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全文阅读 > 第2章 序(2)

第2章 序(2)


  同样,2010年12月7日,德国DAX30指数上涨了0.7%,报收7001.97点。这是该指数自2008年6月以来首次突破7000点大关。德国股市为什么会在欧洲频繁的债务危机中,成功站上2008年世界大萧条爆发前的位置,离2007年的8131.73点历史最高位相差不远了呢?为什么德国的核心资本敢于在频繁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大规模去配置德国股票呢?我们必须用金融世界的语言来解答,并且金融世界的语言只会有一种解答,那就是德国的核心层准备用不超过3年时间退出欧元区。欧元是诞生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逻辑错误设计下的货币。以2008年危机最严重的冰岛经济为例,冰岛政府在两年前决定强迫债券持有人承担银行系统崩溃的相关成本,这样冰岛纳税人最终所面临的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冰岛2010财政赤字在该国GDP总额中所占比例为6.3%,到2012年则将变为零。同时,2008年9月份以来,冰岛克朗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35%,这种跌势非常有助于冰岛以较快的速度恢复本国经济的结构性平衡。

  欧元区的爱尔兰政府2008年对本国金融体系提供担保的举措,在2010年带来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是许多银行都正面临着失去还债能力的困境。根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爱尔兰财政赤字在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将会达到32%。更糟糕的是,爱尔兰政府无法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获得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爱尔兰经济2010年的失业率维持在13.6%的较高水平,2011年仍将如此。在欧元区各国中,关于谁应承担银行倒闭的成本问题,正在演变成一个“烫手”的问题。《高等的文化控制》一书比较详细地说明了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现在,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全面爆发,德国的核心层非常明白,最终德国是不会去承担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匈牙利、希腊的结构性债务问题的。这样,在金融世界的配置中,一个简单的常识将呈现在我们面前——欧元未来将大暴跌,因为中国央行将来可能大量平仓欧元亏损盘。正如2005年中国国储局在海外铜交易市场以每吨3000美元,大量抛售铜合约,结果被海外对冲基金视为上帝赐予的大猎物,一哄而上全力围剿一样。中国国储局最终被迫强行平仓大量铜的空头合约,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铜价被中国国储局迅速推高到每吨8790美元,足足上涨了近200%,只用了一年时间,创造出铜历史上最短时间的最高价格纪录。

  现在,中国央行在2010年大规模的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行动中,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欧元储备已经不低于6000亿或8000亿美元,成本大概为1.30欧元,当世界预期到中国央行要平仓6000亿美元以上的欧元亏损盘时,我们将见证远比2006年铜大暴涨更加疯狂的欧元大暴跌。这就是德国股市为什么会在欧洲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中,走出如此强劲的走势的原因。用金融世界的语言看世界,才会明白真正的世界游戏规则。

  2010年12月,欧元区危机继续大规模蔓延,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建议采用欧元区国家的共同债券(即所谓的欧元债券),来防止欧洲今后再次发生金融危机。这一建议立刻遭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的拒绝。德国担心,发行欧元债券意味着自己要替信用较差的成员国分担风险,有损自己的信用评级。对于德国的立场,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表示,没有认真研究就加以拒绝,表明德国政府是以“一种非欧洲的方式在处理欧洲事务”,思维“有点简单化”。容克还说,这种在欧洲建立禁区和不考虑别人想法的做法令他感到非常吃惊。德国政府发言人对此回应说,建立欧元区共同债券的建议“不是新东西”,德国政府已认真研究过,“德国政府会继续拒绝这一建议”。这位发言人还重申了默克尔的立场,表示现在采用欧元债券既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法律上的问题。如果采用统一利率,那么欧元区成员国遵守财政纪律的刺激作用将会消失。世界的文明最终都是有国家性的,中国6000亿美元以上的欧元货币储备是违背世界文明的最终原则的。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德国股市就会一飞冲天,因为德国经济的高效率劳动生产率、优秀的中小企业结构、两德统一成本消化包括偏好储蓄的生活方式,将是全球化经济中非常具有竞争机制的体系。

  德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德国银行已向欧元债务危机国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发放了超过5000亿美元的贷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以上四国共向德国银行借贷了5127亿美元,折合3884亿欧元。德国因此成为国际上给予这些国家最多贷款的国家。其中借贷最多的为西班牙,达到2166亿美元;爱尔兰为186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借贷2.2万亿美元。由于西班牙经济前景黯淡,房地产业恶化状况超出预期,导致银行盈利和融资能力不足,预计西班牙银行业在未来12~18个月内的贷款损失将由2009年预期的1080亿欧元上调63%,至1760亿欧元。该国银行系统可能面临的净资产短缺约为170亿欧元,假如最坏的情况发生,其银行系统总体贷款损失最高可能升至3060亿欧元。在过去3年中,西班牙GDP总量下滑4.9%,失业率高居19.8%。西班牙将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困难、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局面,而且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将给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化及从市场中获得融资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欧洲地区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就像一个癌症晚期患者,需要不停地投入,最终欧洲财政无法消耗私人银行部门的坏账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欧元货币解体而成为“小欧元”。

  被视角影响的外汇储备战略

  我们知道,在2008年世界性大萧条中,走在美国次级债大崩盘风暴最中心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先生是美国高盛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经济最繁荣的网络科技时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鲁宾先生曾从事律师工作,后也进入美国高盛公司,并且从底层干到高盛董事长。美国的核心层金融实战和世界视角极其强悍,而中国技术官员几乎都是学院理论思维,严重缺乏金融实战和世界视角,对于中美金融战的结果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如果用索罗斯的金融理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己观点的束缚——来看,人们的思维往往长期处于结构性“短视”中。我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在海外的全球投资中屡战屡败,是因为中国央行思维长期处于结构性“短视”中的结果。比如,美国两房债券4000亿美元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明中国央行在全球追捧美国次级债中,其判断能力和全球小型投资者没有区别。更不可思议的是,在2007年美国大量金融公司破产前,中国中投公司以最高价格疯狂买入大量美国金融公司。大家都知道,2003~2007年,美国金融公司杠杆从20倍极速上升到35倍,这就好比2003年一家美国金融公司负债100亿美元经营,到2007年这家美国金融公司负债2000亿美元经营,这时,中国中投公司却认为这家美国金融公司负债经营能力应该在5000亿美元或1万亿美元,所以,中国中投公司2007年以最高价格疯狂买入大量美国金融公司。

  现在,中国央行开始了最大的闹剧——疯狂地大规模购买欧元。首先,大家应该知道欧元是个设计有问题的货币。其次,如果中国某个地区财政出现问题,那最终要由中国财政部来掏钱出面解决,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如果,西班牙或希腊财政出现问题,最终让德国和法国掏钱来出面解决是不可能的。正常情况下,欧元最终会在全球消失,而中国央行现在拼命抢购几千亿欧元,那倒霉的将是13亿中国人。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中国央行和美国央行理解经济和金融问题截然不同,活生生的例子就是,2010年本人通过出书和媒体呼吁,中国必须面对美元即将来临的长期大幅上升,应该100%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全部用美元短期国债储备,而2010年中国央行却全力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多元化”,大幅增加非美元货币储备,现在,中国央行手上有1.4万亿非美元货币储备。

  美国联邦基金委员会有一个重要宗旨——银行应该坚决杜绝把一切经济活动的判断建立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一成不变的“线性思维”之上。因为人性的集体性思维大部分时间,也就是99.9%的时间,认为市场的所有风险都是可以同时规避的。当0.1%的时间人类处于集体性同步思维思考风险问题时,世界经济就会爆发大萧条。自2008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全球政府以世界经济新增加负债20万亿美元为解决方式。但是,当市场最终回到“市场价格”时,这新增加的背负20万亿美元负债中的大部分负债者将破产,那将是“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

  现在,中国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分配如下——1.2万亿是美元(其中有4000亿美元是美国“两房债券”),2000亿由中投公司投资,1.4万亿是非美元货币。

  让我们演习一下,如果美元出现大幅上涨,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情况会怎样。

  美元出现大幅上涨后,中国1.4万亿非美元货币出现40%亏损;1.2万亿美元中4000亿美元的美国“两房债券”是市场无法兑现的,也就是说,中国央行手上届时只有8000千亿美元的流动性。届时,再扣除5000亿美元短期负债,美元大幅上升后,中国中央银行手上将只有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或许,届时1.4万亿非美元货币可以认赔40%平仓。可是,在全球市场处于做多美元的市场中,即使中国中央银行想要认赔平仓,可这么大的止损盘谁接手?届时可能得以亏损70%或亏损80%去平仓。美国金融部门和美国跨国公司现在手上储备了高达3万亿美元现金,这是史无前例的规模。而美国史无前例的美元现金规模,和中国央行手上新增加的史无前例的非美元货币储备规模,是截然不同的思维的结果。

  2001年,石油每桶25美元,黄金每盎司250美元,美元指数120时,本人曾呼吁中国应该用全力购买石油、黄金、铜、农田、森林、水资源和铁矿等作为官方外汇储备,应该全力减少美元储备。2010年,全球化的高速运行开始出现结构性债务依赖。2001~2006年,全球经济依靠的是美国人的负债;2009~2010年,全球经济依靠的是中国人“抢购房地产”的歇斯底里精神。2011年4月,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开始突破5%,随着市场力量的出现,人为推动全球进一步增加负债的可能性也将为“零”。在全球经济史无前例的债务规模的当前,当发现全球再没有一个国家会像2009~2010年的中国人那样疯狂负债,来承担世界经济责任时,持有美元,等待届时满大街的破产者,是美国现在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