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全文阅读 > 第23章 古语精言(22)

第23章 古语精言(22)


  【东风一放花千树】出自宋代辛弃疾词《青玉案》。意思是:无数的花灯,就好像是春风在夜里吹开了千树的繁花。此句描写了元宵节里灯火辉煌不夜天的喜庆场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柳宗元诗《江雪》。蓑笠:指蓑衣、斗笠,用以防雨。意思是:群山中,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小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只有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诗句仅用了二十个字就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空疏冷寂的境地,描绘了一幅辽阔高远,气氛静谧的雪景图。同时,也画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傲岸的骨气。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出自(南朝·宋)谢灵运诗《岁暮》。朔风:北风。意思是:洁白的月光照着积雪,强劲的北风如哀鸣般狂啸。诗句描绘了一副晚冬时节月夜雪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代王湾诗《次北固山下》(又作《江南意》)。意思是:夜色还没有褪尽,海上就已升起了一轮红日;旧年尚未过完,春天的气息就已绽露了出来。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出自唐代韩愈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河:银河。波:月光。意思是:纤细的晴云向四外卷去,看不见天上的银河;清风吹拂夜空,月光如水般荡漾。诗句描写了八月十五纤云四卷,圆月当空的景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诗《清明》。意思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地下着,路上的行人都像丢魂失魄似的。诗句中“纷纷”二字极妙,既是形容雨纷纷而落,也是形容分的心绪有些凄迷纷乱,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出自宋代王安石诗《南浦》。鹅黄:幼鹅的毛呈嫩黄色,这里指柳条变绿之前呈现的淡黄色。意思是:春风的吹拂下,碧绿清澈的溪水微波粼粼;暖阳的照耀下,随风摇曳的嫩柳悬垂半空。两句诗将初春的景物刻画得让人心旷神怡。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出自唐代李山甫诗《寒食》。放荡:放纵。披猖:飞扬。意思是:春风尽情地吹拂,吹得花儿恣意飞扬,女孩纵情地荡着秋千,高高的似乎要飞过矮墙。诗句描绘了寒食佳节特有的景色。

  【由来月明如白日,共道春灯胜百花】出自唐代王维诗《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由来:自始以来。春灯:即指花灯。意思是:自始以来,元宵之夜的月亮就明如白日,这个夜晚,大家一起游玩,都说这元宵的花灯比那百花盛开还要美丽。诗句描写了元宵夜花灯如昼的景色。

  【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出自宋代毛滂词《蝶恋花·寒食》。意思是:红杏的枝头还留着寒食时下的雨,燕子在忙着衔泥垒筑新巢,不停地飞来飞去。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出自唐代崔夜诗《上元夜》。意思是:有谁家能见到元宵的月亮而能够无动于衷不去观赏呢?有哪里看到处处都在闹花灯而忍得住不去看呢?诗句写出了元宵夜景之诱人,以及人们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

  【华灯火树红相斗。往来如昼。桥河水白天青,讶别生星斗】出自宋代张先词《玉树后庭花·上元》。火树:比喻辉煌明亮的灯火。讶:惊讶,怀疑。意思是:辉煌明亮的灯火争奇斗艳,照耀着大地如同白昼一般。桥下的河水闪耀着白色的光芒,天空一片碧青,无数的华灯倒映在河中,让人怀疑这元宵之夜又生出里一些星星。几句词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如画的景致。

  【呼卢院落哗新岁,卖困儿童起五更】出自宋代陆游诗《岁首书事》。呼卢:古时一种博戏,人们岁首聚博,叫做试年庚。卖困:宋代时江浙的一种习俗,儿童们都在立春这一天相呼“卖春困”,以取立春后农事将兴,欲人振奋之意。意思是:元旦,人们在院落里聚博,传出阵阵喧哗,儿童们在五更时就起床相互呼喊着“卖春困”。两句诗表现了元旦时的热闹气愤。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出自唐代贾岛诗《暮过山村》。怪禽:叫声怪异的鸟。意思是:一种叫声怪异的鸟在凄辽的原野上空嘶叫,让日暮中孤单的行人心里深感恐惧。诗句描写了荒僻的山村在夜幕降临时阴森恐怖的景象。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出自宋代梅尧臣诗《鲁山山行》。意思是:人家在哪里呢?只听见一声鸡鸣从云外传来。有鸡就会有人家,因此听到了鸡鸣,人家也就不远了,颇具意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暖树:指向阳处的树或树枝。“争暖树”、“啄春泥”:均指筑巢。意思是:有好几处,早来的黄莺都在争着将巢穴筑在向阳的树上,还有不知谁家刚飞回的燕子在飞进飞出忙着啄衔垒窝的春泥。诗句用早莺和新燕的动态写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早春胜景。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出自唐代魏征诗《述怀》。意思是:寒冷的夜里,古树里传来阵阵鸟儿的哀鸣,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长猿的哀叫。两句诗将作者夜行时的萧索和肃杀展现了出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王勃诗《腾王阁序》(一作《秋日登洪府腾王阁饯别序》)。鹜:野鸭,这里指能飞的野鸭子。意思是:艳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同向天边飞去,秋天的水面与广阔的碧空融合在一起。诗句用晚霞、孤鹜、秋水、长天,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境界旷远的暮秋天景图。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自唐代李益诗《塞下曲》。燕歌:一种歌曲名。鸿:大雁。意思是:燕歌还在悠扬不断地唱着,边塞的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牧马成群结队地嘶鸣欢叫,边塞的原野已经长出了一层嫩绿的小草。诗句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边塞春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出自唐代杜甫诗《登高》。渚:水中的沙洲。意思是:天高云淡,秋风呼啸,两岸猿声哀啸;渚清沙白,鸟儿在自由飞翔。诗句描绘了一副精美的江边秋景图。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唐代杜甫诗《水槛遣心》。斜(旧读xiá霞):斜飞。意思是:蒙蒙细雨中,鱼儿摇曳着浮出水面;徐徐微风里,燕子斜斜地在天空飞翔。诗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燕的情态,生动细腻,为诗评家所交口称赞:“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出自唐代杜甫诗《曲江》。蛱蝶:一种蝴蝶。见:同“现”。款款:缓缓的,悠然自得的样子。意思是:在花丛中穿梭的蝴蝶翩翩起舞,忽隐忽现;在水面上飞行的蜻蜓一点即起,悠然自得。诗句极富天然之妙。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宋代张先词《天仙子》。暝:日落,天黑。意思是:天色渐黑,鸟儿双双栖息在沙地上;云开月现,花影在微风中婆娑起舞。诗句描写了黄昏时分的幽静。

  【地阔鸟飞迟,风寒马毛缩】出自唐代刘长卿诗《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迟:缓慢。意思是:大地辽阔,连天上的鸟儿的飞翔也显得慢了;寒风呼啸,连马儿身上的毛都不禁缩了起来。诗句用“迟”和“缩”两个字表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凄寒。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出自唐代张虫宾诗《夏日题老将林亭》。意思是:淋漓的细雨汇成涓涓细流,将墙头的小草都冲得垂了下来;徐徐的微风来回吹拂,将四散的落花都聚了起来。两句诗中细雨、微风、纤草、落花,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清新而又自然。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出自唐代杜甫诗《曲江对酒》。逐:追随。兼:间杂。意思是:桃花与杨花随风轻轻飘落,黄色的鸟群中不时地夹杂着白色的鸟一同飞翔。诗句中“细逐”、“时兼”四字自然地表现了落花的轻盈和飞鸟的欢跃,将暮春景致描绘得生动而传神。

  【夜深风竹敲秋韵,千叶万声皆是恨】出自宋代欧阳修词《玉楼春》。意思是:深夜里,秋风吹起,竹叶敲奏出阵阵秋声,只是所有的竹叶和声响都充满了愁和恨。两句词展现了深秋的悲凉,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意思是:暮春三月,江南到处芳草遍地,树上鲜花丛生,成群的黄鹂四处飞舞。诗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千古名句,成语“草长莺飞”即来源于此。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出自宋代周邦彦词《苏幕遮》。初阳:刚刚升起的太阳。宿雨:昨天夜里下的雨。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干了昨夜滴落在荷叶上的雨珠。水面上的荷叶洁净而浑圆,微风吹来,一片片都迎风而立。三句词将荷叶的风姿绰约刻画的入木三分。

  【桃花乱落如红雨】出自唐代李贺诗《将进酒》。意思是:纷纷飘落的桃花犹如天将红雨一般。诗句描写桃花飘落之景,比喻形象生动,读来如现眼前。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意思是:各种颜色的花开的越来越多,渐渐地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小草开始生长,才刚刚能没过马蹄。两句诗将钱塘湖的春景生机盎然,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诗《小池》。尖尖角:卷着的嫩荷叶。意思是:嫩嫩的荷叶才从水中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就有蜻蜓飞到了上头。诗人以细腻的观察,独特的体验,刻画了初夏独有的景物,让人感觉幽静清新。现常用后两句比喻人们对新事物的关注。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宋代苏轼词《蝶恋花》。意思是:枝条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任凭是天涯海角,什么地方没有香草呢!两句词情思绵邈,清新雅丽,具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现常用后一句比喻天下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莲叶:指荷叶。别样:特别,异常。意思是:一眼望去,片片相接的荷叶就像一片碧绿的海洋,一直接到天边;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诗句抓住荷叶的绿与荷花的红,形成鲜明的对照,色彩更艳,诗意更浓。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出自宋代秦观诗《春日》。春泪:指未干的雨珠。意思是:雨珠还盈盈地挂在芍药的花瓣上,就像一位多情的少女眼里含着晶莹的泪珠;蔷薇娇弱无力,连枝条都匍匐在地上。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代宋祁词《玉楼春·春景》。意思是:绿杨翠柳,如烟似雾,美景之外,尚存一丝寒意;红杏开满枝头,蜜蝶狂舞,其喧闹更显春意盎然。诗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时的景象,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可爱,尤其一个“闹”,可谓卓绝千古。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释志南诗《绝句》。意思是:杏花开放,微微的细雨落在衣服上,似湿非湿;杨柳轻扬,徐徐的春风吹在脸上,全无寒意。作者将“杏花”、“杨柳”与“雨”、“风”相连,将读者引入到春的芬芳与温柔当中,如坠梦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诗《游愿不值》。意思是:满园的春色关都关不住了,一蜘红艳艳的杏花已经从墙上探出了头。诗句并为真正描述园中如何的繁花似锦,但一个“关不住”、一个“出墙来”却依旧给读者无限的感染力,让人很容易想到园中百花怒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出自唐代白居易诗《天津桥》。缲:同“缫”,抽丝。意思是:那些随风摇摆的细长的柳丝像是春风一根一根抽出来的;那些又软又短的密密的嫩草像是细雨一点一点剪出来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诗《惠重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边,已经开出了几枝桃花;春天到了,江水转暖,这一点鸭子最先知道。诗句中有动有静,将一副春景描写得饶有韵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宋代林逋诗《山园小梅》。暗香:指清幽的香气。意思是:疏朗的花影斜映在清浅的水中,淡淡的幽香飘溢在昏黄的月色中。诗句以清浅的塘水和朦胧的月色作陪衬,写出了枝影的优美和香气的袭人,烘托了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堪称绝唱。

  【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早春时节,草色初见,远看一片嫩绿,但走近一看反倒看不出,好像什么也没有似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初春景色细腻的观察以及诗人高超的笔力。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诗《山行》。坐:因为。意思是:把车子停了下来,只因为非常喜爱这枫林的晚景,那落上秋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的花儿还红艳呢!诗句表现了秋日山林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热烈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诗《寒食》。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城。花:亦解作柳絮。御:御苑。意思是:春日的长安,无处不飞舞着落花;寒食节,御苑的柳枝在东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两句诗就将落花漫天、柳絮飞扬的暮春景色展现了出来。现也常用前一句形容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春风江上柳如烟,夹岸桃花远趁船】出自清代井锱诗《寒食舟中》。趁:追逐。意思是:我的小船在江上疾驶,岸边的柳树如烟似雾,而江水两岸的桃花就像在追着船儿一样。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出自唐代梦浩然诗《夏日南亭怀辛大》。意思是:微风吹来,飘过阵阵荷花的香气;竹露盈圆,落地时清脆有声。诗句描写了夏日夜晚的景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唐代崔颢诗《黄鹤楼》。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历历:清清楚楚,清晰。汉阳:地名,在今武昌西北。萋萋: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地名,唐时在汉阳西南的长江中。意思是:阳光下的汉江对岸,汉阳的绿树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茂盛喜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唐代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漠漠:密布的样子。阴阴:幽暗的样子。意思是:积满雨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飞舞;幽暗茂盛的树林里,黄鹂动听地歌唱。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唐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习惯对妇女的美称。蹊:小路。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庭院里,小路上开满了花儿,许许多多的花儿将花枝都压弯了。前面的“满”字与后面的“千朵万朵”前呼后应,表现了繁花似锦的景象。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出自宋代秦观词《好事近》。意思是:春天的雨水让路旁的花儿竞相开放,开放的花儿在风中摇摆,给大山又增加了无限春色。诗句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