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全文阅读 > 第4章 宋朝(2)

第4章 宋朝(2)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是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与苏东坡的字联

  有一次,王安石与比自己小十六岁的苏东坡同行,路过一处房子,见这房子的根基已不牢,有一面墙也已向东倾斜,王安石眼珠子一转,打趣苏东坡道:

  此墙东坡斜矣!

  王安石一语双关,明着说墙斜,隐含意思却又在说苏东坡不正,苏东坡听后大笑,指着那墙说:

  是置安石过也!

  什么意思呢,表面上是说这个东墙斜了的缘故是石头没有放置好,隐含意思却是说王安石没教好他。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豪放派词人苏轼妙联趣话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

  少年苏东坡改字立志

  苏东坡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大人们都夸奖他,他也飘飘然。于是他书写一幅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口。这幅对联是: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对联贴出后不久,有一位年老的长者登门向苏东坡求教。他递给苏东坡一本书,要苏东坡读给他听。苏东坡拿来一看,傻眼了。书中尽是他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根本连不成句子。苏东坡一时间弄得面红耳赤,也是算他聪明乖巧,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对联夸了大话。立刻向来访的老者鞠了一躬说:“只怪小生口出狂言,这其中的字多读不来,请老先生指教。感谢老先生的教诲。”那位长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苏东坡知错必改,立刻到书房写下两个词组加在原来的对联上。这幅对联就变成了: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巧对考官

  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对得工巧,主考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

  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

  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对联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东坡巧逗怀仁

  苏东坡是北宋时候的著名文学家,他和当时的白云寺怀仁和尚交情颇厚,彼此都很欣赏对方。但是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斗嘴,流传下不少幽默风趣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又去找怀仁和尚玩,一进庙门便大声喊:“秃驴何在?”

  怀仁和尚一看是苏东坡,便微笑着说:“东坡吃草。”

  积善人家庆有鱼

  苏轼朋友甚多,其中有个诗僧佛印,这人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心生一计,故意说:

  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便说:谁不知下句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苏轼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出一道吃吧。”

  捉弄苏小妹

  据说苏东坡脸较长,苏小妹额较高。一日,两人见面,苏小妹先发制人,取笑苏东坡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毫不示弱,随即反击道: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两人正说着,恰好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

  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風”,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接着苏小妹端来一盘破开的盐蛋给他们下酒,并又吟一联道:

  剖开舟两叶,内装黄金白玉。

  这是指破开的盐蛋而言的“谜语对”。东坡一时想不到对句。小妹正准备讥笑他。忽然一颗石榴从树上掉下,跌破榴壳。东坡顿悟,立即对道:

  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对黄庭坚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作“腰”,成为五言联句。苏轼文思最快,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接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则填: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佛印出来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与黄庭坚游

  苏东坡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于是出对道;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对弈间,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院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不及父亲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

  拂石生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

  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