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箴言全文阅读 > 第3章 厚德载物

第3章 厚德载物


  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春秋)《易经·象·坤》

  注释

  坤,八卦之一,象地;

  大意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道德高尚的人要像大地一样,以深厚的美德宽阔的胸怀,载育万物。

  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春秋)管子《管子·形势解》

  注释

  辞,推辞,不接收。

  大意

  大海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所以能浩瀚无边;高山因为不拒绝一石一土,所以能耸立云天。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

  善,善良,美好;上善,至善,尽善尽美的境界,最完美的道德。

  大意

  道德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注释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北辰,北极星;共,同拱,拱卫。

  大意

  凭借道德治理国家,就好比北极星,处于核心地位,群星就会紧紧环绕在其周围。

  孔丘(公元前551.9.28-前479.),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5.宽则得众。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

  注释

  宽,宽厚。

  大意

  待人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

  6.富润屋,德润身。

  (春秋)孔子《大学》

  注释

  润,润泽,光润。

  大意

  财富只能润泽其屋,使之光鲜耀眼,而良好的道德则使人伟大高尚。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称为《四书》。程颢、程颐认为《大学》是“孔氏之遗言也”。名曰《大学》,“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7.有德不可敌。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注释

  不可敌,一说无人可敌,一说没有敌人。

  大意

  拥有高尚道德是无人能匹敌的。

  8.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四》

  注释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的作者,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司马迁(“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大意

  只有确立共同的道德标准,才能团结一致;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为共同的理想志向奋斗。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

  道,道义,正义;寡,少,缺少。

  大意

  站在正义一边,就会获得广泛的同情与支持;违背正义,必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赡,足够;悦,高兴,喜欢。

  大意

  采取强力迫使人屈服的,不会使人内心真正信服,只是因为力量难以抗衡而已;通过仁德感化使人服从的,才能使人心情舒畅,真心诚意地服从。

  1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

  恃,依赖,依仗。

  大意

  依靠高尚的道德就繁荣昌盛,依仗暴力就必然灭亡。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所著《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历来看法不一。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大意

  勤勤恳恳,恭恭敬敬,竭尽心力,直到去世才会停止。

  13.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注释

  泽,雨水,沼泽。这段话比喻知识、业绩、恩泽需要长期积累。

  大意

  山岳因土石日积月累而越来越高,河流因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越来越长。

  1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书室自勉联》

  注释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大意

  大海汇纳千百条河流,它有包容万物的宽阔胸怀,所以才如此伟大;陡峭的山峰挺立万丈,它没有私欲,所以无所畏惧,刚正不阿。

  林则徐(1785.8.30——1850.11.22),字少穆,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代后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坚决抵御外侮,严禁鸦片。主持虎门销烟,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