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中华海军战记全文阅读 > 第82章 牙山阻击战

第82章 牙山阻击战


第一个借口是“根据和约日本有权出兵”,从6月3号的中国照会到日本6月5日出发,6月12号先前部队进入汉城再到6月16号基本军事部署完成,第一个借口所争取到13天的时间进行部署。这个借口在6月11日朝鲜内乱已平和13日朝鲜请求中国撤兵之后就不能继续再用了,万一清政府果真撤兵,日本劳师动众的下山打劫不成又失去了长期驻扎的理由,那才叫冤枉。因此就有了一个新的借口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提出。r

6月17号第二个“改革内政”新的借口又提出,清政府拒绝并按照这个借口进行斡旋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日本已经完成了第二批部队的部署,同时等待的就是中国的增兵。r

看下7月23日发生的事情,中国运兵船到达朝鲜的当日进攻王宫更替政府,25日在新政权发布驱逐令的当日开战,时间的把握上不可谓不严密,反观我们在战术和时间上,就是一步一步走进日本人用借口编织的陷阱。r

对于日本来说必须打击中国而且必须速战速决,为什么日本要提出“发动战争前要先思考如何结束战争”,以及煞费苦心的把握每一个借口与军事动作的时间结合,正是因为日本国力问题导致它的每一战都必须尽可能的迅速胜利,从“依法出兵”、到“邀请中国共同对朝鲜进行内政改革”、再到“与中国断交,单方面对朝鲜内政改革”、再到“推翻并扶植新政权,接受委托驱逐中国军队”,最终到打响丰岛海战的第一枪,从6月3日到7月25日,只用了50多天的时间就成功的发动了有恰当借口的战争。r

战争借口是整个战略布局中的一个谋略点,寻找制造一个恰当的有用的借口可以看作上兵伐谋的一个部分,然后利用这个借口争取国际社会对自己一方的支持,对敌方阵营施加压力和制造分化,从而达到伐交的目的。战争借口永远不是用来说服对方当局者的,但是充分合理的借口可以使对方当局知难而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从以上来看战争的借口有这样几个作用:r

利益无关的国际社会方面,所采取的必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过分违背道义的事情还有几分抵触和谴责,借口比较恰当的话就不好也不必要明显的反驳;r

利益直接相关的国际社会中,这些国家要进行利害判断,恰当的借口可以使有利方冠冕堂皇的支持,并对另一边持反对意见的阵营施加压力;r

利益间接相关的国际社会中,首先是相关利益的承诺进行拉拢,然后这些国家就可以针对恰当的借口来论证合理性,继而坚定支持阵营的信心和促动反对阵营转为中立;r

4、对于战争来说,兵力投送的时间和占据战场上有利的位置以达到火力和地形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有合适的借口可以扰乱敌方的心智为自己迅速展开部署争取时机。r

以甲午战争为例,在双方公认的条约下日本出兵是合理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和俄国这两个直接利益相关的国家,美、德、法等均是间接利益国家,至于欧洲的无关国家也就是看戏的心态,看这两个东方国家的表演哪个更加精彩一点。r

英国当时的战略重点在非洲,英国眼中的两大对手在欧洲方面是德国在亚洲方面是俄国,在亚洲找到一个合适的朋友对抗俄国是英国的战略目标,日本如果具备实力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而中国特别是李鸿章当时选择的合作伙伴是德国与俄国,恰恰是英国的对手,因此日本能够与中国打一场战争是英国所希望的,即使日本失败也将对中国产生很大消耗,从而减弱对手的朋友的实力;r

甲午战争中俄国的表现更是能够说明这个国家不可能成为谁的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在数年之前还在策动新疆的叛乱,在朝鲜问题上由于西伯利亚铁路无法进行后勤补给而担心卷入战争不如说是个托词,最直接的原因是俄国要从根本上遏制中国强大以避免失去他掠夺来的远东大片领土,所以在得到日本“目标仅仅是朝鲜”的保证之后就沉默和退缩了;r

那个时代的美国实行国际孤立政策,首先要稳定周边,创建一个“美国的美洲”,外部局势复杂将对各个列强形成牵制,美国更加有利于自己在美洲的拓展,在得到日本“可以利益均沾”的利益许诺之后,自然要对英国尽量向日本方面靠拢进行外交帮助;r

德国当时还没有顾的上亚洲,而法国当时正在慢慢疗养普法战争时候的伤痛,法国和俄国签定了同盟条约,但是与英国一样甚至更深的痛恨德国,对于中国来说,大家的观点几乎一致,保持中立,中国胜利了要求中国对当时的中立和调停的动作表示感谢,中国失败了大家一起进行瓜分。r

至于朝鲜,大家并没有把这个小国家当作一个独立国家来看待,如同日本占据硫球和法国占据“印度支那”,瓜分利益而已,那个小国家只是个中国的属国,而且中国和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确实达成了相关协议,相互出兵与共同改革朝鲜内政,这些借口所谓的调停也只是大国过问的外交形式,没有直接利益想要得到支持,中国的“以夷制夷”的构思纯属一种单方面的想象。r

从这一点上来讲,借口是利益的衣服,无论衣服多么漂亮和合体,遮盖住的都是利益交易的肮脏。r

丰岛兵败丝毫没有引起中国的警醒,甚至没有人仔细从武器装备方面和政治环境方面做一下相关的战略分析,与以往一样,中国自然而然的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双方各执一词,互相争执。r

两艘巨舰的炮弹几乎没有,德国以中立的名义拒绝出售炮弹,而其它国家没有相似的型号,中国却不敢大张旗鼓的声称自己要加强军备,都是谋略这个鬼东西给害的,都什么时候了还玩弱以示之强。r

李鸿章请求朝廷允许雇佣飓风舰队助战,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被朝野上下一致拒绝,堂堂中华与蕞尔小邦作战竟然还需要雇佣军队,简直是奇耻大辱,李鸿章气的胡子都要竖起来了,恨不得帮这帮家伙统统押上军舰一起出海。r

洋务了这么多年,李鸿章觉得自己不但没搞明白洋人的思维,也没搞清楚中国人的思维,他越来越困惑越来越糊涂。同时糊涂的还有光绪,天朝的脸面不说,朝鲜与大清龙兴之地可是山水相连啊,不是世界第四吗,不是亚洲第一吗,怎么现在连朝鲜都保不住了,怎么连日本都打不过了。糊涂的还有丁汝昌,李中堂的电文称,派遣海军赶赴朝鲜,是为了壮我军胆,但是又说:“日虽然竭力备战,我不先与开仗,彼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理拙”。r

7月25日,丰岛海战的同一天,日本陆军屯扎在汉城近郊的混成旅团倾巢而出,直扑牙山方向,因为控制了朝鲜政府,日本军队打着“驱逐妨碍朝鲜独立之清军”的旗号,最初应朝鲜政府请求而来的中国军队此刻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成了非法滞留者,日本对国际法的熟悉和把握可见一斑。r

牙山无险可守,此处驻扎前期平定东学之乱的部队,以及“爱仁”、“飞鲸”运到的仁字军和武毅营总计3880人,由直隶提督叶志超统帅。叶志超命令总兵聂士成率领2800人到汉城与牙山之间的成欢驻守,自己率领剩余的军队退守天安。r

7月27日,两国骑兵斥候率先遭遇并交火。r

7月28日,日本混成旅团前锋到达成欢外围的安城渡,准备发起攻击,次日凌晨渡河时与中国军队交火,指挥战斗的是天津武备堂见习军官于光祈,抵抗仅半个小时后变被日军突破,日军一个中队包括中队长全部阵亡,于光祈在混战中中弹殉国,最终清军炸毁河坝,淹死日军三十多人,安城渡失守,日军集结兵力攻击成欢。r

凌晨5点发动攻击,日军不到20分钟便占领制高点,随后用行营炮居高临下反复轰击,步兵左右包抄合围,整个战斗持续50分钟,5点50分,残兵突围败走,成欢陷落。r

失去前方屏障的牙山不久后被占领,聂士城残部与叶志超会合后想平壤转移。r

7月28日,是光绪皇帝23岁的生日,三天后他下达了宣战诏书,中国正式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