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全文阅读 > 第2章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前后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第2章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前后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将台堡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会师,对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两年来一直千方百计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的蒋介石,甚为恐慌。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立即调集几十万大军,企图将红军在西北地区一举歼灭。

  蒋介石的“剿共”部署分为两部:第一步,组织“通渭会战”。令胡宗南第一军进至秦安、清水地区,王均第三军及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向天水、甘谷集结,毛炳文第三十七军向陇西、武山、榆盘集结;东北军于学忠部从兰州抽两个师进至定西,王以哲部控制平凉、隆德、静宁,董英斌部抽两个师至固原策应。目的是要在西兰大道地区,给红军主力以致命的打击,防止红军西渡黄河,进据河西地带。第二步,组织最后“围剿”。集中几十万大军,配属100架新式战斗轰炸机,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将红军主力压迫至黄河以东、西兰大道以北地区,一举消灭。同时,乘机观察张学良、杨虎城的动向,若张、杨拒绝“剿共”,则将其撤职查办,并将东北军、西北军调离西北地区,肢解消灭。

  1936年10月上旬末,不愿打内战的张学良,就把蒋介石的“通渭会战”计划通报中共中央,提议红军及早进行宁夏战役,打通苏联。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征求了各方面军领导人的意见之后,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于10月11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等,提出《十月作战纲领》,其主要内容如下:

  甲、根据目前敌我情况,为着集中一切力量克服困难条件,完成基本战(略)任务起见,十月份作战纲领拟订定如次。

  乙、四方面军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至靖远、中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和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的努力造船,十一月十号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四方面军主力在通马静会地区筹粮休整。派多数支队组成扇形运动防御,直逼定西、陇西、武山、甘谷、秦安、庄浪、静宁各地敌军附近,与之保持接触,敌不进我不退,敌进节节抵抗,迟滞其前进时间,以期可能在十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

  丙、二方面军进至通渭、马营以北界石铺以南地区休息数日,转进至静宁、隆德线以北地区休整,派支队伸出静隆线以南,威胁胡敌侧翼,滞其西进,准备尔后以主力或一部接替一方面军在固原北部之防御任务。

  丁、一方面军之西方野战军主力保持同心城间之枢纽地段及预(豫)旺城于手中,其第二师相机袭占庄浪,待二方面军到达静隆线后北上归还建制;第一师及陈支队暂在黄河海原间威胁与抑留于学忠部使不敢东进,尔后逐渐西移归还主力;二十八、二十九军集中定盐地域,一部逼近灵武,准备居民条件,完成侦察任务;独四师确保环曲苏区,其余东方部队任务不变。

  戊、攻宁部队准备以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全部及定盐一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组成之,其余两个军及二方面军全部、一方面军之独四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可能于必要时,抽一部参加攻宁。

  己、攻宁开始时机依造船情况决定,但至迟十一月十号前须完成一切攻宁准备。

  庚、十一月十号前各部注意休息、补充、扩大,尤特别注意训练,以便有力地执行新任务。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13页。

  早在9月21日,中共中央接受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等的建议,组织中革军委主席团,确定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六人为主席团成员(周恩来因准备与蒋介石谈判,暂不参加),以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三军会师后,为了团结对敌,顺利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中共中央决定朱德、张国焘分别以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依照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决定指挥各军作战。《十月作战纲领》的各项任务,亦由“朱张两总及各方面军首长以个别命令行之”。

  《十月作战纲领》发布后,各个方面军立即开始行动。红四方面军总部确定了如下部署:由红三十军开至靖远大芦子一带秘密造船,侦察渡河地点,准备渡河事宜;以红四、红五、红三十一军,沿会宁、界石铺、华家岭、马营、通渭、宁远镇、葛家岔、静宁等地,梯次配备,抗击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等部的进攻;以红九军置于会宁至靖远之间,作为预备队。如红三十军渡河成功,红九军即迅速跟进;如渡河不成功而南敌突进,则以红四、红五军牵制敌之侧翼,而以红三十一、红九军反击南敌,为红三十军渡河争取时间。

  红三十军在李先念的带领下,在离靖远约40里的大芦子一片柳树林里,隐蔽造船,并侦察渡河点,确定先头渡河部队,积极准备渡河事项。10月16日,蒋介石下达“进剿”命令。18日,国民党西北“剿总”第一路军总司令朱绍良发布《剿匪计划纲要》,企图以胡宗南第一军及毛炳文第三十七军由东西两面夹击,以王均第三军由南往北推进,在会宁、静宁、通渭地区消灭红四方面军主力。

  10月21日,敌人发起攻击。次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督促东北军、西北军参战。敌人依仗兵力和步步为营的战术,向红军扑来,攻势凶猛。

  10月22日,毛炳文部攻占华家岭,23日进占会宁后,继续向靖远方向进攻。红五军在会宁一带激战两昼夜,遭到7架敌机轰炸,伤亡800多人。王均部和关麟征部攻占通渭,经会宁向郭城驿、靖远方向进攻;胡宗南部进占静宁、界石铺,向打拉池、海原方向推进。宁夏战役计划还未实施,西北战场的形势就对红军越来越不利。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也壮烈牺牲。

  罗南辉,四川成都人,1927年在川军中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参加旷继勋领导的起义,1930年10月领导汉州(今广汉)武装起义,1932年11月又参与领导南部县升钟寺农民起义,1933年春参加红军,同年10月任红三十军副军长,参加了反“六路围攻”等战役。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三十三军军长,1936年1月该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后任副军长。他的牺牲,是红军的一大损失。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各部队采取逐次转移,诱敌深入,伺机打击胡宗南部的方针;并指示朱德、张国焘赴打拉池,会见彭德怀,商讨宁夏战役的部署。

  10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和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总部在打拉池回合。朱德、张国焘对彭德怀提出的宁夏战役计划要旨表示完全同意,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红三十军首先渡河,红九军跟进;如渡河不成,南敌突进,则以红九军配合南线部队击敌。徐向前、陈昌浩接电后,即令红三十军渡河,同时,向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建议:为打开河西战局,红四方面军至少应以3个军以上的主力渡河,南拒兰州北进之敌,北进一条山及五佛寺,西控永登、红城子一带,以便有力策应红一方面军的渡河行动。阻击南线敌人的任务,请从兄弟部队中抽一部力量,协助红四方面军完成。

  10月23日晚,红三十军先头部队第二六三团开始渡河。因为事先河道未侦察清楚,船行至河中心,遇到浅滩受阻,未能成功。24日,红三十军另寻渡河点,准备从虎豹口继续偷渡。25日凌晨,红三十军第二六三团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虎豹口偷渡成功。接着,后续部队迅速抢渡,锐不可当,摧毁马家军沿河防线,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红三十军渡河成功,令其他兄弟部队军心大振。

  红三十军渡河成功的消息传到打拉池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关于部署下一步作战行动致电中革军委及红二、四方面军,提出:“控制西兰大道十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务已大体完成,三十军渡河成功,开辟了执行新任务的第一步胜利。”要求红四方面军迅速以主力渡河,抢占一条山、五佛寺、永登、红城堡、古浪一带,重点在控制五佛寺渡河点在红军手中,和对由兰州北进之敌的有利阻击。留出一部机动部队,于一条山、五佛寺之线,以便将来适时协助一方面军在中卫、灵武段渡河。河右岸郭城驿前线部队,尽量迟滞和吸引会宁方向之敌。该掩护部队将来如必须渡河时,其一部可于掩护任务完成后,在靖远下游到五佛寺渡河。朱、张、彭还向中革军委建议:红一方面军将来主要在金积、灵武、中宁、中卫段渡河,必要时亦可以在五佛寺渡河;现应速集结同心城地区,准备渡河技术,11月1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39~840页。

  根据红军总部的命令,红九军向河边开进,继红三十军后渡河。红五军从会宁前线撤下来,以一部监视靖远守敌,一部休整待命。南线阻敌任务,由红四、红三十一军负责。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总部随红三十、红九军渡河,指挥作战。

  10月25日,中革军委致电红军总部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指出:“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黄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至两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为达到以上作战目的,中革军委作出以下部署:

  (一)以九军以外之一个军接三十军渡河后,两军迅速占领黄河湾(弯)曲处西岸头卢塘、眼井堡、大营盘、大塘驿地区之枢纽地带及向中卫方向延伸,侦察定远营与中卫情形,准备第二步,以一个军袭取战略要地之定远营。

  (二)四方面军除渡河之两个军外,尚余以九军为中心三个军,二方面军除派赴七营部队外,尚余其主力,对南敌不须多加抵抗,如在若干天内逐渐集结于打拉池南北地区,对敌则坚壁清野诱其深入,对我则构筑阵地,鼓励士气,待敌前进时消灭其三四个团,即足以停止南敌矣。

  (三)一方面军之主力于四方面军两个军控制河西枢纽地带后开始行动,以突然手段占领金积、灵武地带,徐、陈拨造船技术队二分之一或更多些附属之,迅速造船准备渡河。

  (四)在南敌因受严重打击而停止前进后,第九军从中宁渡河。此时整个战局进入北面为重点之第二步,而以四方面军之两个军于二方面军全部防御南敌。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41页。

  10月26日1时半,中革军委电示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三十军、九军过河后,可以三十军占领永登,九军必须强占红水以北之枢纽地带,并准备袭取定远营,此是极重要一着。”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42页。同日21时,毛泽东又致电彭德怀:“(一)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二)目前以打击胡敌取定远营两着最为主要。(三)三十军占领永登是对的,九军必须占定远营,这是接物攻宁的战略枢纽,不应以一方面军去,不便利不失时机。(四)四、五、三十一军、二方面军应以打胡敌为中心,仅抗击是不够的,打法可采取诱敌深入。”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44页。

  10月27日凌晨,徐向前、陈昌浩向朱德、张国焘提议:“四方面军全部渡河,以一个军对付兰州之敌,四个军迅出中卫、宁夏,并放船到大庙及中卫,迎接一、二方面军。”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46页。

  朱德、张国焘接到徐、陈的电报后回电说:接中革军委电令,“目前作战重点,系在注重击破南敌,停止追击,我各部应即遵照这一指示执行”、“四方面军除三十、九两军及指挥部已过河外,其余各部应停止过河”。红四方面军的部署是:“(1)三十、九两军,即由你们中去一人指挥,迅速占领大芦塘、眼井堡、大营盘、三塘驿、五佛寺地区,以一个军向中卫延伸,一个军准备争取战略要地定远营。(2)四、三十一两军即以一部逐渐迟滞敌人,准备于郭城驿附近与敌决战,消灭敌之突进部队,停止其前进。”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45页。朱德、张国焘的(上述)作战部署,得到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的批准。

  这是,胡宗南第一军先头已进至硝河城地区,正向海原、打拉池出动;王均第三军和毛炳文第三十七军,先头进至马家堡、蒋家大路一线,正向靖远前进。蒋介石错误地认为,红军经攻击后,已经溃不成军,正向西北撤退,于是命令各部疾进追击。中革军委为阻击南线敌人的猛追,加强三个方面军的协同作战,于10月28日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参谋长,准备组织海(原)打(拉池)战役,重点打击蒋之嫡亲胡宗南部。当日晚7时15分,朱德、张国焘致电中革军委,提议红三十一军跟在红三十、红九军后渡河。10月29日,中革军委同意“三十一军可以立即渡河”。但彭德怀要求红三十一军在打拉池以东集中,准备协同红一方面军一起打击北进之敌。

  10月30日,彭德怀下达《海打战役计划》,规定红一方面军主力6个师集结古西安州、麻春堡、陈家湾地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集结于打拉池以东干盐池地域,以上两部为突击集团,准备从东西两面求歼胡宗南先头1至2个师。第四、第五军主力集中于郭城驿、靖远、打拉池之间占领(阵)地,钳制毛炳文、王均两敌,保障红军突击集团右翼安全。中革军委批准了海打战役计划,要求参战各部坚决执行。同一天,中革军委致电朱德、张国焘,要求红三十一军留在河东,按照彭德怀29日命令执行任务,胜利后再由中卫渡河。

  海打战役计划,是红军为击破胡宗南部而部署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如果能够实现,就可以遏止它进攻的势头,为宁夏战役创造条件。张国焘虽表示同意,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按照海打战役计划行事。10月30日,他命令红四军撤至贺(郝)家集、兴仁堡,红三十一军撤至同心城,王家团庄,红五军西渡黄河。由于担任重要作战任务的红四方面军3个军未到达指定位置,致使红一方面军主力的右翼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

  10月31日,敌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已开进靖远,向东湾子追击;毛炳文、王均两部向打拉池方向进攻;胡宗南部已到达古西安州南的张家塘;马向鸿宾部由海原西南的米家塘向红军进攻。面对这种情况,红军不得不放弃海打战役计划,主力由打拉池向东转移。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在向海原以北转移时,敌第三十五师和骑兵第六师向红军侧后进行攻击,红一军团第一师和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进行反击,俘敌千余人,其余敌人逃回海原。

  海打战役计划未能实现,前敌总指挥部为贯彻中革军委继续争取实现夺取宁夏的计划,又在11月1日做了新的部署:为坚决打击胡宗南部消灭其二三个师,停止其向红军的追击,集中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一、第四军和红二方面军,由前敌总指挥统一调遣,在海打大道以北寻求战役机动,打击胡敌;同时,由红军总部电令河西方向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的红五、红九、红三十军即在一条山、五佛寺、眼井堡、红水一带,乘胜向中卫方向相机进取,在不攻坚的条件下,消灭马敌。河东红军主力在麻春堡、关桥堡地区设伏诱歼胡宗南部,未达目的。而这时敌人已进至靖远、打拉池、中卫等地,打通了增援宁夏的通路,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的3个军联络被隔断了。这样,宁夏战役计划便无法实现了。

  11月8日,中共中央根据情况的变化,放弃宁夏战役计划的执行,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计划设想,其主要内容为:三个方面军主力11月份继续在现地区作战,并以一部兵力佯示红军欲渡黄河,引敌北进宁夏。12月上旬后,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以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一军组成北路军,分别经陇东进陕西,于适当时机再渡河入晋,寻求直接对日作战,或在晋、冀、鲁、豫、皖、鄂、陕、甘等省机动作战,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同南京政府订立共同的抗日协定。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的已过河的红三十、红九、红五军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立根据地,以直接打通苏联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后来,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歼敌两万,策应了河东红军的行动。由于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大部分红军指战员血染河西走廊,壮烈牺牲。

  这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第十章“长征的胜利结束”最后一节的一部分,详细记述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后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对研究西路军历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