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重生将军的下堂妻全文阅读 > 第17章 又遇见他

第17章 又遇见他


  庄户人家的牛车因为经常拉货,是不安棚子的,就一个平板,人和货物都可以拉。

  “娘亲,我给你打伞。”博佑拿把伞爬上车,过来在母亲头顶把伞打开,笑嘻嘻道,“嘎子叔说城里小娘子大晴天也喜欢在头上支把伞,说是怕晒黑了嫁不出去,娘亲长得白,晒黑了可不好。”

  “你说什么混账话?”宁馨斥道,骂归骂,却享受儿子的免费服务。

  “娘亲,没男人要不要紧,左右不是还有我吗?我也是男人,吃点亏,陪你一辈子吧!”博佑记得嘎子婶生气时候,嘎子叔就是这样说的,嘎子婶听完一副很幸福的表情。

  “呸,以后对你媳妇说去。”

  “博佑不要媳妇,博佑只要娘亲。”博佑挨着母亲,黑葡萄的一样的眼眸闪着温润的光,很不理解娘亲这么好的人,渣爹为什么不要,真是特么脑残。

  “你能这样想,娘亲很开心。”宁馨失笑,“等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妻子和儿女,就会忘了娘亲。”雏鸟终有长大独飞的日子,脑海闪过前世亲人的影子,对他们来说自己也是独自飞走的鸟儿吧!

  “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娘亲。”博佑像发誓一样。

  宁馨有点感动。

  耳旁传来宁老爹的叹息。

  宁馨来到车前,挨着父亲坐着,拿过水壶递过去:“天热,爹喝水。”人的年龄愈老,心理反而愈来愈低龄化,其实老人跟小孩一样是需要心理安慰和关心的。

  还是闺女贴心!宁老爹开心的应着,接过水壶大口喝水。

  宁老爹担心牛累着,走一阵歇一阵,到了辰时一刻才进了城,来到学堂,误了上课时间,害得博佑挨了先生三个手板。

  古代可没有不打学生的原则,宁馨隔着窗户看那手板落在儿子手上,心里纠成了一团,发誓一定要在城里买房子。

  宁老爹后悔的连连跺脚。

  父女俩来到一家酒馆,让伙计上了几样小菜,热壶老酒。

  宁老爹早年走镖,人脉广,当即找来了吴牙侩,说起了买房子的事。

  吴牙侩道:“要说距离王举人学堂比较近的房子,倒有一个。北街有个院子,五间半屋子,今年春天翻修过,大娘子买到手连粉刷都不必,搬过去就能住,最妙的是房后还有个小巧的花园,是散心纳凉的好去处。”

  “左邻右舍的人品如何?”宁老爹生怕闺女被邻居欺负,买房子是大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

  “宁大哥放心,房子地界好,周围全住着有钱人,因为离县衙比较近,盗匪不敢到那儿行窃。而且有妙处,房子的前后街是青石板砌成的,又平又稳,下雨天不出泥,所以房价也贵得离谱。”

  宁馨没有庄户人家的自觉,笑道:“只要能在接受的范围就行,你老说个价钱。”

  吴牙侩哈哈大笑:“大娘子这样做买卖可会亏的。”

  宁馨唇瓣掠出悠然的弧度,笑而不语,她只是不愿在小事情上计较罢了。

  吴牙侩跟宁老爹是故旧,好心提醒道:“那房主的儿子欠下高利贷,半个月不还,利钱就要滚上一倍。房主急于把房子脱手还债,大娘子晚些时日再买,说不准还有降价空间。”

  宁馨缓缓摇头:“既有降价空间,便会有其他买主,岂能轮到我。”

  龙头县是个不足二万人口的小城,往北五十里是雁门关,出了关就是契丹人地界,往西是西夏党项人的地界。在柳条河乘船往东南半日后能到达黄河,再往南是太原。

  龙头县是连接契丹、西夏、府城太原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和军事位置非常重要,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县城的酒楼客栈生意红火,居住的地方也照比别处贵很多,更别说地界好的房子。

  “现在就去看房子吧!”宁馨不是特别在意价格,只要房子好,价钱贵些可以接受,左右她有很多赚钱的手段,随便拿出一样也能在古代混得很开。

  那吴牙侩乐得做成这笔生意,好从中取利,带着宁家父女出了酒馆,上了牛车,由吴牙侩指路,一刻钟后来到东街。

  宁馨抬头看那房子,见那门楣上方常装饰雕镂精致的砖花图案,双扇门是红木材质的。推开进去,院子很宽敞,一百多平的面积,前面是三间半的正房,左面二间厢房,右面有一个马厩。

  小院很是清雅,房前有一排葡萄架,眼下正是硕果累累季节,紫红的葡萄沐浴在阳光下,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觉。

  宁馨正在观看,这时从三间明亮的房子正门走出一个老者。

  吴牙侩向老者抱了抱拳,说明来意。

  老者是这家的主人,一听是来买房子的,忙请叶家父女进屋坐,宁馨见屋子拾到地很利落,确实如吴牙侩所说的不必粉刷就能住人。

  “后花园还一口有水井,井上有辘轳,你一个妇道人家带个孩子多日子不容易,这样的水井能省很多力气。”吴牙侩对宁馨道。

  “去看看吧!”宁馨眼睛一亮,有水井是好事,老树村百姓吃水都要到大黑岭下面的山涧担水,麻烦不说,大冬天还要凿碎冰块运回家融化。

  老者兴致很好,带着众人来到后院。

  哪里有什么花园,一个小小花圃倒是真的,花圃旁边有一口水井,扶着辘轳往下瞅,清澈井水的能看见自己的倒影。

  “水井下面是一条暗河,城里的人都吃暗河的水,水从城外出来流到柳条河。”

  宁馨十分满意打量着左右的邻居,可惜没有围墙,只用半人高的栅栏隔开。

  那老者见她失望神情,解释道:“邻居们很好相处,便没想过砌墙,小老儿在这住了多年没跟邻居发生过口角,不妨事的。东面邻居是一户官宦人家,才搬来没几天,听说是汴京人氏,来公干的,住不了几天,西面是一对老夫妇,已经住了多年,人很好的。”

  宁馨问:“你这房子打算卖多少钱?”

  老者举起右首,张开五根手指,道:“一口价,五十两银子,少一文钱不卖。”

  吴牙侩道:“北街的人非富即贵,是咱龙头最贵的地界,平常人家这样房子都要六十七两,五十两已经极便宜了。”

  宁馨不了解房子的行情,向宁老爹投去询问眼神,见他点头。

  “既是这样,老人家诚心想卖,我诚心想买,就不拖泥带水了,现在就把契约拟了,找来证人,画完押,一手交钱,一手交房。”

  宁馨就是这样的人,人家都很缺钱用了,房子便宜的不能再便宜,她若是再昧着良心趁机压价,不仅人家心下不喜,她心里也要不安。

  山里人在县城买房子是了不得的事情。

  宁老爹趁天色尚早,回村把里正和几个有身份的老人请来做见证,时里正是少不了要找的,那房子的主人也请了三四个邻居,负责写文书的是斜对门的老金,因做了多年明月楼账房,写的一手好字。

  “立契人xxx,今将祖屋卖给宁家村某某,房子xx间,院落xx米……”

  宁馨在买房人处按了手印,其他人在证人后面按下手印。

  这是她穿到古代的第一笔房产,产权是永久的,而且不会有强拆。

  契约立好后,宁馨拿在手里有点发颤。

  倒霉催的,前世的她一直是房奴大军苦逼的一员,辛辛苦苦供了八年的二层别墅,翘了辫子后都不知道便宜谁了。

  宁馨心里滴血。

  “老人家。”向老者福了福身,“您那些家具也别搬了,我给您补三十两银子,一并卖了我吧。”

  刚才仔细看了那些家具,红木架子床,黄花梨木桌椅,雕刻着美轮美奂的鱼虫花纹的大衣柜。给三十两银子双方都不会亏。

  黄花梨木桌椅她不懂,但在“百家讲坛”听过关于架子床介绍,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即使古代也异常珍贵。

  老人犹豫了会儿:“反正带走也麻烦,都卖了你吧!”那些家具跟他几十年,很有感情,想到拖欠下了巨额高利贷,不赶紧还,半个月后就要翻倍了。

  “谢谢老人家。”

  掏出八十两的交子递过去,老者收下,双方皆大欢喜。

  宁馨穿到古代六年多,终于成为有房一族了,心里高兴,跟老者去了趟衙门,找主薄大人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出来后路过明月楼,进去安排了酒席,由宁老爹去作陪,请大伙高兴一下。

  因为到了过午,她没跟去,回到新买的房子瞅瞅这,瞅瞅那,满心欢喜,看时间差不多了,锁好房门,往学堂方向走去。

  该接博佑放学了,若接得晚,不知道这小子会不会跑丢,尽管博佑比同龄孩子懂事,做母亲的毕竟不放心。

  出了街口,拐了个弯,迎面过来一辆马车,那窗户正开着,里面人咦了一声。

  宁馨侧头一看,是那日山神庙被自己救过的白衣男子,怎么才几天工夫就伤好出来蹦跶了?

  那是一辆两匹高大骏马拉的车,车厢华丽大气,车壁镂刻精美的花纹,如果宁馨认识朝廷的体制,会发现那是四品大员的车子。

  车厢里传出女子细致委婉地曲调,只听得唱道:

  “嫁了罢,嫁了罢,怎么不嫁?说许他,定许他,怎能勾见他?秋到冬,冬到春,春又到夏。咬得牙根痛,掐得指尖麻。真不得真来也,假又不得假……”

  歌声娇媚,轻轻柔柔,听了骨头都酥了似的,很显然,车厢里除了白衣男人,还坐了个美娇娘。

  ————————

  收了罢,收了罢,怎么不收?说收他,定收他,怎能收到他?秋收冬,冬收春,春收到夏。咬得牙根收,掐得指尖收。收不得收来也,假又不收假——求姑娘们收藏书籍,求姑娘们把此书“加入书架”,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