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全文阅读 > 第49章 红三十军征战河西扫描

第49章 红三十军征战河西扫描


  张佩荣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于1933年7月在川陕苏区组建。部队以四方面军原第十一师为基础,与苍溪、长池等县独立团合编而成,余天云任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文建武任参谋主任,张成台任政治部主任。军部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和一个包括炮兵、侦察、通讯、警卫等业务的特务营。下编第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师。第八十八师师长汪烈山、政治委员王建安,下辖第二六二、二六三、二六四团;第八十九师师长柴鸿儒,政治委员杜义德,下辖第二六五、二六六、二六七团;第九十师师长邹洪盛,政治委员程世才,下辖第二六八、二六九团。当年10月,又编成二七〇团,全军编齐了九个团。1933年11月,部队组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仍为三个师九个团,但各师所属团的建制有所调整:第八十八师辖二六三团、二六五团、二六八团;第八十九师辖二六二团、二六四团、二六六团;第九十师辖二六七团、二六九团、二七〇团。全军共有18000余人,是该军人数最多、建制最全的时期。此后,随着部队减员,先后撤销了第九十师及二六二团、二六六团、二七〇团。

  红三十军编成后,在红四方面军指挥下,先后参加了仪南、营渠、宣达、反“六路围攻”、广昭、陕南等重要战役,歼灭大量敌军,为保卫川陕苏区建立了丰功伟绩,其第二六三团被方面军授予“钢军”、第二六五团被授予“夜老虎团”的称号和奖旗。长征途中,先后参加了强渡嘉陵江、包座之战及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岷(州)洮(州)西(固)等战役,二爬雪山,三过草地,艰苦备尝,冲破敌军重兵围追,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参加了红一、四方面军的大会师。

  先遣造船,抢渡黄河。还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北部之前,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就提出了“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方针,其目的是接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交通联系,取得苏联提供的援助,解决战略依托问题,开创西北革命新局面。红军主力会师之后,中央又制定了《十月作战纲领》,打算以一、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执行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命三十军开至靖远以南大芦子地区秘密造船,准备渡河事宜。此时,红三十军由程世才任军长,李先念任政委,黄鹄显任参谋长,李天焕任政治部主任。所属第八十八师仍由熊厚发任师长,郑维山任政委,下辖第二六三、二六五、二六八团;第八十九师由邵烈坤任师长,张文德任政委,下辖第二六四、二六七、二六九团。全军约7000人。

  10月15日,红三十军受领造船和渡河任务后,在李先念、程世才率领下,迅速进入靖远县南部地区,一面伐木造船,一面侦察敌情及渡河地点。至10月22日,已造船16艘,侦察渡河口岸的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根据原定计划,由二六三团担任渡河先遣团。10月24日11时整,二六三团在靖远县城西南10公里的虎豹口开始抢渡黄河,先遣连的同志飞身上船,十多艘小船齐发,向着对岸划去。20分钟后,对岸传来枪声,战斗的火光在对岸的敌军阵地上闪烁。抢渡的指战员们登上河岸,一阵猛冲猛打,抢占了滩头阵地,接着摧毁了敌军的碉堡,敌人防守的黄河天险终于被英勇的红军突破了。至25日拂晓,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二六八团全部过河;接着,后续部队继续过河。过河部队分别向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发展,横扫沿河各地,摧毁了马家军的防线,完全控制了沿河地带。至10月30日,红三十军、红九军、红四方面军总部机关和直属部队、红五军相继过河,渡河部队共达21800余人。这时,败退的马步青河防部队在靖远西部的吴家川设置防线,企图阻止红军前进。28日凌晨,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追至此地,一举将敌击溃,俘敌200余人,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10余挺,战马70多匹,溃敌逃退景泰县境内。

  一条山战斗。10月28日下午,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追敌至景泰县东南部之尾泉,击破敌骑五师马禄旅和祁明山旅的阻击,向景泰县中部地区挺进。10月31日,红三十军占领一条山大部分村寨,并将敌军的一个团包围在一个堡子内。11月2日,从青海赶来增援的马步芳骑兵两个旅,向一条山地区的红军发起猛攻。红三十军英勇抗击,毙敌400余人,将敌击退。此后数日,红三十军与敌三个旅连续发生激战,再次给敌以沉重打击。11月6日,红西路军准备向河西腹地进军,三十军奉命撤出一条山。一条山战斗前后打了五天,共毙伤敌千余人,敌骑兵第五师参谋长、前敌总指挥马廷祥被击毙;红三十军伤亡900余人。这是红三十军过河后打的第一个硬仗,被称为“一条山血战”。

  武威西四十里堡战斗。11月8日,军委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指示过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接着,红军总部批准红西路军执行《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于11月9日撤离景泰县西进。红三十军作为西路军的第一梯队,于11月16日进占武威西四十里堡,控制了西进的通道。11月22日,敌五个团向西四十里堡及附近之高家磨、沈家庄、魏家庄、历家寨等地红军阵地猛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一个团,英勇奋战,坚守阵地。这是红三十军到河西后打的又一个硬仗。敌军采取梯队叠进战术,猛攻红军阵地,战斗异常激烈,数度发生肉搏战。红军在四十里堡奋战三日,毙伤敌2400余人,其中被大刀砍死者即在700人以上,自身亦付出伤亡2000人的代价,军政治部党务书记蔡仁年牺牲。24日晚,红三十军撤至永昌东南部地区。

  永昌之战。11月18日,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两个团及总部骑兵师,在程世才率领下进占永昌县城。24日晚,红三十军军部及第八十八师,在李先念率领下撤至永昌县东部地区,奉总部命令,布防于八坝、七坝一带,阻击敌军。11月25日上午,敌总指挥率领马家军主力及青海部分民团追来,并发起猛烈攻击。红军各团立即依托已占领之农民庄院,向敌还击,将敌击退。26日,敌军进攻更加猛烈,八坝一带之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等十余处村庄均遭敌军炮火轰击。红三十军指战员凭借残垣断壁奋力抵抗敌人进攻,并数次冲出庄外与敌肉搏。红军在此地与敌激战两日一夜,毙伤敌800余名,自身伤亡100余人。由于弹药消耗很大,遂于27日撤出战斗。

  红三十军在永昌转战40余日,除了在七坝、八坝与敌激战,还在水磨关、县城及附近之校场山、邬家油坊等地,与敌发生激战。

  12月初,敌向永昌西部水磨关一带迂回,企图切断永昌与山丹的联系。红三十军配合红九军与敌激战数日,毙伤敌600余人。接着,敌又以步骑五旅兵力,在七个民团配合下,猛攻永昌县城及校场山的红军阵地,红三十军一部和总部直属队英勇抗击,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并击落敌机一架。因敌军攻势猛烈,红军遂放弃校场山阵地,转入城区防守。此后,敌军不断向县城发起攻击,均被以红三十军为主力的守城部队击退。

  西洞堡战斗。1937年元月21日,红三十军随西路军总部从倪家营子突围东返,于元月23日进至张掖县西南部的西洞堡一带,寻机歼敌。这时,敌马元海急率马家军一部跟踪追来。26日马元海命其第一〇〇师手枪团团长马玉龙,督率该团及青海省宪兵团向驻守西洞堡的红三十军进攻,当即受到第八十八师的坚决回击,毙伤敌400多人。27日,马元海又命该宪兵团和手枪团向红军发起进攻。红三十军在西洞堡滩上组织反击,红军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回忆这场战斗的情景说:“敌人凭借高大健壮的身体和良好的装备,拼命地挣扎。他们受马匪反动教育太深,直到大刀架在脖子上,枪口对准了脑袋,才肯交枪。我军战士体力弱,两三个人才能扭住一个敌人。”战至黄昏,战斗胜利结束,800多敌人作了红军的刀下鬼。两天战斗,红三十军歼灭马步芳装备精良的宪兵团、手枪团1200余人,缴获步马枪1200余支、短枪400余支及一批战马、子弹,打了一次歼灭战。

  倪家营子之战。倪家营子位于临泽县南部,分为上营子和下营子,是一个集团村落,境内有43个屯庄。红三十军在西路军总部指挥下,在这里与敌军鏖战40多天,配合红九军等部队歼灭敌军近万人。倪家营子战斗是红军在河西战斗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歼灭敌军最多的地方。依据战斗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37年1月6日红三十军随西路军总部进驻倪家营子,至1月21日突围东返,共16天。西路军自永昌县西进后,于1月6日进至倪家营子。敌人部署一个旅及六个民团,把倪家营子包围起来,并且不时向红军发动进攻,有些战斗也比较激烈。因为这一阶段敌军集中主力攻打进驻高台的红五军,因此,对倪家营子的进攻还是属于牵制性进攻。

  第二阶段:自元月28日晨西路军自西洞堡返回倪家营子,至2月21日第二次突围转移,共25天。这期间,红西路军全部人马都集中于倪家营子,但红五军只剩下千余人,红九军也剩2000余人,抗击敌人的重担,主要由红三十军担当。敌以韩起禄骑兵旅、韩起功步兵旅、马彪骑兵旅、马朴骑兵旅及马步康旅之刘呈德步兵团还有大批民团,共约七万之众,将红军包围起来,从2月1日开始向红三十军阵地发动疯狂进攻,红三十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20多天的大血战。在这场激烈的攻防战中,困扰红军的是子弹和粮食极端缺乏,红军几乎全凭白刃格斗与敌厮杀。红军要粮没粮,要水没水,要子弹没子弹,要手榴弹也没有,几天吃不上一顿饭,连农民涝池的冰也都吃光了。

  第三阶段:西路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中与敌血战,坚持到2月21日晚,不得不从倪家营子突围,向临泽县西部的威狄堡转移。但是威狄堡一带堡寨密集,不利于防守,只转战一天,即根据政委陈昌浩的决定,重返回了倪家营子。红三十军返回倪家营子后,又与强敌血战五天五夜。这五天五夜,可以说是红三十军历史上最为艰苦困难的时期。因为这时的西路军,已陷于弹尽粮绝的地步,红军指战员全凭鲜血和生命与敌拼杀。2月28日晚,红军从倪家营子第三次突围,向临泽县中部的沙河堡转移。29日晨,西路军总部在红三十军掩护下转移到沙河堡地域,敌军即接踵追至。红军与敌周旋一天,因找不到粮吃,于当日晚又向三道柳沟转移。这时,红三十军兵力已不到3000人了。

  三道柳沟恶战。三道柳沟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坡地带,南面不远处即是祁连山,三面是戈壁滩。3月1日晨,红军转移到这里,顾不上行军的疲劳,即一面筹粮做饭,一面构筑工事,准备迎敌。当日上午,敌总指挥马元海率领五旅之兵追来,在村外的戈壁滩上构筑工事,将西路军包围起来。3月2日上午,敌军即采取集团冲击的战术,向红军发起强攻,进攻的重点仍是红三十军阵地。红军指战员坚守阵地,待敌人攻至阵地前沿时,即跳出工事,以枪刺、大刀、长矛同敌人肉搏。从黎明到傍晚,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3月9日,敌军以四个团的兵力强占了南流沟、西流沟之间的地带,割断了三十军同总部的联系,西路军激战一昼夜,未能将敌击退。10日,西路军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战况说:敌军割断了各部队之间的联系,300米以内亦用电台联系。我因火力太弱,伤亡大,未能破敌,现已无粮,仍在激战中,转移不易,只有死战。苦战到11日晚,西路军总部决定,星夜突围,红三十军在激战中杀开血路,掩护总部向梨园口转移。

  梨园河谷的惨烈战斗。梨园口是进入祁连山的必经之地,山口两边山峦起伏,口里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叫梨园河。3月12日上午,红三十军掩护总部进入梨园口不久,敌军骑兵三个旅就跟踪追来,冲破后卫部队红九军的防线,压向红三十军。三十军沿梨园河干涸的河床,迎击正面进攻的敌人。敌人骑兵轮番进攻,在惨烈的反复搏杀中,二六四团全部伤亡,二六三团也损失大部。军部命八十九师余部投入战斗,阻击敌军。在激烈的拼杀中,该师指战员遭受严重伤亡,师政委张文德牺牲,师长邵烈坤负伤后被俘,后来遭敌杀害。12日夜,西路军翻越梨园河东山,于3月13日晨,转移至康隆寺及附近之马场滩、牛毛山一带。不久,敌骑兵即追至。红三十军余部奉命阻击敌军,第二六五团几乎全部伤亡,第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张卿云牺牲。为了摆脱尾追之敌,西路军继续后撤,一夜翻越几座大山,于3月14日退到康隆寺以南20公里的石窝一带。敌人骑兵跟踪而至,红三十军余部继续与敌战斗。

  3月14傍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主持,召开扩大会议,决定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返回延安,西路军余部分兵游击。红三十军剩下的千余人和总部的一些重要干部编为左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带领,向西游击,并组织有李卓然(书记)、李先念、程世才等参加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左支队行动。至此,西路军的西征即告失败。

  风雪祁连山。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急速向南行动,深入祁连山腹地,摆脱了敌军。左支队在裕固族向导带领下,在祁连山中艰苦行军。沿途大雪封山,气候严寒,粮食极缺,不少指战员倒在雪山峡谷中。为了挽救指战员们的生命,工委会决定宰杀仅有的几匹随军战马,包括李先念、李卓然同志的坐骑,分给大家吃。4月3日,左支队翻越陶勒雪山,进入疏勒河上游。此地气候转暖,野牛、野羊较多,左支队以狩猎野牲为食,处境有所好转。不久,得到蒙古族群众的支援,终于在4月16日抵达石包城。这里虽然只有十多户人家,却是个山里和山外的物资交流点,左支队向牧民和商人购买了一批粮食和牛羊、食盐,在此地作短暂休整,恢复体力。

  安西之战。4月21日,左支队从石包城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县境,清点人数,全军共有903人。左支队得悉,安西城内仅有敌军一个排驻守。为了取得补给,进行适当休整,便于跨越戈壁沙漠,进入新疆,决定攻取安西县城。24日晚,左支队攻城梯队来到安西城下。攻城战斗刚一开始,就遭到敌人机枪的扫射,主攻的部队攻了几次,都因守城敌军火力太猛,没有成功。原来敌人援军已经赶到了安西城中。李先念和程世才认为敌情已有变化,命令部队停止攻城,连夜撤到城西北五营村、王家屯庄、康家楼庄一带。工委在王家屯庄举行了紧急会议,决定一部分人员筹集粮食,一部分阻击敌人,待天黑后向西北方向转移。

  25日天刚亮,敌人就赶来攻击,红军指战员们依托围墙,靠大刀、手榴弹坚守了一天。天黑后,部队突出重围,急行军45公里,于26日拂晓来到白墩子。为时不久,敌人的骑兵又追来了,李先念、程世才命令部队依托自然形成的沙丘,阻击敌人。抗击到中午,敌人尚无退意,左支队便且战且走,向25公里开外的红柳园前进。这两仗,使历经磨难的红军指战员又牺牲了两三百人,二六八团的政治处主任钟立彬也牺牲在这里。

  最后一战——红柳园之战。红柳园是西进新疆的必经之路,甘新公路从中通过,周围全是戈壁沙滩。4月26日下午,左支队刚转移到这里,数百名敌人骑兵就分左右两路包抄过来,把左支队夹在中间。红军指战员依托沙丘与敌展开激战。红柳园战斗是红三十军的最后一战,也是西路军的最后一战。这次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敌骑十分疯狂,不断向红军阵地发起猛烈冲击;而红军因无弹药,全凭大刀、长矛与敌拼杀,伤亡惨重,特别是后卫第二六七团,几乎伤亡殆尽,第八十九师参谋长刘雄武、第二六七团政委陈智才、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等100余名指战员血洒沙场。

  激战到天黑,左支队首长决定分左右两部分,撤向南北两山,突围后到星星峡集合。左面的这部分同志冲向甘新公路,沿着路边的电线杆子西进。李先念、程世才、李卓然、李天焕等五六十人,在向导带领下翻过一座小山,进入戈壁滩。茫茫戈壁大漠,千里无人烟,干旱缺水,气候变幻莫测。白天,烈日当头,气温骤升,地面的砾石滚烫,烤得人汗流浃背,如坐蒸笼;夜晚,月光清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冻得人浑身麻木,如堕冰窖。一天之内,忽而晴空万里,一望无际;忽而风沙弥漫,难辨东西。左支队的指战员强忍疲惫、干渴、酷热、寒冷、风沙,行进在戈壁滩上。因为干渴难耐,不得不喝马血、人尿维持生命。

  红三十军自1933年7月在四川巴中成立,到1937年4月兵败河西,历时3年10个月,转战川陕甘地区,三次过草地,两次爬雪山,艰苦备尝;血战河西走廊,作为西路军的一支主力,无役不与,无坚不摧,无险不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河西兵败后,又为党和人民军队保存了较多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即有50余人。历史证明:红三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忠勇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