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耀州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温韬挖掘了关中十八陵中除了乾陵之外的十七座皇陵,敛取陵中无数金银珠宝。《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资治通鉴》也有类似的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郡,唐帝诸陵发之殆遍。”嵯峨山临近唐太宗昭陵,而雍州即是关中地区。《资治通鉴》又记载:“(后周太祖)屡诫晋王日‘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唯多藏金玉故也’。”这一记载不仅坐实了温韬盗墓之事,也说明温韬盗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赤裸裸地抢劫财物。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盗墓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
北宋八陵被盗案:大金官兵掘宝记
宋朝前后有九个皇帝临朝,除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囚死于漠北以外,其他七个皇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共七帝八陵都选址于远离都城开封的河南巩县。
宋陵的规模与秦、汉、唐诸陵有一定的差距,在设施布局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制度和规律。七帝八陵分布在相距不足10公里的范围内,而且帝陵周围陪葬着21位皇后陵,140多座皇族子孙墓,还有功勋卓着的将领和文臣的7座墓,以及各帝宗室200多座,形成了一个大而密集并各成体系的陵区。陵区内每座皇陵都有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分为上宫和下宫。远离京都下葬,送葬耗费颇大。赵匡胤下葬时仅护驾的就有3500多人,宋太宗赵光义下葬时,护驾人员增至9400多人,而到了宋仁宗赵祯时,护驾人员多达46000多人,其耗费之大历史罕见。
靖康之耻后,宋陵大规模被盗。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草原民族金国,发动军队大举南侵,昏庸的徽、钦二帝被金兵劫掠北去,宋八陵首次遭到大规模破坏。大金官兵大肆盗掘八陵。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抗金英雄岳飞大败金兀术于朱仙镇,后专门派人前往察看北宋皇陵,并加以整修。
北宋灭亡之后,巩县八陵都遭到了破坏。据传,有一次刘豫从士兵手中得到一只水晶宝碗,认定不是一般民间所有,便查实是出自哲宗的永泰陵,于是组织盗掘队盗墓。永泰陵被掘开后,珍宝被洗劫一空,尸骨暴露在外。从此,不仅北宋诸陵被挖掘殆尽,甚至连民间冢墓也无一幸免。金灭亡后,元朝控制了北宋陵区,一切地面建筑除石雕外都被尽犁为墟。
永昌皇陵被盗案:惊魂未定“朱漆脸”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京城皇宫的万岁殿中离奇驾崩,遗命安葬洛阳巩义,陵寝名为永昌陵。永昌陵占地4000亩,遍种松柏环绕陵园,郁郁葱葱,故名“柏城”。
北宋年间,民盗相继兴起,最有名的一个盗墓贼的绰名叫“朱漆脸”,他所盗之墓就是永昌陵。
“朱漆脸”并不是盗永昌陵的始作俑者,永昌陵的首任盗墓者是大齐皇帝刘豫。刘豫盗宋陵时,重点是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昌陵虽然也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但是宋世祖赵匡胤的棺椁并未被打开。永昌陵也就成为北宋巩义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但是,也正因为这一点,永昌陵在躲过刘豫后,却没有逃出民间盗墓者的手心。
“朱漆脸”经过一番详细勘察后,制订了盗掘永昌陵的计划,带领手下人顺利地打开地宫,进入墓室。当“朱漆脸”见到石床上安然如初的棺椁时,心中一阵狂喜。
打开棺椁,无数价值不菲的随葬品映入盗墓者的眼帘。当盗墓者们收敛尽覆盖在赵匡胤身上的随葬品后,皇帝的尸体暴露在人们面前。虽然经过几百年,可由于防腐措施得当,赵匡胤的尸体并未腐烂。他的腰间系着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朱漆脸”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便想方设法地要得到这条玉带。然而由于尸体僵硬,宋太祖的身量比较大、很胖,棺内空间又比较狭小,盗墓贼用尽各种方法也没能挪动赵匡胤的身体取走玉带。
最后“朱漆脸”想到一个办法,他用一个带子套上太祖的脖子,一端系在自己腰间,他跨骑在尸体上,试图用腰部的力量将尸体拉起来。这个办法果然奏效,赵匡胤的尸体被拉了起来。但就在赵匡胤“坐”起来的一瞬间,尸体的嘴巴突然张开,一股黑色黏液喷射出来,不偏不倚正喷在“朱漆脸”的脸上。“朱漆脸”惊得失魂落魄,以为是防盗的毒液。其实,这黑色的黏液是古人的尸体防腐剂,古人经常在临死前服下剧毒的药物,这样有助于尸体的保存。这种剧毒药物在人体内会腐蚀掉整个内脏,将其化成液状存留在体内。当有盗墓者搬动尸体时,尸身受到挤压,液体就会从嘴里喷射而出,灼伤人的皮肤。
后来,“朱漆脸”发现自己没有中毒,便渐渐放下心来。但是这粘在脸上的黑黏液却无论如何也清洗不掉,落得的“朱漆脸”的名字也就流传开来。而盗墓贼“朱漆脸”的本名渐渐地却被人遗忘了。
郢靖王墓被盗案:屡盗未遂及墓地真相揭秘
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生于明洪武戊辰年(1388年),1391年册封为郢王,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一月初一日病逝,享年27岁。
郢靖王墓建筑规模宏大,完全符合明代早期亲王陵寝规制。据《兴都志》记载:郢靖王墓,在兴都城南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妃郭氏合葬。享殿七间、东西厢十间、神厨五间、宰牲房三间、鼓楼一座、碑亭一座、棂星门三间、券门三间、红墙周回一百二十七丈、内官住宅一所。正德十一年(1516年),殿宇圮坏,睿宗献皇帝命官修理。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钦赐修葺,寝阁帷帐焕然一新。
自1999年以来,盗墓分子利欲熏心,多次对郢靖王墓实施疯狂炸盗,盗洞最深达8米,其中两次炸穿地宫券顶,受损严重,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但是盗墓数次未遂。
2005年,广西桂林人黄某看了《南国早报》刊发了湖北钟祥古墓众多,梁庄王墓发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的文章之后,顿起盗掘之心。随后,黄某伙同龙某、潘某等6人于3月初窜至钟祥郢中城区,以参观为名,在市博物馆里了解到有关情况后,确定明显陵和郢靖王墓为盗掘目标。6名盗墓贼备齐工具,趁夜幕盗掘郢靖王墓,疯狂挖掘3米多深。
次日凌晨,附近村民发现古墓旁有很多湿土,遂向所在地的九里派出所报警。当晚8时许,警方当场将6名盗墓贼中的4人抓获,另2人仓皇逃走,不久之后也落入法网。
郢靖王墓遭多次盗掘,虽幸免于被盗,但是黄某的盗窃活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4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发掘的意见函》,同意组织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5年12月的一天,王墓地宫正式开启,这个神秘的王墓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墓内的棺木和尸体已经腐烂。从剩下的牙齿及骨头来看,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郢靖王墓的后室是王、妃合葬地。棺床上已经看不见棺木的模样,只是堆积着一些物品。后室里发现了两个青花瓷瓶,一个刻着龙纹,一个刻着凤纹,保存完好,属于珍贵文物。在棺床上还有一个金光闪闪的金粉盒,上面有铭文,记载着制造年份,专家推测这有可能是王妃生前的用品。
在墓室的左右耳室里有6副腐朽的棺材,左耳室和右耳室各有3副,棺木的头部均向着中室,殉葬者的尸体已经腐烂,只留下一个殉葬者的头骨和牙齿。在耳室里,专家们还发现了6个瓷瓶和一些金银饰品,由此看出殉葬者是6位女子,在殉葬者的头骨下面还发现了金珠和玛瑙。而6位殉葬者的身份、年龄以及为何成了殉葬品,史书中均无记载。
明显陵被盗案:官宦向本朝皇陵伸黑手
明朝的皇家陵园除了盱眙祖陵、凤阳皇陵、南京孝陵和北京十三陵外,还有一处皇陵也是十分有名的,这就是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的明显陵。
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在嘉靖四十五年正式完工,前后共历时四十七年。陵园面积广大,由双城封建,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陵园由内外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裬恩殿、裬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三十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美妙绝伦。
明显陵的主人是朱佑杬,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明武宗朱厚照赐谥为“献”,按亲王规制营建陵园安葬。朱佑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他的陵寝安置规制也由原来的亲王级别提升到皇帝级别。
明显陵的被盗与明神宗有着极大的关系。明神宗的官宦之一陈奉在当时无恶不作,想尽一切办法意图最大限度地诈取钱财,甚至向本朝皇陵下了黑手。
一天,陈奉正在府中冥思苦想一些新的敛财之术,一份有关盗墓事件的密报打断了他的思路。陈奉从盗墓事件中看出了一个绝妙的财路——盗墓。“悉发境内诸墓”,盗得宝物无数。当时,在他权力范围内的坟墓无论大小,不论有名无名,几乎都被他派人盗掘了。从这些墓葬中,陈奉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无数的奇珍异宝。陈奉并没有忘记“本分”,把盗得的财宝分了一半给皇帝。他的盗墓行为使满朝为之哗然,并激起了许多忠实大臣的反对。巡按御史玉立贤就曾上奏,请明神宗下旨停止陈奉的盗掘行为。然而,自身因盗墓而受益的皇帝根本没有理睬他。明神宗的举动大大助长了陈奉的恶念野心,最终导致了陈奉盗掘显陵事件的发生。
陈奉得知显陵就在枣阳矿山旁边,就以采矿为名进驻明显陵。不仅大量的地面建筑被毁,陵墓地宫内也惨遭劫掠。陵墓内所有的陪葬品连同朱佑杬棺椁内的金银珠宝都被陈奉搜刮一空。据说,陈奉回京述职时,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货物数以万计,运载财宝的舟船首尾相连,长达数里。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奉还特意为护送财宝而增派了大量士兵护卫。
然而,陈奉回到京城,明神宗立刻就把他囚禁了起来,并对他施以酷刑杀死。罪大恶极的陈奉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清东陵被盗案:惊动朝野的军阀盗墓大案
清东陵是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精品,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位处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群山环抱,流水环绕。传说当年顺治帝来此处打猎,看到周围灵韵十足的山水美景,赞叹不已,当即传旨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清东陵是一座有五百八十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装修豪华,设计精美,葬有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五位帝王,还埋葬了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慈禧的陵寝。
慈禧陵装修华贵,所有石雕全部采用“凤上龙下”的花纹。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眼见证了慈禧入殓,晚年他在《爱月轩笔记》中回忆,慈禧棺椁中铺了厚达一尺的金丝串珠锦褥和珍珠,然后才放入尸身。慈禧头部放置荷叶,青翠透亮。脚下有粉红碧玺莲花、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这些花果皆用宝石天然纹理雕成,真实生动。左手侧放置玉石莲花一支,黑玉石荸荠一个;右手侧放置缠蟠桃的玉雕红珊瑚树一株。头部戴珍珠凤冠,凤冠上缀有鸡蛋大的珍珠。身着金丝串珠彩绣袍褂,身上盖着珍珠堆制成大朵牡丹花的衾被。棺椁里放着两百多个宝石制成的桃子、李子、杏子等果实,还倒进去四升珍珠、两千二百块宝石填充缝隙。
皇家陵墓自古以来就是盗墓贼垂涎的对象。1928年7月,规模庞大的清东陵被盗。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炸开,棺木中瑰丽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
事件发生后,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多方面调查,种种证据都指向了军阀孙殿英。据说在炮击发生前,军阀孙殿英的部队对清东陵附近进行了封锁。孙殿英盗墓之说越传越烈,因此他有了“东陵大盗”的恶名。
孙殿英是被蒋介石的队伍收编的十二军军长,驻守清东陵。清东陵的守陵官员推测,孙殿英是监守自盗。然而推测终究是推测,当时孙殿英的部队戒严,把清东陵围得如铁桶一般,没人知道陵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东陵被盗一个月后,北京着名的古玩集散地琉璃厂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位客人携带着一批罕见珍宝进入了琉璃厂最大的古玩店铺“遵古斋”。珍宝最终以十万元的高价被“遵古斋”收购。北平警备司令部洞察了这次秘密交易,对双方进行抓捕。审讯过后,发现出卖珍宝的神秘客人正是孙殿英麾下的师长。
事件报道后,社会上掀起强烈反响,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孙殿英则大声喊冤,说之前清东陵炮击是为了缴费,而这些珍宝是缴获的战利品。然而随后的一件事,让他百口莫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