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中华海军战记全文阅读 > 第20章 我的老乡李鸿章

第20章 我的老乡李鸿章


“不用拘礼了,坐吧,我安排了一点果品和薄酒一会就送到这里来,我们边吃边聊。”r

“谢大帅”r

“谢李大人”r

“哈哈,叫大帅的从来都是淮军旧部,叫大人还要加个姓氏果然是有些生分啊”r

“晚辈不敢”r

“省三啊,这个是何如璋转来的与小骏鹏交谈的记述和海防图,你先看看,我和小骏鹏先聊一会,”李鸿章从袖中拿出一个信筒交给刘铭传,接着对骏鹏说道:“骏鹏祖籍也是安徽?”r

“回大人,晚辈祖籍安徽亳州。”r

“哦,好地方,好地方。”r

“大人去过这个地方吗?”r

“去过去过,当然去过,安徽只有两个地方出过帝王,一个是凤阳,一个就是你们亳州了。你们老家这个“亳”虽与分毫的“毫”之差一笔,写法知道,骏鹏这个意思你知道吗?”r

“这个,晚辈浅陋,请大人指教。”r

“史记云,商汤建都于亳,而夏商时代人之患最大莫过于水,而人之用最大亦莫过于水,因此当时能利用水而不被水患所害的地方都是宝地,你的老家就是商朝最好的地,你看这个字,是高宅的叠加,上为高上,下为宅下,成为“亳”字,高宅,用水而不被水侵,这样的地方才是宝地,你要知道,从古以来地处黄河淮河两条河之间而未被洪水夺城的,千年一城耳!这才有了汉张良和以后的曹孟德家族啊。”r

“大人所言,令晚辈大长见识,晚辈受教了!”骏鹏起身深施一礼。r

“哎,你看你这孩子,说了不要拘于礼数,快坐下吧”李鸿章很和蔼的看着骏鹏:“我这些学问或许算不是白丁,不过,于当下用处之大却是不如骏鹏你的见识啊。”r

“大人你也太谦虚了,如你这庶吉士再翰林院编修都谦称自己是白丁,那晚辈这无半点功名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了,大人可千万别这么夸我呵呵。”r

“哈哈哈你这小家伙还挺会说话,好了,老夫叫你到这里来可不光是叙旧的”这时候饭菜已经端了上来,李鸿章道:“省三也过来坐,咱们三个老乡边吃边聊。”r

“谢大人”r

两个凉菜两个热菜,盐水花生米、鸡蛋粉皮、胪鱼、香干肉丝,再有一个药膳鸡汤,一壶酒三个酒杯,三人入座。r

“我们老家的名酒当数你们亳州的古井贡了,这还是当年毅军的姜老过去旅顺路过天津时候孝敬老夫的,端午节快到了,今天我们家乡菜家乡酒,我们几个远在异地的家乡人也一起过个节。”r

小酌两杯,关心几句,李鸿章变切入了正题。r

“省三啊,刚才看了那些文字,觉得如何啊”r

“大帅,路上和骏鹏我们两个交谈了一路都是关于海防战备的战法问题,刚才看到这些关于全局部署的规划,省三不是自谦,这份才情我不如骏鹏。另外这个将日本比做葡西以及将欧洲开疆拓土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和掠夺我中华,这一点确实一针见血,我刚才感悟,这葡西现在已经衰落,但是英法德意俄还有这新近进步的美国日本,无不与葡西一样,都是对我中华垂涎若滴啊!”r

“不错,骏鹏啊,另外你能理解到老夫的以夷制夷其实际为对外行韬晦制衡之策,为治具强军争取时间,老夫当天读到未免心酸,没想到我堂堂大清却只有一个后生能够真正理解老夫的良苦用心,你说老夫的以夷制夷在一些混吃等死之人口中当作了不抵抗的挡箭牌,又被另一些冒进之流当成了中堂大人避战畏战而抨击漫骂的话题。的确是一针见血啊,这些人要么空谈论战而不知置办军备,要么贪图享乐只图今日之富贵,本来是针砭时弊警醒顽化而设立的言官,当下都成了各方人等御用的刀笔,时人都谓老夫权倾朝野深德圣宠,却不知老夫的难处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r

听完李鸿章的话语,骏鹏站起身肃然道:“晚辈素来钦佩大人,今日能得大人接见更是荣幸之至,为国家计,为大人计,但凡大人有用的上的,晚辈不敢有半点藏私!”r

“大帅,骏鹏刚才说的好,有股子年轻人的豪气,我刘省三多大能耐大人知根知底,这条命早就是大帅的了,大帅信中所说的北洋台湾两职我主意定了,我去台湾,大不了把这把骨头埋在那里!”刘铭传也站起身子道。r

“好!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们,来,满上,老夫陪你们干了此杯!”r

简单用餐之后,三人来到书房,李鸿章道:“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想法和用意,现在自不必与我讨论是战是和的问题,我只要你们给我讲,南洋、台湾如果你们指挥,如何能战胜法国人。”r

骏鹏先说,他就简单把来之前的部署安排向李鸿章一一介绍,李鸿章无不是频频点头,当提到北洋、南洋、广东各派军舰两艘去福建会操一事李鸿章略微皱了一下眉头,道:“骏鹏所说此事的确是难为老夫了,需知老夫手头能调动者惟北洋几艘战舰和淮军而已,虽身在军机能够责成办理,但是地方各有推搪实在是连老夫也无能为力啊。”清朝实行的是八旗分治,后来又设立汉八旗以及团练的湘军淮军毅军等,从来没有军队统一调动指挥这样的制度。这也是民国时期各处军阀拥兵割据的原因,国之强在用兵,而首要就是要有个能够实现分散部署集中指挥的权力中心,任重而道远啊。r

“骏鹏,军舰的事情你也不必过于担心,老夫可以写信给南洋水师,让他们先调送两艘舰艇过去,北洋由于牵涉京畿安危,势必不能轻举妄动。”r

“知道了,大人,另外您一定要关注日本方面的动向,现在他们可是一直在打朝鲜的主意。”r

“好,我会加强那边的情报收集。”r

之后刘铭传根据船上和骏鹏探讨的海防问题谈到了与现任台湾知府刘敖一南一北防御,主要防御基隆、淡水和澎湖。r

一连数日,骏鹏和刘铭传一起连同陆续到达天津的李鸿章召集的淮军旧部和幕僚又探讨了法国军舰进攻旅顺、天津、威海、定海、镇海等处的可能,同时对日本方面的动向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可惜懂海战的基本没有,加上海军实力实在太弱,因此所采取的策略只能是以保船保港驱逐敌军为主,而且也只有少数地方能够设计诱敌上岸进行陆上歼敌。r

根据骏鹏的要求,李鸿章安排他和枪械局、造船局有关技术人员见面,除了交给他们一批新式武器和武器改良的图纸之外,骏鹏还对鱼雷、水雷、弹药的改进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对毛瑟步枪的连发装置改装和弹仓式改进引起了枪械局最大的兴趣,骏鹏知道这次战争北洋方面是难以帮上什么忙了,但是他希望这一战能够因为他的到来而有所改善,同时为北洋方面的军备加强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技术换装备,这个生意北洋方面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意,这些图纸为骏鹏换取了20门后膛炮、2000杆毛瑟枪和弹药一批,弹药骏鹏提出还要多准备一些,枪械局按照骏鹏的要求说大约需要10多天的准备,计划在筹备好以后立即秘密装船运回福州作为战备,尽管骏鹏不知道自己能够对历史造成多大的影响和改变。r

盛清颐也写信过来,称自己没有随父亲回天津而是直接留在上海等骏鹏一起去福州,何如璋也写信给了提出请李鸿章出面为骏鹏向盛宣怀提亲,同是老乡同是李姓加上李鸿章对骏鹏喜爱有加,自是欣然应允。r

忙碌到6月下旬,刘铭传已经在京城与惇亲王、醇亲王、左宗棠四人一同被召见,慈禧在说话时候提到了李竣鹏不禁让四人都暗自吃惊,这个小子秘密采购军舰并率领军舰击杀海盗的事情兵部已经有所嘉奖;又有传说这个小子本来是个大海盗头子,被朝廷招安后所做的义举;当然民间还有传说是这个大海盗头子是在福州看到盛家大小姐的美貌被吸引,劫夺法人的军舰作为聘礼;五花八门众说纷纭,众人吃惊的是慈禧身在宫中消息如此灵通,刘铭传更为担心的是他害怕慈禧怀疑李鸿章笼络人才结营私兵,果然当他提到李骏鹏祖籍本是李鸿章的族人老乡,此次去天津是为了让李鸿章帮他向盛宣怀提亲,现在应该还在天津。慈禧便召二李一同见驾,并且佯装不知道骏鹏在天津的样子。r

值得一提的是,1894年是慈禧发送的第二次宫廷政变,第一次她利用恭亲王擒杀了八大臣,这一次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朝局之变”,也称“甲申易枢”。一方面是在中法之战的战和方面起了争议,慈禧此时是坚定的主战派,她坚信经历这20多年的整饬,中国已经恢复元气,圆明园之仇未报使得民心散失,如果此时能够击败法国必定是自己的丰功伟业,或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她有属于中国最早的愤青(50岁的她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不是年青,而是太年青),因此她此时借助着一股民意或者民气罢免了务实的恭亲王一派的主干,却保留了类似李鸿章这样看似恭亲王的死党的洋务人物继续诚惶诚恐的做事情。r

李鸿章和李骏鹏在去北京的小火车上一路无语,李鸿章一路看似舒缓的闭目养神其实内心斗争的非常复杂,每次睁眼时候看到骏鹏期待的目光却只是轻轻摇下头继续闭上眼睛,无意中卷入了高层的内耗,骏鹏内心半是忧虑半是欣慰,成功了就等于建立了直达天听的渠道而失败了最多就是自己从来没有来过,所有的忧虑此时只是在福建,对于装备的争取虽然目的已经达到,但是一发炮弹真的就能够改变得了历史很多吗?r

幸好被召见时候不是在大朝议时候,但李鸿章自然是必恭必敬官服礼仪遵守,骏鹏也特意带上假辫子穿上平民见架所发的三品官服,此时皇帝年龄尚小不必出席,太后亲自接见二李于养心殿。r

赐座之后自然是李鸿章和太后先拉拉家常,骏鹏只是低着头听着这个今年50岁大寿的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声音似乎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r

“你就是李骏鹏吧,抬起头来让哀家看清楚你长的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