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全文阅读 > 第21章 古语精言(20)

第21章 古语精言(20)


  【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出自《颜氏家训·文章》。意思是;写文章应遵从“三易”的原则;一是内容要明白清楚,二是要没有生僻难认的字,三是读起来要朗朗上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杜甫诗《偶题》。得:写的好。失:写的不好。寸心:指作者自己的心。意思是:著书立说是流传千古的大事,写的好与不好,只有作者自己的心里清楚。

  【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出自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襟袍:胸怀抱负。斯:那么,就。意思是:有了最远大的抱负,最渊博的知识,才能写出第一流的诗文。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出自宋代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行;指写文章。意思是:写文章该写的就尽情地写下去,不该写的就收笔不写。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自唐代李白诗《经乱离后天恩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芙蓉:指荷花。意思是:文章应该像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自然,毫无雕饰做作。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出自宋代陆游诗《读近人诗》。气骨:指文章的精神和内容。意思是:在词句上过分雕琢本来就是文章的一大弊病,刻意追求奇险尤其会损害文章的精神和内容。

  【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出自《颜氏家训·勉学》。博士:指学识渊博的人。意思是: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想买驴,结果写了三页纸也没有出现一个“驴”字。现常用来讽刺文章文辞繁冗、不得要领、苍白空洞。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出自唐代贾岛诗《题诗后》。二句:是指《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意思是:写两句诗用了三年的时间,一声长吟不禁流下两行热泪。表现了作者对创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刻苦精神。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唐代杜甫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耽:迷恋,嗜好。意思是:我为人性情古怪,偏好题诗作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表现了作者对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

  【作文勉强为,荆棘塞喉齿。乃兴勃发处,烟云拂满纸】出自清代郑板桥诗《赠胡天游弟》。乃:如果。烟云:比喻文章。意思是:写不出来时勉强为之,就好比在喉咙里塞上了荆棘一样。如果是在兴致勃发的时候写,文章就会如行云流水,跃然纸上。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出自唐代卢延让诗《苦吟》。意思是:为了用妥一个字,要反复吟诵,连胡须都捻断了好几根。即写作者冥思苦想、斟词酌句之艰苦情态。

  【诗不改不工】出自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意思是:文章不经过反复的修改,就不能完善。

  【炼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出自宋代杨万里诗《晚寒题水仙花并潮山》。槌:也作“捶”,即锤炼。意思是:写文章炉炼捶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怎么能够缺少呢?但仅靠这些,还不一定能写出出色的作品来。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出自《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相传是楚国人卞和进献给楚王的宝玉。采:同“彩”。意思是:和氏之璧本身就有着自然之美,用不着各种颜色的来加以装饰。比喻文章也应保持清新自然之美。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出自晋代左思《三都赋》。意思是:美化一样东西,贵在能按照它本来的面貌,而不加以夸大;赞赏一件事情,也应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不做任何虚构。说明文章应反应事物的本来面貌,尊重事实,不要刻意文饰,过分美化。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出自唐代白居易诗《诗解》。意思是:每天都有新作写成,这不是为了名声。将旧时的诗句拿来不断地进行修改润色,还不妨可以借此愉悦性情。说明创作要勤于修改。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出自唐代杨巨源诗《城东早春》。上林:指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代指京城长安。意思是:若是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再去看花,那时一出门到处都挤满了看花的人,也就没有什么清新之致了。比喻写诗作文要有敏锐的感觉,善于最先撷取好的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诗《观书有感》。那:同“哪”。意思是:若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这是因为水的源头是长流不断的活水。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出自宋代陆游诗《示子遹》。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想学诗的话,就要在作诗之外多下功夫。说明诗人应多观察生活,参加实践。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出自金代元好问诗《论诗三十首》。意思是:文章如果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并且是发自内心的,那么自然就会传神生动,而闭门苦思,即使搜肠刮肚也不能写得真实贴切。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意思是:善于作文的人,即使写上万篇,其才思还有富裕,但却为用上一个恰当的字,常常感到难。

  【登临自有江山助,岂是心中不得平】出自宋代洪适诗《此韵蔡瞻明登巾山》。登:登山。临:临水。江山:指自然景物。意思是:登上高山或者面临大海,大自然的秀丽景色都会促使你的文思涌动,怎么能说只有在心境愁苦、百般抑郁的时候才能写成文章呢?说明外界的客观事物对创作有着推动作用。

  【惟陈言务去】出自唐代韩愈《答李翊书》。惟:助词,无实际意义。务:一定,务必。意思是:一定要将文章中那些陈词滥调的东西删除掉。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翻空:联想。意思是:写作时,文思凭空想象,意蕴容易奇特,但要用具体切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常常难以运用的巧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操:掌握,演奏。器:这里指剑。意思是:演奏了上千个曲子以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以后才能识别宝剑。比喻要评论别人的作品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学修养,只有自己读的多了,才有能力评论。

  【文章最忌随人后】出自宋代黄庭坚诗《赠谢敬王博谕》。意思是: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一味模仿,而写不出自己的风格。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出自唐代刘禹锡诗《杨柳枝九首》。前朝曲:指过去的曲子。意思是:请你不要弹奏那些以前的曲子了,还是听听新编成的《杨柳枝》吧。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出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意思是:别人轻易就说出来的,我就少说;别人不易说出来的,我能用简洁明了的话轻松地说出来,这样的诗就避免了俗套。说明创作应独辟蹊径,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出自金代王若虚诗《评东坡山谷四绝》。衣钵:法衣和钵,这里喻指前人的风格。意思是:文章贵在能独创新体,标新立异,一味地沿袭前人的风格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创作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意思是:诗中隐蕴着画的意境,画中饱含着诗的美妙。

  【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出自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倚马:指身靠战马写文章,《世说新语》中记载:晋代袁宏随桓温出征,曾倚马起草文书,当即完成,后常用“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一挥而就。意思是:一天之内就能写出一万字的文章,靠在战马前动笔,当即就可以完成。

  【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出自清代袁枚诗《谒岳王墓十五绝句》。横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意思是:为文作诗不必非要依照古法,只要独具匠心,就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想法来写,自然会有雷电云雨绕膝而生。说明写文章不要拘泥与古法,要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出自北齐魏收《魏书·祖莹传》。机杼:织布用的机器,比喻文章的构思命意。风骨:风格。意思是:写文章必须别出心裁,有自己独创的新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语“自出机杼”即由此而来。

  【文章最忌百家衣】出自宋代陆游诗《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意思是: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东拼西凑,而没有自己的独创。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衮衮笔头倾】出自金代王若虚诗《论诗》。三江:指四川境内的岷江、涪江和沱江。衮衮:即“滚滚”,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意思是:写诗作文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材料,不假细琢,写起来就像滚滚的江水一样,豪放洒脱。诗句常用来赞誉写作者才思敏捷、挥洒自如。

  【我手写我口,古意岂能牵】出自清代黄遵宪诗《杂感》。意思是:我写文章,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口中想说的话,前人的语意观点怎么能拘束我呢?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出自宋代杨万里诗《和李天麟二首》。意思是:学习古人的诗作,不能被其束缚,做到不囿于俗见,不因袭他人,自然会富于独创。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出自宋代戴复古诗《论诗十绝》。意思是;写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切忌跟在别人身后模仿因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自唐代杨巨源诗《城东早春》。新春:初春。半:大半。意思是:诗人最偏爱早春清新的景色,绿柳才刚刚发芽,透着微微的黄色,大多半还没有长匀呢。说明诗人对美更加敏感,更加善于发现新事物,勾画新境界。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出自唐代杜甫诗《解闷》。意思是:又想起了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句,清新亮丽,句句都值得流传后世,流芳千古。此句原为作者称赞孟浩然的诗句所作,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称赞那些清新亮丽的诗句或文章。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自宋代黄庭坚诗《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意思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只知道跟着别人跑,那么永远都是落在别人后面,只有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境界。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出自晋代陆机《文赋》。意思是:文思是发自于内心,如风飞扬;言语流于唇齿,似泉流淌。诗句用风和泉形容人才思敏捷、文笔流畅。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出自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意思是:说笑、恼怒、谩骂,随口说出的话,都是好文章。用来赞扬文章文笔灵活绝妙。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著:同“着”,接触到。风流:指诗中所描绘的事物的精神实质。意思是:不使用一个直接的词语,却将事物的精神实质表达的透彻淋漓、美妙超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惊风雨:形容迅速、敏捷。泣鬼神:形容神妙。意思是:下笔犹如疾风暴雨,诗写成能使鬼神感动而哭泣。赞叹李白下笔之敏捷,诗篇之神妙。

  【惊骛八极,心游万仞】出自晋代陆机《文赋》。骛:急驰。八极:八方的极边,形容极远。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万仞,形容极高。意思是:精神飞驰于八极之远,心神游览于万仞之高。用来比喻作品想象力丰富,不受时空的限制和束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越发。钻:钻研。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出自金代元好问诗《论诗》。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手握自己的凌云大笔纵横挥洒,如果只是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那就实在太可怜了。说明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不能只是一味地仿效别人。

  【闳其中而肆其外】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闳:也作“宏”,博大精深。中:指内容。肆:奔放自由。外:文辞,即文章的形式。意思是: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辞上却流畅奔放。极言文章之妙。

  【小诗有味似连珠】出自宋代苏轼诗《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连珠:古代文体名,晋代玄傅曾说其“辞丽而言约”、“历历如贯珠”,因此而得名。意思是:诗文虽然短小,但每一句都隽永有味,就像串联的珠子,每一粒都晶莹剔透。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吐纳:谈吐,发出声音。珠玉:比喻诗文之美。意思是:吟诵咏唱诗文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好像吐珠纳玉般地悦耳动听。极言诗文语言的美妙和生动。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晋代陶渊明诗《饮酒》。辨:同“辩”,解说。意思是:置身于大自然中,其中有不尽的妙趣真意,想要解说,但却忘记了该怎么去说。诗句原意是赞誉作者的隐居生活,现长用来形容诗文蕴涵着不可言传的意趣和神韵。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请麻姑痒处抓】出自唐代杜牧诗《读韩杜集》。杜韩:指杜甫和韩愈。麻姑:相传为一为仙人,《神仙传》中曾记载:“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含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意思是:烦忧的时候,读读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就像是在大痒之时,请到了麻姑抓痒一样的惬意舒适。诗句用“麻姑搔痒”这一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杜诗韩文的精美。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唐代杜甫诗《戏为六绝句》。意思是:不轻视今人,同时也更推崇古人,只要有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意思是:对于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圣人都会觉得耻辱。

  【文起八代之衰】出自宋代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两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之衰是指自东汉等八个朝代以来,盛行骈体文,文体形式呆板,很难具体细致地表现内容,只追求辞藻华丽,是一种程式化的浮夸文风。意思是:韩愈的文章振兴了八代以来日渐衰落的传统古文。

  【学不必博,要之有用】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意思是:学识不一定要有多么渊博,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出自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意思是:不通过教授别人以及自己的学习,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为学大病在好名】出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贪图虚名。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出自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守约:掌握要领。意思是:学识不够渊博,就无法得其要领;志向不够坚定,就不会努力实行。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出自《荀子·儒效》。法:法度。意思是:能够有老师、有法度是人最为宝贵的事情;没有老师、没有法度是人最为不幸的事情。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出自宋代黄晞《聱隅子·生学篇》。意思是:人生在世,如果不知道学习,就如同没有出生一样;学习了而又不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就如同没学一样;领会了其中的道理而又不能实行,就如同没有领会道理一样。

  【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出自《陆象山集·语录》。意思是:学习的人不能有所长进,只是因为太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了。

  【学者不长进,其病根只在护短,恐人笑己之不知也。一笑即耻,而终身之笑,顾不耻乎】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顾:难道。意思是:为学之人之所以不能长进,根本原因就是护短,恐怕别人笑话自己无知。被别人笑话一次就觉得耻辱,被别人笑话一辈子就不是耻辱了吗?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就好象是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怕追赶不上,等追赶上了,又害怕会失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