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重生庶女:忠犬夫君养成记全文阅读 > 第五章 京城夏府

第五章 京城夏府


  夏家原籍山东,这一支是当中的一个分支,因为有人当了京官才搬到京城。原先底子并不厚实,在京城根基也不牢固。还是依然的太祖父进了工部,负责修造运河,开通漕运,夏家才开始发展起来。

  有了钱,就在京城官宦世家居住的东区买了一个大院子,后来隔壁院子由于主人犯事被流放,官府拍卖院子时又被太老爷买下,跟自己家打通之后,就变成今天夏府的大宅子。

  夏家虽发达起来,但人丁并不兴旺。太老爷就夏家老爷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且两个女儿都远嫁,都在外地。夏家老爷子一脉单传,为了传宗接代甚是努力,可是老太太也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另有两个儿子都没站住。两个姨娘就生了两个庶女,都已经嫁人。老爷子身子不好,英年早逝,也可能是着急于子嗣弄坏了身子。

  夏府就传给了依然父亲,他的责任就很重大,十八岁没行冠礼就娶了妻子。妻子王氏是恩师王相国嫡次女,身份很高,陪嫁也多,嫁给依然父亲是下嫁,可禁不起人家父亲王相国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何况王氏相貌普通,这是唯一缺点,嫁入豪门,怕压不住场子。

  王氏到了夏家,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自己第一胎生了女儿安然后,不等婆婆给脸色,马上给自己的陪嫁丫鬟开脸做了通房,结果还没一年就生了一个女儿娇然,荣升大姨娘。

  紧接着自己又怀上了,第二胎一举得男,终于有了嫡子陶然,腰杆硬了不少。可在她怀上的时候,丈夫上司送了一个妾给丈夫,家里又多了一个二姨娘,而大姨娘这边又怀上二女儿婧然。既然有一就有二,王氏也无法跟丈夫计较太多,反正自己也有了嫡子,自己在这个家立了足。

  夏家老爷这半生生活上贤妻美妾,仕途上也算顺风顺水。没到二十岁就碰上皇上开恩科,中了进士,先在翰林院呆了两年,后来由岳父支持,外放做了四年知府,回来就进吏部做了侍郎,随着资格变老,才过三十五岁的他一只脚已经迈向尚书。

  外放做知府的时候,刚好家里大姨娘肚子鼓着,二姨娘也刚刚怀上,没人跟他去任上。太太只好打发自己的一个贴身丫鬟随身侍候。原本也有当通房的意思。结果老爷嫌那丫鬟没什么姿色,也是,太太的身边除了大姨娘原先就备着做通房有点姿色外,其他丫鬟实在都长得普通。

  还是到任上,他的下属看到上司孤身一人,便做主把自己手下一个主簿的女儿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三姨娘。

  三姨娘本不乐意,她是小门小户的女儿,但也没想着要给人当妾,但挡不住父亲巴结上司的热情,还是一抬轿子给送进了知府后门。发现这个老爷人年轻,仪表堂堂,还很风雅,而且身边就一个丫鬟,三姨娘一来,家事就由她掌握。

  小门小户的女儿,虽然不会什么琴棋书画。但容貌秀美,身段婀娜,还识点字,关键是能做一手好菜,女红也不错。性子温柔体贴,很快就把老爷的心收服了。每天照料老爷的衣食,白天暖他的胃,晚上暖他的身,相对于家里父母娶的贤妻,这样的生活更有普通夫妻的滋味。

  老爷除了第一年回过一趟家外,还很厉害的播下种子,让妻子又生了个嫡次女清然,过后三年都乐不思蜀。这边的三姨娘也给他生了个女儿依然。

  依然是老爷看着她在她娘肚子里一天天大起来,后来很紧张地站在外面听着三姨娘的痛叫声生下来,再看着她一天天长大,会坐会站立,会说话会走路。

  比起家里几个他只管播种,不管出生长大的儿女们,依然显得十分真实可爱。每天下官署回到家,看到娇嫩可爱的女儿摇摇晃晃地向他跑过来,后面是笑着跟出来的娇妻,他的心一片温暖。

  原来不是三妻四妾能让人快活,而是家里有满心等他的娇妻爱女,让他心安。

  可是美好的日子并不长久,在依然没到三岁时,知府任期已满,刚好吏部出缺,老爷带着一妾一女回到了京城,进了吏部当了侍郎。依然因为在任上给老爷带来很多欢乐,所以除了嫡女外,他最疼的还是依然,最宠的是三姨娘。也就是这样才会养成前世依然那种傲气的性格。

  而夏府经过老爷几年的努力,妻妾不断地开花结果,孩子是看着多起来,只是女多男少。两个嫡女,四个庶女,可只有一个嫡子。

  老太太并不满意,可是老爷已经够努力了,不生男丁,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家里维持了几年的平衡,孩子一天天长大,只是妻妾都没再有添丁进口,连女的都没有。老太太慌了,转眼儿子就奔三了,再不生一两个男丁,下一代又一脉单传了。这样怎么对得起老太爷临走时的殷殷嘱托,要让夏家人丁兴旺下去。

  所以老太太亲自出马,从娘家相了一个据说长相宜男的偏房庶女,给老爷做了四姨娘,这个圆脸的庶女也争气,从进门到怀上不过两个月,而且一举得男。老太太非常高兴,这是夏府小少爷叙然。

  夏府终于有两个男丁了,不用一脉单传,老太太激动得大拜祖宗,很高兴没有愧对祖宗。夏府这样人丁兴旺,还好宅子够大。

  老太太住在东边的大院子荣庆堂里,老爷夫人则住在中间正院。其他姨太太都有自己的园子:大姨娘带着二小姐娇然和三小姐婧然住在靠东的青竹园,二姨娘带着四小姐妩然住在西边的紫篁馆里,三姨娘带着六小姐依然住在西边的静淑园,四姨太带着小少爷叙然住在荣庆堂后的群芳园里。

  而大小姐安然住在后院唯一有两层小楼的虹霓阁,五小姐清然住在宜居阁。长子嫡孙大少爷陶然住在二进的依云居里,只是他嫌园名太老气了,就直接把依云居改成陶然居,说是既好听又一看就知道是谁住的。太太虽然觉得把自己的名字做园名不妥,可也扭不过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