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文阅读 > 第131章 一代枭雄曹操

第131章 一代枭雄曹操


  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曹操降生在一个达官显贵的家庭里。祖父曹腾是费亭侯,任大长秋,父亲曹嵩的官职也不小,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到后来又用钱捐了大尉。虽说祖父、父亲的官职很高,但由于祖父是个宦官,所以门第并不高,称不上“望族!”

  曹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自然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少年时象东汉时许多官宦人家的子弟一样,生活放荡不羁,常常臂架猎鹰,骑马带上猎犬到野外打猎。有时和绿林中人练习刀枪、骑射,他因此长就一副强健体魄,练就一身马上步下的好武艺。

  随着年龄的增加,曹操对东汉王朝的昏暗腐败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耳闻目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官僚们不顾百姓死活,贪污腐化,使他忧心忡忡,常常发出愤世疾俗的感喟(kuì)曹操到这时开始逐渐远离旧时的“朋友”,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暗自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曹操是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当他决心要干一件大事时,他就能马上甘诸实践。他开始潜心读书了。当时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巾起义极大地震撼了东汉王朝腐朽朝廷。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曹操特别注意军事著作的学习与研究。他搜集了东汉以前各家的军事著作,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编成一本《兵书接(节)要》。他十分崇拜大军事家孙武,反复研读了《孙子兵法》,并为这本书详加注释,这本加注的本子他题名为《孙子略解》。由于他资质高,见闻广博,经过几年的认真学习,他的才能,特别是军事才能达到了很高水平。在众多的官宦子弟当中,他脱颖而出,得到一些很有名望的人交口称赞。东汉太尉桥玄就特别赏识曹操,他曾对人说:“阿瞒(曹操又一名字)这小儿卓异不凡,将来定能干一番大事业。”桥玄曾当着曹操的面称赞说:“天下就要大乱了,能够安定天下的,恐怕只有你了。”桥玄还说过要将自己的妻子儿女托给曹操的话。除了桥玄,象南阳郡的何颙(yóng)也特别赏识曹操。当他看到曹操,经过交谈,他赞叹道:“汉朝将亡,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汝南名士许劭,这个人以慧眼识人著称于世。曹操有一次特地登门拜访,当面问他:“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许劭看了看他,不肯说,经不住曹操的追问,他才说:“你呀,前程远大不可限量。你将来恐怕是治国安邦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他这番似褒似贬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的曹操虽然还很年轻,但由于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宣扬和评论,他的名声鹊起,成为受人瞩目的人物了。

  公元174年,刚满二十岁的曹操开始步入仕途。起初只是做皇帝的侍从官,不久,被任命做了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中的治安工作。当时的京城洛阳也很混乱,豪强仗势欺人,强取豪夺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曹操尽管官职很低,办事却很有魄力。他一上任,马上下令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下令造了一批五色棒,在官署大门两侧悬挂十余根。这些五色棒是用来惩戒违法乱纪的,凡有胡作非为触犯律令的,不论是谁,重者用棒打死,轻者用棒惩戒。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汉灵帝宠幸的小太监蹇硕的叔父夜半出行,这在当时是违犯宵禁律令的,被士卒抓来送到曹操那里处分。曹操立即按律叫人用五色棒乱棍打死。从此以后,京都里的豪强大为震动,不敢再象从前那样胡作非为了,京都秩序大为改观。

  后来,曹操又担任议郎,可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他看到朝廷一些贪污腐败、营私舞弊现象,十分生气。他不怕得罪权贵,几次上书朝廷,批评掌管朝政的人失职。尽管他大声疾呼,慷慨激昂,但他位低言轻,根本不受重视。经过这些挫折后,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提什么建议了。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连战连捷,夺取了许多城镇。消息传到京都,东汉统治集团惊恐万分,连忙调集大军前往镇压。曹操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已经到来,写奏章要求参加军队。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跟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傍,开赴前线作战。官兵很快打败了起义军,屠杀了几万起义的农民。由于作战有功,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相。

  曹操在济南这段期间,主要干了两件比较有影响的事。一件是上任不久检举罢免了八名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另一件是下令拆除祠堂,禁止祭祀等迷信活动。这两件事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那些不法之徒不是远走他乡,就是有所收敛,济南地界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改变。曹操的作法自然要触及到地方上的豪强势力,难免要得罪朝廷中与之有联系的一些权贵。遭到这些人联名告状,诋毁,曹操一气之下,上书朝廷辞官回乡。

  曹操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怎肯自甘寂寞,去过那种百无聊赖的隐居生活呢?公元188年,汉灵帝筹建西园新军的时候,曹操接到任命后又回到洛阳担任典军校尉了。

  第二年,汉灵帝病死,由年仅十四岁的刘辩继位,这就是汉少帝。这时朝廷内部接连发生两次政变,一是外戚国舅何进想除掉弄权的一群宦官,想借助董卓的力量,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宦官杀死。二是董卓率领大军开进京都以后,废掉少帝,另立比刘辩更小,才年仅九岁的刘协为献帝,自己封自己做了相国,把朝中大权全部抓到自己手中。董卓这个人十分残暴,纵容手下将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洛阳城内外,尸横遍野,田园荒芜,当官的和平民百姓整天在惊慌中度过日子,景象十分悲惨。

  董卓想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重金笼络人才,曹操也是他极力拉拢的一个。曹操看清董卓所作所为不得人心,难免要垮台的,不肯接受官职,谋杀董卓不成,连夜逃回家乡谯县。

  曹操回乡后立即着手建立军队。他一面加紧打造武器,一面散发家产收兵买马。由于曹操建立军队打出的是兴复汉室,讨伐国贼,得到当地一些人的支持和赞助,很快就招募了三千人。这时曹操的亲戚夏侯悼、夏侯渊和堂弟曹洪、曹仁等也带领二千多人马来,曹操有五千多人马,正式树起大旗,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由于人单势薄,便加入了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联盟。这个各揣心腹事的军事联盟虽然人数很多,但由于缺乏一个有威望有胆识的首脑,又各自保存实力,不敢与董卓主力交锋。曹操看到这种情况,又气又急,决定单独采取行动。他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由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前线迸发。在荥阳汴水,曹操与董卓部下的大将徐荣相遇,双方展开一场激战,因为力量悬殊,曹操的军队被击败,人马死伤大半,曹操自己也中箭受伤。

  曹操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他和夏侯悼、曹洪等又设法招募军队,又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他带领这支人马准备继续讨伐董卓。

  这时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袁绍的联盟内部矛盾加剧,各部纷纷抢占地盘,扩展势力,由此发生火并。袁绍也想象董卓那样另立个皇帝,在河北搞一个小朝廷。曹操坚决反对另立皇帝,劝阻各部化解矛盾,共同对敌。可是联盟这时又难维系,不久,这些人便都率兵返回自己的地盘上谋求新的打算去了。于是;出现了军阀割据,互相混战的局面。

  在此期间,农民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黄巾军中的青州军和黑山军声势最大。袁绍担心起义军威胁他在冀州的利益,召来曹操,让他率部队去镇压黑山这支义军。此时的曹操无力单独与董卓对抗,也想找个机会抢占块地盘,好扩展自己的势力,便答应了袁绍的请求,掉转枪口,率兵进入了东郡,打败了黑山军。袁绍卖个人情,保举他为东郡太守。这样一来;曹操就名正言顺地有了自己的地盘。

  第二年,青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兖州,杀死刺史刘岱。曹操看到有利可图,马上率兵去镇压。曹操对起义军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面集中兵力剿灭起义军中的强硬派,一面对另一些人威逼利诱。这年冬天,曹操迫降了这支青州军,招降改编了三十万人马。后来这支军队就成了曹操的主力军。

  曹操有了这块根据地,又有了这支庞大的军队,政治野心一下子膨胀起来。他把眼光放在削平群雄,一统天下这一更大的目标上了。

  在这以后的两年里,曹操首先打败了向他挑战的袁术,巩固了南边疆界;接着又向东进,打败了陶谦和增援陶谦的刘备。在他东征的期间,后院失火,陈留太守张邈叛乱,引狼入室,把董卓的部将吕布迎接进来当了兖州牧。曹操只好回师来对付吕布和张邈。公元195年夏天,曹操终于在钜野打败了吕布,把吕布和张邈赶出了兖州地区。这年年底,曹操又重新控制了兖州。

  这期间大奸贼董卓被司徒王允和董卓部将合谋杀死,汉献帝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抢去,接着李、郭两人反目火并,汉献帝又被杨奉劫持到洛阳。这些人之所以争抢汉献帝,都是想借助汉献帝的名义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好师出有名。

  曹操手下的毛玠和荀彧(yù)也多次向曹操建议出兵迎接汉献帝。曹操也想这样干,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当董卓被除,部下四分五裂时,曹操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在公元196年,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开进洛阳,亲自去朝见汉献帝。他借口洛阳几经战乱,破坏严重,皇帝不宜居住,把汉献帝迁到了许昌,改年号为建安。这样,曹操就成了中央政权的实际操纵者。这一优越的政治地位,对于曹操后来逐步消灭北方势力,起了很大作用。

  曹操迁都许昌之后,他面对的是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百姓和军队缺衣少食。曹操采纳了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减免租税,放宽政策,招募流亡的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曹操还把军队组织起来开荒种地,这就是历史上的民屯和军屯。实行屯田以后,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利用,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军队的物资供应也有了很大改善。

  曹操在巩固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便把精力主要用于扫平北方群雄,统一北方的方面。他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xiāo)、袁术、吕布等军阀,收降了张绣,赶走了刘备,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成了他最主要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对手。

  公元200年,袁绍出兵十万向许昌进发,妄图一举消灭曹操,称霸中原。面对袁绍的挑战,曹操勇敢地率领三万五千精锐部队迎战。他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引开袁绍的主力部队,斩杀了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曹操采用投奔他的谋士许攸之计,奇袭袁绍军用物资重地鸟巢,杀死守将淳于琼,消灭全部守敌,焚烧尽全部粮草。接着又击败增援的张邰和高览,迫使两人投降。曹操乘胜出击,一举歼灭了袁绍的主力。袁绍由于懊恼和郁郁寡欢,在公元202年吐血而死。

  紧接着,曹操对军队稍加休整,又出兵向袁氏割据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发起猛攻,很快攻占了邺城,杀了袁绍的长子袁谭。到公元206年,曹操占领了冀、青、幽、并四州,奠定了北方统一的有利基础。

  公元207年,曹操又挥师北上征讨乌桓。结果把乌桓打得大败,并把其首领蹋顿单于斩杀了。从此,北方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曹操于公元208年初,班师回到邺城。同年,自己便担任了丞相职务,把朝廷的政治、军事大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公元208年夏天,他亲率大军南下,意欲扫除南方群雄,一统天下。虽然他打败了刘表,攻占了荆州,但是在赤壁遇到了孙权与刘备联军的顽强抵抗,结果大败而回。由于赤壁失败,元气大伤,他统一全国的计划受到严重挫折。由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得以形成。

  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在军旅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诗歌,保留到今天的还有二十多首。象《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都十分有名。他的诗摆脱了古典的束缚,并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气势非凡,慷慨悲凉,风格独特。如《龟虽寿》诗这样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全诗充满乐观精神。尤其是“老骥伏枥”以下四句,反映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晚年的曹操始终想挥师南进,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但终因条件、情势等原因未能实现。曹操自从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先后用汉献帝名义任命自己为丞相,封魏公、魏王。他实际上是无冕之皇。

  纵观曹操一生,功劳还是大于过的,正如鲁迅文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