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最高产量不到700万吨,但是美国农业部居然预测中国2010年棉花产量718万吨。中国种了多少棉花自己清楚,为什么还会听美国的预测?8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2010年8月棉花供需预测月度报告,表示全球2010~2011年棉花年末库存减少至4561万包(1包为500磅),而7月份还预估为4961万包;又把棉花消费量从1.197亿包上调至1.2087亿包。这个预测告诉市场不但库存减少,而且需求上升了,于是棉花期货价格就涨了。8月12日,各类基金便购买了约12000手美国洲际交易所棉花12月看涨合约。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当周ICE2号棉花期货和期权的基金净多头仓位较上周激增13019口(1口为5万磅),投机力量的净多头头寸增至11330口。
这些数据表的公布是公开的,人人可见,这还能说是美国别有用心吗?2010年9月4日~12日,美国国际棉花协会(CCI)副会长帕克带领的一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访问,在北京期间,代表团成员“认真”听取了中国棉花协会、中国国家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和中纺的报告。然后帕克说:“中国是美国原棉的最大客户,我们致力于满足中国客户的需要,不论在质量方面还是在及时交货方面,美国棉业将一如既往地遵守承诺,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棉花。”帕克这次访问给了中国棉花产业部一个高枕无忧的预期。无论美国是否在“合适”的时间访问了中国,对世界棉花的生杀予夺仍完全掌控在美国人手里,美国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按照美国长期战略需求进行精准打击。把失败归于对手的过于强大,这样使无能为力的国人在心理上或许会得到些安慰。
棉花的统治权不可能是中国的。中国、美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全球四大棉花生产国,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国,而中国则是最大的进口国,也是美国的第一大客户。据美国农业部2010年8月12日公布的数据,中国棉花进口需求量从1993年以来已经增长了24%。2009年中国全年度累计进口棉花250.5万吨,同比增长73%。其中从美国进口85.12万吨,占33.98%;从印度进口79.77万吨,占31.84%;从乌兹别克进口24.67万吨,占9.85%;从澳大利亚进口19.87万吨,占7.93%。
中国服装出口制造业对棉花的需求急速增加,同时又自毁棉田,把中国经济中这一难得的产业链人为拉断,而把美国棉花产业链到中间,为美国棉农的收入锦上添花。设想一下,用中国自产的棉花发展中国自己的对外服装贸易,中国人口优势的制造业使中国最有基础成为世界棉花帝国,哪有美国现在用棉花推动中国通胀的机会?中国棉农也可以体会一下四大棉花大国的世界地位。
2010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95万吨,同比增长1倍。印度本国服装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增加棉花供应,为保障国内棉纺织业原料供应,印度2010年5月21日起对棉花采取出口限制措施。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棉花进口商则立刻要求印度棉花种植者履行已经签署的棉花出口合同,否则将要求其支付合同违约金。孟加拉国是南亚纺织大国,年纺织品出口占出口总额80%左右。巴基斯坦虽然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但洪灾导致棉花减产近38万吨,2010~2011年,将至少进口68万吨棉花。而2010年印度为棉花需求自保而推出出口限制性政策,使国际市场棉花供应量减少。
2005年,全球棉花出口808万吨,美国占了283万吨,占全球棉花出口的35%。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曾预测,2010年度,全球棉花出口846万吨,美国将占322万吨,达到39%,所以2010年,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20%,产量增加了近50%,顺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2010年的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150%。美国棉农安全地赚进了2010年国际市场上棉花缺口和2010年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50%带来的所有利润。
中国没有认识到统计数据指导棉花播种的意义,没有一个可以根据预报决定产量的机制。棉花价格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呈现上扬的态势,2010年9月份棉价突破每吨2万元大关,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高。2011年3月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每吨31005元,每吨涨92元,在ICE期货强势上涨的刺激下,进口棉中国主港报价上涨7美分,远期装运的澳棉和巴西棉上涨了4~5美分,多数品种折人民币到岸价每吨突破4万元。目前,我国棉花产需缺口达400万吨以上,2011年棉花进口配额已经发放至企业,包括89.4万吨进口关税配额和170万吨滑准税配额,比2010年同期增加70万吨。专家分析,我国棉花进口除了国家的进口配额外,剩下均为企业进口行为。2010~2011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成本投入也不断飙升。2011年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下滑,企业也难以承担。美国棉农享受美国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补贴率高达89%,即每卖100美元棉花补贴89美元。而中国棉农每亩仅有15元的良种补贴,同时由于棉花生产成本的上升及产量、质量下降,导致棉价虽然暴涨,但棉农并未获得增收。中国如不重视对棉农进行补贴和扶持,中国对外棉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中国棉花也将步玉米、大豆的后尘,被美国所控制。把定价权让给美国棉农,这对于中国这个以制造业为生命线的农业大国是很危险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世界就这样运转着。
中药涨价的背后
中国百姓在个人支出上紧缩,中国经济在发展上浪费,各经济领域似乎都问题重重,中药产业也是如此。
中国出口的中药材常被退回来,因为农药残留、砷盐、重金属超标,这是由于我们的地下水受污染了,根茎类的药材用硫黄熏,贵重药材加重粉。现在全国都采用韩国进口的煎药机煎药,这种煎药机只煎一次药。有效成分煎出来的很少,医生可以开大剂量方剂,药材浪费的同时为个人和医院创收。每剂药中黄芪本来最多30克,现在能开到100~200克。黑附子过去规定超过10克医生要病人签字的,怕中毒,现在医生一次能开到80克。中药资源很多是稀有动物、稀有植物,但很多中药资源都被浪费了。
中药价格从2009年冬天开始上涨,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市场全部中药材涨幅为15%~353%。进入2011年以来,中药材的价格又已经涨了几次,而且都是翻倍地上涨。太子参历史最低价仅为每公斤9元,2010年年初价格为每公斤53元,2011年年初为每公斤400元。党参2010年年初到11月价格涨幅162%,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三甲中医院有很强的中药制剂研发能力,研发了许多切实有效的、西药难以替代的中药制剂,可是,现在这些医院的中药制剂室不得不停产或取消。医生会推荐患者改看西医,用西药来控制病情。对于医院来说,中药药品停产其实并非偶然,中药制剂价格是有关部门10多年前定的价格,20世纪90年代医院生产中药还是有利润的,而现在生产中药的成本比卖价高出几倍,药房赔钱做药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因此,2011年,许多医院中药制剂纷纷停产。中药是保佑中国人身体健康的守护神。这几年有很多有效而便宜的中药绝迹,给中华民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不能用金钱计数。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村中草药种植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且中药种植不同于蔬菜的短周期,很多中药生长周期很长,回本压力大,导致中药材减产,而且很多中药因为生态破坏而绝迹。从2000年起,全国药材总产量年均递减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