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全文阅读 > 第16章 红西路军喋血永昌 金昌军分区军事志编写办公室

第16章 红西路军喋血永昌 金昌军分区军事志编写办公室


  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肩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打通国际路线”、“创建河西革命根据地”的使命,挺进河西走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进行了浴血奋战,喋血永昌是其中惨烈的一幕。

  (一)西路军进军永昌

  11月18日,红西路军先头部队三十军一部绕过武威,直指永昌,永昌守敌望风而逃,永昌城不战而下。11月21日,西路军总部机关及直属部队,从武威四十里堡开抵永昌县城,总部设在南街天主教堂,直属队设在县政府、学校及各街庙宇、公房。与此同时,红五军部队也先后进入永昌境内,随后进抵西部之水磨关、红山窑、王信堡、水泉子一带;红三十军则在武威西四十里堡一带布防。11月23日,红九军从古浪撤出,兵分两路,进入永昌县境,布防于东十里铺至东二十里铺一带。11月24日,红三十军主力从武威西四十里堡西撤至永昌八坝、七坝、六坝等地。至此,西路军全部人马进入永昌县境。

  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遇到了严重困难,一路征战,粮食没有来源,弹药无法补充,伤员无法安置。此时又值隆冬,气候严寒,北风刺骨,滴水成冰,而广大指战员还穿着单衣、单裤,很多同志还是麻鞋、赤足。因此部队急需要有一个根据地休养生息,解决自身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在这时,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你们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于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讨论决定,以永昌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并于11月22日发布《告指战员书》,号召全体同志“积极地加紧创造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工作,坚决战胜敌人”。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靠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连龙首山和荒漠戈壁,中间农业区不及百里,村庄零落,人烟稀少。这里又是马家军阀盘踞的地区,他们与当地地主豪绅、反动官吏相勾结,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群众,因而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人民生活极其贫困。西路军进驻这里后,在积极备战、抗击国民党马家军围攻的同时,大力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主张,在城乡张贴由徐向前、陈昌浩署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布告》,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动员群众支援红军,抗击马家军。

  西路军进占永昌后,马家军跟踪而至。西路军在永昌40天,几乎无日不战。红军以堡寨、屯庄为依托,同敌军进行了英勇战斗。

  (二)永昌东部地区的战况

  八坝战斗。八坝是永昌县的东大门,西距县城30公里,所属村庄分布于甘新公路沿线两侧。11月24日,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一部,从武威西四十里堡撤至八坝及附近之七坝、六坝等地。红军尚未布防就绪,马家军总指挥马元海即率骑五师祁明山旅、韩起禄旅及第一〇〇师马步銮团、刘呈德团,配属青海部分民团,尾追而来,把分驻各村庄的红军围困起来。

  1月25日,敌军对固守八坝等地的红军展开攻击。敌军先用山炮、迫击炮猛烈轰击红军阵地,而后以骑兵集团冲锋。红军指战员凭借围寨、村庄,以步枪、机枪、手榴弹奋力抗击,并派小部队到寨外出击。有些阵地上,红军用大刀与敌展开了肉搏拼杀,敌军遗尸800余具。红军与敌激战两日一夜,弹药消耗很大,所据之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等数十处村寨,也遭敌机轰炸和炮火轰击,百余名红军指战员伤亡。11月27日,红军调整战斗部署,红三十军主力西调,防守永昌县城一带。

  东十里铺战斗。11月23日,红九军在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接应下,从古浪撤至永昌县境内,红军总部命令布防于县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一带村庄,一面休整,一面准备迎击敌军的进攻。11月27日,防守八坝等地的红三十军奉命西撤永昌县城一带,马敌即尾随红军向西推进,红九军即处于同敌军作战的第一线。

  马家军要围攻县城,首先必须拿下十里铺一带的围寨,因此,集中兵力攻击红九军阵地,并以骑兵穿插于红军间隙,沿甘新公路迂回袭扰,牵制红军活动。12月2日,敌韩起禄旅、祁明山旅向十里铺红九军阵地发起进攻,被红军击退。次日,敌刘呈德团增援,首先向十里铺附近之晚阳墩、新坝庙、沈家庄等红军防地进攻,得手后又集中全力围攻十里铺。红九军奋力抵抗,连续打退敌军八次进攻,毙伤敌300余人。12月4日,马元海督令刘呈德团全力直攻,战斗十分激烈。这时,红三十军一部由永昌县城内赶来支援,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敌军也将其“机动队”投入战斗。敌机动队百余人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异常凶猛,投入战斗后,阻止了红三十军的进攻。红军又组织兵力从公路方向对敌侧击,也受敌军阻击。双方激战两小时,不分胜负。敌总指挥马元海亲率一部骑兵赶来参战,红三十军部队随之撤回城内。红九军连日奋战,因敌军进攻猛烈,加之众寡悬殊,二十里附近之桥头堡等据点被敌攻占,红九军损失140余人,遂将部队收缩至十里铺诸围寨、村庄扼守。敌军伤亡亦大,马元海在给马步芳的电报中承认:在二十里铺“血战中死营副一、连长二、排长三、士兵一百四十四人,战况至为惨烈”。

  12月15日,敌军向红九军十里铺阵地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红九军指战员凭借围寨顽强抵抗。敌军用迫击炮向围寨轰击,继以步骑兵冲锋。红军曾数次突出围寨外反击,与敌短兵相接,肉搏厮杀。指战员前仆后继,英勇拼杀,打退了敌人十余次冲击;突出重围的另一部红军,迂回到杨家大桥以南,与敌军拼搏厮杀,冲来打去,战斗异常激烈。下午,红三十军一部从永昌县城赶来支援,终将敌军击退。

  12月17日马元海又督令部队向十里铺红军阵地进攻,攻陷堡外院落七八处,红九军出奇兵偷袭,迫使马家军溃退。18日,敌马步銮骑兵团和刘呈德步兵团相互配合,再次进攻十里铺,反被红军围困在两个庄堡里,马元海即派援兵,掩护其撤退。

  红九军在永昌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一线村庄与敌浴血奋战20余日,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余趾林、敌工部长姜焕绚及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第八十一团团长肖永继以下500余人壮烈牺牲。红九军继古浪战斗受重大损失后,又一次遭受损失。

  东寨遭遇战。12月5日凌晨,西路军总部前进剧团70余人,奉命前往红九军军部驻地东寨慰问演出。东寨距县城约10公里,剧团的同志随九军派来的几名保卫人员从县城出发,当日天明时分到达东寨,但未找到九军军部。一打问,才知道头天下午军部遭到敌军围攻,战斗半日,便连夜突围转移了。这时,突然发现数里外的大道上尘土飞扬,剧团负责人立刻判定是敌人的骑兵来了,立即率领演职人员撤进附近的郭家下磨屯庄,并将屯庄门堵死。敌马步銮骑兵团把剧团当成了红九军军部,围困起来。

  剧团的战斗力极弱,只有团长、政委、指导员等干部配备有手枪,保卫人员和几个警卫战士配备有步枪,其余大多数是十五六岁的男女娃娃,有的只有十二三岁,手无寸铁。警卫班的战士和有战斗力的同志立即爬上屋顶、庄门门墩及四周围墙,和敌人进行战斗。敌人不停地用步枪、机枪射击,剧团同志坚守庄墙,还击敌人。不久,有七八个敌人爬上了墙外面的一棵大杨树,居高临下,向庄内射击。正在屋顶上指挥战斗的剧团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廖赤健(女)中弹牺牲,警卫战士奋起反击,把树上的敌人打了下去。在同敌人的战斗中,剧团政委易云均、团长周汝功、副团长汪贤臣、导演任弼煌等十多名干部、战士相继牺牲,还有一些演职人员负伤。

  晚8时许,剧团决定派人去总部报告被围的情况,请求速派部队前来解围。因找不到绳索,就把大家的绑腿带解下来,拧成一根绳子,从十多米高的围墙上吊下一位男同志,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报信去了。但援兵没有等来,敌人烧开庄门,蜂拥而入,剧团剩下的五六十人全部被俘。

  (三)永昌西部地区的战况

  水泉子、王信堡战斗。11月23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参谋长李屏仁率两个团及妇女团一部,进到永昌西部的水泉子、王信堡一带。这一带地方极荒凉,几座堡寨孤零零的散落在旷野里,周围不见树木,人口很少。红五军刚刚住下,敌马彪即率本旅骑兵及马志武、陈嘉禾、马德胜民团(也是骑兵)赶来攻打。红五军数次与敌激战。次日,敌军又来攻打,红五军再次与敌激战。这是红五军同马家军的首次作战,由于对敌军的作战特点不太了解,致使和敌军短兵相接,死打硬拼,激烈搏斗,虽杀伤百余敌人,击退了敌人,但自身也伤亡百余人,军参谋长李屏仁负重伤,后牺牲在祁连山中。11月24日晚,红五军离开水泉子,西去山丹。

  水磨关战斗。水磨关位于永昌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地处甘新公路南侧。11月21日,西路军第五军一部进到这里,不久红五军西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进驻水磨关及附近的一些村庄。11月27日,敌马元海企图切断永昌与山丹之间的联系,便催动兵马,攻击驻守水磨关等处的红军,马步銮团(黑马队)进攻尤为猖獗。一时间,水磨关一带村内村外尘土飞扬,枪炮声、厮杀声、人喊马叫声响成一片。双方混战终日,未分胜负。是夜,马元海重新组织人马,发动夜战,直到红三十军八十九师赶来支援,才将敌军打退。12月4日,敌军再次向水磨关、红山窑一带的红军阵地大举进攻,红二十五师所部与敌激战一昼夜,敌骑顽强不退,红三十军部队再次驰援,才将敌击退。这两次战斗,红军击毙敌600余人。

  此后,敌军不断向红军发动进攻,因红军兵力分散,不能有效歼灭敌人。12月20日,敌人调来炮兵向红军驻守的水磨关及附近之王家东庄、新庄、何家下庄等处实施炮轰,然后骑兵配合,反复冲击。红军奋力抗击,激战数天,又将敌击退。与此同时,红军还在梅家寺等地同敌军战斗。12月下旬,这一带的红军阵地大部被敌军攻占,红军遭受较大损失后撤走。

  (四)永昌县城及附近的战况

  11月18日,西路军总部及直属部队进驻永昌县城。27日,八坝战斗后,红三十军主力增防,大部分驻在县城及外围各个要点。敌军在永昌东西两翼重创红军后,便集中兵力围攻永昌县城,战斗首先在县城外围展开。

  北海子战斗。12月5日,敌刘呈德步兵团向红军据守的北海子一带阵地攻击,企图将北海子及其东侧的校场山高地夺去。坚守高地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指战员,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抗击,激战一天,将敌击退。次日,敌军复集中兵力向校场山、东水泉高地连续进攻,二六三团奋力抗击,但因弹药缺乏,部队伤亡很大,无力继续坚守,遂放弃阵地,撤出战斗。敌军占领校场山高地后,在山上设置炮兵阵地,集中山炮、迫击炮向县城轰击,并以飞机进行轰炸。西路军总部所在地天主堂及县政府等处,多次受到敌机轰炸和炮火轰击。

  邬家油坊战斗。永昌县城东门外的邬家油坊及财神楼,是红军的两个重要据点。敌马元海为实现其攻城计划,于12月7日派马步銮骑兵团向这里发起猛烈攻击。担任城防任务的红三十军指战员英勇反击,敌军难以接近目标,慌忙撤退。当晚10时许,敌刘呈德步兵团又在猛烈火力掩护下,以多路散兵队形向据点逼近,迫使红军放弃了这两个据点。是日夜,红军进行反击,欲夺回这两处据点,刘呈德迫令敌军士兵拼死固守。红军在油坊墙上搭云梯七八次,爬上去的红军均被敌人打了下来。天明时分,红军撤入城内。15日,敌军继续攻击永昌城外的红军据点,红军在城南、城北的多出据点发生激烈战斗,除了西门,城外据点均被敌军占领。

  永昌县城战斗。红军进占永昌县城后,担任守城任务的部队即日夜加修工事。12月6日后,敌军开始攻打永昌县城。这时,红三十军主力已撤入城内,分段防守城墙抗击敌军。7日,敌军在城北校场山设置的炮兵,开始轰击县城,并派飞机轰炸,城内西路军总部及苏维埃政府驻地,均受到敌炮火轰击。红军坚守城垣打击敌人,击落敌机一架。马元海见攻城无望,逐改进攻为围困,严密封锁城外交通,切断红军的粮食供应。

  12月18日,敌马元海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部署攻城战斗。次日拂晓,敌军开始大规模攻击永昌县城。敌以五个旅又三个团、五个民团共一万余兵力,抬着40余架云梯,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围攻县城。当敌军接近城垣时,红军部队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石块齐下,将一批批敌人打倒在城墙下和城壕边。敌军连续进攻十余次,均告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保卫县城战斗的第一天,红军就击毙伤敌600多人。

  20日,敌军派出步骑兵抢占城郊磨坊,为红军磨面的10多磨盘水磨全被敌拆卸,堆放在水磨坊的粮食全被抢走。此后不久,城内红军的吃粮即出现极大困难,只得煮食麦豆充饥。12月下旬,马元海复纠合大批兵力进攻县城,但红军顽强坚守城垣,防御严密,敌军始终未能逾越。

  (五)撤离永昌及沙坡头阻击战

  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12月27日,军委主席团致电西路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12月27日夜,西路军总部及直属单位在红三十军掩护下,趁着夜色撤离永昌县城,移驻水磨关以西之梅家寺、田家庄、杏树庄等地。次日夜,西路军撤离永昌,由红九军开路,红三十军殿后,取道新城子、大马营,沿祁连山北麓向张掖以西进军。

  马家军发现红军撤离永昌,马元海即派兵追击,到水泉子附近的沙坡头,即受到西路军小分队的阻击。原来,西路军总部在这里埋设下阻击小分队。敌军打了半天,才攻上沙坡头顶,发现只有九名红军战士,敌人气急败坏,把还剩下的红军全部杀害。

  29日上午,驻守东关的敌刘呈德团闯进东门,接着,马全义团、骑五师执法队、祁明山旅等先后入城,挨门逐户搜捕残杀红军留下的重伤员,并大肆搜捕残害苏维埃政府成员、青年队队员。苏维埃政府委员冯怀义、青年队骨干李万、徐交被当场杀害,苏维埃政府主席张仲科、青年队大队长王思福及骨干穆正生、阎锁虎等被捕后杀害,副主席狄万川、委员张德文被捕入狱,遭受酷刑致残。对给红军办过事的群众,也肆意迫害。除了在县城抢掠,在乡村也趁机抢掠,仅头坝堡,马家军与青海民团闯入群众家中,肆意奸淫,打家劫舍,仅抢走的羊达1400多只。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西路军在永昌孤军作战,毙伤敌人六千余人,给马家军以沉重打击。为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冒白刃、餐风雪,慷慨悲歌,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英雄气概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西路军虽由过河时的两万一千余人减至一万五千人,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无法扭转被动局面,但却沉重地打击了马家军,吸引了黄河两岸十多万敌军西向。这对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无疑是个极为有利的配合。”

  录自《金昌市军事志》,该志由金昌军分区编写,于2003年12月由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甘书准字059号)内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