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全文阅读 > 第62章 红西路军记事(5)

第62章 红西路军记事(5)


  3月15日

  ●西路军工作委员会致电党中央及军委主席团,报告西路军余部分成三个支队分散活动的决定。电文说:“张荣率特务团及彩号为中路支队,约1000余人,枪百余;王树声率步骑兵约700余人为右支队;李先念率三十军余部约5个营为左支队,工委会随此支队行动。”电文说:“现马敌仍以全力对付我们,我军分散活动,敌亦分兵‘追剿’。我们极望援西军迅速过河,与我们配合消灭二马。”

  ●石窝分兵后,张荣、王树声所率两个支队又分为方震、幸元林、尹子林、耿万福、陈宜贵等游击队,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分散游击。

  ●西路军有关领导指定陶万荣任妇女团团长,赵明英任副团长,方振远任参谋长,收集妇女团余部随张荣支队行动。

  ●西路军右支队领导人王树声,带领杜义德、李新国等前卫部队30余骑前行,后面部队没有跟上,原九军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及大部队与其失去联系。

  ●尹子林领导的游击队在牛毛山与敌马彪旅激战一天,连续打退敌十余次冲锋,毙伤敌官兵数十人。

  ●右支队一部转移至红湾寺以东之寺沟峡,敌骑跟踪而至,并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在李聚奎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击敌骑,激战三小时,突围转移。

  ●左支队向南急行军,经长干峡向大岔前进。

  3月16日

  ●西路军工委在大岔开会,决定进一步缩小目标,精干部队。会后,李卓然等召集曾日三、毕占云等传达会议决定,以毕占云为队长,曾日三为政委,组织干部游击支队,带上张琴秋(组织部长)、孙玉清(原红五军长)、熊国炳(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永康(地方工作部长)、刘瑞龙(宣传部长)、欧阳毅(总部第五局局长)、徐立清(卫生部政委)、魏传统(敌工部科长)等人,另行活动,伺机突围东返。谈话后,干部游击支队即成立军政委员会,由曾日三任主席,毕占云任副主席,张琴秋、刘瑞龙、欧阳毅、熊国炳、张然和任委员。随即,曾日三、毕占云等即带领人员离开左支队,单独行动。

  ●随左支队行动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因伤口化脓,疼痛难忍,行走困难,根据本人要求,被留在祁连山中一石崖下,并派十多名警卫、看护人员警卫、治疗。

  ●尹子林游击队继续在牛毛山、康隆寺一带抗击敌军,遭两旅敌军攻击,部队大部伤亡,一小部分突围后分散活动。

  ●张荣率领的西路军中支队,包括妇女团、总医院等单位的女同志,在红湾寺附近与敌发生战斗,队伍被打散。

  ●西路军余部分散活动中,不少伤病员和女同志掉队,被敌骑追捕俘去。

  ●敌马元海认为西路军主力已基本消灭,遂开始将步兵撤回张掖,留骑兵在祁连山中继续追剿、搜捕红军零散人员。

  ●马元海致电马步芳称:“我方骑兵一路往康隆寺搜剿,残匪确已溃不成军,三五十人逃散山谷者极多,而十人之中只有枪一支,今日生擒百余名,得枪十余支。现继续搜剿中。”

  3月17日

  ●党中央及中央军委复电李先念、李卓然,同意成立西路军工委会及分三路游击。电文说:“你们应以主动的游击战争,独立争取自己的生存及发展,反对过去靠人而不靠己、被动而非主动的机会主义路线。”要求西工委的行动要完全放在独立自主的方针上。

  ●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进抵祁连山深处的丰大板,摆脱了敌骑追击,在此休息两日,对部队进行整编,继续向西进发。

  ●右支队领导人王树声、杜义德等,在行进中遭敌骑追击,遂组织随行部分人员阻击,王杜带领十余人骑,摆脱了敌骑追击。

  ●以毕占云为队长的干部支队,在转移途中收集流散红军,队伍扩大至200余人,在祁连山中向东打游击,后遇敌骑追击,大部分伤亡和被俘。

  ●马元海电称:“残匪自14日夜自行解散,连日来被我方生擒者六七百,击毙者五六百,残废老弱者困死、饿死山林者亦甚多。”

  ●敌旅长韩起功电称:“职部奉令分赴各山搜剿,获焚烧枪杆五十,好枪五支。据俘虏称:匪军将所有枪支完全焚烧,零件遗弃各处,以免我军利用。再,红军官长对部下讲话说:大势已去,各自逃生。”

  ●张荣领导的游击支队,继续在红湾寺以东之寺沟峡一带,与敌骑周旋。

  3月18日

  ●右支队主力在原红九军参谋长李聚奎指挥下,在祁连山中继续同马彪旅激战。在敌军优势兵力、火力的连续攻击下,红军弹尽粮绝,经过苦战,大部分牺牲,一小部分向东南方向突围,分散活动。

  ●西工委在柴达坂召开会议,研究行动方针问题,并对参谋长李特的离队思想进行了严肃批评,坚定了战胜严寒、饥饿等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孙玉清领导的一支游击队在红湾寺以南地区活动,遭敌马彪旅攻击,大部分同志牺牲,孙玉清等少数人乘马逃脱。

  ●西路军总部电台队长刘俊英、机务员刘玉庭、报务人员曾庆良、黄子坤(现名黄良城)、冯国寿、陈祖任等,携干电池电台一部,向东转移,调动敌军,掩护主力行动,途中与敌遭遇被俘。

  ●敌总指挥马元海电称:“匪自逃散后,迭见吊死者,跳崖跌死者。”

  ●敌方消息:马彪旅长来电,“是日下午,在祁连山青龙寺与匪特务团接触,激战两小时之久,将匪部完全解决,获战利品极多,其中各种枪百余支,俘虏数十名”。

  3月19日

  ●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山深处行军。这里山势险峻,气候愈加寒冷,给养更加困难。

  ●马步芳、马步青联衔通电全国,报告“剿匪经过”,大肆渲染“战绩”,借机提升其政治地位。

  ●马步芳下令各部队及各县政府张贴“通缉令”,缉拿失散红军的高中级干部。

  ●国民党《河西日报》讯:马步青、马步芳氏报告“剿匪”经过。报告说:“自去岁十月赤匪偷渡黄河,窜扰河西,我陆军骑兵第五师、陆军第一〇〇师、青海南部边区警备部队、青海各地保安团、河西各县民团,约一万兵力,进剿达五月有余,激战七十多次,匪部三万五千多人全被我军解决。”

  ●敌马元海致电马步芳称:“马元祥旅长在大野口一带搜山,追杀溃匪二百余人,俘虏百余名,得步马枪十三支、盒子枪一支。”“马朴旅长在梨园口搜剿,俘匪二三十人,得冲锋枪六架、盒子枪三支、步马枪十三支。”“陈嘉禾团亦俘匪百余人。”“以上俘匪,近日即解甘州。”

  ●敌马彪致电马步芳:据牛占海团长报告,在黄番沟一带搜山时,获红军损坏之无线电台一架,俘获报务员六名,击毙残匪300余人。

  3月20日

  ●张荣率领的200余名红军指战员,在红湾寺附近之寺沟峡与敌发生战斗,一部分同志被敌冲散。

  ●据敌方消息,红军在祁连山寺沟峡与敌军发生激烈战斗,马元海电称:夺获步枪219支、机关枪9架、冲锋枪3架、盒子枪9架。

  3月中旬

  ●周恩来同顾祝同经过艰苦谈判,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三个师,总员额为22500人。这个数额比蒋介石开的“底价”高,比毛泽东开的“底价”低。顾祝同表示,这个数额须经蒋介石批准,方能执行。

  ●西路军失败后,大批指战员被俘,许多人流散各地,境况艰难。为了营救蒙难者,周恩来在西安组织张文彬、吴鸿宾、刘秉林等积极展开营救工作。

  ●回族人士马德涵、马宪民两先生受周恩来委托,在张文彬陪同下,到武威、张掖找马步青、韩起功,要求释放红军战俘,马、韩借故推托。

  ●援西军派出人员,到平凉、泾川、固原等地收容分散东归的西路军同志。

  ●西路军干部团政治处主任徐一新,石窝分兵后被敌打散,受到红湾寺(今属肃南)农民屈大成等人的掩护。在屈大成及其亲戚王尚敏、万生荣、赵财宝家藏匿、休养长达8个多月,11月返回延安。

  ●西路军干部团参谋长左叶等11人,在东返途中受到张掖县西部崖子一带农民秦锁义等人的掩护和救助,脱险东归。

  ●西路军总部电台工程师刘景炎被俘,被敌押送武威。

  3月21日

  ●西路军左支队沿黑河上游之野牛沟和八字墩谷地继续西行。

  3月22日

  ●身负重伤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及警卫分队,在祁连山绿布顶石崖边,与敌马忠义部发生激战,壮烈牺牲。

  ●张荣率领的红军游击队残部,转移至临泽以南山中,继续与敌周旋。

  ●敌骑继续在祁连山中追击、搜捕红军零散人员。原红五军参谋长李屏仁,因腿伤严重,行走困难,不愿当俘虏,在祁连山中吃大烟土自杀。

  ●马步芳致电马全义,令张掖等县民团“解散归里”,设在张掖的“剿匪”指挥部发布布告,解散张掖等县民团。

  ●《青海日报》报道:马家军在“河西血战八十余次,历时五月”。

  3月23日

  ●西路军左支队行至祁连山分水岭时,电台接通了与援西军的联系,西工委遂向刘伯承、张浩致电并转报党中央、中央军委,报告左支队西行情况。电报说:“我们已经脱离敌人,深入祁连山中,露营雪山,觅食牛羊肉充饥,甚困难。但我们决不灰心,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在自主、独立与依靠自己的路线上克服任何困难,求得最后胜利。”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电示左支队:团结一致,保存力量,前进方向是新疆,中央将派陈云和滕代远去迎接。左支队立即开会,传达中央指示,全支队同志士气大增。

  ●国民党《青海日报》讯:“匪西路军此次渡河,负有在河西创立根据地之责任,所定计划,分为两路,一路西窜甘凉,以通新疆,一路占据宁夏,北接库伦。”“我军及各县民团为数不满两万人,大小数十战,击败赤匪。”“匪众坚信共产主义,至死不降,作战能力亦殊勇横,素为悍恶。”

  3月24日

  ●西路军左支队因气候严寒,缺衣缺食,饥寒交迫,行军途中不断有人牺牲。为挽救指战员生命,开始宰杀随行马匹充饥。

  3月25日

  ●西路军左支队通过热水大坂,在裕固族向导儿朶目带领下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此地雪山极高,气候严寒,食物极少,困难更大。

  3月26日

  ●马步芳致电马元海,青海部队、民团从即日起撤回青海,民团先回,部队后回,限四月上旬撤完。

  ●敌五九六团团长刘呈德呈报:该团阵亡官兵243名,负伤345名。

  3月27日至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举行扩大会议,主要揭发批判张国焘的错误。张国焘首先作了检查,说:“我的错误是整个路线的错误,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退却路线和军阀主义最坏的表现,是反党中央的错误。”毛泽东在30日的会议上发言,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路线的错误”。会议还讨论了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决定在新的形势下,大力促成同国民党的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月28日

  ●《河西日报》讯:祁连山林区俘虏红军250名,日前由甘州解来凉州,休息一日,于27日解送青海。

  3月29日

  ●红军中路支队负责人张荣,被临泽民团俘获,在解押途中被枪杀。

  ●敌方消息:奉马步芳、马步青命令,河西各县政府一面“严令各保甲长缉拿共匪,以清乡野;一面分派军警,四处捉拿流散共匪。境内各要隘,皆密查搜寻”。

  3月30日

  ●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任命朱绍良为甘肃省主席,接替于学忠职。于学忠被调任江苏绥靖公署主任。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陶勒(今属青海)。

  3月31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决议说:“张国焘同志始终对于北上与中央会合是迟疑的,对于中央的路线的正确性是不理解的。”张国焘同志主张“向中国西部荒僻地区实行无限制的退却”,这是他“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实质。”“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决议说:中央对于“四方面军干部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献身于苏维埃事业的忠诚,表示深切的敬意;对于四方面军的干部在中央直接领导之下所获得的极大进步与对张国焘路线的正确认识,表示极大的欣慰”。决议强调:“一切把反对张国焘主义的斗争故意解释为反对四方面军全体干部的斗争,把四方面军的干部同中央对立的企图与阴谋,应当受到严重的打击。四方面军的干部是中央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部。”决议号召四方面军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来完成当前的伟大任务。

  ●张闻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着重谈了处理张国焘错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他说:“什么是张国焘主义?第一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是军阀土匪主义;第三是反党反中央的派别主义。”“要无情揭发国焘主义来教育全党,教育同志,否则,党内是不能真正一致的。”但“要把国焘主义和四方面军干部分开,反对那种以为反国焘主义就是反四方面军的观点”。

  ●西路军左支队进抵陶勒南山北坡脚下。陶勒南山为祁连山重要支脉,垭口高程4000米以上,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空气稀薄,极为难行,是红军前进途中的巨大障碍。

  ●由于舆论界对马家军屠杀红军战俘的情况大量披露,社会上反映强烈,国民党军政部令“二马”将红军战俘送交中央军第九十七师(驻防兰州)“感化教育”。

  3月

  ●中共党员南汉宸根据党中央指示,在西安与中央地下党员吴波商讨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问题。吴波介绍进步医生、兰州福陇医院院长高金城先生参加营救工作。

  ●马家军第三〇〇旅旅长韩起功指挥其部和民团,自本月起,在张掖东教场、王母宫、马王宫、下滩子、十里行宫等地,枪杀活埋大批红军,至5月下旬,共枪杀380人,烧死53人,活埋1633人,共计2093人。其中,掏心、挑喉、割舌、断筋致死者27人。

  ●敌旅长韩起功奉马步芳之命,将在高台、临泽、张掖、祁连山区俘获的大批红军解送西宁。途中,马军官兵对于行走有困难的伤病员及体弱者或稍有反抗者,均就地残杀,仅在门源县境就屠杀100余人。据马军内知情揭发,沿途被屠杀者多达500余人。

  ●据调查:被马步芳军押解至青海西宁的西路军战俘已达5600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人,女红军400余人。

  3月下旬

  ●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编制为三个师,每师编制两旅,每旅编制两团,总人数为22500人。从三月份开始,国民政府向红军供给饷粮,每月拨发30万元。

  ●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携带15条意见,赴杭州同蒋介石直接谈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问题。

  ●中共中央得知进步人士赵守玉先生在青海的消息,即电周恩来设法与之联系,通过赵营救西路军。赵守玉早年曾任绥远都统马福祥(马鸿逵父)的参谋长,与马麒(马步芳父)有旧交,北伐时任冯玉祥部骑兵总指挥,是马步青的直接上司。周恩来即派张文彬、刘秉林到西宁见赵守玉,请赵疏通马步芳,释放羁押青海的红军战俘,但马步芳虚与委蛇,不予释放。张、刘二同志又陪赵赴武威,会见马步青,争取释放羁押武威的红军战俘,马步青借故推脱,不予释放。

  ●陈昌浩、徐向前东返到山丹大马营窑坡村时,巧遇湖北籍老中医但复三,得到但的掩护和救助。徐向前在其家住了一宿即起身东返;陈昌浩留在但家养病。

  ●由毕占云、曾日三领导的干部游击支队,在祁连山中转战,与敌周旋,由错沟东进至白泉门一带时,遭敌马彪骑兵旅围攻,曾日三及吴永康牺牲,张琴秋、吴仲廉等被俘,毕占云、欧阳毅、熊国炳等脱险,队伍损失殆尽。

  ●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副师长熊德臣、三十军军部参谋张方明等,冲破敌军追捕,从张掖以南走出祁连山,受到当地群众的掩护,于当年5月回到镇原援西军。

  ●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熊国炳,在祁连山中被敌军追击,与游击队失去联系,在裕固族群众帮助下脱险,后流散到酒泉落户。

  ●西路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袁立夫,随徐向前、陈昌浩化装东返,途中同徐、陈走散,携带经费(金银)回了福建老家。七七事变后返回延安,被秘密处决。

  ●蒋介石将杨虎城“传唤”到杭州,加以“训斥”,逼杨交出军队,出国“考察”。

  ●援西军继续派出大批人员,到平凉、泾川、泾原、固原、隆德等地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中央军委侦知,马步青已在武威集中红军被俘人员6000余人,即研究办法营救。

  ●在祁连山中活动的西路军右支队、张荣支队,已基本被敌军打散,大部分伤病员、女战士、小战士被俘,少数人逃脱,分散活动。

  ●张掖民团第三团传令兵汤兴福伙同团丁朱正才等,到南山磨子沟搜捕红军20多人,集体残杀。

  ●酒泉民团第六团,在高台红崖子一带捕杀红军9人。酒泉商团追随马部,在金佛寺、观山口等地捕杀红军7人,俘虏28人,缴获步枪2支、子弹2排。

  4月2日

  ●敌河西前线总指挥马元海及其指挥部自河西返抵青海西宁。

  4月3日

  ●毛、朱、彭等致电正在西安谈判的叶剑英,就国民党方面对西路军见危不救,故意使其消灭一事,向国民党代表顾祝同提出质问,并要求将关押在武威的西路军被俘官兵6000余人移交红军;对西路军余部不得再行追击,让其转赴新疆。

  ●西路军左支队翻过陶勒雪山,进入疏勒河上游。此处气温转暖,野牛、野羊增多,以狩猎野牲为食,处境有所好转。

  ●蒋介石在上海秘密会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诺夫,请他转告苏联政府,对苏联在西安事变期间所采取的立场表示感谢。蒋介石说,他积极评价这一友好态度,并将采取一切措施,改善中苏关系。

  4月4日

  ●周恩来致电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要求他致电马步青,将关押在武威的红军战俘送平凉,转送红军,“二马”不得残害。

  ●红四军党代表大会致电党中央:“四军党代表大会检查了最近时期党的工作,更加认识了过去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的破产与中央路线绝对地正确。”“大会认为,在部队中继续深入讨论反国焘路线的斗争,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是求得四军工作转变与创造模范党军的前提。”

  ●西路军左支队在裕固族牧民东那格带领下,沿疏勒河向西北行进。

  4月5日

  ●西路军工委会致电刘伯承、张浩转报中央军委,报告左支队行动情况。电文说:“我们率900余人,有长短枪600余支,已到肃州西南山中。近20日来,均在大风雪中零下十余度露营,缺柴火,烧牛粪,又缺盐,冻病死者、落伍者及外逃现象无日无之。”

  4月6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考克赛,向当地蒙古族牧民诺尔布藏木买了300多支羊,在此休整两日。

  ●国民党《青海日报》讯:马步芳称:前方军事已大致结束,俘虏男女“共匪”六七千人,内有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团长、营长17人,这些人“迷信”共产主义甚深,不易感化,已分别枪决;其余解送到省,编为工兵营,一部修甘青公路享宁段,一部修惠宁桥。现所有在省及永登“俘匪”2000人,即分批解送兰州(第九十七师)孔(令珣)师长处。

  4月7日

  ●军委主席团致电西路军工委:“我们已派三批人找马步芳,顾祝同已电马停战。”“你们可以向新疆去,已由彼方设法援接。”

  ●《青海日报》讯:“我军前方俘获共匪前解到省者,除将女匪拨至各工厂做工外,所有在省及永登俘匪2000人,奉顾主任命,明日起分四批解送兰州孔师长处。”首批“俘匪”男500余、女100余,正解送兰州。

  ●《青海日报》讯:河西一带,死尸暴弃原野,现正值春暖,若不妥为掩埋,恐生瘟疫。

  4月8日

  ●《青海日报》报道:“我军在甘州搜获女匪14名,于昨晨由甘州解抵省城(西宁),即拨工厂做工。”

  4月9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硫黄矿。

  4月10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花儿地(今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鱼儿红乡)。

  ●《青海日报》讯:第一〇〇师军法官陈廷俊,押解“男匪”295名,“女匪”5名,送兰州孔师长处。

  4月上旬

  ●援西军总部在镇原县城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中央派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任弼时前来,传达党中央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此后,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广泛开展了对张国焘路线的揭发与批判。指战员们热烈拥护中央的决定,纷纷揭发批判张国焘的错误。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在批判张国焘的错误中,出现了严重的过“左”做法,伤害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原红四军军长许世友联络一批在抗大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拟去四川重新组织队伍,开展革命斗争。不料,被抗大领导发觉,许世友及参与者共十余人被逮捕关押。

  ●原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孤身一人,从酒泉以南观山口子(今属酒泉市金佛寺乡)走出祁连山,被酒泉民团逮捕,押送酒泉县城,交于马家军第二九八旅,旋又押解青海西宁。

  ●马步芳给仍在河西的马彪发电报,命他“立即派骑兵星夜追击”西路军左支队。这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被在马部电台工作的被俘红军曾庆良冒着杀头的危险扣下。事后马步芳追查,被其报务主任熊继邦、电台台长张之俊搪塞过去。

  4月11日

  ●西路军左支队在蒙古族牧民诺尔布藏木带领下,经查干布尔向野马河前进。

  4月13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野马河(今属肃北蒙古族县石包城)。

  ●《青海日报》讯:护送班禅大师归藏专使赵守鈺氏,于昨日下午由凉州乘汽车返抵省城(西宁)。

  ●由青海入河西“追剿”红军的马步芳部队,大部分撤回青海。

  4月15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龚岔口(今属肃北县石包城乡)。

  ●《河西日报》兰州讯:“俘共”2000余人,已遵顾(祝同)主任电,解送兰州九十七师暂行接管,“教育感化”。

  ●马步芳在西宁召开“庆祝大会”。敌总指挥马元海在致词中说:马家军在河西战役中损失惨重,共伤亡1.5万人,“全省每村均有阵亡之人,每家均有负伤之兵”。

  4月16日

  ●当日晚,西路军左支队到达祁连山西部榆林河口的石包城,向当地商人和蒙古族牧民购买了粮食、盐巴、牛、羊,决定在此休整数日。

  ●西路军工委致电刘伯承、张浩转报中央军委:西行支队850余人已到石包城,困疲之极,急需休整,然后改向安西前进,拟在安西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峡前进,请设法与新疆交涉,并派人到星星峡接应我们。

  ●《河西日报》讯:中央军第九十七师师长孔令恂以其第五八二团团长陈曼庚兼任兰州拱星墩“感化总队”总队长,负责“感化教育”俘共,拟编为两个大队,“每日施以普通军训及考察,并由政训处派员讲授政治及精神,进行各种心理训练,灌输三民主义,纠正其思想,使其早日感化,成为良好国民”云云。

  ●《河西日报》讯:自甘州解凉俘共800余名,收容于武威看守所,今由骑五师特务团团长马阁麟,派官兵百余名押送青海,感化后垦殖边区。

  4月17日

  ●《河西日报》讯:河西俘共156名,其中女共100人,已解兰州,交第九十七师“感化”。

  4月18日

  ●西路军工委在石包城开会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陈云、滕代远等,从中苏边界进入新疆伊宁地区,向迪化(今乌鲁木齐)进发,迎接西路军。

  ●《河西日报》讯:由甘州前方解来武威俘共600余名,连同武威收容之200余人,共计900余人,已由骑五师特务团派官兵30余名,押送兰州,“收容感化”。

  ●马步芳第五纵队司令部发布布告,令各地民团、部队将军民隐匿的“俘共”人员一律清出,解送青海第五纵队司令部。

  4月19日

  ●马步芳得知西路军左支队已到石包城的情报,即命驻防酒泉的第二九八旅五九六团团长刘呈德,率步兵两营及旅直骑兵手枪连,星夜赶赴安西县阻击。

  4月20日

  ●毛泽东、朱德致电西路军工委:远方已同意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并转赴远方求学,你们必须到星星峡。你们不应久停,只休息两三天,最迅速地取得粮食和骆驼,向星星峡进发。

  4月21日

  ●西路军左支队从石包城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县境,清点人数,共有903人。西路军自3月12日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至此时,在祁连山中艰苦转战、行军共41天。

  ●敌方消息:由青海解送的第二批俘共500名(均男性),已于日前抵兰,由九十七师“点收感化”。

  4月22日

  ●左支队行至距安西县城140里的蘑菇台,受到万佛峡石窟道长郭元亨的接济,郭道长资助红军小麦2石4斗(折合480公斤)、面粉100公斤、黄米6斗(折合125公斤)、胡麻油30斤、食盐4口袋(约100公斤)、牛2头、羊20只、马1匹。

  ●马步芳第二九八旅团长刘呈德率领的部队,经三日夜急行军,赶至安西县城,堵截红军。

  4月23日

  ●左支队由当地农民向玉亭带路,从蘑菇台进至安西县南部的踏实城,部队准备干粮,有关人员调查至安西城的道路及敌情。西工委开会讨论攻打安西县城的可能性。是日夜,左支队在踏实城宿营。

  4月24日

  ●凌晨,西路军左支队由向玉亭带路,从踏实城出发北进,中午时分进至安西城南13公里之十工村。西工委在此开会,再次讨论攻打安西县城的问题。因有人反映安西城内新开来敌军,会上发生争论,工委书记李卓然坚持绕过安西城直奔星星峡,但多数同志坚持要打。工委会议最后决定攻打安西县城。

  ●是日晚,左支队进到安西县城下,开始攻城,遭敌疯狂阻击。红军打了半夜,未能破城,天亮前,撤至城西北及城北五营村、王家屯庄、康家楼庄等处。

  4月25日

  ●西路军工委在王家屯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一部做干粮,一部阻击敌军,待天黑后向新疆转移。

  ●上午,敌军追至五营村、王家屯庄等处,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红军拼死抵抗,激战一天,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激战中,第二六八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等数十人牺牲。是日晚,红军突围,向安西县西北45公里之白墩子前进。

  4月26日

  ●上午,西路军左支队转移至白墩子,又遭敌骑追击,经过苦战突围。敌军穷追不舍,红军且战且行,向30余公里外的红柳园地区转移。

  ●下午,红军在红柳园又同敌军激战。这是西路军西征的最后一战,战斗极为激烈。红军因缺弹药,全凭大刀、长矛与敌拼杀,伤亡惨重,特别是后卫第二六七团,几乎伤亡殆尽。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参谋长刘雄武、第二六七团政委陈智才、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等牺牲。红军队伍被敌军冲散,人员趁天黑分散突围,向星星峡奔去。

  ●陈云、滕代远等到达新疆迪化,即同新疆督办盛世才和苏联驻迪化领事馆取得联系,组织物资、汽车接应西路军。

  ●《河西日报》讯:自前方解来武威之俘共400余人,昨天8时由骑五师特务团派官兵多人,分乘大车多辆,解送兰州。

  4月27日

  ●下午,西路军左支队第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政委刘庆南、参谋长绕子键,及周纯麟、曾玉良、陈德仁、萧显清等13人,首批到达新疆星星峡,受到新疆省边务处主任王孝典的热情接待。杨秀坤、刘庆南旋即派人带汽车迎接正在前进中的左支队同志,当晚有40余人被接到星星峡。

  ●《河西日报》讯:前方部队在祁连山山林搜剿“赤匪”,俘虏甚多,共计2000余人,一半送青海,一半解凉州。已解凉州的有“伪”三十军参谋长黄鹄显、“伪”骑兵师团长徐明山。

  ●《河西日报》讯:“伪”回民军司令马良骏,自梨园口失败,化装农民模样,由甘州东来,企图渡河赴陕,至武威王城堡被民团查获,解送凉州。

  ●南京政府行政院任命贺耀组代理甘肃省主席,代行朱绍良职。

  4月28日

  ●到达新疆星星峡的西路军左支队第二六八团团长杨秀坤,接新疆督办盛世才电话说:哈密保安司令尧乐博斯叛变,已派兵向星星峡进发,去收缴红军的枪支。西路军指战员立即作战斗准备。

  ●杨秀坤、刘庆南派出汽车到星星峡以东戈壁滩接应受困的左支队同志,又一批西路军人员到达星星峡。

  4月29日

  ●西路军左支队负责人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等,率领一批同志到达星星峡附近,被杨秀坤、刘庆南派出的汽车接到星星峡。

  ●陈云商请苏联领事馆派飞机向到达星星峡的红军空投食品、药品、用品。

  ●左支队商请星星峡边务处,派汽车到红柳园、白墩子等地接应尚在西进的红军。又一批西路军同志到达星星峡。

  ●新疆哈密行政区保安司令尧乐博斯派其副官长率士兵4人,乘坐汽车一辆,来星星峡收缴红军的武器,并要红军“投降”。左支队同志立即将他们制服,并将该副官长处决。

  ●《河西日报》讯:由青海解送之第四批“俘共”380名抵兰,由第九十七师编入拱星墩感化队。

  ●《河西日报》讯:“俘共”99名,自凉州解往永登,转解兰州,多系下级军官。

  4月30日

  ●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历尽艰险,从河西潜回镇原援西军总部,受到任弼时、刘伯承、张浩、耿飚、刘志坚等同志的热烈欢迎和慰问。刘伯承当即电报中央。当日晚,毛泽东、张闻天、朱德致电徐向前,表示亲切慰问。电文说:庆祝你脱险归来,盼望你尽快来中央。

  ●李先念、程世才派出一批兵力,乘汽车到星星峡西北之苦水,攻打尧乐博斯的骑兵连,该连听到消息后即乘马逃跑,红军折回星星峡。

  ●星星峡红军继续派汽车到红柳园等地收容失散的同志。至是日,到星星峡的红军已近400人。

  ●《河西日报》讯:“共匪首恶”、保卫局执行部长卜盛光,自梨园口失败,化装潜行被俘,解送来凉。

  ●《河西日报》讯:“赤匪”自梨园口、祁连山一带被解决后,抛枪四散,各自乞食逃生。现今,甘州、山丹、永昌、武威各县,乞食之“残匪”男女老少络绎不绝,个个面带饥色,双足跑裂,行状至惨。因河西各县“匪灾”过重,人民无衣无食者比比皆是,对乞讨者实无饭可给,故“残匪”终日乞食,不得一饱者甚多。

  4月

  ●张琴秋同吴仲廉、蔡德贞等40余名男女战俘,被马军从张掖押解西宁。

  ●永昌县宁远乡乡长陆毓珍,将各保甲民团送来的14名红军,给足路费和口粮,全部放行东归。

  ●西路军供给部长郑义斋夫人杨文局,在民乐县一老乡家中分娩,生下一男孩。杨文局原是西路军供给部科长,西路军失败后在祁连山中被俘,敌人先是把她押解张掖关押,继而押解去青海,途经民乐时生产。此后她即带着婴儿辗转东返,艰苦备尝,后在武威张义堡落户,抚孤成立。

  ●根据国民党南京政府军委会指令,东北军调离西北的工作已全部结束,东北军将领于学忠、何柱国等,已就新职。

  ●杨虎城被蒋介石革职,第十七路军建制撤销,原部队缩编为第三十八军,孙蔚如任军长,段象武任副军长,下辖第十七师、第一七七师和两个独立旅。

  ●马步青将俘获的红军战士1300余人,编为“骑五师补充团”,开到永登县境内修公路,每日劳动十几个小时,每人每天给半斤干粮,无菜少盐,许多人劳累饥饿而死,一些人一有机会就逃跑。

  ●国民党中央军第九十七师在兰州东郊拱星墩营房,已接受从凉州、西宁等地押送来的红军战俘1300余人,编为军官队(130余人)和士兵队(1200余人),开始“管训”、“感化”。

  ●马家军从张掖押送一批红军战俘去西宁,行至青海门源县,将30多名因伤病行走困难者拉到城外活埋。途中,小红军贺颜太等三人被门源警察宋元春救下。

  ●红三十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王家奎等十余人,在安西县五营村牵制敌军后,转移到该县南部的六工村躲避,受到当地农民庞得祥的救助和掩护。敌人闻讯,前来搜查,庞得祥听到消息,立即把红军藏匿起来。他被敌人抓去,被打得皮开肉绽,未暴露真情。他回来后,为这些红军准备了干粮,送他们去了新疆。

  ●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的“驻屯军”,在宛平县卢沟桥一带借“军事演习”不断进行武装挑衅。

  ●《新青海》第五卷第四期载文,为青海“剿匪”阵亡民团悲哀。文章说:在河西诸役中,“民团担任前锋,而正式军队反而在后面威胁督促,由是冒死直冲,死者甚多,某县民团阵亡殆尽,然为指挥者所不谅,诬死亡者为逃避”。“阵亡者身后仅得抚恤费五十元,寡妻孤儿于饥寒交迫之中,灯前檐下更是柔肠寸断矣!呜呼,惨矣!”文章又说:“其负伤者或成残废者卧床呻吟,不胜痛苦,急待医疗者达四五千人。”

  5月1日

  ●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等带领满载衣物、药品、食物的40辆汽车,到星星峡迎接和慰问西路军指战员。当日下午,在星星峡召开欢庆国际劳动节和欢迎慰问大会,陈云在大会上讲话说:“同志们,党中央和毛主席特派我和滕代远同志来迎接你们,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艰苦奋斗、历尽磨难、终于回到党的怀抱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李卓然、李先念派二六八团政治处主任喻同金,坐汽车到红柳园、白墩子等地继续收容失散的红军同志。

  5月1日至4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苏区党代表大会,批判张国焘路线,参加的有红军师以上干部。

  5月2日

  ●西路军左支队派王明超等人,到安西县红柳园、白墩子、西湖、南岔、瓜州等地收容失散红军,半个月收容14人,带回星星峡。

  5月3日

  ●陈云、滕代远带领西路军左支队到达星星峡的人员,坐汽车向迪化(今乌鲁木齐)进发,行至苦水时,陈云命令部队临时停车开会,向全体指战员讲话。陈云在讲话中说:革命斗争有胜利也会有失败,只要我们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今后我们就会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现在的几百人,将来可以发展到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争取革命更大的胜利。接着讲了行军途中及进入迪化后应注意的问题。

  5月5日

  ●西路军左支队从哈密乘汽车继续向迪化进发。

  5月7日

  ●西路军左支队到达迪化,驻西大桥纺织厂。到达迪化的领导干部有总指挥部参谋长李特、第一局局长郭天民、第三局局长宋侃夫,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军人工作部部长黄火青、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卫生部部长苏井观,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红五军政委黄超等。

  5月上旬

  ●周恩来在西安会见青海省主席马麟,希望他从抗日大局出发,出面制止马步芳、马步青继续杀害被俘红军。马麟表示愿意帮忙。

  ●敌军将关押在凉州监狱的被俘红军干部107人,押解兰州拱星墩集中营,途中又收容失散红军10人,共117人,移交国民党中央军第九十七师。

  ●被关押在兰州拱星墩集中营的红西路军被俘干部,成立地下党支部,领导被俘人员开展斗争。地下党支部以方强(原红九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为书记,卜胜光(原西路军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为组织委员,徐太先(原红九军政治部主任)为宣传委员。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对集中营中的共产党员进行了广泛联络,很快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对敌人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5月16日

  ●又有十多位失散的西路军同志到达星星峡。

  5月17日

  ●原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被敌旅长马忠义押解至青海西宁。

  ●国民党政府任命贺耀组代理甘肃省主席。

  5月18日

  ●《青海日报》报道:“匪第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及伪政治部要员四人,昨解抵省城(西宁)。”“孙妻前次俘虏,抵省后安置在医院中。”

  5月中旬

  ●中共中央代表张文彬在兰州同国民党甘肃省代主席贺耀组、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交涉,要求释放红军战俘,贺、朱借故推脱。张文彬还在贺耀组、朱绍良陪同下,到兰州拱星墩“感化院”看望红军被俘人员,并召开大会讲话,表示慰问。

  5月20日

  ●西路军王明超等和左支队留守星星峡的同志,带领收容的25名红军指战员,离开星星峡赴迪化,到总支队报到。

  5月27日

  ●杨虎城在蒋介石威逼下,离开西安去上海,随后出国考察。此一去再未回到西安。

  5月29日

  ●奉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指示,彭加伦一行7人来兰州同张文彬筹建红军联络处。联络处设在兰州南滩街54号,对外称“彭公馆”,开展营救西路军失散、被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