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姓氏大典全文阅读 > 第112章 毛

第112章 毛


  毛 (新排序86)

  拼音:máo。

  繁体:毛。

  毛氏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叔郑(文王第八子)于毛国(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世称毛公。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称为毛氏。

  2,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周文王的第九子伯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称毛姓。

  3,南北朝时有代北(今山西离石、灵石、昔阳以北和河北蔚县、阳原、怀安等地)少数民族,世代为酋长,亦称毛氏。

  毛氏迁徙分布。

  毛姓是由周文王家族分封而来,其分封之地均在长江以北的黄河流域等地,也就是说毛姓早期居住活动之地主要在我国的北方。

  公元前516年,部分毛氏家族成员在汉水流域生息繁衍,其中有一支迁往庐江(今属安徽)定居;另外有一支迁徙到了巴蜀(今四川)。

  隋唐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息,使得毛姓大规模南迁,从此以后南方毛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宋朝,毛姓名人大量涌现,其中以江山、西安、富州、昆山等地为最多。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毛氏的一些人迁居云南澜沧卫(今澜沧县)。

  毛姓家族总的趋势是中原地区向南方转移,而从南方向中原回流的很少。

  清朝雍正末年,毛氏人大规模迁台湾,又有一些迁居于海外各国。

  毛氏历史名人。

  毛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平原君的食客,初无表现,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

  毛先舒(1620-1688):清初文学家。字稚黄,又名,字驰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明亡之后不求仕进。曾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有《潠书》、《思古堂集》、《诗辨坻》、《韵学通指》、《南曲正韵》等。

  毛奇龄(1623-1713):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四书改错》,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毛氏起名规则。

  1, 毛(Mao),最好不用声母是b、p、f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m声母、ao韵母或阳平调的字。

  2, 注意名的意义与“毛”字的“毛茸茸”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双字名最好首字笔画多而末字笔画少,单字名最好用笔画少的字。

  3, 起名示例:毛旋兆、毛琳蓉、毛珠屹、毛翎兆、毛珠决、毛馨瑶、毛昱惜、毛珧考、毛彦场、毛羚臣、毛翌好、毛昱迢、毛苒考、毛珠臣、毛祥字、毛祥丞、毛彦淘、毛映寓、毛绅至、毛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