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全文阅读 > 第59章 红西路军记事(2)

第59章 红西路军记事(2)


  11月26日

  ●毛泽东致电徐、陈说:“《告指战员书》及25日部署电收到,甚慰。毛炳文部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电文详告作战方法:应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敌少,则主力从两翼包抄;敌多,则以一部钳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另一翼。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两翼包抄时,不可平分兵力,应置最大兵力于一翼。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缴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其一个团。

  ●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开往永昌西部之水磨关、水泉子等地,当即与追击之敌发生激战。

  ●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在永昌东部之八坝等地继续与敌激战,八坝一带之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等十余处红军据守的围寨,房屋大部被敌炮火摧毁,柴家庄、程家东庄等据点也遭炮火轰击。三十军指战员凭借断垣残壁奋力抵抗,并数次冲出庄外与敌肉搏。敌遗尸800余具,红军伤亡百余人。

  ●驻守丰乐堡的第八十九师二六四团遭敌袭击,当日晚西撤永昌境内。

  ●民乐县长张铸荆致电于学忠:据侦察人员报告:驻山丹红军一部,于11月23日西去甘州,路过东乐,24日东返东乐,住宿一夜,25日返回山丹。

  ●马步芳第一〇〇师骑兵旅旅长马朴并西宁民团骑兵旅长韩三成,率骑兵1300余人,由扁都口至民乐县,旋转往山丹,参加攻打红五军。

  ●敌马彪旅由永昌开抵山丹,行至东十里铺,受红五军部队阻击。敌军攻势猛烈,红军退守山丹城。

  11月27日

  ●永昌七坝、八坝战斗结束,红军各部按照西路军总指挥部的部署,后撤一步设防:红三十军主力进驻永昌县城及外围据点防守,一部到水磨关、新城子等地活动;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据守东二十里铺至东十里铺等地,第二十五师在水磨关、红庙墩、王信堡、水泉子等地,控制甘新公路两侧要点。

  ●红五军第十三师三十七团、三十九团夜袭驻山丹西二十里堡及野猫山之敌马朴部,连夜撤回山丹城内。

  ●敌马元海率马家军主力向西推进,并对驻守水磨关一带的红九军部队发动攻击,被红军击退。

  ●民乐县县长张铸荆致电于学忠说:“11月26日晚本县探报:共匪千余人窜至本县属地土关儿,距(县)城四十里。随后转窜山丹所属新开坝,打骑五师逃兵。”

  11月28日

  ●毛泽东致电徐、陈:“接25日部署电,感觉你们部队仍不集中,我的意见,把全部18000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进,退则集中退,打则集中打。不打则已,打则必消灭其一部。如此打两三次,问题就解决了。”

  ●敌军对水磨关、红庙墩一带的红九军部队发动进攻。

  ●为解决部队过冬服装、被褥等物资,西路军总部决定:强行征收永昌城乡地主、大商人的粮、油、皮、毛、布匹、棉花、牛羊,并组织动员各业工匠和广大妇女,为部队缝制冬衣、冬帽、鞋祙、皮衣。

  ●敌《剿匪概述》记载:“永昌县城及东二十里铺、红庙墩等地,共有赤匪一万一千余人,四处搜索火药、铜铁等物,积极制造炸弹,企图长期盘踞永昌、山丹,建立根据地。”

  11月29日

  ●驻永昌之西路军政治部及妇女团等单位,派出工作组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至是日,已组建县城西北隅、东北隅、西南隅、东南隅等四隅基层苏维埃政府,并选出出席永昌区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20余人。

  ●红五军第三十七团和四十五团奉命到山丹西十里堡大佛寺一带阻击敌军,与马彪骑兵旅、韩起功步兵旅发生激烈战斗,打退敌军四次冲锋,毙伤敌300余人,红军伤亡近百人,第十三师政委谢良左脚被打坏(后被截肢)。

  ●敌马元海分遣部队,对永昌东二十里铺、水磨关、王信堡等地红军据点,进行疯狂攻击,受到红军的坚决抵抗。

  11月30日

  ●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保安(今陕北志丹县),同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会合。

  ●红三十军机关及直属队移驻永昌县城,其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各一部,移驻县城东关和北海子一线。

  12月1日

  ●毛、朱、张、周、彭等联名致信蒋介石,严厉批评他调动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王均、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孙震、万耀煌、杨虎城、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高桂滋、高双成、李仙洲等部共260个团,围攻集结于陕甘地区的红军,“大有非消灭抗日红军,荡平抗日苏区不可之势”。信件向蒋提出:“应允许吾人之救国要求,化敌为友,共同抗日”、“如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即可开赴抗日前线。”

  ●西路军政治部及各单位工作人员,在永昌县农村建立起水磨关、梅家寺、头坝堡、赵家庄、通信堡、郭家南庄、水泉子、五坝、西十里堡等乡村苏维埃政府及青年队。

  ●敌马彪等部继续围攻山丹红五军,红五军严密防守,打退了敌人多次攻击。

  ●敌军一部向永昌西部水磨关一带迂回,企图切断永昌与山丹之间的联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与敌激战一昼夜,后在红三十军部队支援下将敌击退,毙伤敌约600名。

  12月2日

  ●陈昌浩、李卓然致电军委总政治部并朱德、张国焘,报告西路军政治工作和部队伤亡情况:渡河以来,共减员4303人,其中伤2009人,亡994人,掉队和失去联络1000人。伤亡人员中,营连干部129人,团以上干部15人,党团员伤亡比例很大。

  ●红五军在山丹县城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于是日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山丹县苏维埃政府。选举何文魁任主席,许裱匠任副主席,吴天福、郭长保、童登云、陈兴堂、靳汝贤等8人为委员,下设民政、财政、供给、土地、文教、市政6个部。

  ●敌马彪、马朴率骑兵两旅和三个反动民团逼近山丹县城,红五军乘敌军立足未稳进行突袭,迫使敌退出南关。红五军乘势反击,巩固了外围阵地。

  ●敌韩起禄、祁明山两旅向永昌东十里铺一线红九军防守的村庄进攻,受到九军指战员的英勇反击。

  ●国民党《青海日报》讯:“马(元海)指挥率队至永昌城东三十里铺附近,匪在此地盘踞十余处大小堡内。我军摸至猛攻,以密集队形连攻数堡,毙匪二百余人,俘匪五十余人,内女匪十二名,获枪五十余支。我军亦有伤亡。”

  ●国民党驻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飞抵武威,对马步青面授机宜,限期消灭红军。马步青向朱及随员贿赠重金。两天后朱返兰。

  12月3日

  ●敌马元海指挥马家军主力和七个民团,进攻永昌县城,驻守县城的红三十军和西路军总部直属队英勇还击,击退敌军进攻。

  ●两旅敌军分头进攻永昌县西部之梅家寺、王信堡、水磨关诸点红军阵地,红军与之激战,歼敌一批。

  ●敌军主力一部,进攻驻守永昌东十里铺红九军在晚阳墩、新庙墩、沈家墩、桥头堡等地的阵地,红军奋力战斗,击退敌八次猛烈进攻,毙敌300余人,红军损失140余人。

  ●马彪、马朴骑兵旅及三个民团,从三面进攻山丹县城的红五军,红五军据城固守。旋以第三十七、第三十九团出击,在城北长城暗门滩与敌厮杀。因出击过远,敌骑一部反扑过来,使红五军受到较大损失,第十三师师长兼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第三十九团政委周畅昌等数十人牺牲。

  ●程世才奉总部命令,急率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九团和骑兵师,西出水磨关、水泉堡,抵达山丹境内之峡口、新河一线,威慑敌军,支援红五军。游动数日后返回永昌。

  12月4日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卓然致电各军首长,决定西路军大力扩充红色骑兵。电文要求各级指挥员改骑骡子,将马匹抽调出来扩充骑兵。经扩充,骑兵师人数增至500人。

  ●敌刘呈德团继续进攻永昌东十里铺红九军阵地,战斗极为激烈。红三十军一部从永昌城赶来支援,敌总指挥马元海也率敌军一部赶来参战。战至下午,红三十军部队退回城内,红九军放弃官亭等据点,收缩阵地固守。

  ●蒋介石再度飞抵西安,驻驾临潼华清池,召开有卫立煌、陈诚、朱绍良、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参加的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加强对红军的“围剿”,并逼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出兵攻打红军。张、杨再次进谏,遭蒋训斥。张、杨在抗日与“剿共”问题上,与蒋对立情绪更趋尖锐。

  12月5日

  ●西路军在永昌县城召开永昌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徐向前、陈昌浩、李卓然等出席并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3名委员组成的区苏维埃政府,张仲科任主席,狄万川任副主席,下设军事、粮秣、财政、民政、民运、内务等部。还宣布组建县青年大队、妇女会和儿童团,王思福任青年大队大队长。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协助红军抗击敌人,养护伤员,为红军筹粮筹款、缝制冬衣,做了很多工作。

  ●敌马元海指挥刘呈德团等部向永昌北海子、校场山、东水泉一线红军阵地发起攻击。坚守在这里的第二六三团指战员奋力反抗,激战一天,将敌击退。

  ●是日晨,西路军政治部剧团70余人奉命前往永昌东二十里铺慰问红九军,行至郭家下磨,同敌马步銮骑兵团遭遇,被敌包围在一座屯庄里。剧团人员凭借围寨奋力抗击,团长周武功、政委易云均、党支部书记廖赤健(女)、导演任弼煌等壮烈牺牲。傍晚,围寨被敌攻破,剩余人员被俘。

  ●国民党空军派第十五中队飞机三架进驻武威机场,协助马家军攻击红西路军。

  12月6日

  ●14时,毛、周、朱、张致电徐、陈:“远方可于两个半月后将货物送到安西”、“你们第一步相机夺取甘州,第二步夺取肃州”、“我主力在保卫苏区、消灭胡敌的任务下,暂不西进”。

  ●14时,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王树声等致电中央领导人,电文说:此地气候寒冷,早晨零下十六度,午间零上二三度。粮食各堡寨均有,惟筹棉衣甚难。马元海受重创后,马步青令其严防,并令马彪停止进攻山丹。根据敌情,我们争取在甘、永、凉过冬。

  ●红五军在山丹城附近与敌激战,击溃马彪、马朴两骑兵旅,敌伤亡500人以上,红军伤亡22人,缴获枪弹一批。

  ●敌军继续大举进攻红军在永昌县城以北阵地,双方均有伤亡,红军放弃北海子一带阵地。

  ●敌《围剿概述》记载:“我军进攻永昌城北北海子。匪在该地筑有坚固之防御工事,防备甚严,我骑兵用猛力进攻,并用大炮轰击,阵地被我军占领。”“是夜,据守城内之匪向北海子、东水泉反攻两次,幸赖我军官兵死守奋勇,未被攻破。”

  ●马步芳致电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称:在永昌、山丹之战中已俘获“男女赤匪将近两千人”,将集中凉州关押。

  12月7日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扩大中央军委等组织的命令: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同志组成中央军委主席团,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军委委员23人,其中在西路军的有徐向前、陈昌浩、董振堂三人。命令再次公布任命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委,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叶剑英为副总参谋长,王稼祥为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

  ●敌马元海指挥马家军主力向永昌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红九军驻守的沈家庄、王家前庄、王家后庄、苟家西庄、郭家庄等十余处村庄发动进攻。红九军部队与敌人反复拼搏,奋力据守,挫败敌人进攻。

  ●永昌城北郊之校场山高地被敌占领后,敌军配置山炮、迫击炮于其上,向县城轰击。西路军总部所在地天主教堂、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县政府及东街等处,均受敌炮火轰击。敌步兵一部进攻县城,守城红军坚守城垣,击落敌机一架。

  ●敌骑五师韩起禄旅,连日来在永昌西部之水磨关一带同红军作战,受红军打击。

  ●张学良赴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再三陈述“共产党现在的政策是抗日第一,红军问题可用政治办法解决”。蒋介石痛斥张学良“受了共产党迷惑”,严令张迅速出兵“剿共”。

  12月8日

  ●敌马彪指挥所部及民团向山丹城外红军据守堡寨攻击,并有战斗机数架掩护。敌军节节进逼,攻破堡寨数处,直逼城下。旋受红军有力反击,迫使敌军退走。

  ●杨虎城赴华清池劝蒋联共,被蒋断然拒绝。杨回西安后与张学良商议,认为“劝蒋”、“谏蒋”已不起作用,只有“兵谏”一法了。

  12月9日

  ●徐、陈致电中央领导人,报告河西地区敌军动向及红军西进预案:“马步芳电令马元海迫我西进,万勿让我东进。三日战斗,敌均吃亏。”“红三十军四个团今晚拟从八坝突击四十里堡之敌,骑兵师逼近凉州飞机场;红五军一面固守山丹城,一面向东乐、甘州进击,调动敌人。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时间休息;1月中旬,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西,抢占抚、高,以此为根据地,五军直出安西,约在2月15日以内到达。”

  ●西安万余青年学生集会,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步行向临潼华清池进发,要求面见蒋介石,请求出兵抗日。蒋介石得悉,怒火万丈,部署军警阻拦,下令对强行前进者“格杀勿论”。张学良闻讯,驱车赶来,力劝学生回西安,并表示“几天之内,我张学良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

  ●蒋介石从各地调集30个师向西北进军,“围剿”红军,任命蒋鼎文为西北“剿共”前敌总司令,陈诚以军政部次长身份驻前方“剿总”“督剿”,樊松甫、万耀煌分别任总预备队正、副司令。

  ●敌马元海指挥步骑三团兵力,向永昌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红军占据的堡寨猛攻。红军利用堡墙抵抗,并以树枝设置栅栏鹿砦,阻敌军越入。

  ●蒋介石致电马步芳:“过河匪军既已消灭过半,应乘此声威,督率所部,务于两星期内扑灭之……再者,民勤极关重要,仰转饬敏德魁团长,协同叶县长妥为布置,倘遇匪警,务须死守待援。”

  ●马步芳电示马元海:“天寒地冻,诚恐黄河以东匪军再渡河西,与徐匪合为一体,更难清剿。”令马元海立即将永昌红军“攻溃”,逼其西进,压迫于肃州沙漠地带,再跟踪尾追而歼之。

  12月10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董振堂、黄超并红五军指战员,热烈祝贺宁都暴动五周年。电文说:军委希望五军在董军长领导之下,继续宁都暴动的伟大精神,坚决配合一、二、四方面军主力粉碎敌人新的进攻,为创建河西抗日根据地而奋斗。

  ●西路军在河西同马家军作战已达47天,毙敌6000余人,虽给敌人以重创,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西路军孤军作战,没有后勤支援,减员严重,伤病人员剧增,加之天寒地冻,伤亡、掉队6000余人,使部队减为15000余人,弹药消耗一半以上,战斗力已不如前。

  ●敌马彪率骑兵一旅由山丹增援永昌之敌,红九军一部及骑兵师在水泉子阻击,因地形开阔,敌骑刚出十五里山口,即发现红军,遂改道黄茅坡东进。红军部队即绕行追击,激战三小时,敌骑突破红军防线,东进永昌城郊。

  ●朱绍良将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悬赏招抚赤匪办法》电传马步芳及河西作战的各旅团长。办法规定:“擒获”徐向前、陈昌浩、程世才、董振堂、孙玉清者,“各赏洋十万元”;“擒获”师长以下军官及各级政工人员者,“照章给赏,各自有差”。

  ●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召集亲信军事人员会议,决定在12日颁布总攻红军的命令,如张学良、杨虎城两部违令,即解除其武装。

  12月上旬

  ●红五军在山丹县城组建抗日义勇军,编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分队、一个青年队,共200余人,后大部分队员参加了红军,成立新兵营,由山丹籍红军干部任天贵任营长,彭伦泰任教导员。红军撤离山丹时,有130余人随红军西进。

  ●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和工作人员冯铉、段子俊、李春田等五同志,奉党中央之命,从莫斯科到达苏联东部边境,等候进入新疆的命令,援助西路军。

  12月11日

  ●因马家军在河西滥杀红军被俘人员,受到舆论界揭发与谴责,国民党军政部遂致电马步芳制止。马步芳即电马元海:要马家军“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避免滥杀”。

  ●张学良再赴华清池向蒋“哭谏”,又遭蒋训斥,并严令他迅速“进剿”红军。

  ●是日夜,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压迫政策忍无可忍,商量对策,终于定下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对蒋实行“兵谏”。接着,张、杨分头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部署军事行动。

  12月12日

  ●临晨,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第十七路军总司令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激烈战斗,解除了蒋系在西安的军警宪特机关的武装,在华清池击败蒋介石的卫队,扣押了蒋。同时被扣押的还有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卫立煌、朱绍良、蒋鼎文、晏道刚等十多人。

  ●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参谋长刘忠干和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周从政,接五十一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从西安送来的手令,遵令解除了国民党甘肃绥靖公署、中央军驻兰各部队及特务组织的武装,很快控制了兰州的局势。

  ●张学良致电驻陕北保安的毛泽东,通报西安事变。电文说:“吾等为中华民族利益及抗日前途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其重要将领陈诚、卫立煌、朱绍良、蒋鼎文等扣留,迫使其释放爱国分子,停止内战,建立抗日联合政府,望先生速告良策。”

  ●张学良、杨虎城联名致电中共中央,请中共方面派人来西安,共商大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形势和党应采取的政策与策略。毛泽东在会议上说:此事变是革命的、抗日的,没有任何帝国主义背景。此举完全打破了由蒋介石控制的局面。会议决定,派周恩来、秦邦宪(博古)赴西安,协助张学良、杨虎城处理西安事变后的各种重大问题。

  ●中革军委主席团向全军通报“西安抗日起义详情”,指出:西安起义“可谓完全胜利”,命令全军“加紧准备,待命行动”。

  ●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西安事变的指示》,主要内容有:揭发蒋介石对外投降、对内镇压民众与强迫其部下坚持内战之罪状;拥护张、杨之革命要求;推动抗日派响应西安起义,严重对付亲日派;号召全国人民及各军队、各党派站到抗日救亡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要求罢免蒋介石所任一切职务,交人民审判。

  ●杨虎城命其所属第七军军长兼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率部进驻潼关,防御中央军西进。但冯钦哉认为西安事变是“背叛党国,背叛领袖,勾结共党作乱”,抗命不从,擅自移师大荔。

  ●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何应钦致电马步芳:“今晨9时,东北军叛变,委座被围,行踪未明。”要马部“迅速集结待命,严加戒备”。马步芳召集幕僚研究对策。

  12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和党应采取的策略方针。张闻天作长篇发言,指出要利用此形势,把西安、兰州控制在红军手里,借此与苏联打通。会议认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处境,将有根本改变,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可能。中央政治局决定“不再正面反对蒋介石,不再与南京政府对立”,以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毛、周致电张学良、杨虎城,全力支持西安事变。电文说:“元凶被逮,薄海同快。”目前任务,应严防国民党军进攻,应速置重兵于潼关、凤翔、平凉,潼关尤为重要,严拒中央军樊松甫部入关;胡宗南、曾万钟、关麟征等军向南压迫时,红军决从其侧后攻击,配合兄部坚决消灭之。电报说:“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到西安与兄等协商大计,请派飞机来延安接周。”

  ●军委主席团致电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要红军待命出动。电文说:“南京已下令免去张学良军职,正调兵向潼关开进。我野战军除红二十八、二十九军外,全部于本日准备完毕,待命向环县以南出动。”

  ●张学良、杨虎城发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通电全国,申明对蒋实行“兵谏”的理由。

  ●张学良、杨虎城面见蒋介石,陈述兵谏理由,劝他同意八项抗日主张,但蒋躺在床上闭口不语。

  ●张学良调应急部队赴临潼,准备抗击中央军,并命驻庆阳、洛川、延安的东北军向南开动。

  ●西路军总部电台收到西安事变的消息,欢声雷动。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永昌城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西安事变消息,讨论西安事变后的形势。与会同志欢呼雀跃,经过讨论,向中央提出了八条建议,其中第五条内容为:先速稳定西北抗日根据地,肃清甘、青、宁敌对势力;与新疆、蒙古打通,取得国际的物资援助;争取将马鸿逵、马鸿宾调开,河东红军以一部主力速占宁夏。会后,蒋介石被扣的消息迅速在西路军各部队传开,永昌、山丹两城军民欢腾庆祝。

  ●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张民权从兰州逃至西宁,向马步芳叙述兰州发生的事件,马步芳再次召集幕僚研究对策。

  ●马步芳复电何应钦,表示坚决反对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电文说:青海省政府和新二军“除严饬所部一面加紧剿灭河西赤匪,一面防备兰州叛军,保境安民”。又面示《青海日报》社长陈秉渊:西安事变不准该报有丝毫泄露。

  ●南京国民政府紧急召开“决策会议”,亲日派首领何应钦(军政部长)主张“讨伐”张、杨;而以孔祥熙(财政部长)、宋子文(经委主席)等为首的亲美派,则主张派人谈判,营救蒋介石。何应钦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以刘峙、顾祝同分任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开始进军关中,讨伐张、杨。

  ●苏联领导集团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指使张学良所为,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事变;英、美及其舆论也主张中国和平,强硬对日。日本政府及舆论则乘机挑拨,制造谣言,扩大事端。

  12月14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指出:南京拟发动大规模内战,全力对付张、杨;张、杨内部不稳,红军主力应与之靠拢,“壮其胆而振其气”;因此,红军“暂时出宁夏不可能”。

  ●毛、朱、周、张等致电张学良、杨虎城,建议红军与张、杨部队采取联合行动,立即宣布西北抗日援绥联军组成,张学良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编为第一集团军,张学良兼任总司令;第十七路军编为第二集团军,杨虎城任总司令;红军编为第三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设立西北抗日援绥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主席团,以张为主席,杨、朱为副主席。目前三部主力应集中于以西安、平凉为中心之地,发扬士气,巩固团结,固守西安,与敌决战。

  ●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李克农、邓发、李涛、罗瑞卿等,从保安赴延安,拟转乘飞机去西安,协助张、杨处理西安事变后的重大事宜。

  ●鉴于河西敌军仍加紧攻击西路军,周恩来行前,中革军委负责人要他与张学良、于学忠协商,请东北军派人与“二马”疏通或派兵策应西路军。

  ●张学良、杨虎城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组成“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主任。

  ●张学良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大骂张、杨为“叛逆”,拒不接受八项抗日主张。

  ●西路军向“二马”官兵送交信函,通报西安事变消息,并展开阵地宣传,争取与“二马”部队在“一致抗日”的条件下停战。

  ●马步芳电告马元海西安发生事变,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武力扣押,嘱咐其除告知马彪、马朴外,“不得向下属透露此事”。

  ●中央军向潼关逼近,国民党亲日派首领何应钦到潼关前线部署作战事宜。

  ●杨虎城派人向冯钦哉传命,陈述潼关失守的严重性,要他迅速率军去潼关御敌,但被冯一口回绝。

  ●南京方面乘机拉拢冯钦哉,接连派人游说、送款、封官、许愿,冯钦哉公开倒向南京方面,通电参加讨伐张、杨。

  ●由于陕军冯钦哉部倒戈,潼关不攻自破,中央军第四十六军军长樊松甫率部进入潼关,关中东大门洞开。

  ●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对西安事变持否定态度,认为张学良扣押蒋介石,有利于日本侵略中国,是一种分裂行为,是“叛变”,是“利用抗日运动进行投机”。

  12月15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贺龙、徐向前等10位红军领导人名义,就西安事变通电国民党中央和南京政府,赞扬张、杨的八项抗日主张,揭露亲日派的阴谋,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严正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革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要西路军在现地区进行休整,一面争取“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派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

  ●周恩来、秦邦宪从延安致电洛、毛、朱、张,报告与东北军高层商谈结果:“于学忠与回民关系比我方更坏,对‘二马’不能派人疏通”、“目前时局,于军集中兵力守兰州,不便分兵西顾”。

  ●张学良急调东北军集中于西安,并请中共中央调陕甘地区红军南下关中,配合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同“讨伐军”作战。

  ●马步芳、马步青、马元海、马彪等12人通电全国,“请缨讨伐”张、杨。电文说:“马等枕戈待命,愿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救国护党。”

  ●敌酋马元海督军进攻红军在永昌县城及东十里铺红军据点。

  12月16日

  ●敌马元海指挥所部向永昌东十里铺至东二十里铺一线红九军驻守的多处村庄发动进攻。激战中,红军组织突击队突出敌军包围,迂回到杨家天桥以南,在荒野、沟壑间与敌冲来打去,战斗异常激烈。下午,继续激战,才将敌军击退。此战,红军毙伤敌400余人,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和八十一团团长肖永继等500余人牺牲。红九军在古浪之战后,又一次受到重大损失。

  ●敌马朴等部继续进攻山丹红五军,红五军坚守阵地,抗击敌人。

  ●西安各界人民在革命公园举行群众大会,热烈庆祝西安事变,支持组成西北抗日联军。张学良、杨虎城到会讲话。张学良说:“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的,学良抗战的决心已经定死了。”杨虎城说:“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能救国;继续打内战,只会亡国灭种,遗恨千古。”

  ●何应钦派飞机连续轰炸西安城郊、渭南、华县。中央军在华县附近同东北军刘多荃部发生战斗。

  12月17日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并中央,报告抵达西安的情况。电文说:亲日派15个师已入潼关,张、杨部队决心保卫西安,提出决战必须有红军参加。已商定红军主力先开庆阳、环县,以“西北三角”成为推动全国抗日的中坚,西北临时军委要有红军参加。同张、杨已商定停止内战、中央军开出潼关、下令全国援绥抗战、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成立抗日联军、释放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等项条件,与南京谈判。

  ●奉马步芳令,马元海指挥敌军加大攻击永昌城红军的力度。敌马步銮骑兵团进犯县城东关邬家油坊及财神楼等红军据点,红三十军部队用猛烈火力反击,敌遂撤退。马元海改令刘呈德步团兵进攻,闯进红军阵地,迫使红军放弃城外部分阵地。

  ●敌军猛烈攻击红九军在永昌东十里铺阵地,攻陷七八处庄院。

  ●国民党“讨伐军”东线集团继续派飞机轰炸渭南一带张、杨军队。

  12月18日

  ●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指出西路军的基本任务应“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指示与“诸马”谈判的条件:“永昌以西之马军准其安全东退,永昌以东之马军不得向永昌以西进攻,红军可以不向永昌以东进攻。”电文还说:“除开远方,暂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援助你们。”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并中央,报告西安谈判情况:联军作战计划已定,张、杨要“红军主力打胡固甘”。

  ●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南下关中地区,援助友军(东北军、西北军)抵抗亲日派进攻,以争取国内和平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设立红军秘密联络处,1937年5月改为红军西安办事处,同年8月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周子健先后任办事处处长。

  ●于学忠由西安飞回兰州,将被扣押的在兰蒋系人员释放。

  ●马步芳责令马元海迅速攻下永昌城。马元海召集营以上军官会议,部署围攻永昌城的作战计划。

  ●敌军对永昌东十里铺一带红九军阵地发动进攻,李家沙坡庄、沈家庄、杨家天桥等处发生激烈战斗。

  ●马元海调派兵力,到永昌城北争夺北磨河一线的水磨,为红军磨面的30余盘水磨全被敌军夺取,堆放在磨坊的粮食和面粉全被敌军抢走。自此,永昌城内外红军只得煮食麦豆。

  ●张学良放蒋鼎文飞回南京,持蒋介石致何应钦亲笔信,命何停止轰炸西安、渭南。

  12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指出事变发展有可能引发内战和结束“剿共”两个前途,我们应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立场,用一切办法,联合“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亲日派,争取和平解决此次事变。

  ●周恩来等在西安大力开展工作,协调各方关系,既同蒋介石方面讨价还价,又协助张、杨部署兵力,抵御亲日派进攻。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红军决向西安集中,配合张、杨消灭东来之敌。”

  ●毛泽东致电潘汉年,要潘向南京政府接洽,商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避免亡国惨祸。

  ●根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的指示,苏联驻南京外交代表斯皮尔瓦涅克会见南京政府代表张群,向国民政府发表以下声明:“苏联政府谴责张学良这一客观上有利于企图分裂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一切敌人的行为”、“苏联政府不仅与西安事变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自日军占领满洲之时起,从未与张学良保持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不能对中国红军的行动负任何责任”。

  ●马敌继续进攻永昌城外红军据点,红军在城南、城北、城西与敌军激战。此次战斗,红军未能击退敌军,除了西门,永昌城外据点均被敌军夺占。

  ●连日来,马朴指挥的敌军不断进攻山丹红五军。红五军坚守既有阵地,打击敌军。

  12月20日

  ●周恩来致电毛、朱、张:胡、关、曾、王等军,有进攻天水、宝鸡一带、威胁西安的企图,张、杨联军为巩固后方,正做打击部署。张学良希望河西红军能以一部出靖远,威胁胡敌。我意:徐、陈目前应立即出一部绕过凉州,逼近兰州,与于军打通。张答应令于军援助子弹。

  ●军委主席团致电西路军:亲日派进攻西安在即,张、杨提议河西红军东下威胁胡敌,恩来建议你们派一部绕过凉州,逼近兰州。你们意见如何?速告。

  ●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电报,其内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中共中央已做出的决定内容基本一致。

  ●敌马元海调集步兵、骑兵和炮兵,连续袭击水磨关及附近之王家东庄、新庄、何家下庄等处红军阵地,红军奋力抗拒,敌军不退。与此同时,敌军对梅家寺、王信堡红军驻地连续发起攻击。

  ●敌军继续攻击永昌东十里铺红九军坚守的堡寨,敌军攻占一堡子外院后,红军反攻,猛扑敌阵,并与之肉搏。

  ●西路军在永昌战斗一月,伤病员增至2000余人,县城内的庙宇及公房均住满伤病员。因天气寒冷,部分伤员伤情恶化,苏维埃政府协助红军将一批伤员安排在居民家内养护。

  ●敌马朴指挥马忠义骑兵团、陈嘉禾、马得胜民团,大举进攻山丹红五军。

  ●宋子文在澳大利亚人端纳的陪同下飞到西安,会见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周恩来向宋子文表示,只要蒋抗日,共产党方面当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同国民党合作抗战。宋子文当下飞回南京,同宋美龄商谈争取蒋获释的新办法。

  12月中旬

  ●红军在永昌动员一批青年参军,分别编入红九军、红三十军和总部直属队,西进时有140余人随军行动,许多人在临高地区作战中牺牲。

  12月21日

  ●中央书记处致电周恩来:我们的方针是扶助“左派”,争取中派,打倒右派,变内乱为抗战。电文提出了与张、杨共同采取的8条具体策略和办法,同张、杨商决,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周恩来致电毛泽东:由于亲日派进攻关中,西安战事迫在眉间,力求坚守渭南、临潼线,保卫西安。红军向西安附近开进,并接防甘泉、延安。

  ●刘峙指挥的“讨伐军”近十个师,从东面进逼西安。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商定,集中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主力,在西安以东同“讨伐军”东集团决战。

  ●凌晨,敌马元海集中两个旅又三个团、五个民团,约一万余众,配备40架云梯,强攻永昌县城。守城的红九军、红三十军、西路军总部机关及妇女团,分段防守四面城垣。敌刘呈德团和祁明山旅在炮火掩护下,架起云梯强行登城,城头红军投掷炸弹、石块,将敌人打落。红军打退敌十余次进攻,毙伤敌军达600人。

  ●驻守山丹城的红五军,乘夜向县城南关敌军发起攻击,欲将敌逐出南关,但攻击数次,未能夺回南关阵地,遂退入城中。

  12月22日

  ●周恩来、林育英、王稼祥从西安致电毛泽东:西路军东进如能到达古浪、永登,可设法要于策应。根据周恩来等的电报,党中央发电征询西路军意见,要他们两天内电告。

  ●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及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认为给红九军军级干部撤职处分过重。

  ●宋子文、宋美龄与蒋鼎文从南京飞抵西安。周恩来会见宋美龄,表明中共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这对蒋介石转变态度起了重要作用。蒋终于向张、杨表示:“我不再剿共了,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永昌县城召开会议,讨论西路军行动问题,在西进还是东返问题上,徐向前和陈昌浩持不同意见。徐向前不赞成东返,因为马家军主力在东,东返会付出更大代价,乘虚西进,把握大,损失小;陈昌浩则认为中央指示东返,应无条件执行中央指示,向东行动。

  ●敌马元海为防西路军东返,急调两团骑兵进占永昌东南之永安堡,准备阻拦。

  ●陕军第七军军长冯钦哉被何应钦任命为“讨逆军”渭北司令。

  12月23日

  ●周恩来致电中央书记处,提议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方发表联合宣言,表明三方联合抗战、保卫西北之决心,并坚决抗拒企图侵占西北、破坏统一战线的任何敌人。宣布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政委员会,我方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宋时轮、宋任穷参加。军政会参谋长拟推叶剑英担任。张、杨及其部下“左派”均望早日宣布。以上望速复。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准备调西路军向兰州、平凉进发,配合东北军阻击中央军胡、曾、关部,由兰州于学忠补充其被服、弹药,望与张学良协商。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等根据军政委员会讨论的意见,致电毛、朱、张,认为目前接通新疆取得国际援助是“整个抗日战线的迫切与极大要求”,西路军完成这一任务已无问题;而东返易遭敌骑截击,“伤亡掉队必大”,再次建议西路军仍“坚决按期执行打通远方的任务”。

  ●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同宋子文、宋美龄谈判。周恩来代表西北三方,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坚决要求中央军撤到潼关外;改组南京政府;释放政治犯;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

  ●马敌继续攻击永昌、山丹红军。

  12月24日

  ●在西安谈判的周恩来,以“万万火急”电致毛泽东:为策应西安事变,回击蒋军,西路军“主力即向兰州开进”,但应留一部于永昌,以便打通安西。

  ●24时,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中央拟调西路军策应西安事变。电文说:“在整个战略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电文说:“张学良极盼望你们来,答应在兰州补充子弹和被服。”你们在接电后两天内准备一切,正式决定明天或后天电达。

  ●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北三方提出的条件,担保内战不再发生,并发撤兵手谕,并表示:“我不再担任行政院长;我回南京后,将设立西北行营,由张学良任主任;中央军调离陕甘。”但他拒绝在书面文件上签字。当日晚,周恩来看望蒋介石,蒋当面向周恩来表明三条承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宋子文、张学良全权代表我,同你协商解决一切问题;我回南京后,你可以来南京直接谈判有关问题。”

  12月25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永昌县城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来电及是否东返问题。会上争论很大,多数同志的意见是继续西进。经过反复研究,议定将多数同志的意见报告中央决定,同时作东返准备,一旦中央作出东返决定,即行东返。

  ●上午10时,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等给中央军委主席团发“十万火急”电,回复军委主席团12月24日24时电。电文说:“经过我们郑重考虑认为:从目前时局看,西路军利于东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为尽量保持我们的有生力量……建议由友军方面派兵力运送一批弹药到永昌城,同时由兰州友军最少出二、三团兵力配合,一部炮骑向古浪出动,配合我们东进,使我们减员更少”。

  ●周恩来、秦邦宪致电中央书记处,报告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为:由宋子文、孔祥熙组织行政院,肃清亲日派;胡宗南等中央军调离西北,先从前线撤兵;释放爱国领袖;目前之苏维埃、红军仍旧,蒋停止“剿共”;三个月后发动抗日战争,红军改番号,参加抗战,接受统一指挥;释放一切政治犯。蒋介石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中共方面解决一切。蒋对张、杨说:“今天以前发生的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也须承认。”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后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当时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尽管还有曲折和斗争,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通报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在五个条件下”蒋介石被释放。电文说:依情势看,放蒋是有利的。目前,“野战军仍速开咸阳集中”。

  ●24时,周恩来致电毛、朱、张:鉴于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西路军主力“既不便东下,仍留原地并打通安西为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恐蒋留西安发生变故,同时“给蒋争面子”,独自决定送蒋回洛阳,将部队交王以哲指挥。

  ●蒋系高级将领陈诚、卫立煜、朱绍良等,在西安被解除软禁,旋赴南京。

  ●永昌、山丹之敌仍频繁攻击红军驻地,红军依托防御工事抗击。

  12月26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为准备万一发生变化,红军主力仍应进驻西安以西,但不驻咸阳,照一、二、四方面军次序,驻兴平、武功、扶风、凤翔线,处在“中央军”之天水集团与潼关集团之间。

  ●马朴率部队和民团大举进攻山丹县城红五军,国民党中央军派飞机两架,轰炸红军阵地,配合“二马”军队的进攻。红五军坚守阵地,激战竟日,敌军未能攻破红军阵地。

  ●蒋介石从洛阳飞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

  12月27日

  ●清晨,敌马忠义骑兵团(黑马队)由山丹开永昌,途经红庙墩时,受红军阻击,遂绕道三条沟东进。到水磨关以南的沿沟滩时,驻在陈家铺院、王家东庄的红九军部队进行阻击。敌骑兵分为两股并进,向红军扑杀过来。红军奋力阻击,与敌拼搏了四个小时,伤亡200余人。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秦邦宪,要他们在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商定红军驻地问题”,其中凉州归西路军永久驻防,将“二马调开”。

  ●张闻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目前国内形势正向着抗日战争的方向走,我们应争取中间派,用一切力量争取抗日前途的实现;“打通苏联,更应积极去做”。

  ●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西路军总部根据军委电示撤销东进命令,决定再次西进。

  ●是日晚,西路军总部机关及各直属单位由红三十军掩护,从永昌城突围,移驻水磨关以西之梅家寺、杏树庄、陈家南庄等地。

  ●是日晚,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率领下撤离山丹县城,掩护供给部、卫生部、总医院及妇女团一部,向张掖以西之临泽开进。

  12月28日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永昌县西部之田家庄召开会议,传达军委主席团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的电示,讨论西进部署、就地安置伤员问题;正式公布调整九军领导班子的决定:调副总指挥王树声兼任九军军长,陈海松仍任政委,原军长孙玉清、原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调总部另行分配工作。

  ●根据西路军总部的决定,将从永昌县城转移来的2000多名伤病员分别安置在水磨关、南泉、新城堡一带群众家中养伤、养病。

  ●是日夜,西路军撤离永昌向西转移,由红九军开路,红三十军殿后,沿祁连山北麓,取道新城子、大马营滩向西疾进。马家军一路尾追,红军且战且行。

  ●红五军主力进至张掖东南之二十里堡、太平堡、东王堡一带,遇敌韩起功部阻拦,红军将敌击退。

  ●是日上午,马军闯入永昌县城,俘获一批红军重伤员,残酷杀害,大肆搜捕、残害苏维埃政府成员、青年队队员。苏维埃政府委员冯怀义,青年队骨干李万、徐教被当众杀害;苏维埃政府主席张仲科,青年队大队长王思福,青年队骨干穆正生、阎锁虎等被捕后遭杀害;副主席狄万川、委员张德文被捕入狱,遭受酷刑致残。

  ●敌马朴旅进入山丹县城将红军留下的100多名重伤员尽数杀害,将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逮捕,施以酷刑,有的被杀害。

  ●马步芳致电蒋介石,再表“剿共”决心。电文说:“卑职深知‘非歼匪不足以除内贼,非固防不足以遏巨憝。’”“步芳杀贼之心益坚,请缨之志极切。”

  ●马步芳致电三〇〇旅旅长韩起功:“红匪西犯”,要其“死守甘州”。韩遂将其部集中张掖守城。

  12月29日

  ●敌马元海派兵追击西路军,在水泉子附近之沙坡头受红军小分队阻击。一场战斗之后,20多名红军全部阵亡。

  ●西路军总部命骑兵师从梅家寺开永昌东南部地区,迷惑、牵制敌人,次日被敌包围在郭家上磨屯庄,激战两天一夜,伤亡十余人,师部四科科长牺牲。31日,该师趁夜色突围西进归队。

  ●敌马元海电告马步芳,红九军有进攻民乐模样,马步芳恐红军从扁都口入青海,即致电韩起功,派兵扼守洪水城(今民乐县城)及扁都口,又令八宝(今祁连县)民团扼守祁连山诸口。

  ●红五军主力进至张掖县西部之沙井子,后卫部队掩护供给部、卫生部、总医院进至黑河以东地区。

  12月30日

  ●红五军攻克临泽县城(今蓼泉乡),缴获粮食、物资一批,敌保安队及民团溃逃。其后尾部队掩护总部供给部、卫生部和妇女一部,进至张掖城以西之平远堡、乌江堡,一部在黑河沿岸遭敌骑数百人阻击,红军掩护部队还击,敌骑退走。

  ●红九军和西路军总部进入山丹南部大马营滩。红三十军进至永昌县西南部之新城子、毛家庄,与追击之马元海部发生战斗。

  12月31日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第三十九团、第四十五团、特务团和骑兵团共2800余人向高台进发;政委黄超率第三十七团、第四十三团以及军直属队驻守临泽。

  ●红九军先头部队进至民乐县南部永固镇,敌马彪旅跟踪追至,双方对峙,游骑稍有接触。敌一部进至扁都口扼守。

  ●红三十军进至大马营滩,西路军总部和红九军主力仍在大马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由李烈钧、朱培德、鹿仲麟等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

  12月

  ●毛泽东写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并在抗大讲述。

  ●东北军从平凉、固原、延安等地南下后,红军部队及时南下,占领许多地方,陕甘宁根据地有了较大发展。

  ●西安事变发生后,马步芳以“清共”为名,将河西及临夏地区的所有专员、县长或驱逐,或杀害,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从而控制了这些地方的政权和经济。

  ●武威清源乡恶霸地主何天祚、何天守兄弟,在高庙沙窝、黑马湖等地,枪杀、活埋失散红军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