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箴言全文阅读 > 第4章 革故鼎新

第4章 革故鼎新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孔子《大学》引自《盘铭》

  注释

  这是商汤王刻在洗盘上的箴言。苟,如果,假如。“日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内在的自强不息,一是外在的学习创新。

  大意

  如果能做到一天里除旧布新,就可以天天除旧布新,要坚持不懈地更新又更新。

  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诗经·大雅·文王》

  注释

  命,天命,使命;维,是也。周部落为华夏民族之一,生活于渭河流域。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都镐京;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哲学家冯友兰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化为“旧邦新命”。

  大意

  周虽然是历史悠久的邦国,但秉承的是新的使命。

  3.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春秋)《易经·彖上·大畜》

  注释

  笃实,淳厚诚实。毛泽东年轻时曾题写:“若金发砺,若陶在钧;进德修业,光辉日新”自励。

  大意

  刚健自强,淳厚诚实,就能生生不息,每天焕然一新。

  4.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春秋)《易经·杂卦》

  注释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

  大意

  革,就是革除旧制;鼎,就是开创新局。

  5.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春秋)《易经·系辞上》

  注释

  盛,盛大;大业,伟大的事业,弘大的功业;富有,创造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日新,日日更新,每天有新的变化,孔颖达疏:“其德日日增新。”

  大意

  具有崇高的品德,成就伟大的事业可谓最高境界。万物繁荣昌盛就叫伟大事业,每日不断增新就叫崇高品德。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春秋)《易经·系辞下》

  注释

  穷,困境,穷尽;变,改变,变革;通,通畅,通达。原句指人们在遭遇困境时必然要想办法改变,有改变才有可能继续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大意

  事情走到了尽头,面临困境,就必然导致变革;变革才能通达;通达才能长久。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战国)《荀子·劝学》

  注释

  青,靛青,蓝色;蓝,蓝草。这里比喻学生超过先生,后人超过前人,时代不断进步。

  大意

  靛青是从蓝草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因寒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注释

  户枢,门轴;蠹,蛀虫。原句喻生命在于运动。

  大意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

  吕不韦(?-公元前235),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曾辅佐秦始皇登基,任秦相,组织门客编有《吕氏春秋》,即《吕览》。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注释

  穷,穷尽。鹳雀楼,在今山西永济市,临黄河。

  大意

  要想尽可能将远达千里的景物收入眼底,还需向更高的楼层攀登。

  王之涣(688—742),盛唐诗人,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1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注释

  曹,辈,等;废,停止。原诗主要批评初唐名士“轻薄为文”。喻落后势力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大意

  你们这帮人身败名裂,长江大河照样滚滚东去,万古不息。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注释

  沉舟,沉没的船;病树,枯萎的树木。原诗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的境遇;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表达了他面对困难或挫折,仍然乐观向上的心态。后多喻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大意

  翻覆的船只旁边照样千帆竞渡,破浪前进;枯萎的树木前面照样万木争春,欣欣向荣。

  12.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北宋)张载《咏芭蕉》

  注释

  原诗形象地描述了芭蕉的生长,并由芭蕉“心”、“叶”的生长,联想到自身“德”、“知”的修养,自铭和劝导世人像芭蕉那样不断地“学新心”、“养新德”,达到“起新知”的境界。

  大意

  芭蕉心冲破叶子的层层包裹,展开新的枝叶;又一个新的芭蕉心已紧随其后,在悄悄孕育生长之中。愿像新的芭蕉心那样涵养新德,像新叶一样不断获取新知。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居风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北宋大儒,理学创始人之一。

  1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北宋)王安石,见《宋史·王安石列传》

  注释

  天变,天生异象;恤,忧虑,担忧。

  大意

  自然界的灾异不必恐惧,老祖宗定的规矩不能一概盲目拘守,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王安石(1021—1086.5.21),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

  1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

  注释

  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池水。原诗借指读书,强调只有不断读书学习,获取新的营养,才能保持活力。

  大意

  要问这池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就是因为它从源头有股活水不断地注入。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南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注释

  百尺竿头,桅杆、竹竿的顶端,喻学问、事业、成就、道行、道德修养达到很高的水平。出自佛家语。

  大意

  即使你的成就和修养达到顶尖水平,也不能自满,要再向上提升一步。

  16.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大意

  只有不断地进取,每天才会有新的面貌。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术大师。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17.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注释

  推,除去;饶,非常,多,富有;别致,别是一格,独特的情趣。本句强调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大意

  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局面,这是别具一格的事,富有特别的情趣。

  戴延年生平事迹不详。作有笔记小说《秋灯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