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章,海南琼山人,1892年生。早年加入同盟会,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1923年加入中共,1924年入黄埔军校任特别官佐,1925年受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委托创办铁甲车队,由徐任队长,从一期毕业生中抽调赵自选、周士第任教官,这是直属中共两广区委领导的、中共第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前身,骨干为黄埔学生,后改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属左派军官张发奎统辖。原来周恩来想抽调黄埔军官茅延桢、金佛庄、徐成章任团长职,但3人均有他任,才决定由苏联学习归来、保定军校高才生叶挺为团长,此即名扬天下的叶挺独立团的由来。徐成章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省港大罢工纠察队总教练。大革命失败后,受党委派,到海南岛开展暴动工作,先后任琼崖特委军委委员、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总指挥等职,是海南岛起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曾指挥工农革命军3000余人攻占陵水、文昌等县县城,1928年2月4日,在乐会分界战斗中中弹遇难,年仅36岁。
赵自选,湖南浏阳人,1901年生,1924年加入中共,与蒋先云一道投考黄埔军校,成绩优异,受到周恩来的器重,后来赵还担任过飞机队掩护队队长兼党代表、海陆丰农军总指挥、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讲所学生总队长、广东农工赤军事总教官、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等职,是中共最早的农民武装军事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策划暴动,是广州起义农工赤卫队主要指挥者,后又任广东省委驻东江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广东最有声势的海陆丰农军,1928年5月,在指挥农军攻打海丰县城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27岁。
李之龙,湖北沔阳人,1897年生,湖北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科肄业,因参加反校长争民主学潮而被开除;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两年有余,因反对学校克扣军饷、组织水兵和校工罢工罢航再度被学校开除。1921年8月在上海结识参加中共一大的湖北同乡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随即跟随董回到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是年12月加入中共,是武汉地区较早的中共党员。在武汉从事职工运动3年,是二七大罢工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负责联络、留守武汉工团联合会总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罢工失败后,秘密转移湖南。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受中共委派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兼任鲍罗廷来校授课的翻译,此年李之龙27岁。
李在校期间,是黄埔军校的活跃人物,第一期高才生,为“左”派学生领袖,与蒋先云、陈赓组织血花剧社,任社长,以学员代表身份当选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五执委之一,深受蒋介石等的信任。一次,蒋邀请李之龙、李奇中等10余名爱生来到蒋住处,声称:我有3件宝,谁找出来了,本校长特别给予嘉奖。学员们进屋东翻西找,均无所获,唯有李之龙见蒋校长脸色变化,从蒋枕头下翻出3本蒋喜爱之书:《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论语》、《曾文正公家书》,蒋点头称许,对李大加赞赏,自此对其十分器重。
李于11月自军校毕业后,留军校政治部协助周恩来主任主持政务。时校内左、右派学生斗争激烈,在周支持下,李之龙、蒋先云、王一飞、周逸群等发起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陈诚、王柏龄、贺衷寒、缪斌等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相抗,成为左右派学生的分水岭。1925年2月,广东政府东征讨伐陈炯明,李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党代表,亲领3000余名学生军浴血奋战,担当东征军开路先锋,攻城中坚,取得相当战果。表现了相当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极高声誉,被广东政府任命为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1926年2月,接替离职归国的苏俄代表斯米洛夫,代理海军局局长(中将军衔),是黄埔军校生第一位肩披中将衔的青年才俊,不到30岁就功成名就,是当时革命政府一颗冉冉上升的军事将星。
由于与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作难,蒋介石为达到控制广东局势的目的,断然发动反共事件,利用李新婚燕尔疏于防范、在中共党内骄傲自大受到中共广东省委指责的弱点,首先从握有兵权的李开刀,发动“中山舰事件”,扣住李之龙,借此打击中共及左派人物的气势。由于苏联顾问的妥协,坚决反对周恩来、毛泽东的反击计划,使蒋计划得逞,直到1926年7月北伐军正式出师前夕,李之龙才获释,进入北伐军总政治部协助邓演达,负责宣传工作兼任新剧团主任,随后以主要精力经营血花剧社。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事变后,李在武汉是坚决的反蒋人物,1927年年底,武汉政府全面反动后,李之龙曾赴广州策动海军起义未成功,赴日避难。1928年2月6日,李由日本经香港回广州,被特务侦知被捕,李济深曾致电蒋介石请求营求以保留人才未获准,8日即被杀害于广州黄花岗,时年李31岁。
在黄埔一期生其他著名人物中,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徐向前,他是红四方面军及其前身红十一军、四军的重要将领,红军时期三大主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尔琢则是与朱德同率南昌暴动余部进入湘南,最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的主要成员,曾任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追赶被叛徒带走的部队遇难,年仅27岁;左权则是红军、八路军的重要将领,曾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兼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等要职,与刘伯承等留学过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1942年遭遇日机轰炸牺牲,是中共军队8年对日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陈赓则是共和国十大将之一,久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工作,后又在红四方面军、八路军一二九师及华中野战军担任要职,是军校一期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许继慎、蔡申熙,均为黄麻起义后鄂豫皖根据地创始者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军事领导人、开创者。两人均被张国焘残酷杀害,许后来被中共中央追认为中共历史上33位著名军事家之一;唐澍是陕甘根据地与创始人,他与四期生刘志丹为渭华起义的发动者,二十六军的创始人,1928年被捕遇难;彭干臣为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时任南昌警察局局长;董朗则是南昌暴动失败后余部保留最多的一部领导人,带入海陆丰地区,成为海陆丰暴动的主力,后进入湘鄂西地区,是红二军重要将领,1932年被夏曦错杀。
第二期中卢德铭由四川而贵州、广西来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报名时一期已开学上课,作为二期第一名入军校。他是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部队(也是唯一正规军事武装)的领导人,是这支农军的最主要军事将领,坚决同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主张,但在行军作战中遇难牺牲;余洒度也是与毛泽东率红军上井冈山的主要人物,是红军第一支部队的第一任师长,后在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时失散,加入国民党。被蒋介石在抗战中以贪污军饷罪加以处决;周逸群是二期的高才生,在校期间极其活跃,受到周恩来的器重,大革命失败后,与贺龙同去湘鄂西、洪湖地区开展武装暴动,是这两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红三军、红二军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在岳西遭敌伏击牺牲,年仅35岁。
第三期中,朱云卿为朱毛红军重要将领,曾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1年病故;萧人鹄是湘鄂西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为鄂中暴动主要领导人,由于受到“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到河南开展工作,1932年在狱中牺牲;吴光浩是黄麻起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是将此次暴动所余72人发展壮大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红十一军军长,其遇难牺牲后部队长期封锁消息,遗职由徐向前接任;姜镜堂、熊受暄俱是鄂豫皖根据地重要将领,是豫南商南暴动的领导人之一。
第四期中,有共和国元帅林彪,林在四期学生中是一个活跃人物,成绩相当好,还有被中共中央追认为33位军事家的段德昌、曾中生,段为贺龙开创湘鄂西割据区域、建立红二军的主要助手,曾是红四方面军卓越将领和创始人之一;五期中有共和国大将许光达;与六期同时开设的黄埔高级将官班有黄公略,黄是与彭德怀发动平江暴动的起事者之一、红五军(井冈山红军的重要来源之一)创始人之一。
武汉分校中也是人才辈出,邓萍是井冈山红军的重要将领,曾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在遵义战役中作战牺牲,是长征中遇难的红一方面军最高将领;罗瑞卿是共和国大将;周维炯是红四方面军来源之一——商城暴动的领导者,1931年被张国焘错杀;政治部文书陈毅则成为共和国元帅;胡筠、赵一曼是黄埔“女杰”,武汉分校招收的黄埔建校以来第一班女生,胡是彭德怀平江暴动的发动者之一,曾任暴动建立的平江苏维埃主席,后在中央苏区“大肃反”中被错杀;赵一曼则是东北抗日著名女将,其壮烈事迹一直流传后世……(详见后表)。
在中共建军史上,著名军事将领资历来源包括四方面:一是旧式军校毕业,如清末的保定军校、各省讲武堂;二是黄埔毕业生;三是留苏、留日军校毕业生;四是土生土长,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帅。以共和国确立的十元帅为例,即可看出,这批中共早期著名将帅的大概成长经历。
