随后许贯忠携着高宠,来到了靠东向西的草庐内。推开后窗,却临着一溪清水,两人就倚着窗槛坐地。

  许贯忠道:“敝庐窄陋,兄弟休要笑话!”

  高宠答道:“山明水秀,令小弟应接不暇,实是难得。”

  许贯忠聊了些家常,童子过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一盘鱼,乃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许贯忠筛了一杯,与高宠道:“特村醪野菜,岂堪待客?”

  高宠称谢道:“相扰却是不当。”

  数杯酒后,高宠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高宠夸奖不已道:“不知许兄怎么寻得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

  许贯忠笑道:“走南闯北许多年了,也只有这个地方是好。”说罢大笑,洗盏更酌。

  “你来找我,不只是为了地图吧。”许贯忠问道。

  “恳请先生出山助我。”高宠说道。

  “为什么呢?”许贯忠笑道。

  “为了黎民百姓。”高宠大声说道。

  “恩?”许贯忠似笑非笑的望着高宠。

  “为了不让金兵南下的时候,有更多无辜的人受到杀戮。”高宠说道。

  “呵呵。”许贯忠笑了。

  “好吧,你赢了。”高宠无奈道。

  “为了我的野心,以及黎民百姓。”高宠说道。

  “看得出来,不然你也不会做出一些利民的事情来。”许贯忠道。

  “我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天下的大势岂能不了解。你是旧识的侄儿,信得过。忠,见过主公。”许贯忠说道。

  “好。有了先生,想必此次攻打田虎又多了几分胜算。”高宠笑道。

  许贯忠打开一旁的柜子,取出几张纸卷,说道:“这便是河北一带的地图了。”

  高宠打开从头仔细观看,这三晋山川城池关隘之图:凡何处可以屯札,何处可以埋伏,何处可以杀,细细的都写在上面。不由得奇道:“许兄,这写得详细啊,看来你也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过奖了。”许贯忠笑道。

  两人谈论天下之事,说至半夜,方才歇息。

  次日早晨,洗漱完毕,小童又摆上早饭来,请高宠吃了,便邀高宠去山前山后游玩,高宠登高眺望,只见重峦叠嶂,四面皆山,唯有禽声上下,却无人迹往来。山中居住的人家,颠倒数过,只有二十余家。高宠道:“好似陶渊明先生所说的世外桃源之地。”

  游玩之后,许贯忠吩咐小童收拾行李,准备随高宠而去。高宠说道:“不如将你母亲带去祝家庄吧。那里有我的人,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有人照料也是好的。”

  “祝家庄?”

  “山东那里,我写封书信,你把它给小童,让小童带着你母亲先走,去了祝家庄你也好放下心来。”

  “多谢主公操心了。”

  。。

  。。

  高宠以及许贯忠经了几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了盖州门户-陵川。

  军中将士见主将已来,士气大增。陵川守将董澄,沈骥见宋军来势汹汹,抱定了坚守不战的心思,这样一来,高宠要想攻破,陵川就必须要诱使城里的敌军出城一战。

  高宠命人在城下脱去铠甲,赤膊骂阵。那陵川守将董澄在城墙上大怒道:“讵耐那小觑俺这里,怎敢就来攻城!彼远来必疲,待俺出去,教他片甲不回!”

  随行军师苦谏不听。董澄道:“既如此,留下一千军马与你城中守护。你去城楼坐着,看俺杀那。”急披挂提刀,同沈骥领兵出城迎敌。

  城门开处,放下吊桥,二三千兵马,拥过吊桥。宋军阵里,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只听得鼙鼓,陵川阵中捧出一员将来。怎生打扮:

  戴一顶点金束发浑铁盔,顶上撒斗来大小红缨。披一副摆连环琐子铁甲,穿一领绣云霞团花战袍,着一双斜皮嵌线云跟靴,系一条红诊钉就叠胜带。一张弓,一壶箭。骑一匹银色卷毛马,手使一口泼风刀。

  董澄立马横刀,大叫道:“尔等不思好好守住国土,来我河北打闹,看洒家宰了你们!”

  “宰了我们,笑话。守住国土,你们河北不就是大宋的国土吗?口出狂言,谁于我斩他于马下?”高宠笑道。

  “末将请战。”一位将领说道。

  “准。”

  那将领纵马喝道:“天兵到此,早早下马受缚,免污刀斧!”两军呐喊。

  “来将何人?老子不斩无名之辈。”董澄喝道。

  “哈哈,我是你家大爷王焕。”王焕笑道。

  董澄大怒,挥起两马相交,两器并举。二将礩不过十余合,王焕拨马望东便走,董澄赶来。王焕连连几枪,董澄顺间全身是汗,杀到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吊桥长沈骥见董澄不能取胜,轮起出白点钢,拍马向前助战。见两个夹攻,拨马望东便走。董澄,沈骥紧紧赶来,王焕回马再战。

  那陵川军师在城头上,看见董澄二将不敌王焕,恐怕有失,鸣鼓收兵,再也不呼应高宠派兵的骂阵。

  先兵围陵川,佯作攻打威胜,而后大军突然转向,攻陷陵川,作为进攻晋宁的跳板。

  攻敌之所必救,而在陵川只留万余兵马,以向陵川之敌示弱,如此一来,敌人多多少少也会被麻痹一点。

  这个便是许贯忠的诱敌出战之计。

  高宠当即拍案赞同,并且实施起了计划。王焕留守,其余人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