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霸天全文阅读 > 第12章 目标洛阳

第12章 目标洛阳


第二天一早,楚浩招来太史慈和武安国,向他们说明了自己准备到洛阳去一趟的想法。

“主公这么急得就要走,慈马上就去收拾行装。”太史慈说完就准备去收拾行李。

“子义稍安勿躁,听听我说的计划。”楚浩组织道。

“主公说吧。”太史慈和武安国两个人安静下来听到。

“子义,你还记得我之前叫你去做的事么?”楚浩问道。

“属下一刻不曾忘记,这两天正在筹备,已经陆续有流民闻讯而来。”太史慈回答道。

“很好,所以子义呀,你就继续在东莱招兵买马,这次去洛阳我就带武安国就可以了。”

“多谢主公!”武安国高兴的道。

太史慈满脸愁容,从东莱郡到洛阳,少说也有一两个月的路程,现在世道不太平,非常容易出现危险。

楚浩像是看出了太史慈的顾虑,非常随和的说:“子义勿忧,我除了带上安国外,还会再带上一千的人手同去,这下该放心了吧,你就在东莱好好的招兵练兵,我回来可是要检阅你的成果得。”

见楚浩已经如此说了,太史慈也只要抱拳应诺一声。

随后楚浩又跟太史慈仔细的交代了一些该注意的地方后,有仆人前来通报道:“少爷,老爷叫我来请你过去。”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过去。”楚浩应道。

告别了太史慈和武安国之后,楚浩独自一人来到了楚正的书房中,他知道父亲这个时候一般都喜欢呆在书房里面。

“见过父亲。”楚浩在门外恭敬的行礼道。

“是浩儿呀,快进来吧。”楚正在里面答道。

“父亲召孩儿过来有何事?”楚浩不解的问道。

“自然是有事了,不然也不会无故召你。为父知道你即将去洛阳,这一路上可不会很安宁呀。”楚正担心的说道。

“父亲放心,孩儿已经做好了准备,有武安国和一千家兵跟着,量那些山贼也不敢随便就来招惹。”楚浩充满信心的道。

“可是你如何出入各州各郡呢?要知道,你可是带了一千的人马,要是别郡太守把你们当成山贼了,你又如何呢?”楚正问道。

“这……”楚浩一时无言以对,他只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如何保护这么大笔资金的问题上,却忽略了如何通过各州的检查和阻隔。

“呵呵,这点你就没想过吧。为父当年之所以能到北方做生意,主要就是与路上的太守们搞好关系,这才保证了我们楚家通往北方的商路不断,但你这次情况不同,通往洛阳的路,为父可就无能为力了呀。”楚正道。

楚浩一时陷入了沉思,之前确实没有考虑到这种问题。这次路途漫长,运送的东西也非常珍贵,如果被人知道,不仅各处山贼要打他们的主意,就是一些官军可能也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楚正看楚浩陷入了沉思,不由呵呵的一笑,之后神秘的说道:“这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你看看这个。”

随后楚正将两卷卷卷好的布帛给了楚浩。

楚浩疑惑的打开一卷仔细看着,顿时惊住了,这上面写的是太守觉得他年轻有为,举他为东莱郡的孝廉,这就让楚浩足够吃惊了,没想到太守办事的效率这么快。

于是楚浩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另一卷的布帛,发现上面写的竟是他的任职令,任命他为东莱郡的军司马,这又再次让楚浩陷入了惊呆的状态。

楚浩抬头,发现楚正正满含笑意的望着自己,自然知道这事肯定是老爹跟李太守商量的结果,一下子竟然就任命自己为军司马。

要知道郡里的军司马可是可以统领整个郡包括下属几个县的所有军马的。

“父亲,这是何意?”楚浩不解的问道,这也太扯了,竟然出手就给了他一个军司马的职位,将全郡的兵马交到了他的手上。

“浩儿,前段时间,东莱郡的军司马突然染上重病,命不久矣,这位子就空了下来,你不是正好要去洛阳么,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了呀,而且路上会安全许多。”楚正笑呵呵的说道。

楚浩不解的望着楚正,眼里满是疑惑。

“这不简单,你以郡里军司马的名义带领郡兵前去洛阳进贡,有谁敢阻拦?”楚正帮楚浩解惑道。

“原来如此,那太守为何就这么轻易的将军司马的之位给了我?要知道这可是要职呀?”楚浩又再次问道。

“自然是为你这个未来太守做个顺水人情啦,你想你要是真成了太守,还会在乎这个小小的军司马么?但是你如果没有成为太守,当下任太守来的时候,八层也会将你换掉,换成他自己的亲信。”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陈宫就那么大摇大摆的从门外走了进来,边走边说道。

“原来如此,想不到里面竟然这么多的门道,多谢公台先生。”楚浩恭敬的向陈宫行了一礼。

“公子不必多谢,我也总不能在楚家吃白饭吧,这次公子去洛阳,公台愿同往。”陈宫出言说道。

“如此甚好,那就有劳公台先生了。”楚浩高兴的道。

陈宫摆摆手,表示这不算什么。

“好,浩儿,你下午就可以去我们东莱郡的兵营里面报道,顺便也好准备下。”楚正叮嘱道。

“嗯,孩儿也有许多事情还需去做。”楚浩答道。

第二日,楚浩带着太史慈和武安国来到了东莱郡城外的军营。

刚到营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的训练声音,在门口说明身份后,立刻有士卒带领楚浩前往中军帐。

进入营寨,就看见各部兵马在指挥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训练,但楚浩只看了一会儿就摇摇头,笑而不语。

太史慈和武安国两人倒是毫不吝惜他们赞赏的目光,看见楚浩在那微微的摇头,二人都有些不解,出口向楚浩询问道。

楚浩呵呵一笑,指着场中正在训练的一队人马给二人看。只见这队人马,人手一杆木枪,正在那跟着将领一板一眼的做着招式,个个汗流浃背,看的出很卖力气。

太史慈和武安国二人不解,这些人并没有偷懒呀,个个非常的卖力,而且招式也算正规,一般新兵都是这么训练的,于是二人的疑惑更加重了。

楚浩看他们二人疑惑的不解的样子,也不打算再跟他们兜圈子。

“子义,安国,你们看他们训练的样子,外表看上去非常的卖力,好像训练的非常辛苦似得。但你们有想过他们这么做到底会有效果么?”楚浩转头问向二人。

“请恕属下二人愚笨,请主公赐教。”二人齐声道。

“好,那我就问你们二人,你们觉得一个人一直举着一把长枪对一个草人进行突刺攻击有用,还是跟一个武林高手切磋一场来的作用大呢?”楚浩问道。

“肯定是跟武陵高手切磋来的作用大。”二人思考了一会再次说道。

“没错,他们现在就好比是那个举着长枪不停的刺着稻草人的人,你们说这样子会有作用么?”楚浩说道。

“这……”二人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么高深的问题。

“请主公赐教。”于是二人选择听下楚浩的意见。

“兵者,上阵打仗,无非就那么几个重要的条件。体魄,利器,士气,此三者为战斗所必需。”楚浩语出惊人的说道。

“其一,何谓体魄?士兵,首先需要有超于常人的体格,这样才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要知道在战场上,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没有强横的身体又怎能与敌人拼杀?”

“其二,利器,子义,我问你,如果我拿着一把百炼钢刀,而你却只拿着一把木刀,就算我武艺差你许多,照样会有一拼之力,同样在战场上更是如此,哪方的武器精良,哪方就会更占优势。”

当楚浩说道这里的时候,两人就已经陷入了沉思。在古代的时候,两方诸侯征战,一向只比双方谁的人数更多,就证明哪方的实力更强,人名从来不会受到统治者的关心,也很少关心自己的部队是否精良。

但从二十一世纪二来的楚浩就不一样了,他知道在后世的特种部队,所以更加知道精良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如果真的能训练出一只精良部队,以少胜多根本不在话下。

“其三,士气,这是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要的一点,士气的高低直接决定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一只士气高涨的部队,拼杀的时候会更加的勇敢,气势会更强,会比对方更不要命,而士气低落的军队,可能早已经溃不成军了。”楚浩深深的道。

说完这三点,太史慈和武安国已经用非常崇拜的目光看着楚浩了,这三点虽然看似平常,但绝对是战场上的重中之重。或许有人想到过,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没有比楚浩想的更加深入的人了。

要是军队都能满足这三点,那绝对是一支精锐部队,这点毋庸置疑。

“好,这位公子说的真好,在下深感佩服。”一道豪爽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只见一位将领在几名士卒的陪同下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