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重生将军的下堂妻全文阅读 > 第12章 钱氏闹事

第12章 钱氏闹事


  宁馨进了家门,宁家人还没睡,宁家二老跟儿孙们都坐在院子里纳凉。

  “英子,你去哪了?”宁老爹问,“手里拿的什么?”

  “去嘎子家了,听说他从大同回来,去闲话了会儿,这是嘎子从大同带来的绸缎,说是感谢我对他家的恩情。”

  宁老娘拿过绸缎到灯光下瞅:“这得值多少钱啊?”

  “不怎么值钱吧,这是蜀锦,蜀中来的料子。”宁馨前世买过蜀锦的裙子,想来古代也不会很贵。

  “我的乖乖,蜀锦还不贵,就是县城的大户人家也没多少穿蜀锦的。”宁老娘虽是乡下人,但老伴年轻时候是镖师,她曾跟老伴住在城里,后来在乡下置办了田地,一家子才搬来的,眼界见识是有些的。

  “嘎子自打得了咱家的好处,可算发大财了。”宁老爹每回想起刨子的事,都肉疼的紧,瞅着女儿撇嘴,说句“败家女。”

  宁馨聪明的闭上嘴巴。

  钱氏凑过来,抬起粗糙的大手就要摸丝绸,被宁老娘一把推开,“拿开你的狗爪子,被你摸过还能穿吗?这么好的料子万一刮花了,你有多少钱赔得起吗?什么人什么命,你跟俺一样这辈子是土里刨食的命,少在那流哈喇子。”

  钱氏哼了声:“小姑子命好,还不是成了寡妇,被夫家赶出家门?”

  宁家二老都怒了。

  宁青山过来狠狠给了钱氏一个响亮的耳光,喝道:“滚回屋去。”

  秀云跑过来,十岁女孩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把宁青山推了个趔趄,怒道:“不准你打我娘。”

  宁青山脸色顿时铁青。

  宁老爹难过的看着大儿子,道:“青山,你给外姓人养孩子值得吗?”说着给了自己一个耳光,恨恨的道,“都怪俺,当初就不该给你娶这门亲事。养儿养成了仇人,这叫啥子事哟!”

  钱氏本来在发怒,这下子后悔了,拉住秀云道:“快给你爹赔不是。”自个的爹娘早没了,娘家就剩下了哥嫂,跟她不亲,万一被休回去,带个女儿在身边,再嫁千难万难,基本没活路了。

  秀云倔强的把脑袋扭开,紧闭着嘴不说话。

  “俺受不起。”宁青山声音冷冷的,想起死去的前妻,心里满是悲凉,拉着大郎跟荷花进了自个住的东厢房,谁的孩子也没自己的孩子亲,对外姓的孩子付出多少关心都没用。

  “孩子他爹。”钱氏慌了,忙追进屋去。

  宁馨往前走了一步,其实钱氏虽然性子有些浑,对宁青山还算不错的。

  “别管他们。”

  宁老爹烦躁的说了句,跟老伴进了正屋。

  宁馨突然有个感觉,宁家是不是到分家时候了,人口多矛盾就多,分开过日子反倒清净。

  “英子,你心眼伶俐,进屋劝劝咱爹。”老二宁青海道。

  宁馨点点头。

  宁家二老一个炕头一个炕梢坐着生闷气。

  “爹、娘,女儿跟你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当年被楚家赶出来,其实楚家是给了一百两银子的安家费。”宁馨从衣襟里掏出几张交子给二老看。为了转移注意力,宁馨决定说出这件事,毕竟以后在县城买房子,早晚要说的,只是她少说了一百两。

  “楚家还给了银子?”宁老爹拿着交子手有些颤抖,“不错,是蜀中的交子,我早年走镖时候见过,楚家给了这些银子,是铁了心赶你了?”

  楚家哪有这么好心,这是今天救人所得。

  宁馨对楚家不熟悉,少说少错,坐在炕沿上,拿过芭蕉扇来回扇风。

  “都怪爹把楚家当成值得托付的,耽误了你一辈子。”宁老爹唉声叹气,勾着双腿,双臂抱住脑袋。宁老娘抽泣起来:“本指望你嫁到楚家能过上好日子,吃喝不愁,有人侍奉,没想到反害了你。年纪轻轻的,下半辈子可怎么好?”

  偏偏还有个败家女的名声,十里八村谁家不知道,改嫁难啊。

  宁老爹放下交子,掉下泪来:“爹当初猪油蒙了心,瞧上了姓楚的家境殷实,想着对他家有恩,定会善待你,哪知……竟是个忘恩负义的。”

  自那年宁老爹走镖亏了银子,还债后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

  宁馨出嫁前,楚家送了一笔为数不菲的聘礼,宁老爹用零头给家里置办了十亩田地,剩下全部给宁馨做了嫁妆,带去楚家。宁家有了十亩地,农闲时候宁老爹带着两个儿子去县城的码头上扛货。那几年,宁家虽不至于吃穿不愁,至少不会像大多数村民那样饿肚子,这也是宁家老两口对女儿心怀愧疚之故。

  宁馨神色淡然:“英子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宁馨,跟楚家没有任何关系。”她是个对婚姻务实的人,不属于自己的那杯茶绝不强求,谁说女人一定要依附男人而活。

  宁老爹擦了擦眼泪:“这些年了,也没见你把楚家银子拿出来,现在为啥拿出来了?”

  宁馨起身给二老倒了杯茶,来到炕沿坐好。

  “以前用楚家的银子觉得别扭,现在博佑大了,想让他去县城读书,将来扬眉吐气,给咱老宁家争争脸面。”

  宁老爹点头道:“有道理,咱们把博佑培养成读书人,将来考秀才、举人,让楚家睁开眼睛看看,咱老宁家的孩子一点都不比他们楚家的差。”

  宁馨晓得父亲误会了,也不想解释,眸子掠过淡淡的光:“女儿打算在县城买个房子,但一个单身女人带个孩子不安全,所以求爹娘跟女儿去县城居住,顺便给你们养老。”

  “家里一大摊子事情呢!”宁老爹摇头,“再说哪有让闺女养老的,外人看到还不戳你两个哥哥脊梁骨?”

  儿子不养老要被人嘲笑的。

  宁馨秀眉微蹙,穿来六年多,仍习惯用前世的习惯思考问题。

  来到窗前推开窗扇,让初秋的风吹进屋子,赶走身上的燥热,视线落在窗侧一个小小的身影上,心头暗笑,臭小子心眼儿不少,学会偷听了!

  也不声张,回身给爹娘喝空的杯子重新注入茶水,“两位哥哥三十好几的人,便是大郎二郎也该懂得做家务了,难道他们不懂得生存之道,非要要爹娘操心?”

  庄户人家的生活无非就是种地、纳税、吃粮,不需要花花肠子,踏实肯干就行。

  宁老爹心思被说活络了些,还是没有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