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中华海军战记全文阅读 > 第12章 福州谈兵

第12章 福州谈兵


选择何如璋作为第一个拜见对象,骏鹏是有考虑的,23岁中八股举人,30岁中庶吉士,对国学造诣可谓深厚,而又潜心时务,常往返天津、上海之间,与中外人士商谈询问西方国情政务等。进入翰林院后,对外事愈发留心,知识愈加丰富,成为通晓洋务的佼佼者,并得到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曾对人评价道:“不图翰林馆中亦有通晓洋务者也。”从文化和对世界的认识方面,更容易得到沟通,这是第一。r

得李鸿章推荐,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加二品顶戴,充出使日本大臣,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时年39岁。属于李鸿章的政治集团的人物,这是第二。r

在日本时期收回领事裁判权、为硫球事上书能够有“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和“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而不可得”,具备爱国热忱和战略眼光,这是第三。r

出使期间,积极致力于考察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所起的深刻变化,确认欲自强必须效法日本。他所撰写的《使东述略》,对日本“三权分立制”作了详细介绍,并热情鼓励他的助手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说明他对民主制度以及日本国家战略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况且他的助手黄遵宪现在正是大清驻美国大使,在这些方面能够迅速取得共识,这是第四。r

安排林千浩和张宝横去走访一些华人商社商会和贸易公司之后,骏鹏只身去往何府,到达时候管家说何大人吩咐将这个持“欧洲旅行者对造船强国献策”拜见帖的人好生招待,等待他从船厂忙完回来接见,并且直接让骏鹏在书房等候。r

书房不是很大,书桌背面的墙上“人境庐”三字系日本友人、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此“人”字与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的“人”字有所不同,在“人”字的捺上加了三点,含义非同寻常.其时系光绪七年(1881年)冬某日,何如璋和黄遵宪同请大域成濑温先生题写“人境庐”三字,意欲离任回国后建造庐舍,用作门匾。于是,大域成濑温提笔挥毫。为表示两人有所区别,“人境庐”三字写给黄遵宪的用楷书,写给何如璋的则用隶书。书毕,黄遵宪特意要求题字者在隶书“人”字的捺上加三点。意即,何如璋的年龄、学位和职衔三者均在己之上。其曰,上下轻重有分,理之当然。旁边是何如璋手书的“日复一日岁不我与,新而又新学在用今。”其字颇有米、董之风骨。文房四宝与鹅毛笔共存的一个大大的书案显示着主人东西合壁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桌上一个大大的地球仪和书案对面墙上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显示出主人在这个时代的远见眼光。r

骏鹏正在出神的看地图的时候,有个人轻轻的“咦”了一声,骏鹏回头,是一个18、9岁一身西式装束的小姑娘正在门口上下打量着他,骏鹏今天特意穿了一身白色的西装,打着领带并且带着白色黑边礼帽以示郑重,是这身装束引起了她的好奇?r

“你就是那个欧洲旅行回来的大人物?”小姑娘歪着脑袋,继续肆无忌惮的打量着骏鹏。r

“不敢不敢,在下李骏鹏。”这个女孩是谁,好象没有记载过何如璋有个女儿啊,只知道何如璋之后还有个儿子也中了进士。骏鹏一面回答一面猜测到。r

“李骏鹏,这个名字还挺好听的。我只去过日本,你去过欧洲多少地方啊,西洋和东洋比较起来哪里更好玩啊。”r

“呵呵,小姐这么问,我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r

“别小姐小姐的叫,你就叫我安琪好了,这是我给我自己起的名字。”r

“安琪小姐,这样吧,我就指着地图大概给你说一下你看好不好。”骏鹏心说,虽然19世纪末的欧洲自己没有去过,但是后世对这段欧洲历史的记录可谓详细,正好也跟这个小姑娘套套交情。r

“好啊好啊,你快说吧”r

“不知道安琪小姐是否看过这样的话:窃以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其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滕、薛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骏鹏一边叙述一边虚指着地图上各个国家的位置,安琪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看来何如璋的这种欧洲战国对比她一定是听过的。r

“其实这个观点有不尽全面之处,”骏鹏四下看了一下,从功夫茶的茶具中拿起那根细长带尖头的茶签当作指挥棒,走到地图前指点着地图上的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叫做葡萄牙,早在400年前,这个国家最早发现和占有了世界,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从这个国家开始,到现在的英国、德国、法国,他们扩张和侵略的目的都是一样,一是寻求财富,二是教会扩张。”r

“寻找东方的情绪源自于《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世界第一奇书”书中马可波罗以大幅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印度、日本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道路和桥梁,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东西完全超过了当时欧洲人的认知,他们不相信基督教文明之外的世界有这样高的文明。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去”的强烈冲动。r

” “从最初从欧洲开始贩卖黑人奴隶,到发现并宣布占有黄金海岸、象牙海岸和谷物海岸,从葡萄牙开始,欧洲的扩张就是一种对人类的屠杀和对财富的掠夺,葡萄牙通过掠夺的迅速富有刺激了他的邻居西班牙,在哥伦布发现并且开始掠夺美洲之后,1494年这两个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条约中规定,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线,将世界分为两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教皇子午线。葡萄牙被赋予了线东的垄断权,它可以探险、贸易、宣布占领新领地;西班牙得到了线西的垄断权。换句话说,这个条约再一次确定了葡萄牙对几内亚贸易和环非洲海路的控制;宣布了西班牙对大西洋的统治。根据此条约,西班牙对新大陆有绝对的权利,但对巴西是个例外,这个南美洲的隆起部分归葡萄牙所有。当然,在已发现的领土上和未发现的领土上的人民的意愿是根本不在考虑之列的。”r

“当他们所寻找的东方开始抵抗的时候,他们开始动用了大规模的武装,1502年,已被任命为印度洋海军司令的达伽马的舰队由20艘船组成,其中的15艘装备有重炮,其目的也是在东非和印度的西南海岸建立起葡萄牙的统治。在今天坦桑尼亚南部港口基卢瓦,达伽马要求当地的苏丹上船来商谈和平友好通商条件,但却背信弃义地扣留了他,然后以摧毁基卢瓦相威胁,强迫他每年向葡萄牙进贡。舰队继续北上,在坎纳诺尔附近他们遇到了一艘装满从麦加返回的穆斯林朝觐者的船,船上共有380多人,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这艘船毫无抵抗地投降了,为了替在商站事件中死亡的葡萄牙人报仇,达伽马在洗劫了船上所有人的财物和船上装载的货物后,下令把所有的人关进船舱然后放火烧船,有的人受不了炙烤,满身是火地跳入大海中。但达?伽马不为所动,几天之后船才被完全烧毁,仅有20名男童生还,他们被达伽马送回葡萄牙,要他们皈依基督教。在与坎纳诺尔的土王结盟后,10月30日,达伽马来到了卡利卡特。r

当时的印度分裂小国相互敌视,为了自保他们都很重视武装力量,但那只是陆军,海军力量则薄弱得可怜。沙末林被葡萄牙人的武力吓坏了,主动求和,表示将把杀害葡萄牙人的凶手交出并赔偿损失。这一次葡萄牙人的欲望增长了,他们直接要求沙末林驱逐城里所有的穆斯林,由他们独占当地的香料贸易。葡萄牙人规定了时限,为了打击卡利卡特的自信心,葡萄牙人把向他们兜售海鱼的38名渔民吊死在桅杆上,然后炮轰了卡利卡特。令人发指的是,在夜里,达伽马命令砍下吊死的渔民的头、手和脚,把躯干扔进大海,然后把砍下的肢体堆在一条小船上,漂向城里,在小船上还放上一封信,说如果城里有人反抗,那么全城的人都要落到这样的下场。做完这些后,达伽马再次炮轰全城,他用了7艘船封锁卡利卡特,然后率其余的船到达柯钦,在这里,他们与当地的统治者签订了对葡萄牙极为有利的贸易协议,其中规定,葡萄牙人有权在此设立据点,并独占柯钦的对外贸易。沙末林不甘心忍受葡萄牙人的欺凌奋起反抗,但由于武器和作战样式的落后,他的两次努力都失败了。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香料回国,8个月后,他回到了里斯本。”r

骏鹏一口气讲完,回过头来,看到安琪听到这种残忍的杀戮后震惊的样子,此时,一名40多岁的男子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屋子中,骏鹏想打个招呼,这个应该就是何如璋了,何如璋示意骏鹏不要受到影响,继续讲下去。r

“1505年3月,第一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率20艘船组成的舰队离开里斯本出发,船员中有三四百名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水手,1500名士兵,200多个炮手,以及各种工匠。这只舰队的任务简而言之是征服印度,垄断香料贸易。阿尔梅达控制了整个东非海岸的与阿拉伯和印度的贸易,还把柯钦变成了葡萄牙在印度的贸易中心。他们一方面控制港口贸易,另一方面又派出船只打击海上的阿拉伯和伊朗的船只。要控制印度洋,有两个关键点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是红海的出海口,一个是波斯湾的出海口,而要控制后一个则必须控制扼守出海口的霍尔木兹城。1507年葡萄牙人攻占了这个城市,然后强行征税,照例他们采取了异常残忍的手段:割掉了所有俘虏的鼻子,砍断所有男子的右手,割掉女人的耳朵。不过他们由于立足未稳,所以占领这个城市的时间并不长。r

为了进行印度航线上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在里斯本成立了印度公司专门负责此事,东方贸易的中心由威尼斯转到了里斯本和安特卫普,这一贸易分配体系的重大变化使以往掌握东方贸易的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害,威尼斯人帮助埃及人建立一支舰队以打击葡萄牙人。很快地,这支舰队建立了起来并粉碎了葡萄牙在阿拉伯海北部巡航的一支小舰队。阿尔梅达的反应则是集中所有力量要与阿拉伯人决一死战。在1508年的第乌海战中,葡萄牙人以少胜多,以19艘船、1800多人的兵力打败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2000多艘船、20000多人的联合舰队。联合舰队的失败除训练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不和,由于印度人中有人私通葡萄牙,断绝了埃及军队的供应,以至埃及军队愤而离去,导致了联合舰队的分裂。第乌海战使葡萄牙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开始称霸印度洋。”r

“阿尔梅达虽然在印度洋开创了局面,但他的政策将葡萄牙人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印度洋沿岸,而且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据点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当地人的合作,只留下小部队看守据点,大部队回国。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改变政策,他设计了把穆斯林从香料运输中完全排挤出去,控制3500英里印度洋洋面的计划。果阿是印度西南海岸仅次于卡利卡特的一大商业中心,葡萄牙人很快于1510年3月夺取了果阿。两个月后,由于穆斯林大批军队的到来,阿尔布克尔克弃城而去。10月初他集结大军再次攻占了果阿,并下令屠城,杀死所有的摩尔人。年底,阿尔布克尔克将总督府迁到这里,从此,果阿就成了葡萄牙在东方进行殖民活动的中心。阿尔布克尔克的行动震慑了周围的小邦,他们纷纷表示对葡萄牙的臣服。1512年,阿尔布克尔克与新沙末林签订协议,在卡利卡特修建了一个要塞。他后来又设立了一系列的要塞,确立了对这一带主要港口的控制。从此,通往印度各地海岸的主要航道都处在葡萄牙人的控制之下。”r

“要实现控制印度洋出入口,彻底垄断香料贸易的计划,需要做到三点:攻占马六甲,控制东部入口;占领亚丁,控制红海入口;夺取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入口。马六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航海线路而言,马六甲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马六甲还是当时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的主要贸易中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以内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必须经过它,控制马六甲可以牢牢把握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1511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另外还有许多战船,几千门火炮,双方兵力悬殊。在7月24日第一次攻击受挫之后,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照例进行了屠城,把马来人杀了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