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前354
围魏救赵是古代著名的战例,是孙膑军事思想的具体运用。仅凭这一次战事,孙膑就成了后世推崇的军事家。
出兵救赵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统兵八万、战车五百乘大举进攻赵国。魏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企图一举灭赵。赵成侯派人火速前往齐国求救,许诺如果齐国帮赵国渡过难关,赵国将以中山之地答谢齐国。
齐威王答应救赵,威王知道唯有孙膑能当此重任,于是想拜孙膑为大将。谁知孙膑却说:“臣乃是受过刑的人,由我领兵会显得齐国无人可用,让敌人笑话,有损国威,请大王拜田忌为大将。”于是,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起兵八万去救赵国。孙膑暗地出谋划策,却不显露身份。
出兵前,田忌与孙膑一起研究作战计划。田忌认为应该率军北上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孙膑不赞成这种打法,说:“赵国的将军哪是庞涓的对手?等我们抵达邯郸,邯郸早被攻下来了。如今魏国的精锐部队全都在赵国,后方空虚,如果我国率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后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要放弃攻打邯郸的计划而回师自救。这样,既可解邯郸之围,达到救赵的目的,又可在魏军长途跋涉、疲于奔命之际,抓住时机,狠狠打击魏军。”田忌听罢,心中大喜,依照孙膑的计谋引兵向魏国进发。
庞涓中计
为了迷惑庞涓,使其无法把握齐军的真正意图,孙膑让田忌先进攻魏国的平陵。孙膑说:“平陵城虽小,但管辖的范围很大,人口众多,兵强马壮,是战略重镇,很难攻取。我们去进攻平陵,途中必经魏国的市丘,我军的军需补给道路肯定会被魏军轻易切断。我们进攻平陵就是为了向敌人做出我们不懂军机的假象。”于是,田忌率齐军攻打平陵,并特意派有勇无谋的将士出战,故意败给魏军。
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连遭败绩,认为齐兵并无多强的战斗力,根本没把齐军放在眼里,于是集中兵力猛攻邯郸。邯郸守将等不到齐国的救兵,而赵军死伤惨重,于是邯郸守将向庞涓献城投降。庞涓很是得意,派人向魏王告捷,正想接着引兵深入赵国腹地,突然听说齐军偷袭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大惊失色,马上班师回救。原来,孙膑让田忌在进攻平陵的同时,又派出一支精锐的部队直逼大梁。
庞涓顾不得休整军队,日夜兼程,驰援大梁。但他万万没有料到,攻击大梁的齐军仅仅是齐军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埋伏妥当,以逸待劳等着他。当庞涓率领大军匆匆渡过黄河,走到桂陵时,进入了齐军的埋伏圈。齐军突然间奋勇杀来,魏兵是疲惫之师,又事出突然,队伍大乱。原来孙膑早已安排探马刺探庞涓军情,知道庞涓已快到桂陵。庞涓被齐军包围,难以脱身。结果一说庞涓被擒,后被放回再度为将。一说带着少数残兵从战场上逃走。
“桂陵之战”后,魏惠王被迫讲和,把邯郸归还给了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